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觉语法视域下应急语言服务短视频产品的多模态话语意义构建
——以“龙莹莹和江吉吉”系列短视频语篇为例

2023-10-29吴静怡金子煜杨君怀

西部广播电视 2023年15期
关键词:参与者语篇应急

吴静怡 金子煜 杨君怀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

1 文献回顾

1.1 应急语言服务研究现状

应急语言服务包括在公共领域和各行各业的突发事件中,为了克服障碍,化解由交际不畅造成的危机而发生的语言救援服务活动[1]。近年来,我国应急语言服务研究主要聚焦备急语言研究、应急处置语言研究和善后语言研究三大方面,其中应急语言服务产品作为备急语言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2]366-369,关涉应急语言资源开发,更关乎应急语言服务人才培养。

2020年年初,在国家语委、教育部的指导下,以中国语言学人为骨干的“战疫语言服务团”研制出《抗击疫情湖北方言通》《疫情防控外语通》《疫情防控“简明汉语”》等应急语言服务产品,取得了良好效果,但也暴露出现有的应急语言资源开发滞后、应急语言服务人才储备不足等问题[2]139-151。当前,应急语言服务研究多从国家语言治理的宏观角度入手[3],针对应急语言服务产品的建构分析较少,亟待深入研究。

1.2 理论视角

多模态话语指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4]。这种符号资源以Halliday(韩礼德)的系统功能理论为基础,强调语言本质上是一种通过特定形式表达意义的社会符号[5]。其中,元功能思想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中占据重要地位。Halliday在元功能思想的影响下,指出语言具有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等三大元功能,对语篇的理解、分析具有重大意义。其中,概念功能指语言具有反映主、客观世界中的事件经过与发展历程的功能;人际功能指语言具有创建、维系及反映人际关系的功能;语篇功能指语言具备组合语义成分,创建语篇,组织、传递信息的功能[6]。

Kress(克瑞斯)和Van Leeuwen(勒文)将Halliday功能语言学中的元功能思想延伸到视觉模式,在《图像阅读——视觉设计语法》一书中,提出图像也是社会符号的主张,创建了以“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为核心内容的视觉语法[7]。

本文基于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从视觉语法视角出发,分析应急语言服务产品中感官与符号资源的多重交互意义,探究多模态话语分析在应急语言服务的应用,以期为应急语言服务产品的研发提供参考。

2 语篇来源

笔者选择“龙莹莹和江吉吉”系列应急语言服务产品作为短视频语篇的来源。“龙莹莹和江吉吉”系列短视频由黑龙江省应急管理厅出品,以“龙莹莹”和“江吉吉”宣传科普应急知识为主题,自2020年6月10日发布第一条短视频以来,受到广泛关注,单条短视频点赞量突破109万,曾被人民网黑龙江频道积极转发,并被黑龙江广播电视台《新闻夜航》栏目进行专题报道,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因此,本文基于视觉语法理论框架,通过对“龙莹莹和江吉吉”系列短视频语篇的考察、研究,深度解析应急语言服务短视频产品,以期为相关产品的研发、设计与相关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参考。

3 多模态话语的意义构建

3.1 再现意义

Kress和Van Leeuwen提出图像拥有叙事再现、概念再现两种模式。其中,叙事再现模式下的图形元素往往通过建构强有力的对角线形成叙事性视觉“命题”的标志——矢量,再现行动与事件,注重呈现变化的过程、短暂的空间安排与参与者之间的互动;概念再现模式则更重视从类别、结构或意义的角度来表现参与者,以期再现参与者自身的本质特征[8]。

“龙莹莹和江吉吉”系列视频语篇中的短视频以展现龙莹莹、江吉吉与母亲之间的亲子互动为主,结合生活实景再现应急行动与意识。同时,视频末尾注重运用文字意象、安全标识等概念性元素展现“平时备急,急时不急;备在平时,应在急时”的应急语言服务理念。

3.1.1 叙事再现

根据载体的种类及相关参与者的数量和种类,叙事再现可分为行动过程、反应过程以及言语和心理过程[8]。

在行动过程中,动作者作为发散矢量的参与方,部分或全部创建了矢量。与此同时,行动者通过呈现自身在构图中的大小、位置、色彩饱和度与清晰度等多重视觉形象,在其他参与者的映衬下成为图像中最突出的存在,从而营造视觉冲击力,加深观众对行动者的印象[8]。“龙莹莹和江吉吉”系列短视频运用中心构图法,结合色彩、明暗对比,将龙莹莹小朋友置于画面中央,突显动作者的视觉主体地位。

而在反应过程中,参与者的视线方向构成图像中的矢量。考虑到整个反应过程对视线参与的需求,反应者即拥有面部表情、能够进行面部表达与观察的参与者,将替代行动者成为整个视觉命题的焦点[8]。“龙莹莹和江吉吉”系列短视频中,当“妈妈”作为行动者询问“喷泉里的水可以摸吗?”时,身为反应者的龙莹莹将目光从视频画面的右侧转向正中央,并且通过皱眉、摇头等动作,以及严肃的面部表情与“不摸,有电”的坚定回答,体现自身良好的应急避险意识和安全防护能力。

区别于行动过程与反应过程,言语和心理过程中的矢量更侧重“对话气泡”(一种漫画的表现手法,被用来放置台词)等视觉符号的应用[8]。《龙莹莹、江吉吉与您共享安全》视频中,飞速转动的时钟象征时间的流逝,有效展示江吉吉小朋友认真思索答案的心理过程,后续视频画面中出现的灯泡则作为灵光乍现的意象,结合“掉水里”的言语答复,生动形象地呈现“江吉吉”回答应急科普知识的完整言语和心理过程,增强观众的代入感。

3.1.2 概念再现

与动态的叙事再现相比,静态的概念再现更强调语言与视觉间的关系,注重运用色彩、字符、声音等标志符号,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8]。

《龙莹莹小朋友的喷泉观赏安全指南》视频中,画面采用全包构图,黄底黑字的警戒带占据视频画面的四角,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警戒带上加粗的文字“CAUTION”(警告、小心)起到良好的警示作用,意在提醒受众观看喷泉时需要注意安全。提示语言主体采用居中构图,以蓝框白底的名签形式呈现在画面中央,内部黄色加粗的大段文字则居于画面中上部近似于黄金分割的位置,以吸引读者注意力,方便读者抓住阅读重点。同时,该段文字以简单陈述句为主,多采用顺叙与中性语体,信息传达明确、具体,符合应急语言要求,有效提升观众的阅读体验。位于画面中下部的文字“龙莹莹小朋友提醒您”语气亲切、语调柔和、措辞委婉,易于观众接受,也再次强调了该应急语言服务短视频产品的提醒功能。

需要指出的是,在系列短视频中,出品方黑龙江省应急管理厅将“#龙莹莹&江吉吉#联袂出品”等蓝色文字置于视频画面顶部,运用“#”“&”等符号对“龙莹莹”“江吉吉”进行拆分组合,巧妙达到多模态隐喻的效果。此外,在色彩方面,视频顶部标语采用淡蓝色的艺术字设计,呈现“永恒”“沉稳”“安全”“信赖”等象征意义,给观众带来强烈的信任感与安全感,使人心情放松、安宁;在言语方面,出品方则把“龙莹莹”和“江吉吉”抽象成吉祥物,利用字词间声韵的相同或相近,直接建立“龙莹莹”“江吉吉”同“龙江应急”的谐音与象征关系,表达“龙莹莹”“江吉吉”就是“龙江应急”的隐喻意义,呈现一定的创造性与趣味性。

3.2 互动意义

Kress和Van Leeuwen指出,图像创作者、图像中的参与者与图像观看者之间的互动创建了图像的互动意义,主要通过接触、社会距离、视角、情态四大方面体现[8]。本文着重从接触、社会距离与情态三种维度分析“龙莹莹和江吉吉”系列视频语篇的互动意义。

“接触”指的是图像中的参与者与观看者通过目光交集创建的想象关系。根据参与者的目光是否直接指向观看者,视觉接触可将图像分为“索取”与“提供”两大类。索取类图像强调参与者通过目光接触向观看者索取信息,通过双方间的眼神交流直接建立人际关系,而在提供类图像中,参与者和观看者间并没有目光交集[5]。

《龙莹莹小朋友的喷泉观赏安全指南》视频的结尾,位于视频画面中心的龙莹莹戴着口罩、皱着眉、目视镜头,用言语表达“拒绝随意去喷泉边玩耍”的信息,和观众之间产生眼神交集,呈现一种参与者指向观看者索取信息的目光。当观众注意到龙莹莹发出的“索取”目光时,可以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参与者暂时地产生情感共鸣,和龙莹莹一起学习相关的应急知识,提升自身的安全素养。

社会距离指社会中的各群体间建立的亲疏联系。而在视觉语法中,镜头拍摄范围越广,社会距离就越疏远[8]。《龙莹莹小朋友的喷泉观赏安全指南》视频的第24秒展现近景图像,利用镜头语言说明身为参与者的龙莹莹与观众的社会距离较近。而在完整的视频语篇中,龙莹莹骑在自行车上,用双手扶车把。视频拍摄者通过改变镜头取景框架的大小,着重展现龙莹莹的面部,拉近观看者与参与者之间的距离。同时,由于成年人与孩童间显著的身高差距,身为视频拍摄者的“妈妈”采用弯腰、半蹲的角度,拍摄的视频画面略带俯视角度,以减少二者间的高度差距。拍摄者采用弯腰或半蹲的姿态与龙莹莹对话,展现亲子间的亲密关系,也便于观看者自动代入拍摄者的角度,拉近观众与身为参与者的龙莹莹间的距离,进而更易于观看者接受视频语篇想要表达的观点。

根据图像中的画面亮度、色彩饱和度、对比度,情态可分为高感观、中感观和低感观三类。值得注意的是,色彩的饱和度是情态最直观的体现之一[8]。《龙莹莹小朋友的喷泉观赏安全指南》视频的第21秒主要采用黄、蓝、白、黑四种颜色,搭配组合呈现多重视觉元素,实现了冷暖色的交替与融合,有效避免颜色单一导致的视觉疲劳,形成强烈的视觉效果,加深观看者对该系列视频语篇的印象。

3.3 构图意义

Kress和Van Leeuwen认为在多模态语篇中,构图意义强调图像中的各类元素符号按照空间顺序,通过特定方式组合成为有机整体[8]。其中,信息值与显著性是展现构图意义的多重维度中不可或缺的两大方面[8]。

信息值主要通过图像中各类元素符号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体现。水平轴方向上,元素符号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可分为左右两侧,垂直方向则表现为从上到下。而在中心边缘方向,元素符号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则为从中心到边缘。视图中各元素所处位置不同,其能够传递的信息量大小也不同[8]。《应急物资家中常备,遇到问题不惊慌》视频第9秒的图像呈现出明显的“中间—边缘”结构,由中心位置的元素提供主要信息,边缘位置的元素提供次要信息。其中,手电筒呈现在画面中心偏左的位置,图像元素较为清晰。与此同时,由于受到镜头对焦及曝光影响,手电筒后方的窗帘、床等元素显得较为模糊。手电筒作为图像中的唯一光源,传递出应常备应急手电,以防因停电事故造成惊慌的核心信息。而位于边缘位置的窗帘、床等背景元素则负责提供周围的环境、背景等次要信息,起到辅助理解的作用,以便完整地展现事件始末。

显著性指图像中的元素在相对大小、前后位置比对、色彩饱和度等方面吸引观者注意力的程度[8]。《应急物资家中常备,遇到问题不惊慌》视频第9秒呈现的图像中,手电筒的冷光位于画面的突出位置,相对大小占据了画面的大部分区域,明暗度对比强烈,显著性很高,视觉效果强烈,为观众提供心理安慰作用,引发观众情感共鸣。

4 结语

本文通过文献梳理与案例分析,借助视觉语法理论,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对“龙莹莹和江吉吉”系列视频语篇展开多模态话语分析,具备较强的实践与应用价值。然而受到时间、地域、现有语料不足等因素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对象较为单一,仍需进一步的量化研究。

猜你喜欢

参与者语篇应急
人民的期盼就是应急青年的使命
休闲跑步参与者心理和行为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浅析打破刚性兑付对债市参与者的影响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海外侨领愿做“金丝带”“参与者”和“连心桥”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