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初探

2023-10-24李菊牛璐璐王立宣谭丽萍杨榆青

科学咨询 2023年17期
关键词:基础医学实验课教学质量

李菊,牛璐璐,王立宣,谭丽萍,杨榆青

(云南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云南昆明 650500)

医学实验教学是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学校整体教学水平。提高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对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影响,高质量的实验教学能进一步培养学生严谨工作作风、发现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科研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等,并能积极促进和实现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和真正的素质教育。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效果的评价,是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评价重要构成部分,是促进医学实验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合理有效的实验教学质量评价,能提升医学基础实验教学质量,也是一种教学效果监控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完善实验教学激励机制的重要依据[1]。

真正意义上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开展在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中的总体起步较晚,其中,教学质量评价在医学基础实验课方面更是明显滞后。我校现行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主要适用于理论教学的评价,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差别较大。因此,有必要针对性地设计一套适合于我校基础医学实验课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以便能有效的促进我校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质量提高。

一、建立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原则

客观性:对指标体系信息的收集要做到广泛和全面,对评价做到多层次和多方面,评价方式可以采取教师——专家及学生评价相结合。指标结构在组成和内涵上具有客观性、代表性和科学性和可行性。

科学性:要在基于专业特点的基础上,完成指标过程的制定,医学实验的独特性应该在指标中有所针对,医学实验课的教学特点也应在指标中得到体现,做到各项指标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不会出现相互矛盾,也能使指标之间做到不重叠但具相关性,从而一定程度提高评价的科学性。把增强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医学生创新精神和提升学生专业素养放在指标考核首要位置,并融入适宜课程思政的内容。指标体系的制定也应当具备一定的目的。如基于实验室建设和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手段、医学科目教学建设等,从而使医学实验教学水平在设计的指标体系中有所反映。

可行性:指标体系具有条目简明、容易量化以及操作简易等特点。评价指标能够对医学实验专业性特点有所突出并做到内容全面。

可反馈及回溯性原则:教师通过评价指标及评价结果反馈,能明确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和完善,明确努力方向,提高实验教学质量[2]。

二、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实施

(一)指标体系的选取

在多位一线实验教师——专家的筛选和反复推敲后确定了本评价体系。此评价的偏向性有所转变,主要体现在传统偏重实验结果性评价到偏重实验过程性评价。整个评价体系由教学态度、教学文件、实验准备、实验实施过程、实验效果、实验报告和考核等多个部分组成(图1)[3-4]。

图1 实验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二)指标体系的选取

一级指标设立了5~6个,包含实验教学实施的准备、教学文件、教学态度、最终的教学效果、报告及考核等。二级指标的设立基于一级指标之下,指标数目16到20不等。教师与学生指标差异主要体现在教学文件和报告及考核这两方面。教师上课的相关教学文件,因为学生难以接触并进行评价到,所以学生对此项不予量分。这部分内容学生的量分表里不予体现。实验报告及考核指标学生能直观观察到的就是教师及时批改实验报告,并能指出报告存在的问题,所以学生对实验报告量分主工作要从教师是否及时批改方面进行考核[2]。

(三)教师——专家和学生指标体系的分值分配

综合考虑各指标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不同,各项指标在设立分值时各有所侧重。专家——教师评价一级指标中:“教学过程”占比30分、“实验报告及考核”占比20分、“教学效果”占比20分、“教学文件”占比10分、“教学态度”占比10分、“教学准备”占比10分、合计100分。各个二级指标的分值又以一级指标的分值为依据在各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不同被分配;一级指标在学生评价中:“教学态度”占比10分;“教学效果”占比30分、“教学过程”占比30分、“教学准备”占比20分、“实验报告及考核”占比10分,合计100分。根据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不同一级指标的分值再分配到各个二级指标中。基于实验课自身的特点咨询及专家意见,学生、教师和专家的评价指标及分值分配也有不同,表1和表2是具体的指标和分值情况。

表1 基础实验课教学质量教师——专家评价指标及分值分配

表2 基础实验课教学质量学生评价指标及分值分配

三、评价结果

(一)基础医学实验课教师——专家评价结果

根据各级指标内容,本次课题对生理学实验、药理学实验、病理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和机能综合实验5门医学基础实验进行教师——专家的量分评价,此次实验教学质量评价共发出问卷57,收回问卷 57份,有效问卷57份。表3是各门实验课的教师——专家评价分数。机能综合实验评定层次为良好(80~90分),其余参与评定实验课层次均为优秀(90~100分)。在表3可以得出,应得分数的 90%以上存在于Ⅰ级指标中的教学文件和教学态度5门课的得分;教学准备和教学过程两项指标机能综合实验的为良好(80~90分),其余为优秀;教学效果、报告及考核所有参与量分的科目均为优秀。

表3 基础医学实验课教师——专家评价各项指标得分情况 (分)

(二)基础医学实验课学生评价结果

根据各级指标内容,本次课题对生理学实验、药理学实验、病理实验、生物化学实验和机能综合实验5门医学基础实验进行学生的量分评价,此次学生的实验教学质量评价共发出问卷233,收回问卷228份,有效问卷216份。表4是每门实验课的评价分数。机能综合实验评定层次为良好(80~90分),其余参与评定实验课均为优秀(90~100分)。一级指标中的教学态度5门课得分均在应得分数的 90%以上;教学文件相关内容在学生评价中不涉及;一级指标中教学准备技能综合实验评为良好(80~90分),其余为优秀;一级指标中教学过程技能综合实验评价为良好(80~90分),其余为优秀;一级指标中教学效果、报告及考核所有参与量分的科目均为优秀,见表4。

表4 基础医学实验课学生评价各项指标得分情况 (分)

(三)低分原因剖析

专家——教师评价各项指标得分与学生评价各项指标得分情况基本一致。分析技能综合实验课一级指标中“教学过程”“教学准备”中11个二级指标得分普遍偏低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

原因剖析,机能综合实验课开设对象是大二下学期中西医临床专业的学生,机能综合实验是一门医学基础的综合性学科,内容涉及广泛,包含有生理学、药理学、病生学、中医学等相关知识。此学科教学目的是有针对性实施培养,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但因科目本身难度,加之时间有限,学生人数众多,所以部分目标难以实现。改进措施:开展线上线下混合,虚实融合的教学,依托“省级民族医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立机能综合实验课程线上教学平台,促使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进一步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微课与直播授课并举,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针对教学内容,教师自行制作5~10分钟的微课上传至线上学习平台,该课程内容包括课前预习测试题、开放式讨论题和课后习题,方便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教师可以开展的授课方式多样,如微课课程和直播授课,多样化的授课方式可以使教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及时了解和个性化的指导更易实现。

融入课程思政,达成价值目标塑造,为培养更多具备良好思想道德、社会责任感、人文与职业素养传承,以创新意识、社会服务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深入挖掘课程内容蕴含的思政元素。教师通过线上资源建设,线下教学活动,思政考核,师德师风示范引领各环节,培养学生的学术道德与学术自信、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辩证思维。

改革考核评价体系,形成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模式,以“两性一度”为准绳,采用线上与线下融合的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将知识、能力、价值塑造等内在要素有机融入人才培养过程、评价模式和考核鉴定等方面。

四、讨论

此项目重点探讨了基础医学实验课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的建立和实施,在这方面的研究我校和国家才处于初步起步阶段[5],故而需要研究者不断去探索和完善,尤其是对于基础医学实验课教学学生、教师——专家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内容所涉及的范围,虽然国外对此研究起步较早,但是生搬硬套过来使用,存在很大问题,所以我们应当从自身医学院校基础医学实验课实际出发, 遵循有时代特色、有可行性、独立性和完备性的准则,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做到在实验教学中对存在的问题做到及时发现,从而对发展方向做到正确的引导,最终达到为医学发展服务的目的。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医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本研究通过专家和一线教师共同探讨,建立了实验教学教师——专家评价体系和学生评价体系,考核评价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构成,共提出5~6个Ⅰ级指标,16~20个Ⅱ级指标。指标全面,涵盖教学全过程,包含教学态度等内容,本研究具有合理的评价结构,以期为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评价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基础医学实验课教学质量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自由”的实验课
上实验课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