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十五载风华正茂 蓝天作证续写辉煌中国大中型军民用飞机研制生产基地创建迎来65周年

2023-10-27丁译婷

环球飞行 2023年6期
关键词:航空工业研制航空

文/ 丁译婷

运20(万全/摄)

循着“鲲鹏”的身影,穿过祖国的大漠高原,迈向广袤的西北大地,跨过巍峨的秦岭山脉,来到荆山塬的脚下;跟着“战神”的足迹,飞越南海的碧浪飞沙,越过华夏的壮阔河山,沿着波涛汹涌的黄河,来到石川河与清河环绕的地方;这里是中国的“航空城”— —阎良。

1958年5月8日,正是在这里,中国的航空工业播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在65年后,成长出了中国大中型军民用飞机研制生产基地— 中航西飞。

65年风雨兼程,航空人自强不息;65年沧桑砥砺,今朝续写辉煌。65个春秋的逐梦蓝天,航空报国精神在时代的滚滚洪流中激荡出扣人心弦的旋律,铭刻着航空人踏出的每一个铿锵步履;两万多个日夜的辛勤奉献,航空强国使命在不竭的创新激情中薪火相传,标示着航空人迈向星辰大海的精神坐标。

65年后的今天,中航西飞以习近平总书记对航空工业重要指示批示和重要回信精神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听党指挥,忠诚奉献,深耕航空领域,在航空工业党组的带领下,为把我国建设成为航空强国而不懈奋斗,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勇攀高峰。

今天,让我们再次将目光聚焦于这片奋斗的沃土,聚集于这个大飞机的摇篮,回味那些令人动容的历史往事,感受航空人那炙热隽永的澎湃精神。

薪火相传,党旗领航坚守“航空报国”初心

如果将中航西飞比作一棵参天大树,那么“听党话、跟党走”就是它与生俱来的“根”与“魂”;如果说中航西飞是一架翱翔蓝天的大飞机,那么坚持党的领导、牢记领袖嘱托就是它驶向远方的坚定航向。

上世纪50年代,一群怀揣着拳拳报国心的志士们,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下,从全国各地集结在一片荒凉的西北小镇,开启了奉献航空、逐梦蓝天的奋进征程。

为了早一天造出飞机,建厂之初,边基建、边试制、边生产的“三边”措施应运而生。头顶上厂房还在施工,下面的人们就用砖头和门板支起了“办公桌”,开始了一系列工作。下雨天顶棚漏雨,大家打着伞办公;冬天雪花飘落办公桌上,墨水结成冰疙瘩,大家就用热水化开了再办公。

建厂之初

筚路蓝缕的航空人,咬着牙关,挺直身子以愚公移山的魄力和干劲,建起了一座座机器轰鸣的工厂。在航空人昂扬的精神和不屈的意志下,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艰辛建设中,1958年5月8日,中航西飞的前身— 172厂诞生了。

此后的峥嵘岁月里,在党的领导下,历代航空人在光阴变迁中永葆初心,经受历史考验,完成了党和国家赋予的各项光荣艰巨的任务。

无数航空人将无尽的汗水、智慧和激情播洒在这片希望的土壤中,将阎良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西北小镇建设为举世闻名的中国航空城,将一穷二白、一无所有的荒原打造为孕育出运20、轰6等国之重器的摇篮。从荒凉贫瘠到一片沃土,这是几代航空人矢志不渝、接续奋斗的傲人成果,这是65年来红色基因代代延续、薪火相传的真实映照。

聚焦主责,进取开拓牢记“兴装强军”使命

从诞生之日起,无论是在“一穷二白”的岁月里,还是在“技术封锁”的情况下,中航西飞的全体干部职工始终心怀“国之大者”,担当“兴装强军”使命,从测绘、仿制起步,逐步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型号研制之路,开启了中国人自主研制生产大中型军民用飞机的艰难而又辉煌的历程,用炙热的血汗和铿锵的步履,蹚出了又一条民族航空制造业的长征路。

1968年12月24日,完全由中国人自己制造的轰6飞机首飞成功,航空人从仿制起步,填补了中国制造大型飞机的历史空白。

1970年12月25日,运7飞机圆满完成首飞,在国内中型涡桨支线运输飞机领域开辟了历史新纪元,也为此后中航西飞在大型运输机领域的探索奠定了技术和物质基础。

首架轰6飞机组装完成

歼轰7飞机首飞成功

首架运7飞机试飞成功

从测绘、仿制一路走来,中航西飞在建厂之初的20年发展历程中不断积淀。恰逢改革开放吹来开拓视野、大胆探索、锐意进取的春风,让中航西飞迈入自主研制的发展快车道,在研制能力方面迈上新台阶。

1988年12月,由中国人自行设计研制的“飞豹”歼轰7飞机首飞成功,成为了守卫祖国海天的“利剑”,也象征着彼时的中航西飞已走入独立自主、创新发展的历史新阶段。

2013年1月26日,在无数目光屏气凝神的注视中,一架钢铁铸就的战鹰滑行、腾飞,直冲云霄。它那宛若传说中大鹏背膀般庞大的银翼划过祖国的天空,也滑向了新的历史纪元— 大型运输机运20成功实现首飞,我国告别不能自主研制生产大型飞机的历史。

从2013年到2023年,是“鲲鹏”在祖国的蓝天中驰骋的10年,也是我国进入新时代走过的非凡10年。

在党和国家的召唤下诞生、为国防建设而生长的中航西飞,65年来从未忘记过肩负着的“兴装强军”历史使命。在党和国家的指引下,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中,在航空工业党组的领导下,中航西飞紧跟新时代的发展脚步,以钢铁的意志、创新的激情、坚实的拼搏,为建设航空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目标贡献航空力量。

提质增效,改革创新担当高质量发展“先锋队”

踏入新征程,迎接新挑战。进入新时代的中航西飞,按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在改革、创新、发展等多领域取得新突破,获得新进展。

01 瘦身健体,提质增效

2020年6月30日,中央深改委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发出了深化国企改革的动员令。一纸动员令,承载了党和国家对大中型军民用飞机研制生产基地的期望,也为中航西飞开启了为期三年的“改革”征程。在外部环境与政策的催化之下,在内部的变革需求作用之下,一场自公司创建以来力度空前的变革拉开了帷幕。

面对“大考”,中航西飞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号召,面向“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聚焦主责主业,体系化推进瘦身健体、提质增效专项任务,稳步提升核心竞争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圆满完成了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等多项改革工作,以矢志不渝的决心持续推进改革向纵深发展,推动企业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加速前行。

在航空工业党组的正确领导之下,中航西飞组建完成了航空工业集团第一个新型航空产业集团,以军用航空、民用航空和航空服务三大产业为核心,笃行新时代航空工业发展战略,按照“七统一”的整体思路继续推进改革,探索出了军工企业治理新模式。

改革是一场永无止境、永不停歇的探索。面向未来,中航西飞将贯彻落实2023年公司职代会报告提出的新要求,锚定“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目标,持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提升规范运作水平,提高运营效率。

02 自主创新,智胜未来

人体外骨骼、自动化跟随式配料车、半自动翻料台……在中航西飞的各个车间里,在各条生产线上,都能见到创新之花绽放的累累硕果,深刻感受到创新意识早已蔚然成风。自主创新,对于中航西飞的干部职工而言,不只是对先进技术的浪漫想象,更是所有人脚踏实地、掷地有声的行动自觉,是推动企业通往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必由之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集中力量推进科技创新,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航空工业党组始终坚持创新在航空强国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双世界一流”的战略支撑。

中航西飞全体干部职工深知,进一步加快创新步伐,探索国际领先的“技术无人区”,已成为自身肩负的光荣使命和责任。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应对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和未来装备建设的全面挑战,中航西飞党委担当作为、守正创新,带领全体干部职工聚力开启创新发展新篇章。

近年来,中航西飞以打造科技创新新高地为目标,统筹规划了“十大技术工程”专题研究任务,明确了科技创新“三步走”发展路径和“三项支撑”保障措施。通过统筹推进平台建设、建立“揭榜挂帅”长效机制、筹建“博士工作室”、优化科技创新奖励体系等多项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强化全员创新的“精气神”,在前沿技术、总装集成、部件装配、复材研制等方面均取得阶段性成果。

运20驰援武汉(陈晓东/摄)

运20 飞行姿态(沈峰/摄)

2022年7月20日,大飞机创新原启动仪式的现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这一高端创新平台的诞生,既是国产大飞机研发制造技术集群发展的里程碑式事件,也标志着中航西飞党委已然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创新之路。作为创新平台,大飞机创新原将密切对接国家级重大科学原理研究机构,体系化推进原创科学原理研究,协同突破战略性、前沿性技术,不断向全产业链输出亟需的科技成果,解决“卡脖子、硬骨头”问题,推进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提升原创技术供给能力。

在科技领域创新探索之时,中航西飞也在积极推行管理创新,以管理运营的新突破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在管理体系方面,深入推进AOS管理体系3.0阶段建设,全面建立“流程所有者分级授权机制”,让管理活力全面提升,让体系治理效能充分释放;构建精益工厂建设2.0评价标准,推动现场生产组织方式和管理模式向精益化纵深发展,让基层管理更加高效;开展模拟经营业绩管理工作,进一步提升各单位精益运营能力,不断降低运营成本。

新时代的赶考路上,创新发展才是突围之计。中航西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始终瞄准“领先创新力”目标,以创新提升效能,以智慧创造价值,以驰而不息的战略定力,凝聚全体干部职工的创新力量,攻坚克难,智胜未来。

03 开放包容,统筹发展

在践行主责主业过程中,中航西飞也不断在民用航空领域深挖探索,成为行业内的先行者。在多年来积累的物质和技术基础之上,中航西飞放开眼界、锐意进取、拥抱市场,扛起航空工业民机产业发展的大旗,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积极融入国际航空产业链。

在国际合作的背景下,中航西飞不断拓宽国际视野,与空客公司、波音公司等国际知名航空制造企业携手走过了近40年历程。立足国际,中航西飞在合作中积累经验,在生产中磨炼技术,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截至目前,中航西飞已为超过560架空客飞机安装了中国制造的世界级水平零部件。

在民用航空领域,中航西飞积极担当、砥砺探索,全面落实《中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关于民用航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不断加强研制能力建设。凭借丰厚的技术积累,中航西飞承担了水陆两栖飞机AG600的中机身和机翼等关键机体结构件以及大型客机C919机体结构超过50%零部件的制造,为“中国制造”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同时,中航西飞也在探索过程中实现了大飞机生产制造领域的华丽转身,完成了研制能力从有到强的跨越:建设了国内最先进的大飞机数字化装配生产线,掌握了大飞机数字化制造技术;建成了数字化、精益化、智能化的客服快响中心、生产管控中心,逐步实现智能制造系统、智能工厂到智慧企业管控中心的立体贯通,大幅提高研制效率和质量。

2022年9月30日,这是令全体航空人难以忘怀的一天。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C919大型客机研制团队代表,并充分肯定了C919大型客机研制任务取得的阶段性成就。

“大飞机事业一定要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为公司全体干部职工擘画了崭新的奋斗蓝图。在打造国之重器、实现国人“大飞机梦”的伟大征途中,中航西飞加强能力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向着更为高远的目标不断挺进,托举更多高质量的国产大飞机向远方奋飞。

回首过往,奋发图强65载,方看今朝,宏伟蓝图绘就新篇章。

65载栉风沐雨砥砺前行,几代航空人怀揣初心,上下求索,为了实现复兴梦、强军梦、航空梦而一路追寻。

65载春华秋实硕果累累,中航西飞将秉持着实干的激情砥砺创新,贯彻航空工业党组2023年工作会要求部署,统筹推进五大领域现代化建设,协调推进九项重点任务,向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阔步前行。

年华流转,不变的是航空人向着蓝天进发的豪情壮志;岁月更替,永恒的是航空人建设航空强国的初心使命。

历史永远不会停住向前发展的脚步,那些曾经的辉煌,已成为记忆中永恒的过往,传承给奋斗路上的航空人在新征程中矢志不渝坚守的勇气。

在奋勇创造更加光辉明天的时代,在向着更遥远未来不断进发的当下,航空人将始终秉承航空报国初心,勠力同心,砥砺超越,向着高质量发展昂首阔步,奋勇前行!

猜你喜欢

航空工业研制航空
航空工业计量所60年发展史的回望与传承
“闪电航空”来啦
“闪电航空”来啦
淬火冷却介质在航空工业的应用
航空工业向阳:战略引领 砥砺前行
一种轻型手摇绞磨的研制及应用
达美航空的重生之路
接地线通用接地端的研制
二代证高速电写入机的研制
137Cs稳谱源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