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南亚,下一个全球艺术市场新风口

2023-10-17专题策划本刊编辑部执行李木子余彩霞张诗溦王宫小惠图片来源苏富比佳士得富艺斯VinGallery南蛮艺苑新加坡美术馆曼谷当代艺术博物馆ArtSG雅加达艺术博览会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本刊资料库

收藏·拍卖 2023年3期
关键词:苏富比藏家画廊

专题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行:李木子、余彩霞、张诗溦、王宫小惠 图片来源:苏富比、佳士得、富艺斯、Vin Gallery、南蛮艺苑、新加坡美术馆、曼谷当代艺术博物馆、Art SG、雅加达艺术博览会、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本刊资料库

东南亚,这个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近年来成为拍卖行、画廊、藏家等艺术机构的“兵家必争之地”。

这里,东西文化交汇融合、社会民俗风情独特、地域文化各具特色,一同造就的东南亚艺术极具辨识度,成为了当今收藏市场一支强劲的新势力,艺术家拍卖纪录屡屡被刷新。从近20 年的拍卖市场占有率和成交率中,我们也可以发现,东南亚艺术市场在全球的地位已经悄然上升。尤其是今年开年就登场的新加坡艺博会ART SG,这场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艺博会可谓赚足了眼球,它也标志着新加坡及东南亚艺术市场新篇章的开启。

无疑,令中国人倍感亲切的“南洋”,正在被关注。

东南亚与中国尤其是华南地区是紧密相邻的地缘板块,虽然自古两地交往不绝,但因种种原因,我们至今对这一近邻的本土文化、艺术生态知之甚少。其实,粤港澳大湾区和东南亚地区地域相近、文脉相亲,广东的书画、雕塑、石湾窑等岭南文化艺术早在20 世纪70 年代就在东南亚地区广受欢迎。因此,及时关注东南亚艺术市场的成长,既是市场的驱使,也是中国文化出海、两地多元文化交流互鉴的必选。

(余一)

2022 年苏富比首场新加坡现当代艺术拍卖 ,总成交额达1800 万美元,是苏富比在新加坡历来最高总成交额的拍卖,同时刷新女性艺术家张荔英拍卖纪录,其作品《小船和店屋》由一名东南亚藏家以200 万新加坡元投得。

悄然觉醒的东南亚艺术市场

文:Ameta 图:本刊资料库

不可否认,曾经偏居一隅的东南亚正被艺术各界深度挖掘,这也使得东南亚艺术随亚洲经济发展浪潮一路走来的历程开始被审视,继而被市场逐鹿。

事实上,东南亚现当代艺术进入亚太地区乃至国际艺术市场的重要路径,是在国际拍卖行的推动下逐步形成雏形的,东南亚艺术以及市场有今日之局面,有将近20年的深度耕耘,当中,不能忽略亚洲四小龙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对东南亚艺术板块的重要推动。

即便如此,相比于日韩艺术,东南亚艺术还没有被中国内地藏家广泛关注。随着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东南亚地区作为重要经济体和外籍华人、华侨的主要聚集区,文化与艺术的交流将会不断深化,或将掀起东南亚艺术市场新一轮浪潮。

四大文明交汇之地

在理解东南亚艺术前,有必要先翻开地图,你会发现这是一块神奇的土地。

如果从地理文化板块的角度划分,东南亚包括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有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印尼、文莱、东帝汶11 个国家。这块位处东亚与南亚板块之间的区域,半岛与岛屿星罗棋布,自古难以形成大一统的文化格局。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欧亚大陆上华夏、印度、伊斯兰以及西方四大文明在历史的不同时期共同向这里传播,让这里成了一块多元文明碰撞的七彩土地。

在远古时代,印度文明自西东传,让这里浸染了梵音佛语的文化底色;自秦汉时代海上丝绸之路兴起以来,中国历朝历代的互通往来带来源源不断的华人移民,到明清以后,“下南洋”的一度兴盛也让诗书礼乐在这里有了文化血脉的传承;伊斯兰文明则凭借中古时期海洋贸易的优势,向这块岛屿遍布的地区开启了海上传播;到了近代,西方驾驶着坚船利炮,将这里收归为一块块殖民地,强势带来现代文明的种子……

多种多样的文明在东南亚这片土地上碰撞、融合,也让这里的文化注定不是铁板一块;又因地理上的分割,历史、宗教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东南亚诸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个性:中南半岛上的缅甸、泰国,因地理上更接近印度,很早就接受了佛教,至今佛法鼎盛,泰国甚至以微笑的国度自居;越南,与中国历代中原王朝分分合合的千年纠缠,让这里自古深受儒家文明洗礼,以“小天朝”自居;马来西亚、印尼、文莱,在伊斯兰文明与本土文明的融合中注入一丝海洋的风情;菲律宾,作为天主教为主的亚洲国家,强烈的南岛风情里揉进了西班牙式的浪漫与美式的自由不羁……可以说,东南亚诸国,每一个都很鲜活,也铸就独一无二的地域文化。

在地理与历史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东南亚艺术在本土文化的基础上融合了东西方艺术,最终融汇成多元并存的文化图景。正是得益于文化母体的多元性与独特性,在国际艺术市场上,东南亚艺术展现出了极具辨识度的地域风格。

潜力无限的艺术洼地

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大中华地区的艺术市场已走向成熟,近现代以来的名家作品价格已走向高位,而日韩艺术也早已成为亚太乃至全球收藏圈的常客,寻找下一个风口成为必然。作为后发地区,东南亚艺术市场在亚洲是继中日韩之后冉冉升起的新兴市场,这不仅让人回想起中国艺术市场早期的阶段。加之自身独树一帜的地域特色,越来越多的资源被集中在这片尚待发掘的热土之上。

总体而言,虽然东南亚有超过6 亿的庞大人口,但这里毕竟不是铁板一块的统一市场,区域内部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素质等千差万别,因此看待东南亚艺术市场,不能一概而论,可以从艺术家群体、市场培育与政策扶持、藏家群体成长几大方面来看。

艺术家群体

艺术家作为艺术生态圈的“生产者”,他们最容易受到外界关注。东南亚不少艺术家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如越南艺术家梅忠恕(Mai Trung Thu)、黎谱(Le Pho),泰国艺术家里克力·提拉瓦尼(Rirkrit Tiravanija),印尼华裔画家李曼峰(Lee Man Fong),印尼艺术家亨德拉·古纳万(Hendra Gunawan)、菲律宾艺术家杰拉丁·哈维尔(Geraldine Javier)等。这些艺术大师的作品构成了国际市场对东南亚艺术的主流认知,同时也形成了东南亚艺术家群体效应和市场号召力。

目前在国际市场上活跃的东南亚艺术家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在东南亚成长的艺术家,可称为本土艺术家;另一类则出生于东南亚,在成长过程中移民国外或前往国外深造,并在国外成长或定居的艺术家。这一点在越南艺术上体现得较为典型。

越南曾作为法国殖民地,越南现当代艺术源于20 世纪法国殖民统治时期,19 世纪法国写实主义和印象派艺术运动,以及后印象派作品都对越南现当代艺术发展影响尤其深远。20 世纪30 年代,梅忠恕、黎谱、武高谈与乐氏琉4 人先后移民法国。在法国艺术家维克多·塔迪欧、约瑟夫·恩桂波提及前辈越南艺术家阮南山等人的悉心指导下,这几位艺术家闯出了一片新天地,他们将西画的艺术技巧运用在如漆画和丝绸等许多带有越南传统的媒介之中,创出融汇中西的全新美学风格,这也成为越南现代艺术的一大特色。这群艺术家在越南和国外声名鹊起,在巴黎更是享负盛誉。

范光厚《种水稻》漆画木板 45.5 cm× 59.5 cm2022 年苏富比现代志系列首场网拍

而另一群选择留在故乡发展的越南艺术家,也为越南现代主义做出了莫大贡献,比如漆画艺术先驱范光厚,他结合西方艺术历史与东亚文化,让漆画艺术成为众人所熟知的艺术形式。他的作品为一众越南年轻艺术家带来深远启发,目前也是市场炙手可热的艺术家之一。而越南的漆画艺术甚至一度影响了中国,1962 年越南磨漆画在中国的展出,极大地震动了作为漆艺故乡的中国,于是在国家的支持下,一批中国艺术家远赴越南学习漆画艺术,开始了中国漆画的“现代化”探索。

市场培育与政策扶持

在市场培育上,西方艺术机构无疑是东南亚艺术市场最早的入局者。作为不断为藏家物色“生货”的推手,国际拍卖巨头们可谓经营多时。早在2005 年,香港佳士得就率先试水,设立了“东南亚现代及当代艺术”专场,东南亚艺术开始进入顶尖收藏圈的视野;2008 年金融危机以来,东南亚艺术不退反进、屡创新高,不断成长,更是进一步稳健了市场对东南亚艺术的信心;在2019 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中,“现代及当代东南亚艺术”晚间拍卖专场就创造了高达1.06 亿港元的总成交额。除了苏富比,佳士得、邦翰斯、富艺斯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拍卖机构陆续入局,经过多年的市场培育,东南亚艺术已日益走向国际,成为当下热点。

国际巨头的引领性培育,就如同点燃了第一把火,一个新兴市场能否真正成长起来,还离不开本土力量的加入以及相应文化政策的扶持等,才能让新兴市场实现良性循环。

东南亚地区经济发展极其不均,作为东南亚地区唯一的发达经济体,新加坡被认为最具潜力发展为东南亚艺术中心。新加坡作为国际著名的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自身条件可谓得天独厚,其金融和商业也早已辐射到周边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家,这里长期汇聚来自这些邻国的财富群体。而面对新冠疫情,新加坡是东南亚最先放开的国家,吸引不少看准这片区域市场的国际企业进驻。加上完善的制度、国际化的城市管理,使新加坡成为目前东南亚区域最具活力的艺术市场,云集不同文化背景的创作者、画廊、拍卖行等艺术机构,让这里的艺术生态活跃且面貌多样。不少本地画廊还致力于挖掘本土和东南亚新锐艺术家,他们构成了东南亚地区重要的艺术培育力量。

另一方面,由于东南亚地区大多数国家的经济水平发展较低,政府支持文化艺术的预算较少,扶持艺术家项目极少,东南亚艺术家大多依赖于国外资本。而新加坡在这一方面可谓傲视东南亚各国。新加坡政府在艺术文化领域早已谋划了宏伟蓝图,在20 世纪90 年代,新加坡政府就曾计划参考纽约和伦敦的发展模式,将新加坡打造成国际化的艺术中心。多年来,新加坡国家艺术委员会(National Arts Council,NAC)为国内文化措施、大型艺术展览等提供大量经费,支持艺术文化发展,包括2006 年举行的首届新加坡双年展,2008 年政府资助成立新加坡艺术学院,2013 年推出新加坡艺术周,2015 年新加坡国家美术馆落成开馆等。税收制度方面,新加坡参考西方政策,非常鼓励企业与个人捐赠艺术品。根据现行规定,向获得国家遗产委员会批准的博物馆进行捐赠,且艺术品经国家遗产委员会认定值得收藏时,捐赠者可享受税前扣除优惠。这些扶持政策的施行,都为新加坡乃至东南亚艺术的培育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促进了东南亚艺术市场的繁荣。

藏家群体

最后,说说东南亚藏家群体的成长。与中国艺术市场类似,东南亚艺术市场初期也是由国际藏家带动,渐渐转变为由如今市场上活跃的本土藏家去推动。

随着东南亚本土藏家鉴赏水平的提高以及购买力的日益增强,他们不再在口味上一味尾随西方,而是渐渐转向热衷于为本民族、本地区的文化埋单,保持一种文化自觉,为本土艺术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从而不断增强自身的文化认同。如越南,1996 年苏富比首次在新加坡举办东南亚艺术拍卖会,向东南亚地区藏家介绍越南绘画作品,逐渐建立起印度、马来西亚、越南和新加坡的藏家群。此后,随着越南经济的逐年提升,社会消费力急升,带动更多越南藏家进入市场,这些新世代的藏家渴望投资在与越南历史不可分割的艺术品之上,从而保留他们自身的文化认同。自从苏富比于2008 年将东南亚艺术的主市场迁往香港以后,越南艺术的买家群迅速扩展,除了本土藏家,亚洲其他国家与欧美等地的藏家也越来越多地关注东南亚艺术,使越南现当代艺术成为目前市场炙手可热的版块。

此外,新加坡当地藏家的成长也值得一提。新加坡虽然只是一个城市国家,但净值达到3000 万美元以上的超高净值人士有4000 余名之多,净值10 亿美元以上的富翁近30 名。据汇丰银行预测,2030 年新加坡将成为亚太地区国内百万富翁占比最高的国家。大量富裕人群的聚集,使新加坡成为藏家聚集的中心。新加坡藏家认为,支持和帮助更多本土艺术家是十分重要的文化职责。新加坡著名收藏家夫妇Linda Neo 和Albert Lim 收藏了大量新加坡和东南亚艺术家的作品,例如南洋绘画风格的先驱Cheong Soo Pieng 的作品。不仅收藏本国艺术家,他们还将收藏视野投向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例如Norberto Roldan 等。

尽管东南亚板块的升值潜力有待市场的检验,但无疑这里是正在快速成长的艺术市场之一。作为毗邻东南亚的中国,我们也同样有必要正视邻居们的成长。毕竟与西方艺术相比,东南亚艺术与中国艺术有着相似的文化议题,文化上与中国更加亲近,更容易被理解。近几年来,随着国内外藏家对东南亚艺术家的研究不断深入,这些因素的共同叠加吸引着越来越多收藏爱好者的关注,东南亚艺术在未来必然具有更宽阔的一片市场空间。

2022 年苏富比首个越南展览 :“永恒的灵魂 :旅程之外”现场

不过,相比于墙外的“开花”,东南亚艺术目前在国内市场上,仍然是较为小众的存在,仍需要更多的文化普及和市场培育。在国内市场收藏日益多元化的当下,东南亚艺术正迎来难得的收藏机遇期,在收藏市场不景气的阴霾下,与其持币观望,不如走入这为数不多的收藏蓝海,也不失为明智之举。东南亚各国在多元的宗教、文化、种族相互交织下产生了不一样的景观,也造就了多元个性的艺术面貌。随着国际拍卖行、各大画廊等艺术机构将目标兴趣投向东南亚,该地区逐步成为国际艺术收藏活动的重要板块之一。一个市场能否长远发展,需要美术馆、画廊、艺博会、藏家等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生态,不能缺失任何一个环节。东南亚每个国家不同的国情,发展速度不同,也造就不同的艺术生态圈。从部分国家的艺术生态观察中,或许我们可以看到东南亚艺术市场究竟可以走多远。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

新加坡

东南亚艺术市场的中心

近些年新加坡一直在艺术界发光发热,狮城拍卖的成功、第七届新加坡双年展、首届ARTSG 等艺术盛事的举办让人目不暇接,种种信息都释放着市场成熟、艺术生态逐步完善的信号,有很多业界人士看好新加坡将成为继中国香港和韩国首尔后的另一个艺术中心。虽然这个结论还有待时间论证,但不可否认,东南亚艺术市场的传统艺术中心据点仍是经济水平最为发达的新加坡,它担任着东南亚艺术与国际对接的“桥头堡”角色。

ART SG 2023 现场

第一,作为全球领先的私人银行与财富管理中心,新加坡在过去10年间始终屹立于东南亚财富创造的中心。新加坡的金融和商业也辐射到了周边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家,这里长期汇聚来自这些邻国的财富群体。人才和资本的迁入,不断为狮城的艺术市场注入全新的血液;第二,一个地区的艺术市场、艺术生态能否健康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支持。新加坡政府一直以来都是当地文化建设的积极推手,资助了高达85%的国家艺术活动,比如2006 年的首届新加坡双年展;2008 年政府资助成立新加坡艺术学院;2012 年由政府牵头将吉门营房园区改造为艺术园区后,当时便吸引了13 家画廊入驻;2013年推出新加坡艺术周;2015 年新加坡国家美术馆开放;甚至在疫情发生之后,政府还大力支持新加坡艺术周,以振兴当地艺术界;第三,本土艺术家的创作中大部分包含大量的在地性,但作品面貌相比泰国、越南等国家,稍逊一筹。利好的文化政策与税收制度、完善的艺术行业基础设施,新加坡不断吸引着国际艺术家、国际艺术机构、拍卖行、藏家、高净值人群相继进驻,这也造就了新加坡的艺术生态更偏商业化。

2022 年曼谷双年展 展览现场

曼谷当代艺术博物馆

泰国

当代艺术形态多元而国际化

泰国是全世界游客的旅行胜地。相比新加坡的地方狭小和高生活成本,泰国是个舒适区,于是东南亚很多重要的艺术家会选择生活在泰国清迈,比如不少新加坡艺术家会把工作室转移到泰国,所以无论作品质量还是艺术家创作面貌的多元,都要远超新加坡。

相比新加坡,泰国历史底蕴更深。在19 世纪晚期,泰国王室和知识分子阶层开始接触并学习西方文化,也开始效仿西方的经济系统和科学技术,由此对泰国的传统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迈入文化、经济全球化的21 世纪,被称为“亚洲购物天堂”的国际大都市曼谷时尚产业崛起,泰国当代设计师们争先恐后地活跃于国际设计艺术领域,也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泰国当代艺术市场的发展。在曼谷等城市,出现了许多私人画廊、艺术空间和艺术机构,以及各类提供展览和艺术交流的平台,拍卖行和画廊的销售活动有所增加。尤其是2018 年,先后开幕的泰国双年展、曼谷双年展等大型艺术盛事轰动亚洲,也将泰国文化艺术与国际文化艺术市场相连接。此外,泰国藏家也有建立非常好的私人美术馆,比如在曼谷郊区的曼谷当代艺术博物馆(MOCABangkok)。

在泰国开放的社会环境下,如今泰国的当代艺术形态多元,观念前卫且具有国际视野,雕塑、装置、影像、行为甚至新媒体艺术均有涉猎。泰国年轻一代的许多艺术家更多倾向于使用影像装置还有互动艺术等流行媒介来展示自己民族的独特视角和观点,泰国实验艺术家在国际社会上声誉渐隆。但受困于资金,这些媒介在泰国的发展和传播范围受阻。且本地藏家还有待培育,泰国艺术品的市场占有率并不高,整体表现一直居于越南、缅甸之后。

安妮塔·马赛赛·何 (Anita Magsaysay-Ho) 《濯足》布面油画 1959 年作 59cm × 148 cm 2020 年香港苏富比现当代东南亚艺术春拍

菲律宾

整体生态发展稳健扎实

菲律宾是一个风情万种的热带岛国,由7100 多个岛屿组成。将近400 年的西班牙殖民史深深影响了菲律宾的文化,使得菲律宾在东南亚地区很长时间处于一种文化孤立状态。因其经济相对落后,当地缺乏能推动艺术实践和创新的艺术设施,但这些限制也进一步激励了艺术家们不断探索自己的创造力,所以菲律宾艺术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步调。随着菲律宾社会的进程加快,菲律宾艺术也在全球化的平台上为世界提供一种独特的声音。近年来,菲律宾艺术家的作品通过中国香港等地销售到更多的国际藏家手中,比如安妮塔·马赛赛·何(Anita Magsaysay-Ho) 、荷西·荷雅(José Joya)、费南度·索维尔(Fernando Zóbel)等在内的菲律宾艺术家。2015 年,菲律宾艺术家谷口玛丽亚摘得HUGO BOSS 亚洲新锐艺术大奖,使人们得以看到菲律宾艺术的潜力和可能,这也是该奖第一次跨出大中华区域,走向东南亚。

或许是因为殖民的关系,菲律宾收藏家们对各种不同文化的接受度很快,既收藏古董家具、工艺品、本土民族艺术家作品,也对海外艺术家作品感兴趣。其艺术生态在近些年也得到了积极的发展和推动。比如,这几年新出现的画廊、空间、艺术基金会,早期成立的马尼拉大都会博物馆、菲律宾艺术博览会等平台都是辅助菲律宾艺术生态构建的重要角色。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创始人郑林曾在媒体采访中说道:“目前在一、二级市场上升最快最稳的是菲律宾艺术家,而且菲律宾艺术市场整体也比较良性。”

印度尼西亚

2022 年雅加达艺术博览会(Art Jakarta) 现场

2022 年雅加达艺术博览会(Art Jakarta) 现场

拥有庞大的收藏家群体

拥有大约2.7 亿人口的“万岛之国”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艺术重镇,其拍卖数额体量达到了整个东南亚规模的40.4%。与新加坡不同,印尼政府对于艺术文化的支持相当有限,印尼艺术生态的推动主要还是艺术家、策展人、收藏家、画廊、私人美术馆、基金会、拍卖公司等民营单位或是个人。比如印尼艺术团体ruangrupa,经常活跃在世界各地的大型展览上;印尼艺术家在艺术拍卖和艺博会上一度势头强劲,印尼华裔画家李曼峰(Lee Man Fong)更是东南亚艺术家群体中领衔大师般的存在。

经过这些年全球化市场的历练,印尼当代艺术产业也已经快速学习并耕耘了一个适合自身发展的环境,也开始塑造对自身文化挖掘的自我认知与定位。雅加达、日惹这些城市的艺术生态发展得更完善一些,比如雅加达艺术博览会(Art Jakarta),已经成为印尼境内最大规模的艺博会,每年都会吸引大量东南亚区域以外的艺术从业者及藏家前来考察。印尼艺术生态发展,除了体现出未来全球文化艺术多中心的趋势,也与该国庞大的收藏家族群有关。印尼是中国以外第二大的亚洲藏家基地,在2006 年之前,就有几个大藏家买进了很多中国当代艺术的作品。同时,由本土收藏家牵头的私人美术馆、博物馆等,通过不时地举办艺术家个展,让印尼艺术走出去,也将世界艺术带到印尼。

印尼是一个人口组成非常年轻化的国家,在经济增长的大背景下,企业在印尼越来越多地使用艺术作为推广的工具,用这种方法去吸引年轻人,这客观上也激发了印尼本土艺术生态的发展。

越南工厂当代艺术中心 ©Hiroyuki Oki

越南

一片纯粹的等待开掘的蓝海

越南是东南亚的一个快速发展的新兴市场,吸引了众多国际投资者前来考察和投资。随着政局稳定与经济发展,越南艺术市场发展愈加蓬勃,越南艺术品需求大增,在拍场上屡创佳绩,诞生了梅忠恕、黎谱等艺术大师,引起全球藏家和广大艺术爱好者的关注。

越南现代艺术的先驱市场强劲,有赖于本土藏家的支持。近年越南的藏家人数与日俱增。这些新世代的藏家渴望投资在与越南历史不可分割的艺术品之上,从而保留他们自身的文化认同。从奢侈品到艺术品,其相关的数据一路看涨。据数据分析机构Statista 此前的统计,2021 年越南高端消费板块同比大涨35.7%至9.12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0.68 亿元),而尼尔森的报告则显示,越南中产阶级人数到2030 年将达到9500 万人。

但与周围其他东南亚国家相比,越南的当代艺术市场仍处于早期阶段,不过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当代艺术机构在越南成立,如2016 年在胡志明市成立的工厂当代艺术中心,是越南第一个专门为当代艺术建造的空间;还有位于河内的维肯当代艺术中心,也是一个以连接越南当代艺术与全球艺术场景为使命的非营利性机构。有趣的是,目前越南当代艺术发展的大部分力量来自那些大半生居住于外国的越南人,众多曾经离散海外的越侨艺术家选择返国从事创作或经营画廊,再加上国际拍卖行、亚洲其他国家与欧美等地的藏家的持续推动,让人觉得越南是一片纯粹的等待开掘的蓝海,而且潜力巨大。毕竟越南拥有庞大的人口,购买力客观存在。

//拍卖行

JASMINE PRASETIO苏富比东南亚区董事总经理

东南亚收藏家群体愈发茁壮

《收藏·拍卖》:苏富比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东南亚艺术市场?站在拍卖行角度,东南亚艺术市场的成长经历了哪些阶段?

JASMINE PRASETIO:苏富比拍卖行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关注东南亚艺术,最初是在荷兰上拍。苏富比分别于1985 年在新加坡,1999 年在曼谷,2008 年在雅加达相继设立办事处。1996 年,苏富比在新加坡举行首场每年两次的东南亚艺术拍卖。从20 世纪90 年代到2007 年,东南亚艺术在新加坡逐步成为一门专项拍卖。2008 年,苏富比将东南亚艺术拍卖从新加坡移师香港。正是在香港,东南亚艺术获得了新的国际赞助,并经历了指数级的增长。苏富比拍卖相继创造了苏佐佐诺(S.Sudjojono)、苏加那·克尔顿 (Sudjana Kerton)、亨德拉·古纳万(Hendra Gunawan)、Juan Luna、梅忠恕(Mai Trung Thu)、黎谱(Le Pho)等东南亚艺术家的拍卖纪录,推动了东南亚艺术从区域化走向国际化。

S.E.A.Focus 2023 以“一个全新的世界”为主题展示东南亚艺术精华图源:第11 届2023 年新加坡艺术周(SAW 2023)

从荷兰到新加坡、从新加坡到香港,苏富比用务实的销售额印证了它对东南亚艺术发展阶段的判断。同时,来自东南亚的收藏家在全球范围内变得更加活跃,藏家口味变得日益多元,他们热衷于收藏国际艺术领域的各种作品,从印象派、现代艺术到尖端的当代艺术。去年苏富比新加坡首场“现当代艺术拍卖”以1.2 亿元收官,足以证明该地区收藏家群体愈发茁壮,也反映了苏富比对亚洲及东南亚市场的高度重视 。

《收藏·拍卖》:你觉得东南亚艺术市场与其他区域市场有什么不同?这里的艺术生态和藏家有何种特性?

JASMINE PRASETIO:东南亚是一个具有多样统一性的地域,多元文明在这片土地上碰撞、融合,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个性。东南亚的收藏家们有着悠久的收藏传统,他们热衷于收藏各种不同的艺术品类,已知最早的著名收藏家活跃于20 世纪初。在20 世纪80 年代,很多人开始收藏中国瓷器、绘画和珠宝。几十年来,收藏家们逐步扩大了他们的收藏范围,比如所在国家的现代艺术先驱,许多人成为了艺术收藏的品味创造者和赞助人。

来自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菲律宾和泰国等国的东南亚收藏家们,他们有着深厚的知识储备,他们的收藏多元化和很大胆。他们不仅收藏现代东南亚艺术,而且还收集中国现代艺术、印象派、当代艺术、20 世纪设计、NFT 艺术、珠宝、手表、酒类和汽车。他们不仅收藏自己所在国的艺术品,还收藏来自该地区其他国家的艺术品。例如,印尼的藏家收藏了黎谱(Le Pho) 和费尔南多·佐贝尔 (Fernando Zobel)的作品;越南藏家收藏了亨德拉·古纳万的作品;菲律宾的藏家会收藏印度尼西亚艺术家阿凡迪(Affandi)的作品……而新一代的东南亚收藏家则勇敢地收藏新媒体艺术、装置艺术,例如詹姆斯·特瑞尔(James Turrell)、 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 Eliasson)、丹·弗莱文(Dan Flavin)等。

《收藏·拍卖》:今年年初首届ART SG 被广泛地视为东南亚艺术市场的一次重要考验,请您以新加坡为例,从艺术品购买力、藏家品味以及政策制度等方面分析一下东南亚市场的活力。

黎谱 (Le Pho) 《花园里的家庭》约1938 年作 水墨水粉绢本 91.3 cm× 61.5 cm成交价:1860 万港元

JASMINE PRASETIO:该地区的艺术界对ART SG 展会有着明显的兴奋和期待,参观人流量也证明了这种兴奋感。据我们认识的藏家分享说,他们在博览会买到了心仪的作品,或者与画廊建立了联系,以便不久的将来在他们那里购买艺术品。博览会吸引了各类收藏家,包括那些只收藏蓝筹股的收藏家、那些对新兴当代艺术家充满热情的收藏家,以及热衷于学习的新藏家。许多东南亚藏家本质上都是非常低调和谨慎的,但毫无疑问,现在有非常重要的艺术品被收藏在东南亚藏家的手里。

新加坡完善的制度、国际化的城市管理等基础无疑是创建一个健康艺术生态系统的关键因素,有些政策和法规也对东南亚艺术市场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例如,政府与博物馆的倡导和购买艺术品的政策、税收制度、拍卖行和画廊的管理规定等。要成为一个成熟的艺术市场,需要多方面的因素,除了藏家、画廊和拍卖行的支持外,还需要政府和文化机构的支持、专业人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公众对艺术的关注和认可。当然,也需要一个良好的金融基础、强大的艺术品流通网络和足够的国际影响力。总的来说,每个国家都需要在自己国内构建一个健康艺术生态,然后才能在整个地区建立起稳固的市场网络,并最终成为国际收藏基地。

苏加那·克尔顿(Sudjana Kerton) 《乡村生活》1981 年作,油彩画布,150cm× 200.5cm香港苏富比, 2014 年4 月, 现代及当代东南亚艺术拍卖 成交价:1324 万港元

《收藏·拍卖》:在二级市场上,东南亚本土当代艺术家是否也有优秀的表现?

JASMINE PRASETIO:历史拍卖数据已经证明了这点。当然,市场是不断变化的,因此政策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对于当今仍在创作的当代艺术家来说,东南亚也有一些艺术家已经跻身到更高水平,例如,来自印尼的克里丝汀·艾珠(Christine Ay Tjoe),她的作品现在被亚洲协会博物馆、香港M+博物馆等机构收藏,同时还有丰富的学术和市场上的国际展览经历。

《收藏·拍卖》:苏富比拍卖未来在东南亚艺术市场中会有新的布局吗?

JASMINE PRASETIO:苏富比未来计划在新加坡定期举办拍卖会,深耕以新加坡为核心的东南亚文化景观。去年苏富比再次在新加坡设立拍卖场的举措,也证明了我们对东南亚市场的重视和增长的信念。苏富比实力的核心在于我们与收藏家的关系。通过在新加坡不断举办拍卖会,我们与客户建立了更深层次的互动,同时也在培养和支持该地区艺术文化生态系统的发展。

去年苏富比在新加坡的成功拍卖,不仅包括东南亚艺术家的重要作品,还包括国际现当代艺术,证明新加坡和东南亚地区的藏家有着多元化的收藏习惯,而且藏家成熟理性,他们对亚洲和国际艺术都有广泛的兴趣。一个成熟的艺术市场需要艺术家、藏家、画廊、国际拍卖平台的共同努力,相信未来几年里,东南亚艺术生态系统将不断成熟和发展,而新加坡在这个愿景中将扮演着重要角色。

马颖子富艺斯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部国际专家

东南亚市场日渐进入成熟阶段

《收藏·拍卖》:谈一下你对东南亚这个区域的认知。

马颖子:说起东南亚,这是一个非常复杂和广泛的话题,因为这里不是一个国家。2016-2019 年,我担任富艺斯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晚间拍卖主管,那时候就开始接触东南亚地区的藏家。4 年前我搬到新加坡,继续为东南亚地区的客户提供咨询服务。我是在雅加达长大的,在那里住了10 年,曾经也在马来西亚短暂旅居过,现在定居新加坡,可以说见证了新加坡艺术市场的成长变化,尤其是这两年越来越多机构在探索这个市场,比如很多国际艺术活动开始在新加坡举行,很多国际画廊机构选择在新加坡开设空间或者扩张。从富艺斯的藏家群体中我们发现,东南亚的藏家已经变得很成熟,他们在用国际化的眼光去看整个市场,除了收藏本土艺术家的作品,他们对国际化的当代艺术也很感兴趣。同时,他们也很有求知欲,想知道更多收藏信息、作品信息。今年ART SG 期间,富艺斯在新加坡Mandala Club 呈献快闪展览“UNTAPP3D FUTURE”,展出一系列美国艺术家布雷特·克劳福德(Brett Crawford)创作的精彩作品。在这个很国际化的城市,我们收到很好的回馈。

《收藏·拍卖》:富艺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东南亚艺术市场的?

马颖子:富艺斯于1796 年成立,至今已有227年历史。早在20 世纪90 年代,富艺斯就已经和东南亚藏家建立了合作关系。2015 年,富斯艺进军亚洲,2016 年举办首场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拍卖。几年来,我们不断加强团队建设,持续拓展亚洲市场,包括在东南亚地区委任新的区域代表、举行拍卖预展、参加大型活动、并参展重要的艺术博览会等,进一步拓展区内客户关系。

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我们收获颇丰。2019-2022 年,东南亚地区仅现当代艺术门类拍卖竞投人数就增长40%,区内藏家参与钟表拍卖竞投的增长数字更为显著。在富艺斯于2022 年11 月举行的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和设计香港秋季拍卖上,日间拍卖的最高价拍品,赵无极作品《无题》就由东南亚买家以592.2 万港元投得。

我们亦不遗余力地挖掘区内有潜力的新兴艺术家,将其作品带上富艺斯拍场。印度尼西亚艺术家克里丝汀·艾珠(Christine Ay Tjoe)和泰国艺术家纳堤·尤塔瑞(Natee Utarit)就曾在富艺斯拍场上缔造新纪录。我们也积极与东南亚地区重要的艺术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2022 年,我们成为新加坡国家美术馆慈善晚宴的拍卖合作伙伴,于慈善晚宴上主持拍品的现场及线上拍卖,并同期在富艺斯官网呈献聚焦东南亚艺术作品的慈善网拍,所得收益用于支持美术馆及艺术家。我们亦执槌支持位于印度尼西亚雅加达的现当代艺术博物馆(Museum MACAN)及新加坡泰勒印刷学院(Singapore Tyler Print Institute)举办的活动。

布雷特·克劳福德(Brett Crawford) BEN3VOLENT 2022 年作 木材 油漆 不锈钢152cm× 69cm × 35.6cm 2023 年富艺斯新加坡快闪展览《UNTAPP3D FUTURE》

2023 年富艺斯新加坡快闪展览《UNTAPP3D FUTURE》现场

克里丝汀·艾珠 (Christine Ay Tjoe) 《小苍蝇及其他翅膀》2013 年作 布面油画 165.3m× 150.5cm2017 年香港富艺斯拍卖 成交价:1172 万港元

东南亚地区文化多元,其中不乏资深藏家,而源源不断涌现的新藏家也为这一地区艺术市场的后续蓬勃发展打下了基础。

《收藏·拍卖》:继香港、首尔之后,新加坡会成为下一个市场交易中心吗?

马颖子:其实我们不需要把各个国家、地区分得那么明显,因为亚洲区市场很广阔,应该有很多不同的艺术中心点,这是一个正常的生态。只不过刚好现在这个阶段,首尔和新加坡都有了自己的国际艺术博览会品牌,就有了更多关注度和话题点。

新加坡当代艺术的受众增长迅速,对很多关注东南亚地区市场的藏家、行业人士而言,新加坡确实是首选。新加坡是东南亚地区的天然枢纽和文化中心,拥有卓越的基础设施、社会政治环境稳定、支持文化艺术的政策制度等促进了新加坡文化多样性的共存。财富管理公司、家族理财办公室和高净值人士越来越多地转移到新加坡,很多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的藏家都暂住在新加坡。据相关市场报告显示,2012-2022 年间,香港百万富翁(美元)人数下降了27%,而新加坡百万富翁人数增长了40%,其也超越香港成为全球第五位拥有最多百万富翁的地区。未来10 年内,新加坡很有可能超过澳大利亚,成为亚洲成年人中百万富翁比例最高的国家。此外,越来越多大型公共艺术节目选择落地新加坡,同时还有私人藏家、美术馆、博物馆、自发性团队组织等力量在同步推动市场,相继带动当地的活跃度。但不是每个国家都有这样的条件,大部分东南亚国家政府虽然都有对于艺术的扶持政策,但程度不一,自然收到的效果也不尽相同。

《收藏·拍卖》:除了大家熟知的新加坡,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其他东南亚国家艺术生态和市场发展如何?

马颖子:我们一路都有关注这几个国家的市场变化,并保持与各国藏家的沟通联系。其实,这几个国家的藏家在香港的拍卖市场很活跃。我经常会和东南亚不同的客人见面,以泰国为例,其艺术市场正蓬勃发展,每一次去泰国都能给我非常多的惊喜。泰国有很多年轻收藏家,对富艺斯提供的作品很有兴趣,除了买手表、珠宝,也在逐步转移目标购买艺术品。他们的收藏眼光都很国际化,但当地的艺术文化生态发展还不足以满足他们的需求,所以他们经常会在不同的国家看拍卖、购藏作品。

//画廊

东南亚市场变得活跃,拍卖高价吸引更多藏家入场

《收藏·拍卖》:你当初为什么会选择在新加坡开画廊?一家外来的画廊如何才能在当地立足?

李正秀:新加坡是世界大都会,中西文化交汇点。来新加坡前,我在中国已做画廊近8 年,深受艺术行业所吸引,艺术嵌入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里。能在这个大都会开设画廊,一直是我们的梦想,这意味着能有更好的机会把不同艺术家的作品带到世界不同爱好者手中,这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我们的画廊位于新加坡的商业中心——乌节路,之前在一栋以艺术品为主的东陵购物中心里经营了13 年,后因购物中心整栋楼整体出售成功,所以5 年前我们就把画廊设在隔壁酒店里,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旅客来画廊观赏画作,看到喜欢的作品,他们也会购买。

在新加坡生活,文化、习惯、语言上的问题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不同,这里的国语是英语,要快速融入社会,做自己喜欢的事业,对刚来的人来讲也蛮有挑战。因有在中国经营画廊的经验和资源,虽说不上得心应手,但做起事来还是稍好些。我们画廊现经营着中国、新加坡和东南亚艺术家居多,疫情前一直有参加各种国际艺术博览会,疫情后暂时还没有同步。画廊要做到与艺术家共进退,又能保持紧密合作,需彼此都愿意付出才能进行。

《收藏·拍卖》:作为一家在新加坡经营多年的画廊,这10 多年来你感受到新加坡艺术市场的最大变化是什么?

李正秀:市场变得越来越活跃,这是由于本土艺术品在拍卖市场价格屡创新高,比如新加坡先驱画家钟泗宾、陈文希、刘抗等艺术家作品,这种趋势引起人们对购买艺术品的欲望和兴趣。

和10 年前相比,年轻收藏家增加了不少,而且更愿意买价格较高的作品。以前购买艺术品的人大多是医生、律师等专业人士,如今购买人群扩大到各个行业。近几年不少富豪移民新加坡,这也进一步扩大了艺术的购买力。新加坡越来越走向国际化,目前藏家对艺术的选择不只是传统作品,当代艺术品也逐渐有了更多买主。

李正秀南蛮艺苑画廊(Nanman Art Gallery)创办人

南蛮艺苑画廊展览现场

《收藏·拍卖》:随着艺博会、各大国际艺术机构的进驻,许多新的艺术机构也相继成立,这会不会给你们画廊的展览和销售提供更多机会?

李正秀:答案是肯定的。有了艺博会、各大国际艺术机构的进驻,各大媒体争先报道,引发人们对艺术品的喜爱,进一步扩大艺术市场,这是非常好的生态。新加坡的画廊也有更多机会和外地的画廊、艺术家交流,扩大联络网,代理作品逐步变得更多元化,销售市场也同步跟着增大。

Vin Gallery 展览现场

孙雪娟胡志明市VinGallery画廊总监

越南艺术市场日趋活跃

《收藏·拍卖》:请你介绍一下Vin Gallery。

孙雪娟:Vin Gallery 位于越南胡志明市中心,已经开幕了13 年。Vin Gallery 其实是第一家把国外艺术家带进来的画廊,一开始,外国艺术家和本土艺术家占比分别是70%、30%;近年来调整至50%、50%。我们的目标是希望将具有批判性实践的艺术家带到胡志明市,与当地艺术界分享他们的作品,同时努力发掘和促进东南亚有潜力的艺术家走向国际艺术界。

《收藏·拍卖》:近些年越南经济实力逐渐攀升,也诞生了很多私人藏家,他们开始热衷于为本民族的文化埋单,站在画廊的角度看,目前越南藏家的购买力有哪些变化?

孙雪娟:越南经济确实正处于飞速发展中。在我们画廊开张(2012 年)的时候,其实没什么收藏家收藏本土艺术家的作品,所以我们基本也是在经营国外收藏家和参加很多国际的博览会。但是近5 年来,随着社会消费力急升,很多越南藏家开始走进市场,不仅收藏本土艺术家作品,还开始消费国外的艺术家作品。从这点来看的话,越南艺术市场正在走向活跃。

Vin Gallery 展览现场

《收藏·拍卖》:作为东南亚当代艺术版图中的后起之秀,目前越南的艺术生态、艺术市场培育处于怎样的阶段?有人说,今天的越南艺术正如当年崛起的中国当代艺术,对此你怎么看?

孙雪娟:某种程度上,越南艺术市场的发展与中国内地当代艺术早期的情况类似。随着越南经济的加快发展,财富的增加无疑会刺激对高端商品的需求,同时,在越南本土和东南亚地区藏家的推动下,越南艺术也越来越受市场欢迎,越南艺坛大师梅忠恕、黎谱、武高谈、阮潘正、范光厚、乐氏琉、苏玉云和阮嘉智成为市场焦点,进而带动越南艺术在国际场域中获得更多关注和话语权。

市场的崛起自然有赖于市场的培育,很多独立艺术家、艺术机构和艺术工作者推动了艺术市场的发展。不过,在艺术教育、市场审查制度等方面仍面临着挑战。目前,不少藏家已经攒够了越南艺坛大师的作品,同时市场也出现一些假的作品,收藏势头感觉有点慢下来,这样反而促进了当代艺术的收藏,现在就有一群新藏家开始在收藏本土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因为我们画廊一直都有做国际市场,也发现不少越南收藏家同时在购买国际上不同类型的当代艺术作品。

《收藏·拍卖》:作为画廊,你如何看待越南艺术市场以及东南亚艺术市场的发展前景?

孙雪娟:我们画廊每年都有参加菲律宾艺术博览会、艺术雅加达Art Jakarta 等大型艺术展会,会接触来自不同国家的客人。我非常看好东南亚艺术市场的发展前景,尤其是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越南这四个国家。一个国家的艺术市场和艺术生态能不能走得长远,要看这个国家的历史底蕴够不够,这跟艺术家的创作息息相关。比如新加坡的历史其实很短暂,在历史性方面是有短板的,而印尼、越南、菲律宾这三个国家历来就有收藏的传统,不少菲律宾、印尼艺术家在国际博览会上卖得很好,这有赖于本土藏家的支持;泰国是东南亚唯一的没有被殖民的国家,宽松的政策制度也造就了本土更多元化的艺术面貌。

//学界研究

“泛东南亚”为当代艺术带来多元视角

《收藏·拍卖》:作为高校美术馆,关注东南亚艺术,是出于怎样的考量?

陈晓阳:近些年,东南亚艺术在国际上也成为一个文化热点,很多东南亚的艺术现象、艺术团体越来越受关注,而我们作为邻居,作为身处广东、与东南亚地区有着地缘优势的广州美院美术馆,我们有必要对这样的国际热点、学术前沿进行积极的回应。同时,这也是基于华南本土艺术学术研究的职责。

首届泛东南亚三年展 展览现场

陈晓阳艺术家、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常务副馆长

需要知道的是,在与东南亚的文化联系上,华南地区在国内具有很强的不可代替性,广东自古与东南亚有非常多联系,包括古代、近代的移民、文化交流等。广州美术学院有一些艺术史学者就有一些近代史研究涉及这个区域,有研究岭南画派的学者们从史料中发现,近代以来岭南画派的国画艺术广泛流传到南洋,留下了一些重要的文化交流事件,这些发现都值得我们关注。另一方面,随着大湾区建设的不断深入推进,未来我们也会与东南亚发生更多、更广泛、更深入的联系,而且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提升,如何梳理自身与周边文明的关系,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重要课题,因此,关注东南亚艺术,其实也是在以一种国际视野,去挖掘、研究我们的本土艺术。

《收藏·拍卖》:三年展似乎更强调泛东南亚的概念,怎么理解这个“泛”?

陈晓阳:“泛”是指一种超越边界限定的文化视角,三年展语境中的东南亚不是简单以地理为边界,而是以这个区域作为个案进行观察与研究,关注全球化时代当代艺术在各地区发生的变化。因此,我们在英文翻译时, 以英文的前缀“Trans”作为关键词,意为穿越,即穿越区域的现象去看当代艺术的核心问题。另一方面,“泛”还代表一种策展方法,是一种去中心化的策展方法。在很多的双/三年展中,我们看到的往往是邀请知名策展人,邀请特定的艺术家打造成一个盛大而完整的展览。而我们决定去“中心化”,即一种松动的、流动的、开放性的策展方法,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三年展,因此,这个关于东南亚艺术的三年展被打造成展览流的形式。

《收藏·拍卖》:关注东南亚艺术,对我们有何积极的意义?

陈晓阳:其实通过研究,你会发现很多东南亚艺术家在国际上的关注度也很高,有时候比中国艺术家知名度更高,他们不是当代艺术的一个边缘群体。同时,东南亚各个国家不同的历史,文化遗存非常多元,他们在艺术语言上也表现得非常丰富,出现了许多水平很高的作品。

首届泛东南亚三年展 展览现场

实际上,东南亚艺术家的探索对于中国艺术家也有很大帮助,成为我们在艺术创作上很好的参考伙伴。尤其对广东艺术家来说,这些区域在气候、景观、生态上都有很多相似之处,我们可以从相似的环境之中,看东南亚艺术家如何思考,如何在本土中寻找创作源泉等,这些都是大有裨益的。另一方面,对于大众来说,东南亚艺术也给他们带来更多元的视角。艺术从来都是多元的,在“中”和“西”以外,还有很多有趣的、新鲜的内容,而东南亚艺术可以成为打开大众了解当代艺术的另一扇窗。

《收藏·拍卖》:能否总结一下东南亚艺术有何特点?

陈晓阳:东南亚艺术有自己的特色,它们既不“中”也不“西”,与中国可谓有异有同。 当然,东南亚艺术与中国相似的地方也有很多的,彼此都在20 世纪经历了一个西方化的过程,包括东南亚的艺术教育系统,也是以西方美术教育为基础的。但东南亚艺术家因为不同的国情,不同文化政策,也会有不同的艺术表达。总体而言,东南亚艺术家在研究原生文化和本土艺术的关联上,比我们更丰富一些,包括一些东南亚艺术家会和一些跨领域的舞蹈家、科学家合作,去讨论生态性的问题,但他们不是简单地以一种批判的方式或者简单地嫁接起来,而是以一种诗意的方法去表达,甚至上升到精神层面高度,这些都为我们了解当代艺术提供了更丰富的面向和维度。

《收藏·拍卖》:未来泛东南亚展还有怎样的计划?

陈晓阳:目前三年展刚刚结束,7 月份我们还有一场线上的国际论坛,将三年来的发现、最新的研究汇集起来,这也是这个三年展的重要总结。另外,我们还会陆续推进一些和东南亚艺术机构的合作,包括新加坡国家美术馆、南洋理工大学艺术中心,马来西亚的艺术机构等,之前我们一直保持着线上联系,现在随着国际交往的重新畅通,我们可以一起做一些深入的研究,包括推进两地高校的课程合作,甚至拓展到东南亚设计艺术的合作等。

以后,泛东南亚展还将引入更多优秀的艺术作品、设计类作品,我们依旧采用专题、展览流的方式推出,慢慢将研究成果梳理出来,推进多领域、多维度、深层次的合作。

藏家对东南亚艺术品需求炽热

自登上国际舞台之时,东南亚艺术就展露出了极具辨识度的区域性风貌。近些年在市场上持续吸引亚洲藏家的热烈竞逐,市场增长显著。包含黎谱、枚中栨、钟泗滨、勒迈耶、亨德拉·古拿温在内的东南亚现代艺术作品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比如香港2022 年春拍期间,四家拍行总共有24 件黎谱作品上拍,并取得100%成交的佳绩,斩获6527.98 万港元的总成交额;枚中栨(梅忠恕)10 件作品同样全部成交,斩获2463.3 万港元。

东南亚现当代艺术市场占有率势头强劲

早在2005 年香港佳士得就把目光转向了东南亚艺术领域,设置了“东南亚现代及当代艺术”专场,随后香港苏富比也增加了相关的专场。纵观东南亚艺术板块的市场行情,2008 年春始,东南亚板块进入快速发展期,东南亚艺术市场行情持续拉升,2011 年春季达到了市场成交的首个高点。2012—2013 年的市场成交额迅速突破了亿元,呈水涨船高之势。东南亚现当代艺术专场早已成为香港苏富比的常设板块(2012 年起佳士得将东南亚艺术融合进其他专场),并刷新了多项艺术家作品的个人成交纪录。2015-2018 年,拍卖成交率出现浮动,但保证了一定的市场占有率。2019-2020 年,苏富比为东南亚艺术专门设置晚拍专场,标志着东南亚艺术被学术和市场双重认可。从数据走势看,近几年东南亚艺术市场的行情趋势乐观,尤其是越南艺术板块。

猜你喜欢

苏富比藏家画廊
藏家之友
藏家之友
Q6 苏富比有多“乱”?
苏富比私有化10问
苏富比纽约总部翻新
关注2017秋拍第一轮:聚焦苏富比近现代书画
藏家之友
画廊
藏家之友
画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