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践行新课标理念,变“课堂”为“学堂”

2023-10-15马明山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3年8期
关键词:新课标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马明山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于不再适应当前学生的发展需求,已经渐渐淡出了教学舞台,这就要求教育者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努力提升教学成效.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从数学学科特点出发,精设教学流程,引入多元策略,优化教学环节,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让他们以更加积极的状态获取数学新知,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实现知识、能力、品质等方面的高效发展.文章基于新课标背景,积极探寻有效的教学策略,旨在促进学生探索、习得数学知识,畅享数学的魅力和精彩.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下文简称新课标)已经出台,其是指引广大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新课标将“核心素养”提到了新的高度,教师应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出发点,以教材为依托,以探索为主线,以提升能力和品质为目标,努力提升课堂教学成效,促进学生更好、更快地发展.而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常用的是“灌输式”教学模式,自己主宰着课堂,将知识面面俱到地讲解给学生,导致学生只能被動听讲,缺少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课堂教学效率低下,长此以往,很容易打消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自信心,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对此,新时期的数学教师应革新以往的教学理念,探寻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兴趣的引领下探索数学知识,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数学思考,领悟数学的真谛,让数学课堂凸显生命的律动和精彩.

一、重构教育理念,精设教学流程

(一)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复杂且抽象的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学生很难直接产生学习的兴趣.“如何让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效率”是教师首要思考的问题.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要深入分析教材内容,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情境,将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融入情境中,增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熟悉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引领下,积极探索数学知识,将原本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富有活力.

例如,在教学“平均分”时,教师为学生设计了这样的情境:“阳阳星期天邀请了明明和红红到家里做客,有4个桃子,阳阳准备将4个桃子分给明明和红红,可以怎样分?”学生经过思考,想到了3种分法:

分法1:明明分到3个桃子,红红分到1个桃子.

分法2:明明分到2个桃子,红红分到2个桃子.

分法3:明明分到1个桃子,红红分到3个桃子.

教师此时微笑着说:“观察这3种分法,你觉得哪种分法明明和红红都满意?为什么?”

学生都回答是分法2,教师追问:“理由是什么?”学生回答:“因为这种分法,每个人分得的桃子一样多,比较公平.”教师充分肯定了学生的想法,并在黑板上写下了“公平”“一样多”几个字,自然地引导学生进入了新知的学习中,也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新课标实施后,教师不仅要注重数学知识的教学,还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主动求知的“触发器”,没有兴趣的学习过程,必定难以持久地维持下去,所以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自然兴趣点和需求,注重创设情境,从而带给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体验.

(二)精设有效问题,促进数学思考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也是教师进行高效教学的重要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努力掌握课本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思考习惯.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优质、高效的问题,发挥问题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步步逼近知识的本质、内核,掌握知识的本质.这样的学习过程,对学生来说更有意义.值得一提的是,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注意难易适当,如果问题非常简单,就容易让学生产生倦怠感,没有思考的欲望,如果问题非常难,学生思考后仍找不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就会挫伤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自信心.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教师出示问题:“明山小学开展了手拉手的捐书活动,每个班级捐13本书,明山小学四年级共有11个班级,共捐了多少本书?”问题出示后,学生很快列出算式:13×11或11×13.经过观察,学生发现这两道算式是两位数乘两位数.为了促使学生探究算法,教师设计了以下问题:(1)想一想,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你打算怎样计算13×11?(2)写一写,你可以将自己想到的算法写下来吗?(3)说一说,你可以将自己的思路和身边的同学讲一讲吗?这几个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层次性,学生在这些问题的引领下,可以亲历建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过程,强化印象,有助于提高计算能力.

问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在教学时,应针对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具有导向性、梯度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直击知识的本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二、引入多元策略,带领学生探索

(一)引入单元教学,形成结构认知

单元教学是新课标倡导的教学方式之一,有助于帮助学生明晰知识点间的联系,将不同板块的教学内容整合为一体,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获取数学知识,得到全方位的素养训练,实现能力提高目标.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与时俱进,注重数学学习的整体性,根据数学教学的特点,将内容相关的不同单元串联在一起,调动学生的探索欲望,不断增强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使单元整体教学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注入动力,带领学生畅享别样的精彩.

例如,“多边形面积”这一课是在学生具有了计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经验的基础上安排的教学内容,也是后续学习组合图形和圆面积的重要基础,所以对此单元的教学,教师应该引起重视.在教学本单元知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过程大致相同,运用到的数学思想也一致.基于此,数学教师应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方格图,将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进行整合,借助动手操作,运用转化思想,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进行探究,理解其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这样的教学,既可以节省单元授课时间,又可以帮助学生建构完善的知识结构.

与以往的教学模式相比,单元教学模式既贴近课本内容,也符合数学教学的连贯性.在新课标的视角下,教师可以明晰知识点间的联系,为学生引入单元教学,让学生系統地掌握所学知识,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提升数学综合能力.

(二)注重任务引领,触及知识内核

新课标倡导引入切实高效的教学策略,而任务型教学便是重要的策略之一.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被赋予了更多的使命,数学教师既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要提升课堂学习效率,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突破学习重难点,将所学知识及时地融入自身知识体系中.所以,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学生的学情和认知能力,有针对性地设计学习任务,让学生在任务的引导下,进行新知探索,从而完成高效数学课堂的建构.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很多学生错误地认为: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周长一定相等;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面积也一定相等.为了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认知,教师设计了这样的学习任务:(1)拿出18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长方形,计算所拼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2)拿出18根1厘米长的小棒,拼成长方形,计算所拼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面对教师设计的学习任务,学生纷纷拿出学具进行探索.在完成任务(1)的过程中,学生发现可以拼成3种不同类型的长方形:长18厘米,宽1厘米,周长38厘米;长9厘米,宽2厘米,周长22厘米;长6厘米,宽3厘米,周长18厘米.这就说明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周长不一定相等.在完成任务(2)的过程中,学生发现可以拼成4种不同类型的长方形:长8厘米,宽1厘米,面积8平方厘米;长7厘米,宽2厘米,面积14平方厘米;长6厘米,宽3厘米,面积18平方厘米;长5厘米,宽4厘米,面积20平方厘米.这就说明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面积也不一定相等.

可见,任务型教学是一种以完成学习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更有目的性和指向性,有助于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交流,勇于表达自我,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引领学生反思,实现去伪存真

反思是一种重要的思维形式,是学习者进行自我修正、自我调控的一种行为倾向.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是数学课堂的基本任务之一,教师应有意识地将其落到教学中.而在以往的教学中,面对学生的错误,很多教师将错因直接揭示给学生,使学生缺少内省、顿悟的机会,对错误的认知印象并不深刻,致使他们在后续的学习中,还会出现类似的错误,令学生非常苦恼.新课标倡导让学生自主学习,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让他们在反思中升华认知,弥补思维的缺陷,达到去伪存真的目的.

如教学这样的应用题:“学校体育组买来120个篮球,比排球的4倍少20个,排球买了多少个?”教师在巡视中,发现了这样几种错误的解答方法:(1)120÷4-20;(2)120÷4+20;(3)(120-20)÷4.为了帮助学生找出错因,教师提出以下问题促使学生反思:“算式中120÷4和120-20有没有道理?排球的4倍到底是多少个?”在反思过程中,学生意识到排球的4倍到底是多少个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而120÷4和120-20的结果都不是排球个数的4倍,所以上面几种算法都是错误的,正确的算式为(120+20)÷4.

可见,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不能视而不见,也不能轻描淡写、草草了事,应放慢授课的脚步,让学生主动进行反思,让他们在反思的“头脑风暴”中,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明晰知识的本质.

三、优化教学环节,提升数学能力

(一)优化评价方法,建立学习自信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主宰”着课堂的评价权,通常会采取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方法.然而新课标倡导建构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因此,数学教师需要深入理解课标要求,着力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坚持“教—学—评”一体,建立完整、合理的评价体系,拟定多维的评价标准,让中肯、合理的评价成为师生互动的桥梁,使学生从多角度学习数学知识,建立起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例如,在教学“运算律”时,教师出示:“125×24,这是一个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怎样算比较简便呢?”学生开动脑筋,想到了下面几种算法:

算法1:125×24=125×8×3,125×8的积是1000,再乘3,最终的结果是3000.

算法2:125×24=125×(20+4),然后应用乘法分配律,

125×24=125×(20+4)=125×20+125×4=3000.

算法3:125×24=125×4×6,125和4的积是500,再乘6,结果为3000.

算法4:125×24=25×5×4×6=25×4×(5×6)=3000.

算法5:125×24=(125×8)×(24÷8)=3000,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计算.

对此,教师引导学生对这几种算法进行了评价,学生认为算法4比算法1明显更烦琐了一些;尽管算法5也可以算出结果,但不容易;算法3和算法1算法一致,就是24拆成的两个因数不同而已.教师充分肯定了学生的想法,并引导学生优化了算法,让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落实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教师应该对评价环节引起重视,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也应注意使用多样化的评价语言,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自我反思、自我调整,实现全面发展.

(二)优化作业设计,提升应用能力

作业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训练技能、发展智力,也便于教师进行教学诊断.而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大搞“题海战术”,设计的作业形式单一,内容重复,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而随着新课标的出台,小学数学作业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从内容上来看,作业要贴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情,助力学生能力的提升;从形式上看,教师应改变以往机械布置作业的模式,以多元化的方式将作业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他们愿意亲近作业,更愿意主动完成,生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例如,在教学“条形统计图”时,教师运用“问卷星”软件设计了一个调查问卷,调查班级中每名学生的身高和体重情况,让学生运用平板完成问卷填写.然后,教师将相关数据进行了公布,并将身高、体重标准对照表分发给学生,让其看看班级中营养不良,体重较轻、正常、超重、肥胖的分别有多少人,再绘制成条形统计图.这样的作业具有很强的鲜活性,数据就来自学生身边.在绘制好后,教师问学生:“班级中,哪种类型的学生最多?哪种类型的学生最少?有什么建议?”这样的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意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水平,做到不僵化、不冗杂,优化作业模式,让学生不再将作业看作一种负担.

结 语

总之,在新课标背景下,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是广大数学教师重点关注的话题.教师应重构教学理念,以生为本,尊重他们的自然兴趣点和学习需求,营造有效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数学知识,强化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形式完善的知识体系.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应践行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变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经历有意义、有价值的学习过程,更好地提升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让其获得深入、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佩佩.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课堂的构建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12):70-72.

[2]张灵.新课标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分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2(29):205-208.

[3]曹越洋,王子越.新课标背景下慕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J].新教育,2022(32):70-72.

[4]陆平.新课标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分析[J].读写算,2022(26):7-9.

[5]罗雪莲.新课标背景下关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分析[J].学周刊,2022(24):30-32.

猜你喜欢

新课标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