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川渝协同通四海

2023-10-17范吴瑕

当代党员 2023年19期
关键词:保税区泸州成渝

文|四川党的建设全媒体记者 范吴瑕

“呜……”

4 月15 日,一列满载200 辆“四川造”汽车整车的专列从成都国际铁路港缓缓驶出,14 天后,它将抵达俄罗斯沃罗滕斯克。港通四海,2023 年一季度,从四川、重庆开行的中欧班列(成渝)已超过1500列。开放,无疑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又一张新名片。

承东启西、连接南北,身处内陆腹地的巴蜀大地以四通八达的国际立体网络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

借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东风”,川渝两地对内携手同行,对外敞开怀抱,推动川渝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成为联动国内国际市场的新窗口,搭建起与世界各地沟通的桥梁,曾经的“内陆腹地”正迈向“开放高地”。

联动共建国际物流枢纽

4 月,伴着暖阳走进四川自贸试验区成都青白江铁路港片区,只见各色集装箱整齐摆放在堆场上,吊车、货车、叉车等机械设备忙而不乱。

成都国际铁路港与重庆沙坪坝区团结村中心站,是川渝自贸示范区的两个重要地标。2021 年1月1日,中欧班列(成渝)从两地同时首发。

此前,川渝两地的货物主要经沿海地区出海,过长的物流周期,让许多企业望而却步。抓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机遇,川渝两地将视野向西投射,共创全国首个中欧班列合作品牌——中欧班列(成渝),统一运营标识、基础运价、车辆调拨,为西部地区与欧洲的贸易往来搭建起新的“大通道”。

泸州港。图/四川泸州港务有限责任公司

如今,在川渝自贸示范区,来自国内各地的电子产品、汽车配件等产品在这里集聚,而安全、稳定、快捷的中欧班列(成渝)成为许多外贸、物流企业的首要选择,中欧班列(成渝)也成为中欧间一条稳定的货物贸易通道。

携手打通向西开放大通道,只是川渝自贸示范区密切合作的一个缩影。

成都向南,长江黄金水道串联起宜宾港、泸州港和重庆果园港等港口,这些港口是川渝自贸示范区协同开放的最前沿。

“目前,泸州港始发外贸集装箱班轮保持每周10 班到13班,泸州中欧班列从‘临时开行’变为‘图定开行’。”四川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管委会综合保税区工作局负责人龚奕心介绍。

作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联动发展的战略性枢纽,川渝共建国际物流枢纽的合作进一步深化。

开辟物流通道、完善集疏体系,川渝两地瞄准共建国际物流枢纽,动作不断。

其中,四川自贸试验区天府新区片区,成渝跨境道路运输平台被列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2023 年重大项目库,2023 年1 月到3 月,已累计开行跨境公路班车200余班次,发运货值超10亿元。

现在的川渝自贸示范区,从陆路到水运,货通四海、物畅其流,一个崭新的内陆开放新高地正加速崛起。

合作共促贸易便利化

时隔两月,谈起年初办理海关口岸业务的便捷,达州鸿燕贸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负责人易女士仍赞不绝口。

2 月14 日,在中国建设银行川渝代办点,易女士很快办理了海关入网等业务:“公司虽然注册在四川,但近年来很多重要进出口业务都在重庆。以往涉及电子口岸业务,要在企业备案所在地海关办理,现在只需在重庆就近的建设银行网点就可轻松办理。”

“这样的便捷体验,在川渝地区已十分普遍。”成都海关数据分中心副主任余华介绍,随着川渝自贸示范区的快速发展,区内企业对增加电子口岸入网等业务办理点、跨区域办理相关业务等相关诉求日益增多,以需求为导向,成都海关、重庆海关和两地建设银行探索建立了“关银一KEY通”川渝一体化模式。

跨关区就近办、跨窗口多点办、跨领域一站办,作为川渝自贸示范区协同开放的代表性成果,已经有7000 余家川渝跨区域进出口业务企业享受到了“关银一KEY 通”带来的便利。

在最关键处创新,一批特色化的改革举措在川渝自贸示范区接连落地。

3月29日,四川省航空与电子口岸服务中心和四川省税务局跨部门协作,推动四川出口退(免)税备案单证电子化管理云平台正式上线。

去繁就简,越来越多的国际贸易企业在自贸试验区内享受到便捷的服务。

“目前,四川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已上线20 类797项标准服务功能。”四川省物流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露说。不仅如此,川渝自贸示范区的营商环境还在不断改善,双方签订了《川渝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合作协议》《川渝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数据互联互通及应用合作推进方案》。2023年,双方还将推进国际贸易智能制单工作列入“川渝通办”事项,并推动与沿线其他省区市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开展跨区域合作。

从“关银一KEY 通”川渝一体化模式到川渝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一系列改革创新“组合拳”持续落地,强力推动川渝自贸示范区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提升。

在四川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泸州综合保税区,一线进区货物“即到即入”创新模式给企业带来满满获得感。泸州运新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乾峰深有感触:“过去,大宗货物在通过卡口时,需要集结几十甚至上百辆车,再以‘车队模式’同时通过卡口,而现在的‘即到即入’模式大大缓解了我们调车难问题。”

平台联动提升开放活力

放眼川渝,六大自贸片区要素禀赋不同、各有特色,赋予了六地全方位改革协同、开放协同、创新协同的丰厚底蕴。

行走在四川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泸州综合保税区,只见厂房林立,粮油食品、新材料等优势产业蓬勃发展。“中信建设150万吨进口粮食深加工项目已建成投产,这是泸州综合保税区‘区港联动’发展的重点项目之一。”龚奕心说,泸州综合保税区通过整合利用开放平台、开放通道、区内区外产业链资源,实现了强强联合,平台业务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中信建设150 万吨进口粮食深加工项目、中海粮油项目、四川粮油西南食谷项目等建成投产,泸州综合保税区和进境粮食指定监管场地的进口粮食产业发展驶入了“快车道”,正从“通道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型升级。

“现在,泸州综合保税区已累计入驻企业超过80 家,投资总额超过150 亿元,与重庆西永、涪陵综合保税区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龚奕心介绍,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试区、进境粮食指定监管场地、进境肉类指定监管场地、国家临时开放水运口岸六大国家级平台汇集联动,开放平台的辐射力、影响力显著增强。

锚定“开放创新”这一关键词,川渝自贸示范区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歇。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出后,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管理局与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管委会迈出了协同开放的关键一步。两地共同签订《重庆保税港区与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战略合作协议书》,高水平合作不断展开。

平台联动,川渝地区市场主体开放发展活跃度不断提升。

四川自贸试验区天府新区片区启运四川首票TIR 跨境道路货物运输业务,联合重庆市巴南区开行面向东盟、欧洲、中亚等11条运输干线,形成联动欧洲、中亚,覆盖东盟的跨境公路运输网络,川渝自贸示范区内多层次多维度合作全面深化。

以更开放的胸怀拥抱世界,川渝自贸示范区正向着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不断拓展,加快形成协同开放新格局,奋力开创一片“闯”与“试”的新天地。

猜你喜欢

保税区泸州成渝
泸州老窖
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简介
成渝双城到同城
基于Shift-share的成渝产业结构效益与竞争力研究
泸州医学院 学报
成渝复线璧山段全线贯通
泸州顺庆起义是南昌起义的一次预演
北伐战争时期的泸州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