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职场观察类综艺节目特点及价值导向研究

2023-10-29史文欣

西部广播电视 2023年15期
关键词:真人秀综艺实习生

史文欣 张 琪

(作者单位:信阳学院)

1 职场类综艺的发展历程

近年来,我国人口受教育水平迅速提升,本科学历占总人口比例逐年增加,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631万人,2020年全国本科毕业人数874万人。随着本科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就业难问题凸显,“毕业即失业”现象较为显著,为缓解这一现象,体现媒体服务于大众的原则,职场类综艺应运而生。

1.1 以求职类综艺为主的1.0时代

2011年被称为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的“职场年”,国内的电视职场真人秀节目轮番上阵,风起云涌[1]。当时的职场类综艺节目大多数采用模拟面试的形式,通过电视这一媒介为应聘者提供一个拥有更广阔传播范围的舞台和开放的求职平台。《娱乐旋风:认识电视真人秀》将当时的职场类综艺定义为:利用影视手段来再现一个完整的职场人才的招聘过程,将那些在平常只发生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办公室里的面试情景,呈现在电视镜头下[2]。2014年播出的《我是实习生》采用“选拔+训练营”形式,区别于传统的面试式结构方式,将实习生们在实习过程中所要面临的竞争、突发状况等场景展现在观众面前,为观众再现一个“真实的”实习场景,但该节目并未对节目中出现的问题或是现象进行解读和价值观的引导。总的来说,这一时期的职场类综艺主要是为面试者提供了一个面试平台,虽然有个别节目展现了实习过程,但媒体的社会引导功能缺位,未能实现大范围的传播和引发人们的思考。

1.2 引入真人秀色彩的2.0时代

随着职场类节目数量的逐渐增加,1.0时代的职场类综艺出现同质化现象,较为单一的节目形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受众的审美疲劳。随着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发展,过于严肃的节目风格难以吸引观众目光,此时,职场类综艺中引入真人秀节目元素,以观众喜爱的方式来处理应对民生问题。

对于职场类综艺来说,随着复合型人才需求的增加,在节目中单纯地教授面试技巧已不能满足受众的需要,中端的工作实况与“尾端”的工作价值,是大众求职更深层次的需求。2019年播出的《令人心动的offer》运用“纪录片+观察室”方式展现了国内顶级律所实习生3个月的实习生活。节目不仅运用纪录片的形式展现实习生们的实习生活,还借助观察室嘉宾的言语对当下热门的职场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从而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念和价值引导。从那时起,职场观察类综艺开始触及金融、法医、广告等不同职场领域,职场类综艺开启2.0时代。

2 职场观察类综艺的节目特点

2.1 内容上垂直深耕

无论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内容始终是其关键之所在,一档节目若想有所创新,最重要的便是要在节目的内容上深度耕耘。

2.0时代综艺相较于1.0时代来说最大的不同是节目核心内容的转变。职场观察类综艺在内容上最大的亮点是紧扣“职场”这个关键词,做到内容上的垂直细分与深度挖掘。《令人心动的offer》便是紧扣当下“20+”年轻受众对于“求职”的痛点,将观众喜爱的真人秀和谈话节目相结合,通过对律所实习生的入职观察和嘉宾们的谈话输出,为观众展现不同于电视剧中的真实行业真相,为即将步入职场的年轻人提供方向性指导。纵观目前已播出的职场观察类综艺,无论是体现职场妈妈风貌的《上班啦!妈妈》,还是展现“30+”广告人的《跃上高阶职场》,职场观察类综艺最突出的亮点便是整季节目牢牢抓紧一个关键点,以此为核心进行一个行业的深度挖掘,保证节目在内容的垂直深度上有足够的看点。

2.2 结构上设置悬念与沉浸感

目前市场上的综艺节目层出不穷,综艺节目如果只局限于叙事,很难迅速抓住观众的注意力。职场观察类综艺是真人秀的一种,而真人秀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展现真实。但过于追求真实就容易造成节目内容艺术性的缺乏,在节目的制作中运用蒙太奇思维改变平铺直叙的方式,不仅会使节目更具观赏性,而且营造的紧张感和悬念感与实习生应聘时的心态相契合。以《令人心动的offer》为例,每次考核成绩公布前,由未知带来的紧张感不仅对实习生有影响,也使观众的内心产生波澜,从而产生代入感。《初入职场的我们·法医季》更是融合了当下流行的剧本杀元素,将考核任务演变为一场剧本杀,原本处于观察者视角的考核助力团也成为剧本杀中被观察的一员,与实习生们携手揭开案件背后的真相。剧本杀的环节使用,在结构设定上为节目带来悬念感和紧张感。悬念的设定契合了现实中真实招聘现场的气氛,紧张和未知的感受也同实习生的心态相符,更能展现真人秀节目的真实属性和专业性。

2.3 嘉宾选择上注重差异性

嘉宾是观察类节目的核心要素之一,应选择有差异性和代表性的角色,将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以点带面,辐射整个群体。职场观察类综艺对于嘉宾的差异性选择主要体现在年龄差异、个人经历差异等几个方面。以《令人心动的offer(第二季)》为例,“第二现场”既有何炅、撒贝宁这样的主持人,杨天真这样的职场“上位者”,周深和范丞丞这样的同龄“打工人”代表,也有徐灵菱这样的专业职场榜样。观察团多元的职场身份提供了更多角度的讨论观点,共同承担起“第二现场”的叙述任务[1],这样的嘉宾设置自然而然地丰富了节目的输出内容。此外,在职场观察类综艺中,实习生们的言行不仅会对观众产生影响,也会对观察室的价值输出起导向性的作用。这些实习生们在最初选择时便具备形象各异的特点,满足受众对于各类职场新人形象的需求。而节目组选取具有差异化的实习生也可以更好地帮助受众在综艺中寻找到屏幕上的“自我”,符合现实社会中多样化的人的真实性。鉴于此,实习生们的前期背调对于节目组来说至关重要,了解实习生们的前期背调便于筛选能够代表不同类型求职者的个体[3]。

2.4 形式上双场景、多角度叙述

观察类综艺中最常见的便是运用不同人称或不同人对于一个事件或现象进行叙述。这种多角度叙述是小说叙述方法的一种变化和发展,即由几个人共同叙述同一事件或同一人物的叙述方法。每一个叙述人都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用各自不同的口吻进行叙述,其出发点和注意点各不相同,因而能够形成对同一对象的多侧面表现,有利于对主要事件和主要人物作全面的充分的描写和刻画,实现有关事件和人物的“面面观”[4]。就观察类综艺而言,“真实性”是其所要追求的目标之一,当节目中出现对于一个事件或现象拥有的不同甚至于针锋相对的看法时,便会显得节目更加真实,但也更容易形成冲突。现在的人们追求个性化的输出,不同的价值观念间很容易产生冲突,现实社会本就是能够包容多元观点的存在。双现场的设置则是借用视觉空间的转变来完成叙述视角的转化。多角度的叙述可以使得人们对于一个事件或现象拥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知,就职场观察类综艺而言,节目中讨论的很多问题往往难以有一个明确答案,需要在多方的争辩和谈论中得出一个相对明确的观点,从而给予受众一个应对问题的思考方向。

3 职场观察类综艺发展的价值导向

3.1 去“精英化”的就业理念

当职场观察类综艺迈入程序化制作流程时,许多“精英化”的内容和形式便屡见不鲜。《令人心动的offer》《初入职场的我们》等节目都是以大学生初入社会寻找第一份正式工作为切入点,在环节上都存在着刻意竞争、末位淘汰等机制。同时,各大节目组在选择实习生时,实习生们的性格或学习经历也高度相似度。例如,以李浩源为典型的拥有名校头衔和极高工作能力的优秀型选手深受各节目组的喜爱。当这些性格配置和职业道路非常相似的人物多次出现时,难免会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目前的居民就业环境中,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理念在节目中有所欠缺。大多数节目所呈现的往往是光鲜亮丽的白领,其他很多对社会发展有益的职业并未成为节目组的首选,如技术蓝领、农民等职业并未出现在职场观察类节目中,职业等级的观念在大众传媒中被凸显[5]。因此,职场观察类综艺更应扩大自己的选择内容范围,使得节目内容涉及不同职业、不同阶段,更加全面地展现各个行业的魅力。

3.2 “接地气”的就业情景

目前市场上的职场观察类综艺缺乏情景设定和人性的展现,也就是存在“美化现实”现象。不少观众认为《令人心动的offer(第一季)》中刻意营造的温馨职场并不真实,节目中的职场环境塑造的如同职场电视剧一般刻意回避矛盾和竞争——所有实习生无论家庭背景及学历,都相差不大,就连带教老师们也是温暖和煦,充满人情味的。这种职场叙事显然不是现实职场的全貌,观众期望在节目中看到真实的职场。对于观看职场观察类综艺的年轻受众来说,专业的入行知识和准入守则是最吸引他们观看此类节目的内驱力,但若想突出专业性,娱乐性可能会有所下降,因此,一档职场观察类综艺如何平衡沉浸感与真实感、专业性与综艺表达是极为重要的。

职场观察类综艺需要设置更加真实、专业的情景,从而增强节目的说服力。首先,在选择实习生时要尽量选择普通人,他们的形象、学历等要与普通人的条件相契合,要让观众有亲近感而不是仰望感。节目组要敢于展现实习生们身上的缺点,让观众看到有缺点的普通人。其次,在整个节目的场景建构上要贴近真实环境。《初入职场的我们·法医季》便以情景再现的方式还原了真实法医工作中“水上捞尸”、案件现场勘探等情景,虽然受行业限制等原因,节目中展现的场景较少,但节目组也尽量真实地呈现出法医这个特殊职业现实化的职业场景。除去法医等行业由于特殊原因部分场景不能真实呈现外,其他行业可以在相关规定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更加真实地情景还原,引导大众不要因为想象而进入一个行业。节目组也可以设置不同的实习公司与环境来提升节目的真实性,比如选择两所在行业内拥有不同地位、配置等的公司进行实习生活的展现。职场观察类综艺要展现整个行业的职场情况而不是单纯地将其缩化为一个行业内的顶级公司,领导与实习生之间也不能局限于“师徒制”的温馨氛围,对于职场中存在的常见办公关系应真实呈现。同时还要加大对于实习生们工作之外的生活记录,展现真实打工人的生存环境,比如北漂一族生活的合租屋等,当这些富有生活气息的场景展现在观众面前时,节目的真实性会得以提升,也能引导公众求职时需多方考虑,综合判断就业环境,作出正确就业选择。

3.3 “平常心”的就业心态

职场观察类节目不仅仅要注重节目的娱乐属性,更应注重对于受众的价值观引导。职场观察类综艺的目标群体主要是20岁以上的年轻人,他们即将步入社会,处于就业观念培养的黄金时期,也处于就业心态培养的关键期。鉴于目前的社会环境,职业岗位的选择、工作环境现象的分析、职业发展的规划建议等都是急需的内容。《令人心动的offer(第二季)》中,丁辉裸辞跨考法硕被撒贝宁和观众看好却依旧被淘汰的经历告诉受众,现实生活之中没有那么多的背水一战、逆风翻盘,更多的还是要脚踏实地,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当然,也要让观众明白职场中并非只有输赢成败,还存在一些其他的温暖情感。在《初入职场的我们·法医季》中,专科毕业的向琴琴虽然没有拿到正式的offer,但收获了良师益友和继续学习的机会,这些行业中的温暖之处也是职场观察类综艺所要传递的。职场观察类综艺在价值导向上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帮助广大就业者尤其是年轻人加强对不同行业和职场的了解和认知,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其实现更好就业,也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

4 结语

自从职场综艺2.0时代以来,职场观察类综艺进一步完善了其节目结构、观众价值引导等方面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观众正确价值观念的树立。但在“互联网+”时代,能否以节目带动就业,搭建就业平台,真正做到“稳就业、保就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猜你喜欢

真人秀综艺实习生
火卫一上的真人秀
儿科临床医学实习生与住院医师结对带教模式的探讨
一场史无前例的乐队真人秀
《爽食行天下》饕餮的“下饭”综艺
“高而不冷”的文化慢综艺
从“使用与满足”理论看网络自制综艺的崛起
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
孙红雷:我不是综艺咖,还是要好好演戏
户外明星真人秀为何火?
中草药房实习生带教工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