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阿探索经贸合作新空间

2023-10-15区域经济研究中心综合

财经 2023年21期
关键词:中阿阿拉伯贸易

区域经济研究中心综合

2023年9月21日,第五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工商峰会全体大会在宁夏银川召开。参会各方在新能源、智能制造、数字农业、大数据存储等领域达成合作项目18个,总金额300.64亿元。

9月22日,第五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工商峰会在宁夏银川落下帷幕。本届峰会为中国、阿拉伯国家以及“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提供了深入交流、对接洽谈、项目签约、深化合作的国际平台。

本次峰会期间,还召开了“中阿大宗商品本币结算对话”和“中阿绿色能源合作对话”两个主题论坛,致力于推动中阿重点领域的产业合作,发掘绿色低碳服务贸易、绿色能源设备、新能源汽车、跨境供应链、跨境金融合作等领域的新增长点,促进中阿合作共赢。

共有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900余名嘉宾参加了峰会。其中,国外政府部门、国际组织及国外商协会、企业代表80余名,国内政府部门、相关机构及央企、大中型企业代表800余名。工商界代表参会人数占参会总人数的85%以上。

宁夏回族自治区副主席王立主持大会时表示,本届中阿峰会以“携手奋进、共创中阿产业合作美好未来”为主题,旨在为与会各方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合作机会,深化经贸往来,促进互利共赢、推动中阿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促进中阿经济、经贸合作取得更多的成果。

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席陈雍在致辞中称,在“一带一路”倡议指引下,中国持续保持阿拉伯国家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中阿双方在双向投资、基础设施建设、贸易、能源、气候变化、高新技术、金融、数字经济、农业等领域都有了扎实的合作基础,展现了强劲韧劲和蓬勃生机,成为了南南合作、互利共赢的典范。

据新华社报道,中国是阿拉伯地区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中阿贸易额从2012年的2224亿美元,增长到2022年的4314亿美元。2023年上半年,中阿双边贸易额继续保持稳定,达到1999亿美元。

本届中阿工商峰会采取线上与线下结合、投资与贸易并重、研讨与签约并举的方式,搭建高层对话、政策沟通、经贸洽谈、智库交流的平台。通过前期充分对接与市场撮合,参会各方在新能源、智能制造、数字农业、大数据存储等领域达成合作项目18个,总金额300.64亿元。

中阿经贸合作仍有上升空间

本届峰会邀请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原部长赵晋平作主旨发言。赵晋平指出,“2022年中阿双边贸易占中国整体对外贸易中的比重提升到了6.9%,比2017年提升了2.2个百分点。更重要的是,中国从阿拉伯国家的进口占到中国整体进口的比重提高到了9.5%,比2017年提升了4.4个百分点。这表明,中阿双边贸易关系的不断加强,对中国稳定在全球范围的产业链、供应链布局发挥了积极作用。”

阿拉伯国家联盟秘书处助理秘书长阿里·马利克则强调,“阿拉伯地区是国际投资者的重要投资市场,而阿拉伯各国政府不断努力修改和颁布新的立法,改善投资环境,对影响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障碍提供解决方案,这对改善经济发挥着重要作用。”

阿拉伯农工商会总联盟秘书长哈立德·哈纳菲预测,“中国和阿拉伯地区之间在过去十年里,见证了从原材料、商品贸易向工业化程度更高、附加值更高的商品贸易的转变。然而,面向未来,我们期待能有一些不同的东西,期待双方能结成战略联盟,我们期待双方开展附加值更高的活动。作为阿拉伯地区,我们希望中国和阿拉伯之间的伙伴关系能更加关注技术、能源以及第四次工业革命工具的议题。在阿拉伯地区,我们有大量的青年和掌握技术知识的人口,所以中国的技术加上我们在阿拉伯地区的能力,能够产出很多新的成果。”

赵晋平认为,中阿双方在加强双向投资方面仍然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中国2022年对22个阿拉伯国家的投资达到了26.6亿美元。同时,阿拉伯国家对中国直接投资达到了10.5亿美元,均实现了较大幅度增长,但这还远未达到双方应有的水平。

中国近年来已经成为资本净流出国,2021年,中国对外投资的存量和对内投资存量占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只有14.3%和14.7%,而同期全球这一数据的平均水平是42%和43%,这说明中国不论是对外投资还是对内投资的存量仍有巨大提升空间,其中也包含中国企业面向阿拉伯国家的直接投资。

赵晋平指出,在当前的形势下,中阿双边经贸关系的可持续发展也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从短期风险来看,地缘政治冲突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出现波动;从外部环境看,由于全球金融形势的不确定性增大以及高通胀因素的存在,全球经济出现下行压力;从全球贸易发展环境来看,全球主要经济体,无论是出口还是进口的增长速度持续下行,这些因素都是新的外部风险;从发展中国家内部来看,也面临着由于美元持续升值导致的资本外流以及债务负担加重等短期风险。在这些风险因素面前,中阿双边经贸合作如何维持长期可持续发展,将是一个重要课题。

此外,中阿双边贸易如何实现其普惠性也是一个重要课题。2023年1月-7月间,中阿双边贸易的增长形势和中国对外贸易的变化基本上是同步的。但是从具体国别来看,中国对阿拉伯国家出口和进口同时实现增长的国家有五个,同时,中国的出口增长但进口略有下降的有十个,中国的出口下降但是进口有所增长有四个,只有三个国家出现了出口和进口同时下降。赵晋平指出,这说明中国同不同阿拉伯国家之间存在贸易发展不平衡问题,所以需要研究推动进一步加强中阿双边贸易,如何使它更具普惠性,为个别发展中国家带来发展机会。

探索中阿合作新领域

科摩罗经济投资工业和经济一体化部部长艾哈迈德·巴齐指出,阿拉伯自由贸易区,包括22個阿拉伯国家,创造了一个更大的市场,具有强大的购买力,也为许多领域提供了合作机会,包括贸易、投资、基础设施、运输和服务等。

赵晋平指出,中阿正面临一个共同的课题——实现传统经贸关系向服务化、数字化、智能化的转型。全球服务贸易在新冠疫情期间遭受了巨大冲击,但是利用互联网、现代通信技术的线上服务贸易反而得到了非常好的发展机会。2022年,中国的电子商务获得快速发展,电子商务的交易额,包括跨境和国内的电子商务交易额,占到全球电子商务的51%,超过了一半。另外,电子商务的交易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45%,这充分表明中国在发展数字贸易领域取得的一些成效,而且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但是也应该看到,在有关数字内容的跨境交易方面,中国和一些发达国家还存在着差距,尤其是数据流动的容量,中国还没有进入全球前十的行列。如何进一步抓住数字经济提供的新发展机遇,实现中阿双边经济贸易的数字化、智能化的转型,是双方迫在眉睫的一项任务。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会长任鸿斌认为,中阿双方在加强绿色创新合作方面可以大有作为。他说,“当前,中国正在推动制造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阿方致力于探索经济多元化,走出一条经济、民本、绿色的工业化新路,希望双方企业巩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传统合作,拓展绿色低碳、健康医疗、数字经济、高新技术等合作新的增长点,进一步做大合作的蛋糕。”

2023年9月22日,“中阿绿色能源合作对话”主题论坛召开。绿色低碳已经成为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一部分。

赵晋平也认为,中阿之间应该加强在绿色经济领域的合作。“我们要认识到,绿色低碳不仅限于是我们应尽的一种责任,这在全球已经成为新潮流,也是企业竞争力的一部分,尤其是参与国际竞争中的一个重要的优势。一个企业如果在绿色、低碳方面有实际行动且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这对于该企业提升在国际竞争合作新形势下的优势就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绿色发展是全球的共识,尤其是以联合国所倡导的“负责任投资原则”(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Investment)为基础,如何实现绿色、低碳投资已经成为各国的普遍共识和共同行动。根据联合国统计,截至2023年7月2日,全球签署了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的机构数已经达到了5372家,中国参与其中的机构由2020年的75家增加到目前的140家,其中,既包含一些投资管理机构,也包括一些制造业和金融类企业,表明中国企业和投资机构在积极参与全球的绿色行动。所以,中阿双边的企业都应该在这方面不断努力,并且期待取得更好的成绩。

赵晋平还认为,应该继续推进中阿自贸区谈判进程。早在十多年前,中阿之间已经开始就中海自贸协定进行研究并且展开谈判,持续了较长的时间,但遗憾的是目前中海自贸协定还没有签署。自贸协定是为双方的企业提供制度性的安排,进一步巩固产业链和供应链合作非常有利的手段,所以中国和海合会国家之间要为自贸协定做更多的工作,特别是对企业来说,既能降低成本,同时投资权益又能得到保障,相互之间的供應链也是安全和稳定的。这将为中阿双方企业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

猜你喜欢

中阿阿拉伯贸易
开启中阿关系“新时代”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窄门》中阿丽莎的爱情悲剧探析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来自阿拉伯的奇思妙想
西域察合台文史籍中阿闌豁阿感光而孕故事
40年后《阿拉伯的劳伦斯》片头为编剧正名
阿拉伯小镇的露天集市
贸易统计
贸易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