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融入高职物流核心课程教学实践研究
——以物流运输技术与实务课程为例

2023-10-14叶影霞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校级运输物流

叶影霞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广东 河源 517000)

2019 年8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把加强和改进思政课建设摆在突出位置[1-2]。2020 年5 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强调要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3-4]。2022 年7 月,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的《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更是将高校全面推进思政课程建设工作推向了新高度[5]。

在国家政策文件的引领和指导下,各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育人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各类思政相关的教改项目,如思政课程、思政课题、思政课程比赛等也有条不紊地推进。除此之外,国内学者也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及教学实施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如陈月明在精准思政视角下,结合企业运输岗位需求及“运输管理”课程知识图谱,提出了“2345”的“运输管理”精准思政方案[6];苏玲利以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运输组织与管理》课程为例,从专业课程思政元素挖掘、课程设计等方面探讨如何将思政理念融入专业教学[7];李坤灼以“园林工程技术”课程为例,进行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实践,提出构建“五动赋能、四个结合”的课程思政实施路径[8];伍新蕾以广东省高职教育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旅游服务心理学”为例,借助学银在线、慕课等平台,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打造“校企共建、三维融合”的浸润式旅游职业精神培育课程[9]。

课程思政教学虽在高职院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如专业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不充分、思政育人与专业课程育人融合不深入、课程思政教学效果不突出等。而作为国民经济基础服务行业的运输业,将对当前从业者的职业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10]。因此,本文以高职物流专业核心课程——物流运输技术与实务为例,从思政团队建设、思政教学整体设计思路、思政元素的深度挖掘、思政教学方法及具体案例实施、思政教学考核与评估、教学效果等角度,具体阐述课程思政在物流核心课程中的教学实施,将立德树人落实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旨在为物流运输技术与实务课程思政建设与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一些理论借鉴。

一、课程思政教学整体设计思路

(一)课程基本情况介绍

物流运输技术与实务是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是广东省优质继续教育网络课程、某职业技术学院校级“金课”建设课程、校级精品课程、校级混合式教学改革课程及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通过系统地学习,让大一学生在第二个学期时就能够掌握公路货运作业、铁路货运作业和水路货运作业等各种运输方式下的货运作业组织、经营、决策等知识技能[11],初步具备物流运输所需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职业品格。

(二)课程岗位职业素养分析

物流运输技术与实务课程以运输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教学团队通过对珠三角地区物流企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一线岗位人员的问卷调查、走访调研等方法进行工作任务分析,并获得该课程在物流、配送行业从事典型工作任务和完成任务时所需要的职业素养。在课程项目负责人的组织下,由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企业专家参与,专业教师、校级课程思政名师等共同配合、共同开发该课程,包括制定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设计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考核方式等,确保课程思政元素围绕物流运输主要工作岗位的职业技能标准展开,做到思政育人“如盐入水、有味无痕”[12-14],如表1 所示。

表1 物流运输岗位群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分析

(三)课程思政教学总体思路

根据目前育人对象——“00 后”的身心特征[15],物流运输技术与实务课程思政通过“大象无形”的浸润式思政教育,以物流运输课程知识、运输岗位技能与素养为本,寻求“思政育人”与“物流运输管理”的课程价值契合点,将家国情怀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融入专业课程中[16-18]。教学设计总体思路以运输作业流程为主线,设计情景任务,强化专业技能,岗课赛证融通,促进课程思政内容与课程内容相融合,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如图1 所示。

图1 物流信息技术与实务课程思政教学总体思路

1.情景任务导入:以公路、铁路、水路、航空货运作业组织流程等为主线,导入“智慧运输、交通强国”“乡村振兴、助农送货”“中欧班列、‘一带一路’”“漂洋过海、共建共享”“便捷服务、送达世界”“互联互通、共享共赢”“降本增效、提质培优”“运筹帷幄、降本增效”等8 个情景,设置多个工作任务。

2.技能发展:情景任务完成过程中,完成运输合理化设计、组织各种运输方式货运作业、多式联运设计、成本控制管理运输决策管理等职业能力得到强化。

3.岗课赛证融通:以立德树人、德技并修为根本任务,将专业课程与职业技能大赛、企业认证相衔接,以行业认证、技能竞赛的能力和素养要求进行整合教学内容,实现“顶岗实习—课程教学—技能竞赛—职业考证”的融合应用教学实践。

4.课程思政:将家国天下情怀融入教学主题及教学内容中,培养具备责任担当、大局意识、严谨细致、精益求精、团结合作、爱岗敬业和追求卓越的高技能运输人才。

(四)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映射融入

结合物流运输技术与实务课程基础和课程思政改革,深挖课程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社会热点问题,如从运输业的发展历程及中国公路、中国高铁取得的成就,通过运输业的发展与技术应用、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向学生传达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和对职业的认同感;从学习强国纪录片《颠簸货运路》等领悟物流货运人在疫情下的无私奉献、吃苦耐劳的坚毅品质,从感动中国扶贫故事《无穷之路》等体会交通扶贫助农的职业使命感[19]。

如表2 所示。从国家经贸合作发展需要出发,将中欧班列、“一带一路”等爱国主义元素融入课程知识点模块三的铁路货运作业和模块四的水路货运作业。适时从爱国主义情怀的角度对这些内容进行融合,既能让学生了解国家宏观政策,又能够使其明确自己所学专业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表2 课程思政教学模块、情景及思政元素融入

二、课程思政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方法

依托课程超星学银在线网络平台,借助学银在线实施情景教学法[20]、启发演示法[21]、自主探究法[22]等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手段

课程教学采用“四化四融合”的教学策略[23]。“四化”,即情景化、仿真化、生动化、一体化;“四融合”,即“岗课赛证”“四位一体”。通过任务驱动情景化培养学生职业素养;通过教学平台进行角色扮演仿真化;借助微课动画资源整合实现生动化;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课前、课中、课后教学一体化;通过岗、课、赛、证融合,实现教学的“四位一体”,共同锤炼学生的专业技能[24]。

1.任务驱动情景化:结合课程内容和运输岗位设计7 个工作模块,结合“一带一路”“中欧班列”“乡村振兴”等国家宏观政策和时代背景创设情景任务,以增强学生的物流职业使命感、责任感,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25]。

2.线上线下一体化:超星学银在线网络教学平台将课程PPT、微课、动画、问卷、讨论、游戏、测试等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的课前、课堂、课后一体化教学。

3.教学资源生动化:课程配以大量的微视频,包含微课、动画、企业视频资源。教师微课系统规范、动画游戏生动有趣,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可借助课程仿真软件共同辅助教学。

4.“岗课赛证”四融合:基于运输岗位所需专业能力(岗)—课程教学(课)—物流技能大赛能力要求(赛)—物流“1+X”职业资格考证能力(证)的“岗课赛证”“四位一体”教学策略,实现融会贯通[26]。

三、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的具体案例

(一)总体实施

依托课程超星学银在线平台,将教学内容、物流运输岗位技能要求、物流“1+X”职业资格证书(中级)考证大纲、职业院校物流技能大赛赛点内容等四者互相融合,嵌入混合式课程资源开发全过程,线上开设“思政故事”“课证融通”“课赛融通”等专项模块[27]。“思政故事”素材来源于物流运输行业前沿新闻、“学习强国”交通运输系列、感动中国人物报道等。整个教学实施过程包括“课前感知、课中演练、课后拓展”3 个阶段及“导—创—探—练—评—拓”6 步混合式教学实施环节。

(二)个体案例实施

以教学模块二“公路货运”作业下的子任务“运输调度”为例,在课程内容中融入调度员运输路径优化岗位要求以及物流“1+X”考证内容。课程思政案例为2021 年感动中国扶贫纪录片《无穷之路》。课前将案例资料上传至学银在线平台,同时教师将收集到的交通运输扶贫故事制作成课程思政素材并发布在线讨论:请学生结合思政案例,谈谈自己对物流交通扶贫的看法和认识;课中创设“乡村振兴、助农送货”情景任务,学生需要为河源乡村果场10 家农户以最优的路线、最低的成本配送调度农特产品,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任务分析,通过任务驱动情景化,增强学生职业使命感。采用微课动画资源整合实现生动化;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课前、课中、课后“教学一体”化;通过“岗、课、赛、证”融合,实现教学的“四位一体”,共同锤炼学生的专业技能,真正实现职业技能的培养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培养学生成为有政治素养和职业素养的发展型、复合型、德才兼备型的物流人才[28-29],具体实施过程如图2 所示。

图2 子任务运输调度的课程思政教学实施过程

四、课程思政考核与评价

(一)多维考核评价方式

课程构建全过程多维度的教学评价方式,建立了知识掌握与技能应用融课程思政、线上测试线下讨论等多维化考核体系[30]。按照项目完成进度和任务完成程度,从不同的角度考核学生对运输基础知识、运输作业基本方法、运输基本技能的掌握与运用及思政目标达成程度评估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情况[31]。

(二)课程思政考核点评价

课程总成绩由学习态度考核(15%)、学习效果考核(45%)、学习创新考核(20%)及期末线上考核(20%)4 部分构成。其中,学习态度考核包括线上考勤签到、线上章节学习次数、小组作业提交是否及时等;学习效果考核包含课堂互动、主题讨论、章节测验等;学习创新考核主要体现在小组模拟演练、总结报告、案例分析等主观表达理念、思想、观点等方面体现的创新能力;期末线上考核则在课程平台题库当中随机抽取一定量的题目完成,具体见表3。

表3 课程思政考核点与评价

五、课程思政教学成效

(一)教师

1.教学获奖:主讲课程作品连续获2020 年、2021 年广东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广东省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三等奖等,以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为题材撰写的教改项目获2021 年校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20 年度物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三等奖。

2.课程及教材建设:“广东省优质继续教育网络课程”“校级精品课验收”“校级混改课验收良好”“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立项”“校级金课立项”,校企合作主编的该课程教材《物流运输管理实务》于2019 年11 月由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目前正在以新形态教材再版。

3.课程思政成果:以课程教学撰写的材料获得校级“师德征文”二等奖,并获推广东省“师德征文”比赛遴选;以教学实践材料撰写的案例,获得校级优秀思政典型案例;课程组因在思政教学方面成绩突出,获得校级课程思政示范团队立项。

(二)学生

1.课程思政改革实施规范了学生的职业行为,学生就业受到企业的广泛认可。通过向企业发放问卷及教师走访企业得知,用人单位普遍认为,这些学生更能吃苦耐劳、踏实肯干,具有良好的职业奉献、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2.课程思政改革实施,提高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生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和创建文明校园等活动中,积极争当志愿者。此外,学生还积极参加各类“党史主题”演讲比赛,在“挑战杯”“互联网+”“扶贫助农App 作品征集”等创新创业比赛中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3.学生参加技能比赛成绩突出。近10 年来,课程团队指导学生获得全国物流创新创业比赛一等奖5 项,供应链比赛一等奖2 项,广东省职业技能竞赛物流赛项二等奖3 项、三等奖12 项,广东省人社厅供应链比赛一等奖3 项、二等奖2 项、三等奖3 项。2019 级1 名毕业生获得2022 年广东省人社厅授予的“广东省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六、结语

物流运输技术与实务课程教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的,组建由企业专家、思政名师、专业教师组成的课程团队,时刻关注物流运输行业、国家乃至国际交通运输发展实时动态,依据运输核心岗位开发职业能力素养,并进一步深挖课程思政要点,与时俱进更新思政元素,精准融入课程教学内容,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润物无声地融入每一个教学环节[32]。此外,在研究与实践过程中发现,课程思政育人建设不仅需要一线教师工作者的创新与实践,还需要政府、行业、学校等各相关部门的通力协作,相关职能部门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实践场地和提供及时有效的保障服务,从而形成共管、共建、共享的课程思政协作大格局,可持续性提升综合育人效能[33-34]。

猜你喜欢

校级运输物流
黄山学院校级重点学科简介
——生态学
我校党委荣获“陕西省高校先进校级党委”称号
黄山学院校级重点学科简介
——马克思主义学科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受阻——快递运输“快”不起来
比甩挂更高效,交换箱渐成运输“新宠”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关于道路运输节能减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