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建红+ 科技蓝”打造科研院所高质量发展“强引擎”

2023-10-24张磊

军工文化 2023年9期
关键词:中核科技人才

张磊

中核矿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核矿业科技)是经中核集团批准设立的一类成员单位,由中核集团骨干科研、设计单位——核化冶院、核四院整合而成,于2019 年7 月在北京市通州区揭牌成立,是集基础科学研究及研产一体化、全过程工程咨询设计及总承包服务、产业孵化及建设运营等业务于一体的综合性科技企业。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035 年,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科研院所作为科技创新主力军,是引领实现更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力量。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快科技创新,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必然要求。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加快科技创新,是科研院所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必由之路。面对全面履行我国天然铀采冶科技自立自强的职责使命,加快科技创新,是中核矿业科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

中核矿业科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党建+ 科技创新”为抓手,不断推进党建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高水平科技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发挥党的组织、人才和宣传思想工作优势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科技发展把关定向、推动落实。中核矿业科技党委牢记“国之大者”, 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作用,把科技创新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坚定履行我国天然铀采冶科技自立自强的职责使命,通过“第一议题”、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专题读书班等形式,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持续加强对铀矿冶技术发展方向等重大问题的研究,健全完善科技创新工作體制机制,系统谋划科技前沿技术,推动部署科技攻关任务,现场指导重点科研项目,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公司科技实践,使科技创新真正成为引领公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发挥党的组织优势,为科技创新注入活力、汇聚合力。公司党委围绕科技创新重点任务,以推动技术攻关为主要目标,开展“党建+ 科技创新”主题活动,把项目管理的思想、策略和方法引入到“党建+ 科技创新”项目中,按照党委“把关定向”、党支部和攻关团队“项目攻坚”、党员“岗位建功”的定位,对项目的申报立项、组织实施和验收评估实施全过程管控,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科技创新优势。

一是攻克一批关键技术。通过分解党建推动科技创新工作的重点任务目标,明确党组织和党员在其中发挥的具体作用,着力突破罗辛铀矿水冶工艺优化、数字化建井等多项铀采冶关键技术。二是探索一条融合新路。围绕科技攻关指标,推动建立精准化立项、程序化控制、标准化考核、持续化推进的“党建+ 科技创新” 项目管理体系,把党建工作的“软任务”与科技创新的“硬指标” 相融合,走出一条党建科学化管理的新路子。三是打造一批工作品牌。有效部署党建工作力量、整合党建工作手段、创新党建工作方法,总结提升党建融入中心的实践经验,着力培育以《燃“红色引擎”,扬北山楷旗,建世界一流地下实验室》《党建引领, 提升101 重水研究堆退役治理设计质量》《党建与科研深度融合的探索与实践——发挥党员在海水提铀协同创新中的先锋模范作用》等为代表的一批有特色、叫得响、立得住、推得开的“党建+ 科技创新”工作品牌。

发挥党管人才优势,为科技创新打造人才高地。公司党委积极践行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紧密围绕公司“12562”发展战略, 聚焦主攻科研领域和“卡脖子”领域,坚持人才自主培养和高层次人才引进相结合,加速科技人才集聚,在重大科研任务攻关中打造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为做好国家天然铀及共伴生放射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人才支撑。

一是加强自主人才培养。加强顶层设计,发布实施科技人才管理办法,实施首席专家、科技带头人及科技骨干人才梯次化人才培养制度,明确首席专家享受公司助理级待遇。加大硕士研究生培养力度,推动年度培养名额实现倍增。围绕硬岩采矿、地浸采铀、铀提取冶金、海水提铀、退役治理及铀纯化转化等学科,打造一批着眼战略需求、勇攀科技高峰的专业化人才队伍。充分利用各级创新平台和重点实验室,大力培养科技高端人才,支持高层次人才在国际学术组织担任职务。加强高校涉核人才联合培养合作,创新“校企联合培养、定向培养”新模式, 选送紧缺领域在职员工参加继续教育。

二是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围绕公司“大矿业、大化工”发展思路,实施“梧桐工程”高端人才计划,按照院士、国家杰出青年、世界知名大学博士后研究经历者等三个层次,以“百万基础年薪+ 百万引进奖励+ 百万安家费”的三个“100”力度筑巢引凤,高标准打造具有国际话语权的领军人才梯队。瞄准前沿性、战略性、颠覆性技术领域和重点紧缺领域,创新引才方式, 拓展引才渠道,采取顾问咨询、项目合作、双聘互培等柔性引智方式,实现“领航—领军—领英— 高潜”人才分层次引进。

三是健全激励保障机制。畅通科技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发布实施岗位体系管理办法,任职和晋级充分向专业技术序列倾斜。创新激励机制, 推动分配制度向“核心骨干、科研生产一线和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倾斜。发挥好一次性奖励作用,发布实施兴矿伟业奖励计划管理办法、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等多项激励制度,调动激发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构建中长期激励机制,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奖励、虚拟股份、岗位分红等激励政策,对做出创造性贡献的科技人才进行重点奖励。通过激励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引导科研和技术人才专心致志投身科研、钻研技术,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局面。

发挥宣传思想工作优势,为科技创新营造浓厚氛围。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设立杨承宗科技奖,强化荣誉激励。用好各层级宣传平台,讲好公司科技创新故事,推出科技榜样在身边、科技青年榜样、“一支部一品牌”等系列重点宣传,打造先进楷模长廊等职工身边的宣传阵地。通过系列宣传思想工作,锻造科技队伍的精气神,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弘扬“强核报国、创新奉献”的新时代核工业精神, 在重大科技任务攻关中攻坚克难、努力拼搏,在破解重大科技难题上迎难而上、勇于作为,在解决国家重大需求中敢啃硬骨头、打硬仗。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水平科技创新的生动局面已初步形成

在“党建+ 科技创新”的实践推动下,公司科技创新活力充分释放,科技创新动力愈发强劲,关键核心技术得到突破,科技成果转化持续增强,科技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协同创新取得积极进展,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逐步形成了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水平科技创新的生动局面。

关键核心技术得到突破。近年来突破铀矿冶领域关键技术40 余项, 获得各种奖励82 项,其中国防科技进步特等奖1 项、一等奖1 项,中核集团科技进步特等奖2 项、一等奖1 项,首获中核集团创新团队奖、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创新团队奖各1 项。积极开展“绿色、智能、高效”第四代铀矿采冶技术攻关,全力支撑千吨级铀矿大基地建设。大力推动矿山数字化转型升级研究,研发了集五大应用系统于一体的地浸采铀数据集成共享平台,为数字化地浸矿山建设提供了应用样板。打通了铀多金属高效回收工艺流程,有效提升了天然铀产能和综合矿业开发水平。

科技成果转化持续增强。科技成果转化数量和金额逐年增加, 在地浸采铀、铀多金属、纯化转化及分析测试等领域都实现了成功应用。二次成井技术体系已应用于我国内蒙古千吨级深部砂岩铀矿大基地建设设计中,经济效益可观。低浓铀“放废”处理关键技术已应用于某厂建设,建成国内首条碱渣铀回收试验线,可盘活价值近2 亿元的铀资源。突破了亚稳态离子交换吸附技术, 取得了蒸发池废水处理达标的同时高效回收铀的效果,在国际上尚属首次应用,被地浸矿山企业誉为“矿山难题最美答卷人”。

科技平台建设稳步推进。根据战略定位和产业发展方向,擘画了十大创新基地发展蓝图,布局建设国家级、省部级创新平台、国际合作和海外研发平台、中试试验基地,形成定位清晰、开放共享、协同发展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成功获批海水提铀技术重点实验室,加快了海水提铀工程化进程。成功获批共伴生放射性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对推进共伴生放射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工程化应用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建成国内首座铀纯化转化试验基地、宝龙山地浸采铀试验基地、伊犁513 地浸采铀试验基地、云南381 退役治理试验基地、721 硬岩铀矿采冶试验基地等中试平台5 座,为提高技术成熟度、推进产业升级换代奠定了坚实基础。

协同创新取得积极进展。一是形成了“揭榜挂帅制”科研新模式。以低渗透砂岩储层改造、水力帷幕调控、复杂铀多金属选矿、铀铍综合回收等榜单为试点,赋予揭榜人团队组建权、工艺路线制定权、项目绩效奖金分配权、项目成果转化决定权,充分激发科技创新活力,逐步形成可操作、可推广的科研创新管理模式。突破了以火箭推进剂作为能量来源的高能气体致裂工艺,研发了地浸采铀专用井口装置,为内蒙古巴音青格利特大型砂岩铀矿高效开发提供技术支撑。突破了低温焙烧- 水浸- 铀铍分离- 成矾除杂的铀铍回收水冶工艺,为新疆白杨河铀铍矿开发奠定坚实基础。

探索建立了“产研深度融合”新模式。推动以新矿点纳岭沟、海力锦矿床地浸开发为新试点,构建矿山企业与科研院所在矿床开发过程中的利益共同体,实现“研究- 设计- 运行”全周期合作的新模式。2023 年同内蒙矿业签订科研生产一体化技术服务合同,在国内首次开创“科技助力产能提升、营收反哺科技创新、科研生产一体化良性互动”的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打造了“生产与科研”深度合作的典范。

构建了“小核心、大协作”协同创新的新格局。与东华理工大学、成都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高校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作为秘书单位,组织24 家科研机构和5 个院士团队成立海水提铀技术创新联盟,牵头发布首个海水提铀中长期发展规划,启动海水提铀创新发展基金, 全面开展海水提铀技术联合攻关。

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公司科技创新领域,党委的领导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都得到充分发挥,各个攻关项目都有党组织团结引领,急难险重任务都有党员骨干冲锋在前。形成了以《创新地浸技术,争当地浸先锋》《“齐鑫核力”争“先锋”》《“绿色矿山”建“标杆”》为代表的科技创新特色黨支部工作标杆,和以海水提铀科研、智能化设计、环境监测仪器研发攻关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型党建项目,入选中核集团首批党建融入中心优秀品牌案例。涌现出一批“两优一先”代表以及先进单位、集体和个人,公司党委被中国铀业党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作者单位:中核矿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中核科技人才
人才云
中核公铁
中核港航工程有限公司
中核科技
中核机械工程有限公司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