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落地落实

2023-10-19江渚

中国报道 2023年10期
关键词:武平县林改晋江

文 | 江渚

从副市长、市委书记到省长,在福建这块充满激情的热土上,习近平同志怀抱一颗赤子之心,探索奋斗了17 年多,在改革、开放、发展、党的建设等一系列重大领域,在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中,取得了极其丰硕的成果,至今仍闪耀着真理的光芒。

“他当省长,不是为提高自身政绩去做一些事,而是真真切切地关注民生,他都是从人民群众最关切的问题入手,比如水土治理、建设生态省、建设数字福建,特别是治理“餐桌污染”,这些都不是短期能够见效的事情,都需要下大力气去做,坚持去做,但是这些又是老百姓非常关切的事情,所以他就不遗余力地去做。”福建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杨益生说。

持续推进福建高品质生态环境建设

福建依山傍海,生态优势独特。2000 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极具前瞻性地提出建设生态省战略构想。2002 年,习近平同志在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建设生态省战略,开启福建生态文明建设生动实践。20 多年来,福建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持续推进高品质生态环境建设。

早在20 世纪80 年代,习近平同志在厦门工作期间,就主持开展了筼筜湖治理,此后组织推动了宁德荒山治理、福州内河治理、莆田木兰溪治理、龙岩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和武平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一系列重大实践。2000 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推动福建率先在全国探索生态省建设,亲自领导编制《福建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为福建生态省建设作出远景规划。20 多年来,历届福建省委省政府沿着习近平同志擘画的生态省建设宏伟蓝图,接续拼搏,传好生态省建设“接力棒”。

福建率先在全国实行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每年与九市一区党政“一把手”签订生态环保目标责任书;率先在全省主要流域全面实施河长制。福建注重生态文明领域法治建设,先后颁布实施《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等20 多部地方性法规。出台《福建省固定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等规章,实施比国家更严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和落后产能淘汰标准。制定农村生活污水等污染物排放标准,构建起较为完备的地方生态环境保护法规标准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经济总量从全国第11 位提升至第8 位,用约占全国3%的人口、1.3%的土地、2.9%的能耗,创造了全国4.4%的经济总量,走出一条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经济发展“高素质”协同并进的福建路径。从调研情况看,聚焦绿色发展导向,紧盯“双碳”目标,向绿而行,低碳转型,绿色正在成为福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赴福建考察调研。2014 年11 月,习近平总书记为福建擘画了“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宏伟蓝图。2021 年3 月,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福建“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取得更大进步,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更大作为,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迈出更大步伐,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上实现更大突破,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

改革惠及民生,让百姓真正受益

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始终重视改革,大力推动改革。其探索与实践,留下清晰而深刻的足迹:他冲破思想和体制的重重阻力,推动福州国有企业改革;他六年七下晋江,在多次调研后总结“晋江经验”,提出县域经济发展方向;他倡导建立外经“一栋楼”,推进简政放权,给企业家回信,呼吁理解、尊重、爱护、支持企业家;他亲手抓起、亲自主导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2002 年6 月,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赴率先探索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龙岩市武平县进行专题调研。在听取汇报和实地调研后,他强调指出:“林改的方向是对的,关键是要脚踏实地向前推进,让老百姓真正受益。”并要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样从山下转向山上。”

“林改前,福建林业发展面临种种窘境,广大林农守着‘金山银山’过穷日子。”时任省林业厅厅长的黄建兴记忆犹新,福建是南方集体林区,当时的问题也恰恰出现在“集体”二字上。在计划经济的大背景下,集体山林的产权主体没有明显界定,林农作为集体山林真正的所有权主体被虚置,林权归属不清、机制不活、分配不合理,出现了“乱砍滥伐难制止、林火扑救难动员、造林育林难投入、林业产业难发展、农民望着青山难收益”的“五难”困局。“针对这种状况,习近平同志当年多次深入林区开展调研,亲自抓起和主导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2002 年5 月,黄建兴刚担任省林业厅厅长,时任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就专门找他谈话。

“当时交代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加快林业体制改革。”习近平同志的话,黄建兴至今难忘:“他说,‘我们干林业,很多人只见林,不见人。但林是人种出来的,人对林的关注、感受、利益关联却往往被忽略。你们要抓紧做好调研,尽快开展工作’。”

山林承包到户,这在当时还没有先例。“习省长给我们提的要求是既要慎而又慎,又要积极推进。他说,‘为官一任,我们必须考虑老百姓的诉求和期盼,就要不怕冒险,但要试点逐步推进’。”

试点选择了林改先行一步的武平县。2001 年,武平在两个村进行试点。针对“山要怎么分、山要由谁分”这个最棘手的问题,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万安乡捷文村提出了“山要平均分、山要群众自己分”的思路,把所有集体山林按照“耕者有其山”的原则落实到户。当年12 月30 日,捷文村村民李桂林领到了全国第一本新版林权证。此后,武平在全县17 个乡镇各选一两个村进行试点,开启集体林权“分山到户、家庭承包”的新路。2002 年4 月,县委县政府成立林改领导小组,并制定《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

虽然没人反对,但结果如何,时任武平县委书记的严金静没把握。武平县37 万人,改革涉及的林农就有35 万人。在改革最关键的时候,习近平同志到武平县调研农业农村工作。2002 年6 月20 日晚,在下榻的宾馆,严金静怀着忐忑的心情向习近平同志汇报工作。他回忆道,当时汇报的内容,主要包括武平县正在推进的一系列改革事项,林改只是其中一点。听完汇报,习近平同志特别把林改“拎”出来,语重心长地说:“林改的方向是对的,关键是要脚踏实地向前推进,让老百姓真正受益!”

通过调研,习近平同志充分肯定了该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并作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样从山下转向山上”的重要指示。调研结束后,7 月初,武平县便召开全县改革动员大会,全力推进林改。

2003 年4 月,福建省委省政府在充分总结武平等地经验基础上,出台了《关于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旨在实现“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当年6 月9 日,人民日报驻福建记者经过深入调查,以《林权分到户,小康上了路》为题,报道福建林改激发林农活力,带来勃勃生机。

2008 年6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把“明晰产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作为文件的核心内容,林改上升为国家决策。林改星火,迅疾成燎原之势。林改也被认为是继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我国农村经营制度的又一重大变革。

2001 年,武平县以明晰产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为主要内容,在中国率先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武平开启的“林改”,被誉为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中国农村的又一场伟大革命”。

为民营经济发展排忧解难

福建是民营经济大省。“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理条件和海洋文化的长期熏陶,塑造了福建人的崇商意识和开拓精神,这是民营经济得以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的“土壤”。改革开放以来,福建民营经济以“三来一补”起家、“三闲”起步,以星星之火而成燎原之势。

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始终心系民营经济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理念,开创了一系列重大实践。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经常深入民营企业调查研究,多次召开个体私营经济、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及时为民营经济发展排忧解难、指明方向。比如,六年七下晋江,总结提出以“六个始终坚持”和“正确处理好五大关系”为主要内容的“晋江经验”,对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提出一系列重要要求。

“习近平同志平易近人,我们办企业的,喜欢跟他说心里话。”安踏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丁世忠说。2001 年4 月20 日,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出席第三届中国(晋江)国际鞋业博览会。开馆仪式后,他便径直来到安踏展馆。在这里,他与丁世忠有了约20分钟的交流。

当时安踏成立9 年,只生产运动鞋。习近平同志听完介绍,对企业发展提了三点要求:把好质量关,创出自己的品牌,要有自己的创新产品。而品牌意识、创新意识,在晋江企业家中亦相当欠缺,为“大牌”代工是晋江鞋服企业赖以为生的生存模式,绝大多数企业没有自己的品牌。

鞋博会后,安踏决策层开始反思:既然做品牌,就一定要打响,要与匡威、双星、李宁等当时国内一线体育品牌一决高低。安踏决定,力邀中国乒乓球世界冠军为企业代言。很快,央视播出了安踏广告。习近平同志对于创品牌的要求,在晋江企业家中引起强烈共鸣,晋江企业的品牌意识开始觉醒。紧跟安踏之后,晋江企业纷纷邀请中国的体育明星代言,打出自己的品牌。

资料来源:新华社、《福建日报》、《学习时报》

猜你喜欢

武平县林改晋江
ALL IS WELL
晚霞如歌正飞扬
——福建晋江老年大学之歌
“晋江经验”之探啧:梳理及评析
福建省武平县顺发纸业首台卫生纸机成功开机
在晋江发现“她力量”
晋江奇迹,其他老区也要做到、也能做到
探究林权类不动产登记与深化林改的问题及对策
武平县全面完成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倍增计划
三次林改 终成正果
林改后资源林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