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院校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探究
——以Y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3-10-18李鹏举

四川农业科技 2023年8期
关键词:专业人才校企人才

林 鑫,李鹏举

(四川轻化工大学,四川 自贡 643000)

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人。2021 年 6 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中明确提出需加强职业教育,应培养有文化、有技术、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村实用型人才。如今,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乡村振兴战略始终处于管理方式不断提升与人才能力要求不断提高的动态变化中,涉农专业人才也应在数量、技能及知识等方面随之改变[1]。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除了需要扎实农村基层干部队伍,还需加强涉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各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质量涉农专业人才的重要“摇篮”,责任重大。

1 乡村振兴战略与涉农专业人才的关系

人力资本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关键性因素[2]。实现乡村振兴,人才是至为关键的一环,有大量的涉农专业人才聚集,乡村振兴才有底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需要一支结构合理的涉农专业人才队伍,培养高质量涉农专业人才是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必然选择。大力发展涉农专业不仅能够推动乡村人才振兴,也能助推乡村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及组织振兴。涉农专业人才可通过发挥自身能力推动乡村振兴总进程,而乡村振兴又为涉农专业人才的成长与发展提供环境保障,以促进涉农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两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交互关系。

2 涉农专业人才需求现状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开展,新型的农业经营单位不断涌现,对涉农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渐升高。笔者通过文献及实地调研等方式对宜宾市新型农业经营单位进行人才需求调查,发现如下问题。

第一专业人才输送通道堵塞。该区域内大部分农业经营单位没有双向合作单位,人才缺口较大,经营单位十分渴望与各高职院校进行合作。如建立小型实习基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就业岗位等。第二部分农业经营单位面积较小,以家庭经营模式为主,农忙时节临时雇佣劳动力。有聘用大学生的想法,认为大学生能独当一面,并且知识面广、综合素质高及专业能力高等优点。第三少数农业经营单位有过聘用大学生经历,但由于薪资低、环境条件差、家人不支持、地理位置偏远等原因,导致离职率及跳槽现象较高。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打造一支心理素质较高、专业技能过硬和综合知识面广的高质量人才队伍,这为高职院校涉农专业迎来了新机遇。目前高职院校还在以传统的农业授课方式培养人才,显然已不能满足乡村振兴发展对于涉农专业人才的需求。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大力发展“涉农”专业是高职院校的必然选择。

3 Y 职业技术学院涉农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3.1 学科实力

Y职业技术学院涉农专业拥有近90年的办学历史,先后经历初级农作科职业学校、四川省立宜宾高级农业职业学校等历史变革,是省级“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四川省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等核心办学院系,担负着为乡村振兴、为区域内支柱农业产业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使命。该校涉农专业种类广泛,办学以来,为社会输送现代农业技术技能人才共计14000余名,多数成为行业行政主管部门、技术服务部门的管理人才及业务技术骨干,近八年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创业成功率达5%以上。

3.2 培养定位

以学生职业发展为导向、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涉农专业人才培养坚持立德树人,培养适应各行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该校积极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积极落实学院党委“调迁、扩规、进位、升本”总体目标,积极开展“三教改革”“三全育人”加大产教融合,完善实训基地建设,探索职教本科教育,为区域乡村振兴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而不懈努力。

3.3 校企合作

与国内多家大型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创新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建立“就业导向、校企双育”合作育人模式。遴选规模巨大、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的企业,设立“德康”“正邦”等校企共育的“现代学徒制”班,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引入企业内的先进技术,吸收企业文化元素,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实施校企协同育人。先后与各行业企业共同成立四川省现代畜牧业产教融合联盟、四川省茶业职业教育集团、宜宾绿色食品产教联盟等等。与德康集团、五粮液五茗茶业、五粮液有机农业、中化农业集团等企业共建校外教学基地140余个,并招收了近16个现代学徒制班。

4 现实困境

4.1 教师实践能力薄弱,教学模式有待更新

高职学院涉农专业能发展到哪种程度,能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多大的助推力,归根结底还是由教学效率所决定。如果教学效率低下,就会导致学生无法在校学到应有的知识与技能。据调查,Y职院教师来源具有一定的单一性,涉农专业的专任教师数量稀少,经常会有同一名教师兼任不同课程的现象,该校教师缺乏涉农专业实践经验,教学模式仍以书本知识传授为主,对于涉农专业的实践方面几乎没有开展。该校对教师科研能力的评价仍采用绩效考核法,忽视了对于教师实践能力的考核。

4.2 涉农专业实践基地少,校企合作不紧密

高职院校根本目标在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从而提升高职院校的竞争力和社会适应性[3]。高质量涉农专业人才的培养,一方面需要高质量的教学作保障,另一方面也依赖于更高的人才培养平台做基础。涉农专业主要由农林牧渔几大类组成,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推动各高校涉农专业的实践教育,是新时代发展下的必然趋势。但涉农专业实践训练基地受环境、资金及安全等因素的影响,只靠学校单项力量建设比较困难。经访查得知,Y职院与各企业间建立基于生产过程的“校中有厂、厂中有校”实习实训基地,开展工学交替的教学组织模式、共建教学工厂等合作方式来提升学生技术技能水平及就业创业质量。但整体处于关系不紧密、合作质量不高的状态,导致该校涉农专业人才培养很难满足乡村战略新时代农村建设人才需求。

4.3 歧农思想根深蒂固,公众认可度普遍较低

尽管国家政府已经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将农业树立成不可动摇的基础地位,把“三农”问题放在较为中心的位置上,但长久以来社会上普遍存在轻农、歧农思想。目前,我国大部分涉农领域还处在比较艰难的探索阶段,与二、三产业相比一直处于较为落后状态,且现代农业只在发达地区有效推行,多数人对现代农业发展情况的了解几乎没有,对于以新技术及新设备等高层次研究为主的涉农专业更是缺乏正确的理解。通过走访发现,Y职院所处地域主要以旅游业、制造业为主,第一产业发展落后。该区域人们普遍认为涉农专业含金量低、涉农行业苦累、工作不体面及发展空间小等原因,认为选报涉农专业是人才浪费不愿选报,导致该校涉农专业生源数量及质量较差。

4.4 政府支持力度不到位,涉农学生毕业去向较难

涉农专业是一个接地气的专业,地域性限制较为明显。通过文献及实地调查可得,Y职院涉农专业招生数量呈上升趋势,但毕业即失业及学农离农现象没有得到显著改善。为了避免此现象,地方政府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兼职从事创新创业活动,给予高额的项目资助等政策。但这些政策补贴,都是针对企业、农业产品等的补贴,没有对人才进行补贴帮扶,仍然吸引不了涉农大学生和农业科技人员。

5 优化路径

5.1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健全教师标准体系

涉农专业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门专业,其本身性质所决定了需要较强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因此,需整合新老教师各自的优势,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同时还应努力培养更多的“双师型”教师以满足教学的需要。如,理论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农业专业基础理论和知识,具备胜任教育、学生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专业实践教师应具备较为广泛的涉农专业实践能力及涉农工作经验和对涉农学生职业实践中提供指导等能力。在学校方面,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对教师综合能力检测,坚决清退不合格教师员工,建立一支结构合理、教学能力出色的教师队伍,提高涉农专业教师整体水平[4]。

5.2 与涉农企业联合招生,构建校企利益共同体

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选择,应贯穿于高职学院涉农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通过在涉农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既可以使学生将所学应用于实际,又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该院可通过与本地农业企业的合作,共建教科研实践创新基地,推动涉农人才高质量发展,最终达到双方获利。对学校而言,邀请在企业中具有丰富的农业工作实践经验的企业精英到大学举办专题讲座及农业实践活动,可让同学们更加直观地了解农业企业人才的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及现代农业的前景。对企业而言,对高职学院涉农专业学生的职业技术培训,可为企业进行优质人才贮备,避免企业内生产管理混乱、人员流动性大、科技研发能力不强等问题[5]。

5.3 挖掘农业文化内涵,提升群众认知度与认可度

目前,在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影响下,群众正确看待涉农专业的思想还不够解放。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Y职业技术学院全院师生应大力弘扬农业精神,普及现代农业技术,让更多人通过学习农业知识,领悟中国农业的文化内涵。该区域内各级政府应当鼓励和支持农机局和其他农业组织开展农业信息宣传,鼓励广大涉农专业教职员工开展下乡活动,做好新时代涉农专业推广宣传,提升公众认可度。例如,组织学生家长参观社会主义新农村,从农业生产条件、农村人居环境、农民收入水平等方面,亲身感受农业、农村和农民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受乡村振兴战略的成果,以转变公众的传统观念,使其对新时代的农村、农业及农民有全新的认识,以此激发服务乡村振兴的使命感,加快乡村振兴总进程。

5.4 制定涉农专业扶持政策,加大对涉农专业学生扶助

政府涉农部门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也是推进涉农专业改革的重要推进者[6]。因此,Y地政府应提前对涉农专业的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剖析,从而明确其涉农专业专业教育发展过程中所需改进的问题,提高整体教育水平,从而提高生源质量。同时,加强对涉农专业人才的引导,并为其教育与就业方面提供支持政策。比如,设置支持大学生基层就业的专项资金;加强“五险一金”的办理;使农村的基础设施不断得到改善,逐步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统筹实施各类农业金融政策,为人才提供便利、快捷、优惠的金融服务及相关政策,切实且有效的降低创业投资门槛;加大政策倾斜,适当提高在基层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中的设置比例等。为涉农专业毕业生提供免费的就业知识培训、技术鉴定,实行毕业证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毕业教育,增强涉农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扩大涉农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市场。

6 结语

乡村振兴是产业、人才、组织等方面的振兴,并且在人才需求上呈现出了多元性需求。高职院校是培养涉农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在服务和助力于乡村振兴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只有将涉农专业人才育出来、留下来,才能加快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步伐。

猜你喜欢

专业人才校企人才
人才云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高校应用型经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编辑出版专业人才的培养路径
新时期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