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纪录片《无价之保》的成功原因

2023-10-29李若楠

西部广播电视 2023年15期
关键词:绿水青山纪录片受众

李若楠

(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由香港无线新闻及信息部制作、陈贝儿主持的纪录片《无价之保》是《无穷之路》的延续,但与第一部《无穷之路》的主题不同,《无价之保》不再聚焦中国人民脱贫攻坚的故事,而是转换视角,带观众了解中国人民为了保护绿水青山作出的贡献与牺牲,为观众展示了一个个全新的故事。无论是从航拍技术、画面语言、故事讲述来看,还是从深层的内涵表达来看,该片都称得上是纪录片中的上乘之作,播出之后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受到了观众的广泛好评。

1 主题重大,紧扣社会热点

《无价之保》不仅是一部环保纪录片,还是一部主旋律纪录片。它在拍摄、选材和制作方面侧重塑造人物形象,10集小故事的拍摄素材来源于现实、贴近社会,符合受众的审美需求,既可以引起广大受众的情感共鸣,又能够避免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因此能够在各个年龄层面的受众群体中广泛传播,促进网络纪录片、主旋律纪录片、环保题材纪录片的传播和发展[1]。《无价之保》紧紧围绕“环保”这一大社会热点主题,通过生动的案例、丰富的数据、今昔对比等手法,为观众呈现了不同地区保护绿水青山的思路、方法及效果,脉络清晰易懂。例如在海南篇中,制作团队将珊瑚比作海底的“热带雨林”,既向观众形象地说明海底珊瑚对于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又以此引出“保护海洋”这一主题。《无价之保》虽然延续了第一部《无穷之路》“拍摄+寻访”的叙事方式,但并没有使观众感到审美疲劳,主要原因就是该纪录片的拍摄主题与受众生活的联系度较大,当环境这一因素影响着受众生活的各个方面之时,人们容易将注意力放在与环境保护相关的题材上[2]。第二部的主题“环保”与第一部的主题“脱贫”看起来缺乏关联性,却以相同的叙事方式讲述了一个个平凡而又伟大的故事,令观众耳目一新,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关注主旋律题材纪录片的内容,为《无价之保》的广泛传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当下许多纪录片在叙事内容、叙事风格及叙事节奏上进行了大幅创新,通过研究《无价之保》的制作思路可以发现,集数增多、片长缩短等是其重要特性,虽然加快了整体的叙事节奏和速度,但从叙事结构上来看,每一集又是一个独立的小故事,《无价之保》的10个小故事虽然各不相同,但皆升华为一个主旋律主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同时,较快的叙事节奏符合当下年轻受众的接受习惯,相较传统的陈述性纪录片,讲故事的方式更能够在短时间内引起更多受众的兴趣[3]。

2 以人为切入点

《无价之保》讲述的虽然是关于环保的故事,却始终以人为切入点,不管纪录片中的故事是可可西里的藏羚羊,或是南海海底的珊瑚群,抑或是长江流域的鱼类,始终从人的视角出发看待环保这一主题。例如,可可西里篇运用大量的篇幅讲述了主人公秋培扎西为完成索南达杰的遗志,守卫在青海保护藏羚羊的故事。该纪录片采用以小见大、以点及面的方式,通过呈现无数个在无人区保护生态环境的小人物,讲述了中国人坚持绿色发展的一个个故事,赞扬了为保护生态默默付出的无名英雄,拉近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为观众展现了国家在保护环境上下的功夫。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们总是会对与自己相像或是和自己有着相似经历的人产生情感共鸣,这种被称为“共情”或“同理心”的现象也就使得纪录片更易与观众建立情感连接[4]。《无价之保》选用普通人经历的事件进行拍摄,以朴实真诚的态度感动了无数观众,也与观众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连接,激发观众内心的情感波动。在观看纪录片时,观众多多少少能从被摄者身上看到自己或周围人的缩影,进而与纪录片中的人物建构起共情空间,对影片中的人物投入更多的感情,也更有可能会通过发生在片中人物身上的事回忆过往、观照自身,从而与人物共情,引发更为强烈的情感共鸣[5]。

《无价之保》的10个小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有着不同的主角,他们来自天南海北,有的人继承长辈衣钵,有的人凭一腔热血跨越祖国捡垃圾,有的人博士毕业以科研保护环境……但他们又拥有相似点,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克服重重困难守护祖国的绿水青山,不约而同地展示了人性的光辉面——无私奉献、不求回报。所以《无价之保》既是守护生态、维护生物多样性的节目,又是一个聚焦人和情的故事集合,制作团队这次踏上生态修复之路,与观众一起了解环境遭受破坏的原因,守护看似遥远,但又与人类密不可分。

3 故事真实,情感真实

《无价之保》作为环保题材纪录片,拥有两个真实:故事真实和情感真实。陈贝儿及其团队耗时3个月从祖国的最南边到最北边,将无数个保护绿水青山的小故事记录下来,以最真实的方式呈现给受众,这便是故事的真实。同时,陈贝儿作为纪录片的主持人,摒弃了传统纪录片的说教模式,在《无价之保》中的她更像是一个视频博客(Video Blog或Video Log,简称Vlog)博主,在沙漠感受风沙席卷,在南海潜水观察珊瑚,在长江与志愿者一起驱赶捕鱼者。她亲身感受着,也感动着。陈贝儿正是被真实的故事打动,所以才能够倾注真实的情感真诚地讲述故事。“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是《无价之保》阐释的内核与初心,陈贝儿从城市的霓虹灯中转身,投身沙漠、雪山和雨林,通过第一人称的口吻和观众讲述。生态环境建设不是一句空话,多年的努力后,我们正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无价之保》强调时间的嬗变和现实的观照,聚焦时间发展的横向对比,展示不同地区为了保护环境而做出的贡献。例如,主持人及其拍摄团队来到被称为“死亡之海”的内蒙古库布齐沙漠,利用历史记载画面与团队拍摄相结合的方式,展现了库布齐从拥有丰富的水草资源,到牧民开垦、放牧致其成为沙漠,再到如今人们浩浩荡荡在沙漠植树的画面,通过强烈而鲜明的今昔对比,烘托出人们环保意识的觉醒与为保护环境做出的努力,由此构建出观众对于沙漠植树这一伟大工程的认知和想象。

《无价之保》的故事真实,还体现在纪录片真实人物映射下的人文关怀上。电视纪录片不同于其他影视作品的原因之一就是强调人文关怀,这是对于人类生命意义的探究,也是对人的主体地位的体现。《无价之保》利用人物采访、主人公自述、见证人讲述、主持人诉说等多种方式呈现故事,以此来体现故事的真实性。例如,在第4集《洱海重生》中,首先身为洱海清洁员的李志贤大姐见证了洱海十几年间的变化。在该集中,李志贤大姐讲述了她眼中的洱海从清澈见底,到被污染,再到被保护的变化,诉说自然的变化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故事。其次,以洱海生态廊道工程指挥部行政部副部长李学鑫为见证人,讲述从“人进湖退”到“湖进人退”的故事,把洱海过去发生的事情以见证人的视角再现给受众,可以达到对整个故事非常详细的描述和细节的呈现。再次,主持人诉说、总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升华纪录片的主题。《无价之保》通过不同真实人物的视角讲故事的方式,使故事更有说服力。

在普通纪录片实际拍摄制作过程中,创作者需要紧密贴合故事创作的主体去重新梳理每个故事,而在《无价之保》故事化拍摄创作过程中,首先确定了拍摄主体,将影片所想要讲述出来的真实故事聚焦在这些人或者事物本身上,最终保证了拍摄创作大致的方向与实际镜头所表达内容一致,保证了影片的真实性。

4 故事化叙事

《无价之保》采取故事化叙事的创作表达方式,具有强烈的故事性与戏剧性,在吸引广大受众关注的同时,还为纪录片创作者提供了全新的纪录片视觉表达思维方式与影视艺术美学思考。

首先,《无价之保》利用主题与视角的叙事元素来更艺术地表现社会风貌、时代气息、生活氛围和人物心态。整部纪录片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主题,聚焦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以典型的事件和人物的性格,呈现国家与人民守护大自然的故事。例如,第8集《浙江巨变》讲述了余村从十几年前全浙江省最“毒”的地方变成如今优美宁静的郊野公园的故事,导演并没有从历史发展的模式和角度进行拍摄,而是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以余村的前村主任鲍新民切入,讲述其带领全村做农家乐,发展绿色经济的故事。影片通过这个独特的切入点,表现新旧事物的冲突,使纪录片更加深刻且有内涵,引发广大观众心灵层面的特殊共鸣与深度思考。

其次,《无价之保》塑造了“有故事”的真实人物形象,在纪录片中多次使用中景、近景和特写。这样观众可以非常清晰地捕捉到人物的细节,可以细致地看到人物面部表情的变化,甚至眉梢的耸动或嘴角的微笑。纪录片的第3集《长江禁渔》,非常成功地塑造了刘鸿这一真实的人物形象,镜头跟随刘鸿拍摄驱赶非法捕鱼者的场景,用大量跟拍、特写的方式展现人物的行为动作和心态变化,多元化的画面给予观众更多的自由,使他们不受导演的约束,对人物形象作出自己的评价。这些镜头语言,让刘鸿这样一个普通人的形象生动饱满起来。

再次,《无价之保》巧妙运用情节与细节的关系来完成故事化叙事。对于电视纪录片来说,既需要情节来建构故事框架,更需要细节来丰富故事、表情达意。在第5集《大象历险记》中就运用了大量的情节与细节来进行故事化叙事,例如,大象用鼻尖顶开院子里的水管玩水、工作人员喂大象萝卜、大象认真照镜子等,这些动物与人和谐相处的细节,一方面扩充了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另一方面能够使观众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感受到人与大象超越物种的情感,起到了表情达意的作用。

最后,《无价之保》每集的结局设计巧妙,可谓点睛之笔。如《死亡之海》讲述了被称为“死亡之海”的内蒙古库布齐沙漠,因其荒漠化和沙尘暴,当地牧民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就连首都北京也遭受沙尘之苦。为了阻止荒漠化,当地政府带领牧民义务种树。在故事结尾,主持人边在沙漠穿梭边讲述荒漠化治理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通过主持人的讲述,串联起该集的内容并对其进行归纳总结,引导受众珍惜大自然的馈赠,感受大自然带给人类的资源和宝藏,进而表达出纪录片的中心思想和真正价值,也使得受众感受和理解同样的哲理。

5 契合融媒体传播特点

融媒体时代,电视纪录片的传播拥有了新的传播途径和传播方式。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纵深融合与发展为纪录片的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融媒体融合了多种媒体形态,搭建起了覆盖范围更广泛的信息网络媒体矩阵,特别是新媒体平台的出现与迅速发展,弥补了传统媒体的不足。

5.1 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强互动交流

新媒体平台具有频道细分、精准推送、便于用户互动交流等优势,能够拉近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加强与用户的沟通交流。例如,用户通过优酷、哔哩哔哩(bilibili,简称“B站”)等平台的频道细分优势能够方便快捷地找到纪录片《无价之保》,在观看的过程中,还可以利用在线评论、弹幕等功能与其他用户互动交流。此外,纪录片创作者也可以根据受众的评论、留言等信息及时获取受众的反馈,在拓宽沟通交流渠道的同时,也提高了受众的参与感。

5.2 片长符合受众“碎片化”阅读方式

融媒体时代的受众面对快节奏和紧张的生活,更倾向于利用“碎片化”的阅读方式获取短小精悍的互联网信息,以便在短时间内轻松获得有价值的内容。《无价之保》每一集的内容时长不超过25分钟,契合了融媒体时代受众的信息获取习惯。

5.3 借助多渠道传播,扩大受众覆盖面

《无价之保》于2022年8月25日在中国香港翡翠台播出,同时与各大视频平台合作,利用传统媒体的品牌影响以及视频平台广大的受众群体,实现了节目的多渠道分发。

6 结语

一部成功的纪录片一方面要力求真实,另一方面又要充分打动年轻受众。《无价之保》聚焦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凭借主题重大、以人为切入点、故事与情感真实、故事化叙事、契合融媒体传播等特点成功“出圈”,在豆瓣获得了9.4分的好成绩。观众透过纪录片的镜头可以看到国家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巨大决心,也知道了为什么在高海拔地区有那么多人仍在坚持默默地守护着中国的绿水青山。《无价之保》延续了《无穷之路》的高度,其制作和拍摄为主旋律纪录片的发展提供了借鉴,也为中国主旋律纪录片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猜你喜欢

绿水青山纪录片受众
从“天人合一”到“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
纪录片之页
绿水青山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