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类大学生思政教育困境分析与应对措施*

2023-10-13

大众文艺 2023年18期
关键词:艺术类思政大学生

曾 勇

(吉林艺术学院,吉林长春 130012)

一、引言

艺术类院校的毕业生将来主要从事与文艺相关的工作,在大学阶段做好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将有助于艺术类学生政治素养的提高,并为他们成为德艺双馨的优秀文艺工作者奠定基础。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政素养和对他们的思政教育培养工作,关乎我国文化产业未来的发展前途和命运,可见做好艺术类大学生的文化教育工作十分重要和必要[1]。但目前我国艺术类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着困境,主要表现为思政教育的推进进度迟缓,且效果不能够令人满意,本文通过分析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当前面临困境和阻力,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

二、增强艺术类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强化对艺术类大学生群体的思政教育工作,不仅符合国家素质教育和德才兼备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同时也是提高艺术类大学综合素养的主要途径之一,并有助于提升高校总体就业率,增强思政教育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如下。

(一)符合高校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部门以“立德树人”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要求包括艺术类院校在内的全部高等院校和高职院校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2-3]。大学生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思维活跃且容易受到腐朽价值观的干扰。艺术类大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中难免接触到西方的艺术门类、艺术派别、西方文化和西方的价值观,在中西文化交流和意识形态碰撞时,大学生会对一些思想和假象迷惑,甚至会对西方一些消极的、片面的和个人英雄主义的价值观产生盲目崇拜心理,这对于艺术类大学生的成长极为不利。思政教育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方式,用积极的和科学的价值观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并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可见思政教育是确保艺术类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条件之一。

(二)有助于艺术类大学综合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

我国的国家文化体系建设和文化艺术产业发展,都需要大量德才兼备的优秀艺术类人才,与专业能力相比思政素养对于人才而言更加重要,因为思政素养低下的艺术类毕业生,不仅不能对国家建设和产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相反还会带来更多的阻力和反作用[4]。思政教育是从宏观视角和价值观层面去塑造一个人,这是艺术类大学生成长和成才的关键。作为艺术类高校和院系的领导和管理者而言,只有做好学生的思政教育教学工作,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才能实现高校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并为社会培养全面和优秀的艺术类人才[5]。

(三)有助于提升艺术类大学生就业适应能力

随着近些年艺术类专业的持续扩招,每年约有40万左右的艺术类毕业生进入社会,这会给高校和学生的就业带来极大的压力。事实上,高校的招生人数及专业设置是根据国家产业和人才发展规划设计的,艺术类人才的供给和需求不应该出现过大的缺口。现状是,一方面艺术类毕业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就业压力很大,而另一方面用人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仍未得到满足。造成人才供需不匹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艺术类毕业生的适应能力和综合素养偏低,无法满足用人企业的要求。思政教育并非简单的意识形态灌输,而是一种对人的价值观、意志品质和认知能力的全面塑造,对于提高艺术类大学生的人力资源市场竞争能力意义重大[6-7]。

三、艺术类大学生思政教育开展的困境分析

做好对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将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能否健康发展。为了系统化地了解艺术类高校思政教育的具体开展情况、实际效果和其中存在的困难,本文向浙江传媒学院、吉林艺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和河北传媒学院等五所艺术类学校共发放了1000份调查问卷,覆盖年级从大一到大四,实际收回的有效调查问卷为980份。使用SPSS 24.0统计分析软件,对全部收回的有效数据进行信效度检测,得到的信度值为91.1,效度值为88.6,满足数理统计真实性和有效性的要求。通过对980份问卷的统计和整理得到艺术类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困境,主要表现如下:

(一)思政教育内容陈旧且晦涩难懂,无法调动学生的兴趣

从对五所艺术类院校调查结果可知,目前思政教育的内容包括经典马列理论、我国党政方针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政要闻、和红色文化等,各部分内容所占比例如下:

图1 各种思政教育内容的所占比重

数据统计显示经典马列内容和我国党政方针理论内容所占的比重过高,这些内容以理论为主内容较为枯燥和乏味,无法调动艺术类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导致了最终的思政教育教学效果差强人意。思政教育在内容传播方面应该将过多的理论内容融合到实践教学当中,例如,利用一些实证要闻和时代楷模的人物事迹来传播思政理论,能够获得更好的实证教育效果。红色文化是重要的思政教育素材,因为无论是红色革命事迹、红色人物还是红歌等,都是真实的事例更具体,也能够更好地吸引和调动大学生学习思政的热情和积极性。改变目前思政教育课程和内容的不合理性。缩小理论课程的比重而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能够进一步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二)思政教育方式和方法过于单一

对无所院校的思政教育方式进行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思政教育方式统计

这5所艺术类院校的思政教育推广存在的共同问题是传统课堂教学方式所占的比重过高,课堂教学方式以老师一对多的说教式教学为主,学生的参与度不高。我国高校推行素质教育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改变现有的课堂主体关系。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被证明有很多的弊端,其中最严重的问题是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学生的参与度过低。新的学习方法的探索对于思政教育更加重要,因为思政教育的内容枯燥乏味,不容易被消化和吸收。

(三)教学工具和传播载体投入与应用不足

在互联网环境下高校的教学工作应更多地借助网络的便捷性,并应用网络和各种多媒体设备协助教学工作的开展。在专业学科的教学中,已经较为普遍地选择和应用了新的教学工具和设备等。在艺术类高校的思政教学中,互联网和全新教学工具、方法的应用还不普遍,其主要原因是学校的管理者普遍对艺术类专业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重视不足,对思政教育的投入较少,一些学校供思政课程使用的教室没有网络和多媒体设备,给思政课程的正常开展造成一定困境,也限制了思政教师的课程设计和创新思维拓展。

(四)思政教师的课堂设计创新力不足

受传统教学观念及对思政教育工作的固有认知束缚,包括思政教师、学生和学校管理者在内的大部分人都认为,思政教育活动只能采用会议,大课等方式进行,人为地限制了思政教育课堂的创新。事实上,思政教育和其他学科教学一样,也需要课堂模式的设计和课堂创新,这是提升思政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举措之一。此外,从调查结果可知被调查的5所学校积极响应教育和各省教育厅的要求,正在稳步推进本校的课程思政教育活动,即积极实行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的融合。这就要求各专业课教师在课堂设计时,必须考虑到将本专业教学工作与思政教学的一些内容相融合,全面推进艺术类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但目前艺术类院校教师的课堂设计与创新能力明显不足,大多数教师还是沿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课堂设计创新明显不足,通过问卷调查统计被调查的5所艺术类院校的同学对教师的创新力评价满意度,结果如下图2所示:

图2 教师课堂创新的满意度调查结果

从5所院校的教师思政课堂设计能力总体调查结果来看,学生总体上对教师课堂创新的满意度较低,均在70%以下。教师课堂设计与创新能力不足会影响到学生学习思政教学的热情,最终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

四、提升艺术类大学思政素养的具体措施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当前艺术类院校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在内容、方式、教学投入和课堂创新能力等方面存在困难,应针对这些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更新高校的思政教育内容体系,提高实践教学课程的比重

当前艺术类高校的思政教学内容较为老旧,应将经典马列思想和我国历代领导集体总结的优秀政治思想与当下的实践相融合,以一种更加直观的方式呈现在课堂中。例如,可以将以时代人物、时代楷模为思政教育的主题,在向艺术类大学生传播时代人物事迹的同时传播经典的思政理论,以达到理论联系实践的目的。还可以将课堂从校园搬到课外,通过实地走访、交流等方式进行思政教育,一方面可以提高艺术类大学生的课堂专注度,另一方面,实践教学的效果要远好于理论教学,更容易达到思政教学的目的。将红色文化作为思政教育的内容,就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因为红色文化和红色事件中人物都是真实的和具体的,容易吸引艺术类大学的关注度。

(二)注重艺术类高校思政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

现有大部分高校的思政教育方式过于古板和单一,依赖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将无法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可见,对现有的思政课堂教学方式创新势在必行,首先要打破现有的、一成不变的一对多课堂教学模式,可以采用自由讨论、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们自己说出对思政教育的理解,同时老师予以纠正和补充,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次,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减少理论课程的比重,过多的思政理论不仅不会提高课堂效果,还会引起学生们的反感;最后,多组织同学们听时代人物、革命老兵、先进人物的报告和事迹,并要求同学们写出自己的感想和认知,以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

(三)加大课堂新设备和新技术的投入,利用网络延伸思政课堂

现阶段对于艺术类高校而言,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学校的管理者也要将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同等看待,提高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还要加大对思政教育的投入。例如,增强思政课堂的网络设备和资源的配给,提升课堂效率,为教师的课堂创新设计奠定基础。受艺术类学校学生专业课选课的影响,留给思政课的学时有限。针对该种情况,一方面,要积极推进课程思政教学,将思政教育融到其他专业课的教学当中;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利用网络延伸思政课堂,采用直播、会议或视频等方面,增加在线思想小课堂的时间,以达到提高课堂效果的目的。

(四)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和考核,提升思政教师的创新能力

当前无论是专业的思政学科教师,还是专业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和创新普遍较弱,因此要对于思政教育相关的教师进行系统化的培训和继续教育,目的是让教师加深对党建和思政的理解深入程度,并提高创新能力。培训的方式包括专家培训、线上培训、会议培训、讨论和交流等,通过培训和交流教师的创新能力将有所增强。为了更好地锻炼教师队伍能力,并提高教师对思政课堂创新能力的重视程度,还应将教师的思政课程教育情况及课堂创新效果纳入考核体系,充分调动教师队伍的积极性,改善现有艺术类高校思政教育推进缓慢的现状。

结语

对艺术类大学实施系统化的思政教育,既是我国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为社会培养优秀文化艺术类人才的必要举措。当前我国艺术类高校在推进思政教育活动时面临着优质思政教学内容缺乏,方式和方法单一,课堂设计创新不足等问题,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导致课堂效果较差。针对艺术类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的困境,应从丰富思政教育内容,创新思政教育方式方法,优化课堂设计,及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等多个方面同时采取措施。

猜你喜欢

艺术类思政大学生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艺术类专访心得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艺术类声乐高考误区与思考
艺术类金币收藏作品
数字艺术类专业三大构成课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