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类硕士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探索

2023-10-24朱梅玉朱科军刘志辉曾娣平

装备制造技术 2023年8期
关键词:机械类产教硕士

文 学,朱梅玉,罗 斌,朱科军,刘志辉,王 烨,曾娣平

(1.邵阳学院 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湖南 邵阳 422000;2.邵阳学院 高效动力系统智能制造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 邵阳 422000)

0 引言

为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需求,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已成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类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实践创新能力是人才成长的核心要素,它能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为职业发展打下基础,从而推动地方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然而,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通常面临资源、产业等局限,在机械类硕士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方面面临一系列挑战。为提升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部分高校积极探索并逐渐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广西科技大学[1-2]从教学与实践体系建设、毕业论文双导师制等方面进行改革,形成了面向地方产业的硕士培养模式。贾丙辉[3]与赵辉[4]提出了以校企合作为契机,通过实践与理论课程互补,以产学研融合,施行双导师制的培养模式。倪妍婷[5]提出教学要结合不同专业特点确定交叉学科分配比例;以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形成梯度科研团队,实现初级者快速融入、高年级高质量输出;济南大学曹树坤[6]提出,硕士培养要注重多学科融合,施行“项目制”跟踪管理模式,需要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天津工业大学李莎等人[7]在分析影响硕士创新能力培养因素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多学科背景导师团助力于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在宏观体系外,部分高校则从微观环节形如新型课程[8]、跨学科竞赛及学术交流等多形式融合改革[9-10],强调地方高校机械工程研究生培养,要将创新创业的理念与思维融入课程教学,在创新创业环境下建立实践教学体系,以课程为基础,项目、学科竞赛为主导,创新型导师为辅助的高质量培养模式[11]。

上述高校分别围绕宏观的培养体系、培养机制、多学科交叉培养环境及微观的多形式融合培养策略进行了改革,为其他院校在提升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方面提供了可借鉴经验。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类硕士研究生培养要紧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应以“服务需求、突出特色、创新模式、严格要求”为指导思想,立足地区产业特点,恪守服务地方的宗旨,依托优势资源,注重“地方性、应用型”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

1 地方院校机械类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与改革思路

目前,地方院校机械类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规模呈逐年递增趋势,但由于师资力量薄弱、科研资源不足、学术资源和国际合作交流机会少等问题,导致了硕士培养的整体水平较低。

1.1 存在典型问题

1.1.1 实践环节不突出

机械类硕士研究生实践课程的比例较低,实践课程数量少且分散,难以形成连贯的实践学习路径,导致研究生接触实际问题的机会有限,缺乏足够的实践锻炼;因实习实训资源有限,没有形成完善的实习实训体系,无法满足研究生的实践需求;科研与实践相对独立,学生在科研中注重理论研究,而忽视了实际问题的探索与解决;与企业合作机会少,学生很少接触到实际工程项目和应用前沿,限制了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1.1.2 专业融通度不高

地方高等院校的机械类硕士培养方面的师资力量较为有限,导致专业课程设置相对固定,缺乏灵活性和交叉学科的融合;教师缺乏跨学科的背景和研究领域的广度,无法给予学生足够的指导和支持;相对一流高校或研究机构,地方高等院校的科研资源较少,使得学生开展研究工作时面临着数据、设备或实验条件等方面的限制,进而影响他们的科研深度和广度;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术氛围相对较弱,学术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较少,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也受到限制,这阻碍他们在专业融通度方面的发展。

1.1.3 协作能力不足

机械类硕士研究生需要在研究项目中与其他团队成员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然而,一些地方高校缺乏鼓励学生合作的机制和氛围,导致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培养学生沟通技巧方面存在欠缺,导致研究生在团队中的沟通效果不佳,在处理冲突和解决问题时缺乏灵活性和耐心,导致合作关系紧张,影响团队的工作效能。

1.2 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总体思路

借鉴其他院校的部分经验,结合本校和区域产业特色,在产教深度融合背景下,探究以“项目驱动-专业融通-多导协同”的硕士生人才培养新模式(图1),通过基于区域特色产业的横向与纵向项目为引导和驱动,让各专业学生参与各类型项目,并以多专业背景导师给予支持和指导,全流程引导和指导硕士研究生,使其在项目中锻炼和提升自己,提升其实践创新能力。

图1 创新能力培养的总体思路

2 硕士研究生培养改进建议

以提升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为目标,通过产教聚力,坚持“人才与产业”同频共振,构建“项目驱动-专业融通-多导协同”的育人“聚能环”,赋能于硕士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2.1 搭建基于典型产品为主线的区域内专精特新产教融合平台

专精特新企业在各自领域中具有较强竞争力,成为促进区域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综合地方高校所处地理位置以及当地产业特色,选择1~2 家专精特新企业,以典型产品为主线,形成面向区域产业的智能装备与智能制造产业链,建设产教融合新平台,在实现为企业提供高素质人才的同时,也为硕士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平台。

2.2 开展基于产教融合平台技术链项目合作与产学对接

地方院校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智库,区域企业是地方院校成果转化应用场所。在产教融合平台下,基于典型产品为核心的产业链所需技术,地方院校与企业形成产学研项目合作,达到依托于企业的核心技术与专业对接,产业与专业群对接,人才需求与培养对接,实践项目与理论研究对接,从而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及创新链的有机衔接,为硕士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提供载体。

2.3 形成基于产教技术链项目的多导师稳定团队及硕士生攻关队伍

以项目为纽带,充分挖掘多导师团队的实践创新资源,融科研于教学,融教学于实践,融实践于创新,形成面向工程问题的实践创新团队。导师团队所带硕士研究生则为一支新生的阶梯型攻关队伍,以项目为驱动,在实施过程中形成以高带低、各专业互补,协作竞争,促使学生实践反馈理论,理解工程与科学问题,为强化硕士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协作竞争的工程与学术环境。

2.4 施行并辐射于各类型项目驱动的多导师协同培养

通过导师团队协作指导硕士研究生的学科竞赛、科研项目及创新创业项目,则会让学生更好熟悉流程和专研技术,从而树立信心;基于产教融合的各类型项目驱动下,相应团队则形成一个技术性联盟,相互补充,有助于企业服务,加速技术成果转化,为强化硕士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提供指导;通过多导师协同培养学生在各类项目中得到锻炼,使学生见多识广,增强其实践能力。

2.5 持续完善基于项目驱动下多专业导师协同的育人方法与机制

以研究生培养所产生的经济价值、社会效益、科研效益等多为评价目标,通过评估项目驱动实施下的育人方法对企业与学校、技术与专业、导师与学生影响,结合研究生实战性,综合学校多主体评价体系及社会对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评价数据,并加以实时动态地反馈到培养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从而逐渐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提升硕士实践创新能力的教育教学方法,为强化硕士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保障。

项目驱动和专业融通是培养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关键。通过实际项目,构建基于典型产品为主线的区域内专精特新产教融合平台,研究生能直接面对问题和挑战,锻炼创新能力。同时,与不同专业背景的同学与导师合作将拓宽视野,形成基于产教技术链项目的多导师稳定团队及阶梯硕士生攻关队伍,促进创新产生。多导协同是实践项目中的重要支持系统,指导教师和行业导师合作提供更多指导和帮助,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3 结语

以提升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为目标,通过产教聚力,坚持“人才与产业”同频共振,构建“项目驱动-专业融通-多导协同”的育人“聚能环”,赋能于硕士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培养改革先从产教融合平台、技术链项目合作与产学对接进行宏观性规划;然后再分别从导师团及学生阶梯队伍、各类型项目进行微观探索;最后按照专业实际情况,以“点-线-面”逐步实施并修正制度与体系,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类硕士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探索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建议。

猜你喜欢

机械类产教硕士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基于OBE理念的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机械类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报告定量分析计算若干问题探讨
机械类“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教学研究
基于“零距离就业”的机械类“CAD/CAM”技能培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