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潍坊地区不同小麦品种对比筛选试验

2023-10-25魏秀华张志伟于海涛刘亚男张桂珍王同芹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18期
关键词:中麦山农济麦

魏秀华 张志伟 于海涛 宋 顺 刘亚男 张桂珍 王同芹

(潍坊市农业科学院,山东潍坊 261071)

小麦是我国三大主粮之一,常年播种面积超过2 000 万hm2[1],其产量高低对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影响。小麦产量受外界环境、人为因素和基因型等多方面的影响[2]。研究表明,品种改良对小麦产量的贡献率为47%~60%,因此,选用高产小麦品种是提高单位面积小麦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潍坊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是山东省的粮食主产大市,小麦播种面积超过30 万hm2[3],受特殊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影响,该地小麦常因各类气象灾害而造成不同程度减产[4]。目前针对该地区适宜小麦品种的研究报道较少,为进一步摸清小麦新品种生长特性,筛选出适合潍坊地区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抗病性好的小麦品种,本研究在潍坊市安排了济麦262 等20 个小麦品种的比较试验,以期为本地小麦品种更新和产量提升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潍坊农科院试验田进行。该地属暖温带东部季风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集中,雨热同期。全年平均气温12.1 ℃,年平 均 降 水 量 约 600 mm,日 照 总 时 数2 800 h,无霜期191 d。前茬作物为玉米,秸秆还田。土壤类型为褐土伴随砂浆黑土,土壤肥力中等。

1.2 试验材料

供试小麦品种共20 个,分别为济麦262、济麦23、青麦6 号、济麦60、烟农999、济麦229、烟农1212、鲁原502、山农28、鲁原118、邢麦20、衡1589、中麦4072、中麦5051、济麦44、山农32、良星77、泰农18、藁优5766、济麦22(CK)。

1.3 试验设计

试验每个品种设1个处理,共20个处理,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9 m2,3 次重复。播前统一用酷拉斯种衣剂拌种,播种时底施金正大复合肥(15∶15∶15)750 kg/hm2,返青期追施尿素180 kg/hm2,11 月20 日浇冬水,次年3 月24 日浇拔节水,其他管理措施与一般高产田相同。

1.4 调查指标

出苗后调查基本苗,越冬后期调查越冬率,拔节前调查最高总茎数,灌浆期调查抗病性,成熟期调查株高、抗倒性、穗发芽、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计算有效分蘖率。相关指标计算调查方法如下。

越冬率(%)=越冬后定点苗数/越冬前定点苗数×100[5]。有效分蘖率、倒伏、病害、穗发芽等调查参照《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技术规程 小麦》(NY/T 1301—2007)记载。有效分蘖率(%)=固定点有效穗数/固定点最高总茎数×100。倒伏程度分五级:1级,不倒伏;2级,倒伏轻微,植株倾斜角度小于或等于30°;3级,中等倒伏,倾斜角度30°~45°(含);4级,倒伏较重,倾斜角度45°~60°(含);5级,倒伏严重,倾斜角度60°以上。白粉病分五级:1级,叶片无肉眼可见症状;2级,基部叶片发病;3级,病斑蔓延至中部叶片;4级,病斑蔓延至剑叶;5级,病斑蔓延至穗及芒。锈病分五级:1级,免疫,完全无症状,或偶有极小淡色斑点;2级,高抗叶片有黄白色枯斑,或有极小孢子堆,其周围有明显枯斑;3级,中抗,夏孢子堆少而分散,周围有褪绿或死斑;4 级,中感,夏孢子堆较多,周围有褪绿现象;5级,高感,夏孢子堆很多,较大,周围无褪绿现象。

1.5 数据处理

利用Microsoft Excel 2016 和IBM SPSS Statistics 2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多重比较采用LSD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小麦品种茎蘖动态差异

由表1 可得,20 个小麦品种基本苗变幅为188.70万~306.30 万/hm2,其中中麦4072最高,济麦262最低;最高总茎数变幅为893.85万~1 875.15 万/hm2,其中藁优5766 最高,衡1589 最低;有效穗数变幅为435.00万~676.20 万/hm2,其中藁优5766最高,济麦262最低;有效分蘖率变幅为34.59%~56.22%,其中衡1589最高,济麦262最低。

2.2 不同小麦品种抗逆(病)性差异

由表2 可得,本年度各小麦品种均能安全越冬(100%)。20个品种株高范围在71.9~82.5 cm,其中超过80 cm的品种有中麦4072、衡1589、中麦5051、烟农999、济麦60 和济麦44。田间倒伏情况:藁优5766倒伏程度5级,约34%面积倒伏;济麦229倒伏程度4级,约18%面积倒伏;中麦5051倒伏程度3级,约13%面积倒伏;其余品种未倒伏。因本年度纹枯病、赤霉病等病害发生较轻,因此只对白粉病、锈病进行了调查,其中:白粉病济麦229发病程度4级,青麦6号、烟农999为3级,济麦23、鲁原118为2级,其余1级;锈病发病程度藁优5766、中麦5051达到4级,济麦60、烟农999 达到3 级,济麦262、济麦23、鲁原118、中麦4072 达到2 级,其余1 级。成熟期各品种均未出现穗发芽现象。

表2 不同小麦品种抗逆(病)性差异

2.3 不同小麦品种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比较

由表3可得,20个小麦品种产量范围在6 477.45~8 142.00 kg/hm2,其中鲁原118 产量最高,达到8 142.00 kg/hm2,较对照显著增产8.4%;泰农18产量最低,为6 477.45 kg/hm2,较对照显著减产13.8%,另外产量高于对照的品种有山农28、邢麦20、鲁原502和济麦23,产量分别为8 102.55、7 846.20、7 633.65 和7 625.40 kg/hm2,较对照分别显著增产7.8%、4.4%、1.6%和1.5%;其余品种产量均显著低于对照。从产量构成因素来看,穗数较高的品种有藁优5766、济麦22 和山农28,穗数分别为676.2、608.70 和600.00 万/hm2,穗数最低的品种为济麦262,仅435.00 万/hm2,其余品种穗数在463.80 万~589.95 万/hm2之间。穗粒数较高的品种有济麦262、衡1589、泰农18、济麦229、济麦60 和中麦5051,每穗粒数分别为44.20、41.37、41.07、40.73、40.70 和40.67 粒,良星77 最少,为31.90 粒,其余品种每穗粒数在33.90~39.57粒之间。千粒重较高的品种有山农28、济麦23、山农32和济麦262,分别为47.70、46.73、46.03 和45.05 g,藁优5766 千粒重最低,仅为33.15 g,其余品种的千粒重在36.30~44.55 g之间。

表3 不同小麦品种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比较

3 结论与讨论

小麦区域试验是小麦品种审定、区域布局和品种更新换代的重要依据,也是推广种植前规避各种风险的必要措施[6]。在本试验条件下,鲁原118、山农28、邢麦20、鲁原502、济麦23 这5 个小麦品种增产优势明显,抗倒性和抗病性较好,可以在潍坊地区进一步扩大示范种植;济麦22作为潍坊市多年主推小麦品种,稳产性和丰产性好,可继续作为主推品种进行种植;藁优5766和济麦229作为优质强筋品种,2018年度均发生不同程度倒伏,需进一步研究配套抗倒栽培技术;济麦44 作为优质强筋品种,抗倒性较好,但产量无明显优势,需进一步研究配套高产栽培措施;济麦60、济麦262、青麦6 号等抗旱品种,需进一步在旱地条件下进行对比试验;其余品种由于仅有1 年栽培试验数据,未来还需要加强在不同年份、不同地区的对比研究。

猜你喜欢

中麦山农济麦
鲁东南地区晚茬麦适宜品种筛选试验研究
抗旱节水小麦新品种济麦60
青海省冬小麦品种区域试验①
中麦175 助力甘肃旱年增收
冬小麦山农31号的选育与高产栽培技术推广
十个八倍体小偃麦的细胞学鉴定和染色体构成分析
中麦通信用户数超50万聚焦公交平台 寻求商业模式
氮磷配施对“济麦22”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