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8%叶菌唑悬浮剂等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比较试验

2023-10-17尉德翠郇国磊高波

上海农业科技 2023年5期
关键词:病指咪鲜胺赤霉病

尉德翠 郇国磊 高波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连云港 222500)*为通信作者

小麦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其生产上常见的病虫害有纹枯病、白粉病、锈病、赤霉病、蚜虫、麦蜘蛛等,其中赤霉病是对小麦生产影响较大的一种病害[1],对该病害的防治效果将直接影响小麦籽粒的产量和品质。为筛选出对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扩大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的选择范围,笔者特于2022 年研究了8%叶菌唑悬浮剂等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具体效果,以期为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的小麦赤霉病绿色防控、化学农药减量提供技术支撑,从而助力灌南县农业高质量发展。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供试小麦品种为‘淮麦44’(审定编号:国审麦20200057),2021 年10 月27 日播种,播种方式为机条播。

试验在位于灌南县新集镇果林村的灌南县瑞泽家庭农场内进行。试验田为小麦赤霉病常年发生较重的田块(2022 年小麦赤霉病田间发生程度为一般),前茬作物为水稻,秸秆全部还田。试验田土质为盐碱性潮土,土壤pH 为8.0、有机质含量为41.2 g/kg。试验田地势平坦,肥水管理一致,小麦长势平衡,田间无明显杂草覆盖。

供试药剂为8%叶菌唑悬浮剂[安道麦(北京)农业技术有限公司生产]、36%咪鲜胺铜盐·噻霉酮悬浮剂[安道麦(北京)农业技术有限公司生产]、430 g/L 戊唑醇悬浮剂(盐城利民农化有限公司生产)、25%氰烯菌酯乳油(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溧阳中南化工有限公司生产)、200 g/L 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先正达(中国)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生产]、400 g/L咪鲜胺·戊唑醇水乳剂(安徽众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25%咪鲜胺水乳剂(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1.2 试验设计

试验依据施用药剂不同,设14 个处理,具体处理设计见表1。每处理区面积为200 m2,随机排列。试验分别于小麦扬花初期(4月29日下午)和扬花盛期(5月5日下午),采用电动喷雾器全株均匀喷雾施药1 次,每次每667 m2药液喷施量均为30 L,清水对照喷等量清水。整个试验期间未施用其他农药。

表1 不同处理的试验设计

1.3 调查项目及方法

在每次施药后,不定期地调查各药剂处理区的小麦生长情况及其生育进程。

分别在第2 次施药后7 d(5 月12 日)、田间小麦赤霉病病情稳定后(第2次施药后27 d,6月1日),每处理采取5点取样法,每点选取100穗,调查记录病穗数、病级,计算病穗率、病穗防效、病情指数及病指防效。

小麦赤霉病病级分级标准[依据出现穗腐症状(或出现由秆腐引起的白穗症状)的病小穗数量占全部小穗数量的比例划分为5 级]:0 级,无病;1 级,病小穗数量占全部小穗数量的1/4(含)以下;2级,病小穗数量占全部小穗数量的1/4~1/2(含);3级,病小穗数量占全部小穗数量的1/2~3/4(含);4级,病小穗数量占全部小穗数量的3/4 以上。

计算公式:病穗率=(病穗数÷总穗数)×100%;病情指数=[∑(各级病穗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穗数×最高发病级数)]×100;病穗防效=[(对照区病穗率-处理区病穗率)÷对照区病穗率]×100%;病指防效=[(对照区病情指数-处理区病情指数)÷对照区病情指数]×100%。

1.4 试验期间气象资料

试验田施药当日天气情况见表2,两次施药过后6 h 内均无雨。整个试验期间,试验田最高气温为12~35 ℃,最低气温为2~22 ℃,雨日为6 天(分别是4 月6 日、4 月25 日、4 月28 日、5 月7 日、5月10 日、6 月10 日),降雨量共计24.3 mm。

表2 施药当日试验田天气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

由表3 可知,据第2 次施药后7 d 调查,每667 m2施8% 叶菌唑悬浮剂100 mL、每667 m2施8%叶菌唑悬浮剂75 mL +36%咪鲜胺铜盐·噻霉酮悬浮剂40 mL、每667 m2施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40 mL、每667 m2施200 g/L 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60 mL 4 个处理对小麦赤霉病的病指防效分别为70.63%、73.81%、73.02%、75.40%,4 个处理间病指防效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其他9 个药剂处理。每667 m2施8%叶菌唑悬浮剂90 mL、每667 m2施8%叶菌唑悬浮剂75 mL+36% 咪鲜胺铜盐·噻霉酮悬浮剂25 mL、每667 m2施8%叶菌唑悬浮剂75 mL+430 g/L 戊唑醇悬浮剂25 mL、每667 m2施36%咪鲜胺铜盐·噻霉酮悬浮剂25 mL+430 g/L 戊唑醇悬浮剂25 mL、每667 m2施25%氰烯菌酯乳油100 mL 5 个处理对小麦赤霉病的病指防效分别为49.21%、59.52%、57.14%、46.03%、55.56%,5 个处理间病指防效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每667 m2施8%叶菌唑悬浮剂75 mL、每667 m2施400 g/L 咪鲜胺·戊唑醇水乳剂40 mL、每667 m2施25%咪鲜胺水乳剂70 mL、每667 m2施430 g/L 戊唑醇悬浮剂25 mL 4 个处理。然而,每667 m2施8%叶菌唑悬浮剂75 mL、每667 m2施400 g/L 咪鲜胺·戊唑醇水乳剂40 mL、每667 m2施25%咪鲜胺水乳剂70 mL、每667 m2施430 g/L戊唑醇悬浮剂25 mL 4 个处理对小麦赤霉病的病指防效分别为35.71%、30.16%、24.60%、27.78%,这4个处理间病指防效差异不显著。据第2次施药后27 d调查,各药剂处理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均较第2次施药后7 d 的防效有所上升。其中,每667 m2施8%叶菌唑悬浮剂100 mL、每667 m2施8%叶菌唑悬浮剂75 mL+36% 咪鲜胺铜盐·噻霉酮悬浮剂40 mL、每667 m2施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40 mL、每667 m2施200 g/L 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60 mL 4 个处理对小麦赤霉病的病穗防效和病指防效均达100.00%,显著高于其他9 个药剂处理。每667 m2施8%叶菌唑悬浮剂90 mL、每667 m2施8%叶菌唑悬浮剂75 mL+36% 咪鲜胺铜盐·噻霉酮悬浮剂25 mL、每667 m2施8%叶菌唑悬浮剂75 mL+430 g/L 戊唑醇悬浮剂25 mL、每667 m2施36%咪鲜胺铜盐·噻霉酮悬浮剂25 mL+430 g/L 戊唑醇悬浮剂25 mL、每667 m2施25%氰烯菌酯乳油100 mL 5 个处理对小麦赤霉病的病穗防效和病指防效差异均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每667 m2施8%叶菌唑悬浮剂75 mL、每667 m2施400 g/L 咪鲜胺·戊唑醇水乳剂40 mL、每667 m2施25%咪鲜胺水乳剂70 mL、每667 m2施430 g/L 戊唑醇悬浮剂25 mL 4 个处理。然而,每667 m2施8%叶菌唑悬浮剂75 mL、每667 m2施400 g/L 咪鲜胺·戊唑醇水乳剂40 mL、每667 m2施25%咪鲜胺水乳剂70 mL、每667 m2施430 g/L 戊唑醇悬浮剂25 mL 4个处理对小麦赤霉病的病穗防效和病指防效差异均不显著。

表3 不同处理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对施用8%叶菌唑悬浮剂的3 个处理的防效进行分析,在第2 次施药后27 d,每667 m2施8%叶菌唑悬浮剂75、90、100 mL 对小麦赤霉病的病指防效分别为76.92%、84.19%、100.00%,表明该药剂的施用量越大,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越好,故在小麦生产上,8%叶菌唑悬浮剂的每667 m2适宜施用量为90~100 mL。

对施用药剂组合8%叶菌唑悬浮剂+36%咪鲜胺铜盐·噻霉酮悬浮剂的2个处理的防效进行分析,在第2 次施药后27 d,每667 m2施8%叶菌唑悬浮剂75 mL+36%咪鲜胺铜盐·噻霉酮悬浮剂25 mL、8%叶菌唑悬浮剂75 mL+36%咪鲜胺铜盐·噻霉酮悬浮剂40 mL 对小麦赤霉病的病指防效分别为88.03%、100.00%,同样表明该药剂组合的施用量越大,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越好,故在小麦生产上,建议每667 m2施8%叶菌唑悬浮剂75 mL+36%咪鲜胺铜盐·噻霉酮悬浮剂40 mL。

2.2 小麦安全性

据施药后不定期调查,各药剂处理区的小麦生长情况和生育进程与清水对照区保持一致,无药害现象发生,且田间生物种群无明显变化,表明供试药剂的安全性较好。

3 结 论

小麦赤霉病是典型的气候性病害[2],具有可防不可治的特殊性。为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实现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和化学农药减量控害的目标,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药剂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

试验结果表明,在2022 年灌南县田间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为一般的前提下,供试的13 个药剂处理在2 次用药后,于第2 次施药后27 d 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显著高于在第2 次施药后7 d 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其中,每667 m2施8%叶菌唑悬浮剂100 mL、每667 m2施8%叶菌唑悬浮剂75 mL+36% 咪鲜胺铜盐·噻霉酮悬浮剂40 mL、每667 m2施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40 mL、每667 m2施200 g/L 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60 mL 4 个处理,在第2次施药后7 d,对小麦赤霉病的病指防效为70.63%~75.40%,在第2 次施药后27 d 的病穗防效和病指防效均达100%,说明这4 个药剂处理对小麦赤霉病的速效性及持效性均较好,上述药剂建议在小麦赤霉病偏重以上发生的年份使用。每667 m2施8%叶菌唑悬浮剂90 mL、每667 m2施8%叶菌唑悬浮剂75 mL+36%咪鲜胺铜盐·噻霉酮悬浮剂25 mL、每667 m2施8%叶菌唑悬浮剂75 mL+430 g/L 戊唑醇悬浮剂25 mL、每667 m2施36%咪鲜胺铜盐·噻霉酮悬浮剂25 mL+430 g/L 戊唑醇悬浮剂25 mL、每667 m2施25%氰烯菌酯乳油100 mL 5 个处理在第2 次施药后27 d 对小麦赤霉病的病指防效为83.33%~88.03%,上述药剂建议在小麦赤霉病一般发生的年份使用。

猜你喜欢

病指咪鲜胺赤霉病
2021年稻瘟病防控药剂有效性监测试验报告
HPLC-MS/MS法测定32%肟菌·咪鲜胺水乳剂 有效成分含量
小麦赤霉病研究进展
芮城县:科学预防小麦赤霉病
超高效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法测定蒜薹中的咪鲜胺残留
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杀菌剂应用情况分析
绩溪县水稻纹枯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意见
咪鲜胺降解菌群的富集及降解特性研究
玉米锈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空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