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中德合作项目对机电工人才培育模式本土化探索

2023-10-25王甲聚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3年9期
关键词:本土化机电考核

王甲聚,赵 金

(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哈尔滨 150088)

0 引言

中国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使汽车机电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攀升。为了满足这一需求,中国教育部与德国国际合作伙伴合作,共同打造了中德职业教育汽车机电联盟(SGAVE),旨在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和培训服务[1-2]。通过中德职业教育能力中心(COC)、德国五大汽车制造商和中国25所高职院校的合作,正努力培养一支能够满足德国汽车行业需求的机电技能型人才,并研发出一套完善的培养培训标准和证书体系[3]。在人才培养方面,可以借鉴国内外其他人在本土化应用方面的经验和做法。例如,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培训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通过与企业合作,提供实践机会和实习实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此外,日本的产学合作模式也是一个值得借鉴的经验。通过与企业紧密合作,将企业需求纳入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中,培养学生与企业需求相匹配的技能和知识,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提高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美国的学徒制度模式注重实践培训和工作经验的积累,学生与企业签订合同,在企业中进行实际工作并接受培训,获得实际工作经验和技能,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4-5]。

1 概念

1.1 中德职业教育汽车机电合作项目(SGAVE)

在中国教育部和德国国际合作机构的大力支持下,同济大学中德职业教育能力中心(COC)与德国五大汽车制造商联手打造了一个全新的项目 SGAVE,旨在培养能够适用于德系汽车的机电技能型人才,并且为此提供了一套完善的培训标准和证书体系,这是中国职业教育改革领域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合作项目[6-7]。目前阶段SGAVE最主要的任务已经转向了项目的本土化。

1.2 本土化应用

"本土化"不仅仅是一种狭隘的地域观念,更是一种战略协调模式,它旨在将国外先进的教育模式融入本土,并将其植根于当地教育模式实现本土化,并且以此来拓展国际视野,展望未来。“本土化”是一种将国外先进的教育模式引入本土,并结合本土的国情和学情,以此来实现本土化的教育模式。

1.3 人才培养特点和要求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机电工业在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本土化过程中,培养机电工人才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且在本土化过程中培养机电工人才具有一些特点和要求。

1.3.1 注重本地特色

不同地区的机电工业发展水平和需求不同,因此培养的机电工人才也需要具备适应本地特色的能力,包括对本地机电工业的了解和熟悉,以及对本地市场需求的把握。只有具备本地特色的机电工人才,才能更好地适应本土化发展的需求。

1.3.2 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机电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技能和经验,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因此,在培养机电工人才时,需要注重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的环节,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进行机电工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1.3.3 注重创新能力培养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机电工业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机电工人才,能够推动本土化机电工业的发展。因此,在培养机电工人才时,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鼓励他们在机电领域进行科研和创新实践。

1.3.4 注重综合素质培养

机电工作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能力等综合素质。因此,在培养机电工人才时,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总之,在本土化过程中注重对机电工人才本地特色、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才能培养出适应本土化发展的优秀机电工人才,推动本地机电工业的发展。

2 职业教育本土化应用的推广方法

伴随着中国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高端汽车维护与维修技术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然而,当前培训体系仍存在诸多不协调因素,这不仅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也削弱了其对劳动力市场的吸引力[8]。为了提升汽车行业的就业竞争力,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对汽车行业的培训,以提高行业的就业率。

2.1 借鉴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

这种模式将学校教育和企业实践相结合,通过学徒制度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中国的高职院校与汽车制造商、维修企业等行业合作,建立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机制,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2.2 建立行业标准和证书体系

在德国,有着严格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通过考试和实践评估,对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进行评价和认证。我们可以借鉴这种制度,建立适应中国汽车行业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通过认证来评估和提升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推动职业教育的本土化应用。

2.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经验,推动职业教育的本土化应用。通过与国外高水平职业教育机构的合作交流,引进他们的教学方法和经验,培养更多具备国际化视野和实践经验的教师。建立行业专家与教师的合作机制,让行业专家参与到教学中,提供实际案例和经验分享,使教学更加贴近实际需求。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推动职业教育的本土化应用。开发在线教育平台,提供职业教育课程和资源,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同时,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和模拟实训设备,提供更真实的实践环境,帮助学生提高实际操作能力[9]。

总之,将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本土化应用是提高我国汽车机电工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借鉴国外经验,与企业合作、建立行业标准和证书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等方法,推动职业教育的本土化应用,培养更多适应汽车行业需求的专业人才,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3 人才评估

中德职业教育汽车机电合作项目(简称SGAVE)采用的考核方式为综合性理论、实操和专业会谈,根据学习中德工作任务单独命题,考察学生基本能力和技能为出发点,检验学生对理论、概念、规范与安全操作、环保等方面的掌握程度,考核过程记录完善,有条不紊,有利于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养成。这种考核方式在我国高职汽车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借鉴意义。

1)综合评估学生能力和技能。传统的考核方式往往只注重理论知识,忽视了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SGAVE项目的考核方式将理论、实操和专业会谈三个方面结合起来,能够更全面地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这种综合性的考核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提高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适应能力。

2)注重学生对理论、概念、规范与安全操作、环保等方面的掌握程度。这种注重实际应用的考核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在汽车行业,理论知识的掌握固然重要,但对规范与安全操作、环保等方面的理解和应用同样不可忽视。通过这种考核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的规范和标准,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和责任意识。

3)考核过程记录完善,有条不紊。这种规范的考核过程有助于提高考核的公正性和准确性。考核过程的记录可以作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参考,也可以作为学校和企业评估教学效果和学生能力的依据。这种有条不紊的考核过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规划学习和发展路径,促进他们的职业能力的养成。将这种考核方式融入我国高职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时,需要注意避免生搬硬套,应结合实际学情与国情。

4)实操环节评估。我国汽车行业有其独特的发展特点,例如新能源汽车的兴起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我们可以在考核中加入相关内容,以适应行业的发展需求。

综上所述,中德职业教育汽车机电合作项目的考核方式为我国高职汽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提供了新颖的思路。综合性的考核方式能够全面评估学生能力和技能,注重实际应用和职业素养的培养,考核过程记录完善,有助于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养成。

4 培育模式探索

传统职业教育虽然也做了很大改革,但在一些情况下,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需要完成的培训内容往往不能很好地得到贯彻执行。然而,在中德职业教育汽车机电合作项目模式下,这一问题得到了有效改善。以此模式为前提,进一步研究相应的方法和途径,以提高职业院校校企双方培训内容的有机融合。

4.1 建立校企合作培训内容协商机制

校企双方应该建立起密切的合作关系,通过定期沟通和协商,共同确定培训内容及目标。学校根据企业的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调整和更新培训内容,确保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与实际需求相匹配。同时,企业也应积极参与培训内容的制定,提供实际案例和问题,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10]。

4.2 加强师资队伍实践能力培养

教师是校企合作中的重要一方,他们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行业背景,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学校通过与企业的合作,邀请企业专家来校进行讲座和培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行业认知。同时,学校也可以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实践,亲身感受行业的发展动态和需求,将这些经验和知识带回教学中,使培训内容更贴近实际。

4.3 建立实践教学基地

实践教学基地可以是学校内部的实验室、工作坊,也可以是与企业合作的实训基地。通过与企业合作,学校可以提供给学生更真实的实践环境和设备,使他们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应用所学知识。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企业中的技术人员来校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4.4 建立评估机制

对培训内容的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估。学校和企业可以共同制定评估标准和方法,对学生在实习期间所完成的培训内容进行评估和反馈。通过评估结果,学校和企业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评估机制的建立可以促进校企双方合作,提高培训内容的质量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校企双方培训内容的有机融合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通过建立培训内容协商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和建立评估机制等途径,可以有效地促进校企双方培训内容的有机融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实际应用能力,适应行业的发展需求。

5 应用效果分析

5.1 整合教育资源,推动职业教育发展

自2011年以来,教育部牵头的SGAVE项目在国内得到了广泛推广,共有25所高职院校加入了该项目,培养出了100多名优秀教师,形成了大量优质教学材料,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指导方法,各校之间的资源整合利用程度仍然较低。通过有效整合和利用优质资源,可以大大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5.2 创新培养模式,培养高技能人才

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是国家经济、科学、文化、教育等领域的支柱,也是职业院校培养的核心力量。因此,必须不断改进教育模式,以满足社会及企业的发展需求,培养出更多具备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加强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提升教育服务水平,是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强化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增强高校就业导向型教育理念,推进产教研协同育人模式,构建多层次的职业教育评价体系,不断优化课程设置,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育服务能力,助力职业教育的发展进步,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就业质量。

6 结语

本文旨在探讨中德职业教育汽车机电合作项目模式如何引入到我国高职汽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中,以及该模型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通过分析中德职业教育汽车机电合作项目模式的优势和局限性,提出适合我国高职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方案。

猜你喜欢

本土化机电考核
内部考核
高速公路站级机电维护管理模式创新探讨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诉前强制调解的逻辑及其本土化建构
机械制造过程中机电自动化的应用
美乐家迎来本土化元年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论电视节目的本土化
困惑·解疑·感悟——评《嘀哩嘀哩》兼及奥尔夫教学法“本土化”实践
家庭年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