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骨窗血肿清除术与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

2023-10-24李健褚荣涛孙成法黄炜张志越

科学咨询 2023年17期
关键词:引流术血肿微创

李健,褚荣涛,孙成法,黄炜,张志越

(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江苏常熟 215500)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由于长期高血压导致脑内小动脉管壁发生变性、缺血、坏死、微小动脉瘤形成等病理改变,在此基础上,当血压剧烈升高时,这些小血管发生破裂出血导致的脑实质内出血[1]。高血压性脑出血在人群中的发病年龄多见于50~70岁,男性略多,冬春季易发。颅内的小动脉在血压突然波动时发生破裂,血液进入脑实质或脑室内进而导致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发生[2]。高血糖、高血脂、高胆固醇、肥胖、吸烟、饮酒、食用刺激性食物或者药物等因素等都会增加该病的发病风险[3]。该病主要在活动、激动、用力时突然起病,表现为突然出现的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多伴有一侧肢体偏瘫、感觉障碍和失语等症状,可伴有意识障碍,如躁动、嗜睡甚至昏迷。早期患者会出现两侧瞳孔缩小,血肿范围扩大,脑水肿加重情况的发生,从而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3]。临床中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和尽可能地减少血肿对周围脑组织的损伤,以挽救生命并降低致残率[4]。目前,手术方式主要包括开颅血肿清除术、微创手术两大类。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大大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有效降低了患者的病残率与病死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5]。因此,本文选取我院2017年1月到2022年3月期间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此次研究分析,具体报告内容如下。

一、资料和方法

(一)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我院2017年1月到2022年3月期间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采取计算机表法对并其进行研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研究组的患者男女比例为17∶13,年龄为43~74岁,平均年龄为62.32岁;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为18/12,年龄为45~75岁,平均年龄为62.64岁。将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分析对比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以进行比较。

(二)方法

对照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常规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方式。具体方法为:对患者采取全麻插管,根据头部CT影像显示的血肿位置,在血肿最薄头皮的投影处作马蹄形或者直切口,小骨窗给予骨窗血肿清除术,电钻或手摇钻颅骨钻孔,并将其扩大为小骨窗,小窗直径大约为3 cm×3 cm左右,在显微镜下电凝切开无血管区皮质,进入血肿腔,将血肿引流去除后,进行止血,用生理盐水冲洗后,放置一次性引流管。

研究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方式。具体方法为:采取全身麻醉措施,首先根据神经导航头颅CT影像所显示的血肿实际具体位置,注意避开侧裂部位,选择血肿最大层面的中心点作为手术的穿刺点,确定好穿刺点位置后,以穿刺点为中心作直切口,切口的长度大约为3~5 cm,颅骨钻孔后将硬脑膜以“十”字形切口切开,将硅胶引流管置入血肿中心,并拔出引流管的导芯,缓慢抽出血凝块,首次抽吸血肿总量约40%~60%,结束后,对局部头皮进行缝合,并将置入引流管固定,引流管外可外接一次性闭式引流装置,持续进行引流;手术完成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复查CT,确定血肿的残余量以及引流管固定的位置,进行适当调整;在治疗过程中,给予常规止血、防脱水、控制血压以及颅内压、营养神经治疗、防止并发症等常规治疗措施。

(三)评价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治疗指标,主要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等三个方面。

对比两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主要包括死亡、重残以及有效等情况。

对比两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主要包括肺部感染、再出血以及颅内感染等情况。

(四)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取卡方检验,用率(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用(均数±标准差)表达,以P<0.05作为统计学意义存在的判定标准。

二、结果

(一)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指标比较

研究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情况,主要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治疗指标比较(χ±s)

(二)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续表

(三)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现的并发症,主要包括肺部感染、再出血以及颅内感染等情况的总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三、讨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高血压患者在临床中极易出现的严重并发症,50~70岁患者为高发人群,男性患者较多,冬春季节为发病的高发季节[6]。高血压疾病通常会引起脑底的小动脉发生一系列的病理性变化情况,其中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在相应的小动脉的管壁上出现玻璃样或者纤维样变性和局灶性出血、缺血和坏死情况,使血管壁的强度减弱,并引发局限性的扩张现象,从而导致微小动脉瘤的形成[7]。情绪激动、过度脑力或者体力劳动等因素都会导致患者的血压急剧上升,从而使已经病变的脑血管出现破裂出血,致使疾病的发生[8]。其中,豆纹动脉破裂是目前临床中的常见情况,丘脑穿通动脉、丘脑膝状动脉以及脉络丛后内动脉等都是血压增高的最主要缘由。患者在剧烈活动或者情绪激动时极易发病。绝大多数学者研究发现,长期高血压会导致脑动脉发生玻璃样变性,首先会使血管内膜下基质发生肿胀,内膜下出现脂质沉淀,在内膜与内弹力层之间形成无结构的相关物质,使血管弹力降低,脆性增加[9]。血管壁张力消失并出现纤维素性坏死情况,产生粟粒状动脉瘤,血液还可进入血管壁中导致夹层动脉瘤的形成。在血压极速升高时,动脉瘤破裂,将引发出血情况。高血压还极易引发脑小动脉痉挛,导致远端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甚至坏死情况,引发出血。脑内动脉壁的薄弱、中层肌细胞及外膜结缔组织减少、无外弹力层这些因素都可能会引发高血压脑出血并且多于其他内脏出血的情况[10]。给予积极及时的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神经功能残疾的概率并减少复发。如果脑出血的出血量非常大,位置也非常关键,患者会有生命危险,就算是度过了危险期,以后也会有明显的后遗症,很有可能会出现肢体活动不灵、言语不灵、反应异常迟钝等情况。急性期治疗重点是控制出血、降低颅内压力和预防血肿扩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与出血的部位、出血量以及并发症防治的情况密切相关[11]。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原则是控制出血、降低颅内压和防治并发症发生。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止血效果确切,对脑组织损伤小,但是需要一定的手术经验和技巧,对血肿量大、脑组织水肿明显的患者无法有效的降低颅内压[12]。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是向血肿内植入引流管并通过引流管进行抽吸、药物溶解、引流等操作,从而达到清除血肿的目的[13]。近年来出现的精准立体定向穿刺利用CT、MRI、VR设备指导穿刺方向和深度,大大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此种手术方式具有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等优势[14]。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一方面要严格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等卒中危险因素,另一方面也要在生活方式、饮食和运动上注意,避免后遗症所带来的继发伤害。

此次研究发现,将小骨窗血肿清除术与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研究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情况,主要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研究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研究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主要包括肺部感染、再出血以及颅内感染等情况的总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表明,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以明显降低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治疗效果较好,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将小骨窗血肿清除术与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二者治疗方式均有效果 。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对患者的创伤较小,能明显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目前临床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引流术血肿微创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维护服在胆囊穿刺引流术后患者管道维护中的应用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血肿复发的相关因素研究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
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骨外科针对创伤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的研究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问题2:老年患者中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指征?
高速涡轮机、微创拔牙刀在阻生智齿拔除术中的应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