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规划统筹引领 构建产业发展格局

2023-10-18位彩利王佩

资源导刊 2023年9期
关键词:工业用地用地规划

位彩利 王佩

产业用地是制造业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以工业用地和仓储用地为主的产业用地是保障制造业高质量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前提。郑州市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得天独厚的枢纽优势、丰富的要素资源、完备的产业体系、产业集聚发展优势等诸多有利条件,打造高品质产业空间,优化产业用地利用,促进产业高效、集聚、绿色、创新、协调发展,对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发挥大都市圈中的核心带动作用,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主要做法和经验

合理确定2035年产业空间规模。结合相关规划和文件精神,在国土空间新格局统领下,产业发展定位为国际创新智造基地、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高端智造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基于以上定位,采用产业空间占比法、地均产出预测法等方法,预测至2035年产业空间规模。

精准识别现状各类产业空间。将各县(市、区)规划与现状产业用地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其中,一致的作为优质产业空间,长期锁定;现状为产业用地,规划为非产业用地的,作为低效产业空间,进一步筛选未来仍适合发展产业的空间,进行更新升级;规划为产业用地,现状为非产业用地的,作为新增产业空间,有序供给,满足战略新兴产业用地需求。

增存并举保障未来产业发展空间。以2035年产业空间规模需求为目标,按照“提质”原则,在现状低效产业空间中,进一步筛选位于生态防护廊道外,不影响生态与城市安全的,以及规模大于10亩等现状产业用地仍作为未来适合发展产业的空间,予以保留;按照“增量”原则,结合各县(市、区)产业用地规划情况,明确新增产业用地的战略布局方向及规模,实现存量产业用地提质,新增产业用地优化。

明确各类产业空间发展方向。现状优质产业空间重点满足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空间需求,该类空间原则上不允许进行大面积改造和产业退出。低效产业空间主要位于城区内部,重点引导向新型工业用地、小微企业园转变,促进产城融合发展。新增产业空间优先保证新能源及网联汽车、智能装备、新型材料、生物医药、绿色环保等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需求。

工作中的难点和问题

郑州市现状产业用地主要分布在经开区、上街区、巩义市和荥阳市。通过调查,全市在产业空间上主要存在4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工业用地规模较小,亩均产值、亩均税收等土地效能有待进一步提升;二是用地分散,“产业入园”亟待加强;三是工业空间挤压严重,主城区范围内工改居、工改商现象普遍存在,工业用地增量空间较少,导致工业用地占比偏低;四是部分产业技术和产能落后,亟须转型升级,大量“低、小、散”的工业用地与居住区等混杂,严重影响城市品质。

有关意见和建议

加强规划引导。坚持底线思维,以耕地、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水资源保护线等约束和引导产业空间布局,做到“定位、定量、定图,定功能、定产业、定机制”,实现产业规划对国土空间规划的有效支撑。以产业园区为载体,进一步优化功能布局。重点推动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特色鲜明的产业格局。依托国土空间规划,促进产业用地集约高效利用。加强引导开发边界外现状产业入区入园,开发边界内低效产业用地向新型产业用地、小微企业园转变。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区域应在详细规划基础上,提出改造更新的差異化管控要求,保障产业有序更新。

制定管理政策。编制《郑州市工业区块线专项规划》,针对现状产业用地供应比例偏低、“工改工”动力不足、用地不集约等问题,以底线思维划定工业用地保护红线和产业保护区块,保障产业发展空间,为后续单个区块规划更新工作提供依据。出台《郑州市工业区块线管理细则》,结合正在开展的城市更新等工作,对后续规划和用地管理、产业发展与监督提供指引,

为政府部门管理提供依据。建立《郑州市产业地图》,针对产业监管存在盲区、管理机制尚不完善、招商运营不够精准等问题,建立可视化平台系统,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实现产业、投资、招商“三图合一”,为政府提供高效直观的决策辅助。(作者单位:郑州市国土空间规划和土地利用研究院)

猜你喜欢

工业用地用地规划
工业用地供应市场化和地区经济增长
——以杭州为例的实证研究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研究进展综述
新发展理念下常州市工业用地的形势与任务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演变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迎接“十三五”规划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践与认识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践与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