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认同”到“自信”:传统节日文化“课程育人”的必然历程

2023-10-15

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屠苏酒认同传统节日

语文核心素养包括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四个核心维度。其中,文化自信被视为基础性的维度,涵盖了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多个方面。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水平,教材精心挑选了丰富的传统节日相关资源和素材。这样的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并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准确把握核心素养和文化自信的内涵定位,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具有实用性和有效性的课程。通过这样的课程设计彰显语文课程育人的核心理念,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本文以三年级古诗《元日》为例,进行了如下尝试和思考:

一、找准障碍点,在感受中梳理传统节日文化

文化自信是指学生对中华文化怀有坚定的认同和对其生命力的坚信。这种文化信心并非口头上的空谈,而应源自学生内心的真实体验和感受。因此,教师可以将文化自信视为基于“文化认同”的信念,而非虚无缥缈的概念。然而,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之间存在着较大的距离,这为学生在文本学习过程中的理解和感知带来了很多困难。因此,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找到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的文化要素,从而真正实现文化自信。

王安石的《元日》这首诗简练而生动,通过跳跃的描写展现了人们欢度春节时的场景和习俗。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诗中涉及的相关习俗,例如放鞭炮、喝屠苏酒、开门纳福、张贴桃符等。通过深入解读,学生能够更好地领略其中的意境和文化内涵。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探讨春节习俗的演变和传承,从而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比如,學生可以想象自己与小伙伴在除夕夜点燃烟花爆竹的情景,回忆与长辈一起张贴春联、年画的时刻,从中感受欢度春节的温馨和热闹。

教师可要求学生先理解古诗的大意,再解读其中蕴含的传统节日文化元素,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这种教学方法既避免了教学的机械性,又浸入了浓厚的文化氛围。教师将抽象的符号标签转化为具体的生动画面,让学生在理解和罗列诗词内容的同时理解诗意和洞察文化内涵,这既符合语文课程文化育人的目标,又能帮助学生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找准链接点,在拓展中理解传统节日文化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定位不能仅停留在表面,而是需要深入探索和理解。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组织、引导和启发的作用。教师应及时发现学生现有认知与目标认知之间的差距,帮助学生加深对传统节日文化的理解。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提升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形成真实的文化自信。

例如,诗中的“春风送暖入屠苏”和“千门万户曈曈日”两句分别涉及了“喝屠苏酒”和“开门纳福”这两个习俗,很多学生对于这些习俗并不熟悉。因此,教师应关注学生对于这些习俗的认知缺失,并及时提供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消除认知上的障碍。举例来说,对于“喝屠苏酒”这一习俗,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这样,诗句中的“春风送暖入屠苏”就不再只是一个简单的习俗,而是可以将这一习俗与诗句中的“暖”融合起来,感受春节习俗中蕴含的温馨与祝福。

在这一教学案例中,教师拓展的资料让学生获取了古诗词中难以理解的信息,同时为他们提供了深度理解古诗内涵的基础性资源。学生对“喝屠苏酒”这一习俗的理解进一步加深,更为他们感受王安石创作这首诗“除旧布新”的美好寓意提供坚实的文化基础,可谓一举多得。

三、找准投射点,在联系生活中认同传统节日文化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信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从梳理文化的基础开始。这个过程不能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述,让学生机械地记忆,而是需要学生内心真正地接受并将文化融入自己的言语表达中。因此,教师应通过启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的发现,帮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探索来深入理解文化的内涵。

引导学生在理解古诗词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其中的节日文化,能够促使他们将所学知识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首先,教师可结合学生对这首诗的理解提出思辨问题:阅读王安石的《元日》,我们能了解到千年来春节的习俗,你觉得诗中展示的过春节的方式有趣吗?与现在相比,你更喜欢哪种过春节的方式?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为学生提供抒发感受和情感的途径。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合理地判断和思考,促使他们从感性认知转变为理性洞察。

其次,结合学生第一板块的问题,教师可以在传授传统节日文化的同时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并设计创意活动。例如,学完这首诗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今年,你打算如何与家人一起过一个既充满年味又传承传统文化的春节呢?你会如何说服家人保留传统的春节习俗呢?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将不再满足于这首诗中提到的春节习俗,而是会通过多维化的路径,搜集更为丰富多样的素材,并制定劝说家长保留传统节日习俗的方案。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生活教育理论中曾指出:“语文的外延即生活。”语文教学不能脱离学生的真实生活而孤立存在。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的达成,更需要找到文本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而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就找准了古时和如今的人们在庆祝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时存在的巨大差异,并紧紧围绕这一点,引导学生通过思维的判断和创新的建议,让学生在生活这一平台中,积极认同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有效推进文化自信的落实。

综上,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研究和讨论传统节日相关的文本资源,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其中蕴含的传统价值观和文化精神。通过分析和解读文本,学生能更深刻地认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出鲜明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同时,教师也要将文本资源与课程育人的核心目标相结合,引导学生思考和实践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使之成为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朱洁(扬州市江都区华君外国语学校)

【注】本文系扬州市江都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立项课题《“新课标”背景下中华优秀节日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课程育人模式的探究》的阶段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屠苏酒认同传统节日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春风送暖入屠苏
孙思邈与屠苏酒
元日
认同的崩溃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跨性别者认同矛盾研究
从社会认同浅谈萧峰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