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联网技术在医疗信息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2023-10-20

甘肃科技 2023年8期
关键词:联网药品医疗

潘 震

(定西市人民医院,甘肃 定西 743000)

物联网是指物物相连的网络,主要包括应用层、传输层及感知层[1]。其中应用层主要进行处理及管理数据,将其结合应用领域;传输层将感知层收集到的信息、数据进行分析、接收及存储感知层主要获取所需信息(通过传感网络)。目前,物联网的应用比较广泛,将其应用于医疗领域的核心,即使用RFID技术、室内外GPS技术及信息传感技术等,经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传输至医疗信息处理平台、嵌入式计算设备及移动终端,再进行信息处理及交换[2]。医疗领域应用物联网技术前景较好,不仅中国,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也对医疗领域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十分重视[3]。目前,物联网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主要为医疗流程闭环化、医疗信息数字化、医疗管理可视化、公共卫生安全智能化、医疗对象管理(患者慢病信息、日常健康、体征监护、病史等)、医院内部信息管理(人员信息、药品管理、物资标签、设备状态等),同时为医疗服务人性化、资源配置合理化、医疗决策科学化及治疗方案最优化等提供技术支撑[4]。文章基于物联网的发展,分析其在医疗管理系统中的价值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1 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医疗信息管理的现状及其价值

1.1 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发展

欧盟于90年代末已逐步推广信息化技术,进而推动其信息技术的改造,在工业、医疗、交通等领域引入物联网技术带动社会智能化、信息化水平,进而提高地区竞争力、生产效率及生活水平。环顾亚洲,日本为全球范围内大力推广物联网技术的国家之一,目前已发展较为成熟。

中国进入21世纪以来亦高度重视物联网的发展及其应用,2010年启动传感网研究,2014年加快发展云计算,加大对物联网的支持力度,在电子政务、社会保障及疾病防治等方面开展应用示范。物联网的发展为医疗资源共享提供了重要支持。当前,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一代的物联网技术等也逐渐开始在各大行业领域应用。目前医疗领域的物联网技术已经有了许多的尝试和探索,通过借助信息传递平台来实现医院体系内的人、物等的信息交换,各类医疗资源的配置更加优化,信息传递更加便捷。

1.2 物联网技术在医疗中的现状

传统的医院在病患管理、医疗服务、医院管理等各项工作方面,往往依赖于人工方式,工作效率较低,且由于近些年来医疗资源逐渐紧张,信息化建设逐渐被提上日程,各级医院也都在积极探究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有效手段和思路。物联网技术与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融合,能够大大提升医疗服务和医院各项管理工作的智能化水平,医院物品管理工作、人员管理、医疗管理等都能够实现智能化、数字化和自动化的操作,并且在数据传输和共享、安全存储等方面也更加便利高效,大大提升了医院管理质量。

国外有研究报道,医疗物联网在传染病即时检测上的应用,可以帮助更快地了解病情获得更优处理的方式[5]。物联网在癌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物联网技术在国内正处于快速发展过程,传统医疗机构正面临发展及竞争两方面的挑战。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优化医院内部管理,目前各级医疗机构均增加投入信息化软件系统方面资金,尝试各种方法引入生产“基因”(物联网及互联网),进而获取业内发展机会[6]。但是在中国,特别是地、市、县级虽已经展开信息化管理工作,其范围目前也从仅针对收费管理系统建设向多个管理系统(包括患者查询、药品管理、住院管理及门诊挂号等)逐渐发展,基本可满足医院管理者进行信息管理的基本需求、患者查询、临床治疗及门诊就诊等。但是这些也仅能满足各系统的功能需求,对于实际医护人员临床需要用到的信息还远远不够,若想了解案例分析、临床检验及病历等多信息检索某患者和某个信息,还是很难做到随手获得,因此,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患者诊疗及医院领导层决策行为。

现代医院的信息化管理软件中广泛应用物联网技术可使医院信息管理方面的共享及实时传输得以实现;患者信息档案的实时共享,可有效缓解待诊时间长或就诊时间延后引起的医患矛盾,有效改善患者就诊环境、提高医院诊疗速度,另外,还能提高医院诊疗质量,以此杜绝因信息传输不及时导致诊断失误等问题。除此之外,物联网技术也可明显提高医院管理性能,保证医患各方利益的双重实现及发展[7]。现代医院信息化管理中物联网技术的实现及应用不仅可将信息化管理相关研究的缺失给予弥补,还可为其他领域应用物联网技术提供借鉴[8]。因而,无论是在医院信息化管理中应用物联网技术的实践或是理论价值都是值得重点关注。

2 医疗领域应用物联网技术的前景

国内多数医院目前所用的信息化管理是HIS管理系统,不但可明显提高医院管理水平,还可提升其工作效率,可有效改善患者“三排”情况(挂号、就医、买药),显著缓解医患矛盾,医院诊断的透明度及速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升。但是,与现代化医院的建设要求相比,仅使用HIS管理系统还存在较大差距,仍需进一步改进。例如,中小型医院(地、市、县级)还不能对患者的诊疗资源做到共享,更有甚者还在使用纸质病历等;不能够将相关诊断数据进行有效整合;存在严重“信息孤岛”现象,不能将各类医学诊断数据进行共享。物联网作为物物互联的新型技术可为医院综合管理水平的提高及信息化服务功能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比如,某些地方已开展的移动医疗即为医疗领域中物联网的具体应用。

(1)药品信息管理系统:①管理药品流通情况,发放药品时应注意核对相关信息,可通过药品上的标签及无线传感器网络获取患者姓名、使用药品的主治医生名称、存放货架位置、数量、批次及入库时间等。还可以使用RFID技术在不同药品上贴上不同标识,以防发放药品过程中出现差错,特别是要注意区别开危险药品及贵重药品所用标识,并进行跟踪管理。患者或者医务人员领取药品时,发药者通过读取患者相关信息及药品上RFID标签核对所发放药品与患者信息是否相符。②管理药品库房,药品库房环境十分重要,可使用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其内部粉尘、湿度、温度等情况。不同环境药品的分类管理可使用自动感应特性(RFID标签),若环境与所放药品不合适时自动报警器即会发出警报。可提高药品的规范化管理,若两者不能对应时预警装置即可发出警报以提醒发药者,进而最大程度地避免发错药品的情况。

(2)移动医疗(住院系统):在查房时,病房医生可使用无线移动终端对患者RFID腕带进行识别,查询患者病情,医生即可获取患者相关信息(通过Wi-Fi传输方式),再根据患者情况调整方案。另外,病房护士也可通过移动终端获取患者信息(RFID腕带),以了解后续医嘱并给予执行,并将执行情况在移动端上记录,再发送给后台服务器给予保存[19]。

(3)门诊系统移动医疗:传统门诊就诊时患者交款取药及挂号排队时间较长,而医生看病时间较短,这就导致门诊大厅患者及家属在就诊高峰期滞留过多,实施RFID标签门诊流程方案(在HIS信息管理系统基础上),账户预存金额,先登记挂号个人信息,再将RFID标签发放,再进行逐一识别(按照门诊流程)[10]。医生可根据标签确认候诊区等待叫号患者并进行诊治,医生亦可根据RFID标签确认患者身份并诊治,开药单及化验单;根据RFID标签,患者也可在化验室等待叫号采血。

(4)人员定位:物联网的一大特性即为自动感知,通过将RFID合理部署在医院中即可将医院划分为若干个敏感区域,当携带RFID人员进出该区域时即可将信息发送至后台,后台亦可根据感知器的位置获取相应的位置信息,此项管理方法对传染病患者及精神病患者极为重要。人员定位亦可分为患者及医护人员定位,定位医护人员可合理化配置人力资源,消除医护盲区,以利于患者就医。医院内患者病情相对较为复杂,尤其是传染病患者,若发生交叉感染会引起严重后果。对患者定位主要表现在:①根据患者病情设置活动范围,患者在非法活动区出现时即会发出预警,以为管理者提供依据;②婴儿防盗:新生儿RFID若遭到剪断、强行拆卸等人为破坏,标签即会报警,医护工作站及监控中心即会收到信号。

医疗信息化管理中的物联网技术还可应用于医疗设备跟踪及管理、家庭护理、远程监护、新生儿防盗、血液管理中的监控及医疗手术中的跟踪监控等。

3 医院信息系统中物联网技术的构成与应用展望

3.1 医院信息系统功能框架设计

目前所熟知的医院物联网信息管理系统功能主要包括环境监测、新生儿防盗、员工管理、器械管理、冷链管理、患者管理及血液管理等[11]。每个分系统中又包括多个功能模块,如新生儿防盗系统,包括系统管理、预报警、婴儿定位3个模板;再如冷链管理系统,包括设备管理模块、系统管理模块、预报警系统模块、统计模块及监控模块。由此可知,医院信息系统功能框架包括各个子系统,各个子系统又包括体系内多个模块。

3.2 信息系统体系框架设计

物联网技术需支撑医院发展信息化管理,其智能判断功能、信息传输功能、自动感应功能为构建医院信息体系必备的技术基础,将平台应用层、平台交换层、平台门户层、信息资源层在原有信息系统基础上加上,建立一个互联互通的适用于全院级的信息应用系统。

医疗信息体系总体技术架构由8个子系统组成:①运维与安全信息保障系统;②系统信息标准子系统;③信息平台应用子系统,其设计主要是为患者及医务人员提供应用服务信息;④信息平台服务子系统,主要是发布服务信息的系统;⑤信息平台资源子系统,该系统就是汇总、分类所有信息资源,如临床文档、业务信息、基础数据等;⑥信息平台交换子系统,该系统主要帮助不同系统间的管理监控、服务集成、数据整合、信息传输、数字交换得以实现;⑦业务应用系统,由运营管理、临床服务、医疗管理组成;⑧平台数据采集子系统,主要包括对手术器械数据、患者数据、员工、血液数据及环境数据的采集,再给予预处理。

3.3 医疗信息化系统管理中应用物联网技术的展望

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医疗信息化管理已为新时代发展所必需,其发展轨迹也与初期互联网走势非常相似。目前,物联网技术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建设发展重要支撑体系之一,其在智能化建设发展的过程中作用突出,且已经被其他领域广泛验证和使用,医院可以在原有的信息化建设基础上,全面引进物联网技术,借助物联网技术的优势与特征,实现对医院人员、物品等的智能化管理,提升管理的效率和精确性,尽最大限度降低出错概率,确保各项医疗服务水平更加完善,为患者提供更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

猜你喜欢

联网药品医疗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身联网”等五则
抢占物联网
药品采购 在探索中前行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谁赢谁输?
可再生能源与物联网
药品集中采购将走向宽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