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品赏疑的古诗词鉴赏教学

2023-10-19李敏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古诗词鉴赏品读高中语文

李敏

摘 要 古诗词鉴赏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能够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促进学生文学素养发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鉴赏的具体做法有:品读古诗词,获得审美体验;赏读古诗词,分析修辞手法;疑读古诗词,深度解读内涵。

关键词 高中语文  古诗词鉴赏  品读  赏读  疑读

古诗词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难点,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采用全诗句讲解式的教学方式,常使得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很难自主体会古诗词的魅力,古诗词学习兴趣不足。为转变这一现状,教师应运用包含品读、赏读、疑读的“三读”教学法,为学生创建自主鉴赏的空间,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古诗词的美感,领悟古诗词所传达的主旨思想,从而提高古诗词教学质量。

一、品读古诗词,获得审美体验

古诗词是集音韵美、意境美以及情感美于一体的文学体裁,能为学生带来丰富的审美体验。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古诗词的美学要素,一步一步开展审美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细细品读古诗词的意蕴,使学生既能够读懂诗词表面意思,又能够领悟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如,在教学《将进酒》时,教师可以采用三步品读法开展教学活动,具体教学过程如下:第一步,品读音韵。古诗词十分讲究声律,教师播放相关音乐,渲染古诗的情境氛围,再播放朗读音频,将学生快速带入情境中。之后,教师让学生反复朗读诗歌,掌握语句的节拍和停顿,合理调整语气、语调,并自主划分诗歌节奏和停顿处,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韵美。第二步,品读意境。古诗词蕴含优美的意境,学生通过理解古诗词语言,借助丰富的想象力,能够在脑海中勾画出古诗词描绘的世界。在朗读古诗后,教师提出问题:“你在这首古诗中读出了什么样的画面?”有学生说:“我从‘天生我生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中看到了酒桌上潇洒狂放的诗人形象。”还有学生说:“我从‘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中看到了诗人寂寞潦倒的内心世界。”第三步,品读情感。古诗词中包含了作者丰富的情感,教师要以情感共鸣为基础,让学生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加深对诗词内涵的理解。当学生品读诗歌意境美后,教师让学生说说李白在这首诗歌中的情感变化,并结合李白狂放不羁的性格和当时的处境加以理解。教师要及时总结学生的发言,帮助学生梳理李白从悲伤到欢乐,从欢乐到狂放,从狂放到愤懑的情感变化,以此带领学生感受这首诗歌的情感美。

品读是古诗词鉴赏的基础环节,在品读过程中,教师要以古诗词本身的美学因素为切入点组织品读活动,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品读属于层进式阅读方式,需经历识记、理解和感悟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逐步实现阅读目标,培養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

二、赏读古诗词,分析修辞手法

古诗词常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刻画形象、营造意境和表达情感。在古诗词鉴赏过程中,教师要运用赏读方法引导学生细细咀嚼优美诗句,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目的,从而对古诗词有所感悟。在赏读过程中,教师要发展学生的个性感悟,排除标准答案对学生自主鉴赏的干扰,为学生营造开放、包容的鉴赏环境。[1]

如,在教学《春江花月夜》时,这首古诗词以“月”为主体,描写与月相关的所有景物交融为一体的画面,表达作者的诗情画意。古诗词巧妙运用了比喻、拟人、用典等修辞手法,营造了饱含生活情趣的春江花月夜之境。教师以修辞手法为切入点,带领学生赏读诗词,共同分析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感悟诗词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教师让学生细读这首诗的第一部分,画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并说出原因。有学生说:“我喜欢‘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因为这句诗给我带来纯洁剔透的美感。”教师顺势引导:“‘霰’是雪珠的意思,但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象,怎么会出现雪珠呢?”学生接着回答:“我觉得是月光洒在花林上就像蒙上了一层雪珠,发出一抹亮色。”教师再追问:“这一诗句运用了什么修辞呢?达到了怎样的修辞效果?”学生回答:“运用了比喻修辞,将月光比喻成雪,能够渲染出月光晶莹纯洁。”教师及时肯定这名学生的看法,并进行总结归纳:月光与雪珠有着共同的特点,即轻柔莹白,在月光照射之下,花林被蒙上了一片莹白之色,呈现出绮丽景象。之后,教师再运用同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其他诗句,让学生能够用心赏读诗句,鉴赏诗文清新优美的语言和婉转悠扬的韵律,体会诗人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

在古诗词鉴赏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赏读,让学生深入剖析诗句,自主完成理解、阐述、解释、评价和升华的过程,从而对古诗词产生深刻体悟,形成个性化的赏读体验,促进古诗词鉴赏能力发展。

三、疑读古诗词,深度解读内涵

疑读是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深刻理解古诗词内涵的鉴赏方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运用问题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或小组合作学习法创建疑读空间,让学生在探究性问题和层次化任务中调动阅读思维,反复阅读古诗词,以解决心中疑惑,进而深度解读古诗词内涵。

如,在教学《琵琶行》时,教师可以采用任务驱动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带领学生疑读这首诗。教师可将疑读安排在第二课时进行,并布置以下三个任务,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探究。任务一,谁解琵琶声。请各小组从琵琶曲调的起伏变化中捕捉琵琶女的情感变化和生活经历,并用曲线图绘出琵琶女的音乐曲调变化和情感经历轨迹。在任务提出后,各小组展开激烈讨论,在原文本中找寻和提取相关信息,共同绘制音乐旋律曲线图。有小组认为,音乐曲调变化和情感经历共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前奏曲(低沉抑郁)、欢乐曲(春风得意)、沉思曲(年长色衰)、悲愤曲(命运抗争)。教师此时引入疑问:“诗歌对琵琶女身世的描写,与全文的主旨思想有什么关联?”各小组通过分析琵琶女的身世经历与白居易的身世经历,发现两者之间都是由盛转衰的过程,所以描写琵琶女的身世更能够照应诗歌的主题。任务二,谁解青衫泪。白居易与琵琶女素不相识,但是在第一次的见面后就泪洒青衫,请各小组用原诗句解答这一情景。这一任务能够引导学生深度疑读诗歌,找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主题,进而解决疑问。任务三,谁解风物意。诗中描写了多处景物,请各小组找出贯穿诗歌的景物描写,解读景物描写用意。各小组找到诗歌中的景物描写诗句,总结出一枝一叶总关情,景物描写叠加在一起更能够体现出诗歌凄美哀怨、满溢情感的意境。

古诗词鉴赏要尊重学生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引导学生通过疑读层层剖析古诗词的内涵,围绕疑问在原文中寻找答案,以此深入理解古诗文的情感变化和主旨思想,提高学生主动质疑、关联思考的能力,促进学生古诗鉴赏素养发展。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在古诗词鉴赏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赏读、疑读,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掌握古诗词蕴含的语文知识,并不断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题正启.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优化措施[J],天津教育,2022(18):153-155.

猜你喜欢

古诗词鉴赏品读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浅析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高中古诗词考点赏析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