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赖少其花鸟画看中国画革新之途

2023-10-17方磊赖少其艺术馆

收藏·拍卖 2023年3期
关键词:金农花鸟画梅花

文/图:方磊(赖少其艺术馆)

赖少其是近些年常在拍场能见到的艺术家,他的版画、山水画、书法篆刻均自成一家。其创作“主力”山水画我们已经司空见惯了,鲜为人知的是他的花鸟画也个性鲜明,在意境和形式的开拓上独树一帜。作为“新兴木刻运动”的开拓者之一,赖少其在版画方面已经营多年,而花鸟画艺术正是他从版画转向中国画创作,深探传统堂奥之肇始。从陈老莲到金冬心,从海派到岭南画派,从墨梅到红梅,从“梅花欢喜漫天雪”(图1)到“二月岭南花似锦”,赖少其的花鸟画探索过程表明,习古和写生是其认定的艺术正道。

图1:赖少其 《毛主席七律·冬云词意图》 95cm×180.5cm 1978 年

花鸟画起手高古,临习陈老莲、金农

1957 年,赖少其在上海负责文艺界工作,结识了黄宾虹、潘天寿、唐云、谢稚柳、王个移、江寒汀等画家。赖少其在和他们的交往中受益匪浅,也因此开始学习有关传统绘画知识。机缘巧合,在谢稚柳的目鉴下,赖少其购得一册《陈老莲花鸟册》,内有陈老莲精品花鸟画10 帧。赖少其特别倾慕陈老莲高雅的艺术品位和富装饰性的构图技巧,便着手临摹。

其时,毛泽东倡导文艺应“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艺界人士积极响应,也激发了赖少其的创作热情,他赴上海龙华苗圃写生,准备创作100 幅花卉作品以应。最终在三周时间里,赖少其共创作了《吊钟海棠》《红背海棠》《粉面茶花》等70 余幅花卉作品。(图2-图4)审视这批作品,可以看出赖少其的不懈努力,他大量借用水彩技法,用色明快,而线条略显生拙、稚嫩。在此之前,他并没有深厚的中国画基础,因此陈老莲那种舒展劲柔的线描是赖少其力所不能及的。不难发现,此时的赖少其尚未找到切合自己秉性的笔墨语言,但其对艺术正道的选择和坚守为其花鸟画艺术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图2:赖少其 《吊钟海棠》25cm×22cm 1958 年

图3:赖少其 《红背海棠》25cm×22cm 1958 年

图4:赖少其 《西府海棠》25cm×22cm 1958 年

1959 年,赖少其开始深入中国画创作,逐渐认识到“书画同源”的重要性。此时他与海派名家仍保持着紧密联系,尤其是接受了花鸟画名家唐云的意见,对金农的书法产生了浓厚兴趣,他认真临摹金农的“漆书”,这极大地拓展了赖少其的艺术视野。金农的书法结字用笔极具金石气息,人称“漆书”,绘画则与书法同源,追求“古拙”趣味,在清代可谓独树一帜。有着多年版画创作背景的赖少其很容易就接受了这种碑学的美学思想。

而金农的梅花系列作品则启发了赖少其的花鸟画创作新思路。赖少其说:“我在此时学习书法,也同时学习国画,才认识到‘书画同源’的道理。更直接的理由,我学习书法,首先是为了‘题画’,特别是当我学习金冬心的梅时,更感到有学习金冬心‘漆书’的必要了。”可见,赖少其学书不仅为题款所用,更是要以书入画,其饱含金石韵味的书法更加强化了墨梅的铁骨铮铮,从而使赖少其的梅花作品更加笔墨淋漓,气韵生动。

钟爱梅花题材,经营词意图

在花鸟画的题材方面,赖少其对梅的喜爱程度非同一般,他在诗中常写“腊梅黄金粟,清香溢晚寒”“寒梅香彻骨,月下横斜影”“寒冬过尽迎春归,腊梅一支香满屋”“疏影横斜月有迹,幽香处处沁罗袜”。还有自书诗云“自古画梅多高士,鹤子梅妻林处士。王冕画梅称高标,金农水边数画须。吾爱梅花骨如铁,吾画梅花发画痴。君不见,画梅画得出了神,梅花疯子杨补之”。

赖少其习梅的对象除了金农,还兼学诸家,他在一幅梅花作品上题曰“梅学王冕、王谦二家,字学冬心先生”。赖少其明确地指出王冕、王谦的梅花画法与金冬心的“金农体”题款相结合符合其写梅的审美取向,即其自评“我画梅花白如雪,我画枝干曲如铁”。赖少其对金冬心的临摹,使其花鸟画深得“古拙”之三昧。

在20 世纪60-70 年代,赖少其花鸟画的主要描绘对象是梅花。在特定的年代,创作毛主席词意图是画家学习毛主席诗词最为直接的行动之一。赖少其将毛主席词《七律·冬云》《卜算子·咏梅》大量地题写在梅花作品上,几乎凡有梅痕处大多题毛主席词。如1973 年与1978 年,赖少其先后创作了两次《毛主席<七律·冬云>词意图》。(图5)1977 年4 月,赖少其应安徽省民航局邀请,以陈毅《红梅·隆冬到来时》为主题,为骆岗机场创作丈二大画《红梅赞》,上题“隆冬到来时,百花迹已绝。红梅不屈服,树树立风雪。陈毅同志诗,一九七七年四月于淝上”。这幅红梅尺幅之大,在赖少其的花鸟画中实属罕见。更难能可贵的是,在赖少其看来红梅不再是谦谦君子,而是敢于迎战隆冬的坚强战士。赖少其所画红梅枝枝向上伸展,不屈服不畏惧。

图5:赖少其 《毛主席七律·冬云词意图》 24cm×85cm 1973 年

赖少其也将这种带有强烈人格品性的审美取向大量地反映在梅花扇面的创作上,或自娱,或酬赠。扇面《潘天寿诗意》(图6),写一老梅,枝干上新枝茁壮,花蕊繁密,璀璨异常。用顺逆有势的散锋在质地坚韧的黄皮纸上皴擦枝干,笔力雄劲,有苍龙出岫之势。枝梢线条劲如弯矢,吸收了王冕的写梅遗法。梅花勾瓣点蕊,冷艳绮丽,与粗壮的枝干相映,苍劲中见清气,冷峻中见风姿。上题潘天寿《咏梅花》中的诗句“气结殷周雪,天成铁石身”。在扇面《梦梅》(图7)上,赖少其更是直抒胸臆,上题自作诗“看长江滚滚东流急,千古英雄多磨折。斥佞臣,一尊顽铁我迟来。梅花已谢,北望中原,漫天大雪”。

图6:赖少其 《潘天寿诗意》 20cm×56cm 1985 年

图7:赖少其 《梦梅》 19cm×55cm 1986 年

此外,赖少其还时常将宋之问、林逋等诗人名句入画,用清幽香逸的梅花表达“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之意境。赖少其对诗词入画的经营可谓用心良苦。

七十归故里,以情入画

赖少其的花鸟画艺术兼容并包,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艺术面貌。除了陈老莲和金冬心外,赖少其从以吴昌硕、虚谷为代表的海派名家处亦获益良多。

吴昌硕以草、篆书入画,笔力雄厚,他把深重变化的水墨、强劲有力的用笔和妍丽的色彩结合起来,既古朴又鲜艳。赖少其在《枇杷与红果》上题“以缶翁法兼学邵宇,此所以既重古人又重今矣”。虚谷则擅画鱼鸟,造型拙中寓巧,富有童趣,用笔松秀而空灵,意境优美。赖少其在《我作黄山客》上题“江寒汀先生画虚谷可以乱真。余松鼠学虚谷,尚未入门。如江寒汀不作古,当拜其为师也”。不难发现,赖少其临习古今花鸟画名家,融会贯通,逐渐形成自身艺术的独特面貌。

1986 年,赖少其七十归故里,开始艺术变法,其年是农历丙寅年,他自称“丙寅变法”。关于花鸟画变法的动因,他在《丙寅变法》一文中写道:“广州没有黄山,但也是革命名城,风光秀丽,五彩缤纷,有著名的岭南画派,又是改革开放的龙头。地处热带滨海,鱼产与花卉是美术的主要品种,不画是可惜的。”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赖少其开启花鸟画艺术变法的根源有两点:一是岭南画派的深远影响力,引起赖少其的极大关注和学习热情;二是赖少其对故乡周边事物始终保持着高度关注,努力用艺术去描绘和歌颂。

1986-1993 年是赖少其花鸟画创作的丰产期,题材以花卉和鱼类为主(图8)。他作了很多大胆的尝试,笔下的物象时而笔墨生拙,造型夸张富有童趣,色彩变幻莫测;时而造型逼肖,线条舒展富有张力,用色谨守法度;时而渴笔焦墨,色彩湿润明丽;时而用墨极少,色彩明快突出。此时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现代性,他在《小仓兰之图》(图9)上题:“当你采取传统风格时应注意时代精神,当你接受外来影响时不要忘记自己是中国人,不要画谁亦不喜欢的作品。”可见,赖少其的花鸟画艺术不论是何种笔墨意趣,不仅笔笔皆从古人来,更是结合了时代特征。

图8:赖少其 《游鱼可数》 67.5cm×68.6cm 1986 年

图9:赖少其 《小苍兰之图》 50cm×41cm 1991 年

值得一提的是,此时的赖少其再次临摹《陈老莲花鸟册》14 帧,他在《临陈老莲雀石》上题曰:“临画的目的是创作,把临摹当创作与骗子何异?空论学传统,自己又不临摹,岂不也是骗子?自己不知道什么叫传统,但否定传统,这种青年岂不太狂?把一切传统当宝贝,结果害人不浅;只临摹不到大自然中去写生,容易走入邪路。我以为任何科学都是实实在在的,来不得半点夸张。余学花鸟,以陈老莲为师;先是临摹,同时写生……”

从陈老莲到金冬心,从海派到岭南画派,从墨梅到红梅,从《梅花欢喜漫天雪》到《二月岭南花似锦》(图10),赖少其将习古、写生巧妙地进行了结合,融入时代特点,形成自身花鸟画鲜明的个性,这个过程既体现了中国画的规律在他的艺术基因里,又多了些版画前辈的创造性传统,以及岭南人变革图新的文脉。因之赖少其的花鸟画之路又代表着现代中国画的新途之一,给后来者提供了规律性的经验和启发。

图10:赖少其 《二月岭南花似锦》 188cm×142cm 1991 年 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藏

猜你喜欢

金农花鸟画梅花
浅析唐代壁画中的花鸟画
画学丛谈·花鸟画(下)
吴国良花鸟画选
院体花鸟画是怎样来的?
「印象派画家」金农
梅花
12316金农热线助力“星火燎原”计划
金农热线为农日夜守候
辽宁12316金农热线的远景规划
梅花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