APP下载

人工智能时代播音主持发展方向探索

2023-10-29许鲁南

西部广播电视 2023年15期
关键词:播音员主播主持人

许鲁南

(作者单位:广东广播电视台)

1 研究背景

2023年年初,一款名为生成式预训练转化器(Cha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 ChatGPT)的应用程序“出圈”了。它不仅可以改论文、敲代码,还能写文案、写策划,样样在行,它被美国一新闻网站引入,使其参与新闻写作,引起了传媒人的关注。

此时,距离全球首个人工智能(A r t i f i c i a l Intelligence, AI)合成主播诞生,不到5年的时间。作为媒介传播的重要一环,播音主持的从业者都在思考,如果ChatGPT赋能AI主播,让AI主播的深度学习能力越来越强,是否意味着AI主播能够不断突破真与假的边界,在有声语言表达及传播的路上实现更广泛的应用呢?

本文从AI技术在播音主持领域的应用现状出发,对人工智能时代播音员主持人的发展方向和应对策略作出一些探讨。

2 人工智能技术在播音主持领域应用的现状

2.1 人工智能主播的优势:模仿、播报、交互

在中国,AI技术渗透播音主持领域的历史不算太长,但速度很快,其具体体现在AI的深度学习和可视化功能上,AI主播通过对真人主播新闻播报视频中的表情、声音、口型、动作等的特点进行提取,再运用相关合成及深度学习技术,联合建模训练而成,能够展现与真人主播无异的信息传达效果[1]。

2.1.1 精准模仿

不可否认,AI主播诞生伊始还存在很多不足,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它的模仿复制能力越来越强。目前的AI主播大多根据真人主播的形象建构,通过大数据的推演,达到对现实主播高度“复制”的目的,实现对真实主播在播音主持过程中关键特征的精准模仿。以珠海广播电视台推出的“i小胖”为例,“i小胖”高度还原了珠海广播电视台的评论员李勇智的形象,谈吐自然、语速流畅,不时还配合所说内容摆上几个小动作,与真人主播的相似度极高。而这背后,只需要主播在演播室的绿幕前录制一段10分钟的口语表达,大约一周时间,就可以通过算法生成AI形象。

2.1.2 不间断播报

近年来,从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国家级媒体,到地方省市县级融媒体,都在抢占AI赛道,纷纷上线AI主播,实现24小时无差别的信息快速导入和高效输出。他们一方面赋能传统大屏,另一方面在融媒赛道上实现新的突破,以AI主播为核心要素生成的短视频,在互联网上频频“出圈”。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月,新华社首位AI合成主播“新小浩”,已先后在新华社客户端产出几千万条视频报道,1 500多天持续不间断为观众服务。冬奥会期间,央视新闻亮相的AI手语主播,更是全年无休,持续服务于听力障碍群体。

2.1.3 瞬时交互

如今,在AI领域,各种耳熟能详的AI主播走进人们的生活。交互,让AI主播进一步升级,实现对话、沟通与及时的回馈,让受众更有体验感。

鉴于此,AI主播正在逐渐成为城市文化、品牌节目、文旅消费的“代言人”。2022年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小满当天,广东广播电视台打造的全球首个粤语虚拟主播“悦小满”正式“出道”。依托全息技术的应用,“悦小满”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引,在文化传承、舞蹈演绎、文博推广等领域持续产出创意文化内容,实现了实时化、生动化互动,营造出沉浸式的社交体验。近年来,传统大屏也纷纷推出真人和AI主播共同主持的节目,AI主播们的音色和语言习惯仿照各自阵地的知名主播,实现了真假间的互动和交流。

2.2 AI主播的不足:准确性、安全性、人情味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副教授张鹂认为,信息是多模态的,世界上所有的信息都是来自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维度,多模态的信息之间彼此印证,互为支撑,当信息传播的模态越多、越复杂,被替代的可能性就越低。目前,AI主播的声音和形象都是基于人类构建的,仍处在向人类学习的阶段。

2.2.1 准确性

新闻的生命就是真实,播音主持更需要在播报真实信息的基础上,进行有声语言的创作。不可否认,以ChatGPT为代表的AI系统能够回答大部分的问题,但在知识性和专业性的问题上,ChatGPT有时会回复错误的信息。因为它回答的文本非常流畅,又基于一定的逻辑,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或许难以分辨其正确与否。有人工智能相关从业者表示,目前从ChatGPT里面能获取到的知识,准确率是达不到90%的。即便1%的错误信息被普通大众所使用,也会助长谣言的传播,对社会的损害非常大。

2.2.2 安全性

技术本身没有善恶,关键在于人们如何使用它。广播电视本身就是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行业,AI技术的加持使其技术密度更高,安全隐患也更大。党中央多次提出,要统筹发展和安全,而安全播出则是传统媒体在任何时代都需要遵守的原则和坚守的底线。主流媒体代表着党和国家的形象,传递的是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其间不能出现任何信息安全问题。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经济实力到综合国力,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形势复杂多变。2022年,根据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的监测,美国国家安全局曾在至少上百个中国国内的重要信息系统植入木马程序。这不禁引发人们的思索和担忧,作为AI主播,一旦被别有用心者使用病毒、木马攻击,后果不堪设想。

在网络攻击愈演愈烈的当下,广播电视的播音主持需要加强警惕。尤其是时政新闻的播音主持,其播报内容可谓字字千钧,这一岗位也考验着从业者的政治素养、直播能力、临场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因此,在全国的主档时政新闻中,目前没有AI主播的实践,这也是出于对安全性的考量。

2.2.3 人情味

马克思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每名播音员主持人都是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有自己的社会关系和社交圈层,不同的成长背景,多样的信息模态,聚集起不同的情感脉络和价值判断。今天的AI主播,经过了停连、重音等大量的外部技巧训练后,流畅度和真实性都大幅提升,但依然无法完全实现作为“人”应有的功能。

首先,它无法替代人类的情感。情感的内在聚集离不开“感受”的获得[2],感受源于文化素养和生活阅历的点点滴滴的积累,这些是机器无法感知的。除此之外,机器没有人的独立思考能力,它们的反应是根据事先预定的程序进行的,未被编进程序的内容,机器也无能为力。《新闻传播人本责任研究》指出,人本价值应成为新闻传播活动首要的价值,人本责任是新闻传播的核心责任。在这方面,AI主播还需要不断地接受学习和训练。

3 人工智能时代播音员主持人的未来发展

2021年10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了《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指出,要“推动虚拟主播、动画手语广泛应用于新闻播报、天气预报、综艺科教等节目生产,创新节目形态,提高制播效率和智能化水平”。由此可以明显看出,国家在顶层设计上已经根据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形势,对包括主持人岗位在内的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域未来的发展作出了长远规划和方向指导。作为广播电视主持岗位的从业者,播音员主持人也需要对自己所从事的专业有一个深入的思考。

3.1 技术变革背后的机遇——传播更加多元,工具提升效率

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在逐渐拓展。AI技术的发展毫无疑问会带来更多的传播手段和方式,播音员主持人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技术的变革中抓住机遇,找寻新的传播机遇。

3.1.1 用好人工智能工具

技术的发展、进步,不是为了取代人类,而是提高人类的工作效率,弥补人类的不足,并与人类形成互相补充及协同的关系。AI的优势在于数据的处理和算法的处理。播音主持在创作的过程中会经历大量的信息收集和筛选的过程,AI可以轻而易举地完成。播音员主持人要善用AI工具,从而留出时间,进行更多具有创造性、策划性、评论性、思想性的工作。播音员主持人也要深度参与到AI主播的深度学习训练中,使其更好地辅助人类。

3.1.2 拓展应用场景

探索更多应用场景或许是播音主持从业者需要努力的一个方向。广播电视传播形成了以人为主体的人际大众传播,互联网时代让传播主体和受众的实时交互成为可能,让受众既能“听其声、观其人”,又能实现即时问答,增强了传播效果。人工智能时代,“元宇宙”的概念的提出让人们充满了期待,借助这一赛道,播音员主持人可以探索游戏、社交、文旅、资讯等多样的传播场景,实现深度互动、沉浸体验,增强传播效果,实现媒体深度融合。目前,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已经推出国内首档元宇宙资讯节目《早安元宇宙》,体验传播正在走近大众。

3.2 锻炼本领,提高能力

2015年,日本一研究所分析了各行各业被AI替代的可能性。因为涉及“整理和创造一些抽象概念的职业”与“需要他人的合作、理解、说服、谈判、服务”,播音员和主持人被列入(被AI替代)“可能性比较小的100个职业”[3]。从中不难发现,播音员和主持人未来应该在“合作、理解、说服、谈判、服务”上抓住机遇,沿着“人际性和人格化”传播的方向前进。而“人际性和人格化”的构建,需要情感的汇集、感性的认知,更需要理性的思考、能力的提高。在中国现代化新征程中,主持人只有不断提高自身能力,才能讲好中国故事。

3.2.1 提高理论素养和文化素养

不断提高自身理论素养和文化素养是广播电视主持人要始终强调和坚持的任务。全媒体环境下,播音主持工作面临的不确定性明显增加,面对不同的声音和多元价值,播音员主持人要用自身拥有的高度政治自觉,来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价值传播功能和正面舆论引导作用。主持人应该不断加强自身的政治理论学习,通过扎实的理论指导自己的传播实践,以应对传播变局下的各种挑战,讲好中国故事。

目前,播音员主持人的文化素养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包括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等。播音员主持人要结合自身主持岗位的特点,在“专”和“深”上探索更大的发展空间。播音员主持人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可以准确把握传播的舆论导向,而深厚的文化素养则是节目内容质量高的重要保证。

3.2.2 向电视全生产链条迈进

社会化大分工带来了生产力的大发展,但如果只关注生产链条的一个环节,很有可能因为技术的进步、劳动的重复而被替代。播音员主持人作为生产线上的最后一个“螺丝钉”,接力跑中的“最后一棒”[4],不能只关注口语表达这个单一环节,而是需要对电视生产全过程有充分的了解。在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的当下,评论类、观点类、访谈类节目的占比逐渐提高,各新闻单位正逐渐加强相关节目的制作,以争取亮出中国声音,打响媒体品牌,掌握国际话语的主动权,这更需要播音主持从业者全面汲取相关信息,适时参与到节目制作的整个过程,在原有“专”的基础上做到“广”,集采、编、播多种能力和身份于一身,多元一体化地进行内容的生产、推送、监测和引导。

3.2.3 挖掘个性,塑造价值,打造个性品牌

在“全民直播”的背景下,流量正在被多元主体瓜分。网络主播们凭借个性化的表达、创新的思维和强烈的主观能动性,逐渐吸引了大量粉丝。而部分传统电视节目主持人由于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注重对有声语言和镜头表达的共性追求,缺少对自身性格特点的个性发掘,逐渐形成了标准化的荧幕形象,难以凸显自身独特定性。

进行品牌化的打造是时代和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播音员主持人的品牌化打造便是挖掘个性、塑造价值,并利用多渠道、多方式宣传放大这种价值,从而达到进入特定受众视野,并实现自己在特定人群中的舆论引领或情感满足价值的目的[5]。播音员主持人的品牌化打造需要技巧,这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体现,其需要挖掘自身的个性,更需要找准内容赛道。笔者在广东广播电视台组建了工作室,结合地域特色带领团队逐渐创立自己的品牌节目《湾区哥哥的思政课》,通过“思政+评论”这一垂直赛道,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树立播音员主持人的个人风格和形象,吸引了很多青年粉丝,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知名节目。

4 结语

当前,世界新一轮的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加速发展,作为播音员主持人,一方面要了解技术发展的动态,并充分利用技术带来的便捷;另一方面要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通过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高来实现节目主持质量的提高,进而达到更好的节目传播效果。用长远的眼光看,主持人人文素养的提高包含着对科技和社会未来发展不确定性的把握和应对,这是一个需要播音员主持人长期坚持不懈的重要任务。人作为情感和思想意识的主体,既能够指导技术,也能促进自身的发展。而对于人工智能的冲击和挑战,也应该理性应对,无须过度担忧。

猜你喜欢

播音员主播主持人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第一次做小主播
我是小主播
论播音员主持人的新闻敏感性
我是小主播
我是小主播
做人民欢迎的中用的播音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