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打击乐专业”课程标准及教材编写

2023-10-12王以东

中国音乐 2023年1期
关键词:打击乐乐器教材

○王以东

引 言

伴随当代中国打击乐专业学科建设的不断发展与提高,其传统教学多采用的“口传心授”“一曲代工”传承方式的局限性日益凸显。对此,根据中国打击乐艺术的专业特点,我们在立足民族化、传统化的基础之上,借鉴引用西方音乐的记谱法、教学法及演奏法来编写中国打击乐教程,使中国打击乐教学具备较为统一、规范的教材系统,进而构建系统、规范的教学体系,使之建立与形成规范性、普适性和可操作性之格局。

一、“中国打击乐专业”课程建设改革的初衷

(一)历史悠久、传承有序

中国打击乐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乐器种类与形制繁多,乐种、乐曲丰富,广泛应用于各种艺术领域中,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艺术院校将中国打击乐演奏设置为独立专业始于20世纪60年代,随着学科建设的不断发展,目前专业学科涵盖中国打击乐、西洋打击乐、流行打击乐与世界打击乐。基于民族化的办学理念与特色,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打击乐专业的设置与定位,借鉴、融合了世界打击乐艺术优秀的教学理念,致力于我国传统打击乐艺术的发展与传承。中国音乐学院中国打击乐专业本科阶段主课教学,通过四年系统、规范的专业训练,使学生具备独奏、重奏、合奏,尤其是乐队演奏能力,和基本理论研究能力及一定的教学能力,着力培养“中西兼举、学古知今;以中为主、一专多能”符合当代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二)兼容并包、取长补短

伴随着改革开放时代大潮,大量西方及世界各地的打击乐艺术演奏技法、教学方法、教学体系被引入。中国打击乐专业教育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开始尝试借鉴并使之与中国传统打击乐相结合,在创作、演奏、教学、科研、乐器制作以及传承与发展等诸多方面均取得长足进步。然而,在科研与理论研究、课程与教材建设等领域,一直未能形成卓有成效的教学体系,缺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系统训练内容和教学规范要求。这样的状况在我国高等音乐院校中国打击乐专业(包括很多其他民族器乐专业)的教学实践中长期存在,比如课程设置相对随意、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相对单一、教材(特别是教学曲目)匮乏等等。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中国打击乐专业要构建相对规范、系统的教学体系,既体现自身文化特色,又与国际文化交流相结合。如何真正建立起立足中国文化传统、相对系统并有利于传承的中国打击乐教学体系,任重而道远。

(三)立足传统、放眼未来

每个专业都有其各自的基础理论知识与技法,这既是向专业方向发展所必需具备的条件,也是核心知识,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可以在今后的专业发展中长期发挥作用。在教学中,首先强调中国打击乐的基础训练,同时,不断优化课程形态,既传授打击乐的传统演奏技法与风格,讲解其美学特质,又让学生掌握不同音乐风格,练习不同类型的打击乐器曲目,保证学生的学习具有针对性、有序性和系统性。

当今学科交叉现象已日益凸显,只有摆脱单一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限制,汲取不同学科中的养分,提升综合文化艺术修养,才能在理解体会作品的意境中,激发作品演奏的鲜活性与创造力,才能在更宏观的视野中促进自我发展,在传统文化中认识中国打击乐所具有的文化内涵与美学特质。只有立足于传统,借鉴西方打击乐科学的演奏技法、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并将之与中国打击乐艺术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才能使我国传统打击乐艺术在继承与创新中平衡前进,且保持本民族的文化话语权,坚定文化自信。这将为中国民族音乐教育人才在国际音乐文化领域的平等对话与交流奠定基础,为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发展和社会需求培养人才。

二、实施过程与其评价标准

下面讨论教学体系建设的依据与内容。依据《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打击乐专业教学大纲》④2020年修订版本。规定的每学期教学内容,除了筛选西洋打击乐教材中的对应教学内容,中国打击乐部分的教学内容所对应的教材编写是重中之重。

(一)本科一年级是专业化训练的基础阶段,也是调整与规范阶段

必修乐器科目为中国打击乐器大堂鼓、排鼓,西方古典打击乐器小军鼓和键盘打击乐器木琴、马林巴琴。通过规范演奏法,结合基本功训练,使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与演奏习惯,较流畅地演奏练习曲及小型乐曲,具备较好的乐谱视奏能力。

1.第一学期学生能力培养标准:

(1)规范中国鼓(大堂鼓、排鼓)握槌、演奏法和演奏技法。掌握因乐器材质(鼓皮、鼓腔体)因素在敲击时注重运用“爆发力”而使鼓面充分震动的演奏原理,以自然、合理、协调的演奏动作为准则。掌握包括演奏姿势、握槌、敲击触点,敲击时手腕与手指、手臂的动作协调统一,手型与发音的关系,双手运动状态与静止状态的差别等基本技术要点。掌握演奏中左右手单击速度与力度变化,交替敲击速度与力度变化,长、短时值滚奏及频率变化,左右手分别起槌的律动统一,相同节奏的不同手法变化,不同敲击位置的音色变化及演奏法变化。以声音和谐的音色为出发点,认识并把握好演奏不同打击乐器的音色,要求倾听自己演奏的声音,培养对良好音色的把握能力,结合节拍、节奏与乐谱中的音乐术语应用等内容进行训练。

(2)大堂鼓训练结合传统民间锣鼓(如安徽花鼓灯“喜庆锣鼓”)学习。要求掌握民间锣鼓的记谱法及唱念,铜响乐器的基本演奏方法与配合。对中国传统民间锣鼓的学习,培养唱谱习惯,“状声谱”唱念尤为重要,加强对音乐乐句及气息变化的理解,以“歌唱”带动乐感并与乐器演奏相结合。

(3)规范小军鼓演奏法与基本演奏技巧。掌握并体会与中国鼓握槌及敲击方法的异同,充分利用鼓面材质的弹性,松弛自然敲击,注重敲击后的“反弹”。严格要求演奏内容在节奏、速度、力度等方面的准确性,练就借助节拍器准确演奏乐谱的能力,侧重练习重点为音色、力度、速度、节奏等要素的练习曲,结合乐谱中的音乐术语进行训练。

(4)键盘类打击乐以两槌演奏的木琴为主。要求熟悉三个升降号以内常用调音阶及主属和弦构成,结合练习曲与小型乐曲进行看谱演奏与背谱能力训练,解决打击乐专业对不同调式与旋律化训练不足的失衡状态。

2.第二学期学生能力培养标准:

(1)在第一学期练习内容基础上,进行大堂鼓常用演奏技法训练,结合教材内容进行中国鼓二重奏训练,培养学生配合与重奏能力。

(2)拓展学习民间锣鼓乐种(如河北民间锣鼓“茶通”),使学生掌握不同地区、不同形式民间锣鼓“状声谱”记谱法及唱念,同时提高与练习铜响乐器的基本演奏方法和声部配合。

(3)掌握五音排鼓传统排列的基本练习与基本功练习若干条和练习曲,掌握二至四面鼓不同音位变化,练就看谱演奏结合背谱演奏的能力。

(4)在第一学期练习内容基础上,结合节拍、节奏练习与乐谱中的音乐术语以及小军鼓常用演奏技法进行训练,练习小军鼓的几种常用装饰音演奏法及手法变化,练习开放滚奏和密集滚奏演奏技法,具备良好的视奏乐谱能力。

(5)通过乐队片段和浏览与精读结合的乐曲,提升木琴演奏的应用能力。依据学生个体能力差异进行马林巴琴四槌演奏的基础训练。

(二)本科二年级为专业学习的“爬坡”阶段

在巩固一年级两个学期相关训练内容基础上,以技术含量较高的综合技巧练习为主,进一步加强各乐器科目的综合能力。要求注重技术、技巧连接,各类型节奏转换以及耐力、速度、张力、层次的练习,并加强对音乐的理解力、表现力及演奏心理的训练。掌握中小型的、具有一定技术难度、音乐风格变化较丰富的传统乐曲与现代创作乐曲。在学习部分民间锣鼓基础上了解戏曲锣鼓的相关内容。

1.第三学期学生能力培养标准:

(1)掌握五音排鼓传统排列的不同音位组合。要求注重基本练习和练习曲的音乐性,在练习排鼓不同音位组合的同时,浏览与精读3至5首排鼓独奏曲或排鼓与大堂鼓组合的乐曲,体会音高变化与音乐旋律的表达。

(2)学习京剧锣鼓常用“武场”锣鼓经唱念,掌握京剧锣鼓三件铜器打击乐器的基础演奏,适应板鼓指挥图示,进行京剧锣鼓的演奏与配合。

(3)在浏览性练习小军鼓演奏教程基础上,练习中外乐队作品中的小军鼓乐队片段,体会小军鼓在乐队中的作用。

(4)木琴与马林巴琴乐器科目,选取节奏与旋律性结合的练习曲或乐队片段及中小型乐曲。要求认知不同音乐情绪色彩的音响,分析乐曲结构,划分乐段、乐句,培养音乐语感。重视乐曲中多种元素的综合运用,并对其进行较好的连接、转换、合成等。

2.第四学期学生能力培养标准:

(1)中国打击乐部分进行以排鼓结合大堂鼓及组合乐器的相关练习。要求掌握这两种鼓类乐器组合的乐曲,并在此基础上学习与其他乐器组合的打击乐作品。在演奏排鼓不同音位基础上,具备处理多种音色变化,多件乐器位置合理摆放以及由此带来的演奏角度变化和肢体协调配合能力。

(2)结合板鼓练习,继续学习京剧锣鼓经与铜响打击乐器的配合,结合戏曲风格乐队作品练习板鼓与京剧锣鼓在乐队中的应用。

(3)木琴与马林巴琴乐器科目,拓宽浏览与精读曲目(尤其是中国作品),并结合乐队片段加强视奏及乐队演奏应用能力。

(4)定音鼓练习。要求掌握定音与调音方法,运用正确的击鼓理念进行单击、滚奏、止音、手法设计等基本练习,结合乐队片段基本掌握定音鼓在乐队中的应用。

(三)本科三年级是本科人才培养的“分水岭”

该阶段的学生应具备较好的技术水平和演奏状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技术、技巧与音乐表现相结合的能力。能够自如地运用技术、技巧,使音乐的衔接更加自然、娴熟。能较好掌握各项乐器,控制乐器音色、力度、速度的变化,将多种演奏技法在音乐表现中较为准确地运用。

第五、六学期学生能力培养标准:

(1)中国打击乐以组合打击乐独奏、重奏与合奏曲目为主,结合部分少数民族打击乐(如土家族打溜子、新疆手鼓、朝鲜族打击乐等)进行练习。

(2)了解与基本掌握阿拉伯鼓、非洲鼓、拉丁鼓等手拍鼓类世界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

(3)结合中国民族管弦乐队训练与中外打击乐经典乐队片段,加强主修乐器科目和乐队常用打击乐器(如交响乐队常用打击乐器镲、铃鼓、三角铁)的应用能力。

(4)熟练掌握马林巴琴的演奏,选取音乐语言层次丰富、技术难度高的较大型现代新技法作品及中外经典作品进行练习,提升键盘打击乐器综合运用能力。

(四)本科四年级为毕业整合阶段

重点放在乐曲的艺术表现与演奏质量上,用所学的音乐理论与技术、技巧来表达音乐内容,准确展示作品的演奏意图,力求细腻准确地诠释作品。进一步加强演奏时的综合能力训练,积极参与舞台实践锻炼,使具备应有的专业能力:

1.具备扎实的基本功与良好的技术状态。

(1)较好掌握大堂鼓、排鼓、板鼓的规范演奏方法,具备较为扎实的演奏基本功状态,掌握以上三种中国鼓类乐器的主要演奏技法并在作品中较好应用。

(2)较好掌握小军鼓、定音鼓、键盘打击乐器的规范演奏方法,具备较为扎实的基本功状态,掌握以上三种西方古典打击乐器的主要演奏技法并在作品与乐队实践中较好应用。

(3)了解与基本掌握新疆手鼓、阿拉伯鼓、非洲鼓、拉丁鼓等手拍鼓类乐器的演奏方法。

2.具备对作品较好的理解能力、音乐表现能力以及乐谱视奏能力,中外打击乐重奏作品的演奏与配合能力,较好掌握民间锣鼓“状声谱”、戏曲锣鼓经的记谱及规范应用。规范掌握主要铜响器的应用。

3.通过精读与浏览曲目的积累,具备准确视谱演奏和即兴演奏的能力。

(1)掌握中国打击乐主要乐器科目(大堂鼓、排鼓、板鼓)每种乐器不少于2首以上精读独奏曲目和3至5首浏览曲目。

(2)掌握西方古典打击乐主要乐器科目(小军鼓、定音鼓、木琴、马林巴琴)每种乐器不少于2首以上精读独奏曲目和3至5首浏览曲目。

(3)掌握新疆手鼓、中东鼓、非洲鼓、拉丁鼓等手拍鼓类乐器部分浏览练习内容与曲目。

(4)具备独奏、重奏、合奏能力,特别是较好的与乐队合奏的能力。

4.第七、八学期学生能力培养标准:

(1)在掌握中国打击乐器(大堂鼓、排鼓、板鼓)科目基础上,结合个体专业差异,通过精读与浏览曲目结合独奏、重奏与合奏形式应用,进一步拓展与夯实能力。

(2)在掌握西方古典打击乐器(小军鼓、定音鼓、木琴、马林巴琴)乐器科目基础上,结合个体专业差异,通过精读与浏览曲目,也结合独奏、重奏与合奏形式应用,进一步拓展与夯实能力。

(3)掌握打击乐专业理论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学科研究能力,提交一篇不少于3,000字的毕业设计报告。

(4)不少于四项中西打击乐器科目中外打击乐作品(各30分钟),结合毕业考试、考研和就业应聘应用。

(五)教学中的评价考核方案

评价考核要求公平、公正、公开,我们依据自身教学实践制定了严格规范的评价考核方案,涵盖考核环节、考核目标与要求、考核内容、分值等内容。以第一学期为例,四个考核环节及分值分别为:

第一环节考核内容为: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在中国打击乐器或西洋打击乐器中自选一首曲目演奏。教学工作坊1(第三周前),分值10分。

考核目标与要求:

(1)曲目不与期中、期末考试重复,提前公布;

(2)曲目自选;

(3)公开表演;

(4)按照系里统一教学进度,由主课老师自行组织;

(5)全程录像,打分。

第二环节考核内容为: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演奏重奏乐曲一首,乐队片段一首,也可演奏中西打击乐器乐曲或练习曲一首。曲目由主课老师根据学生专业状况结合教学大纲做具体安排。期中考试(第九周),分值30分。

考核目标与要求:

(1)按照本科培养标准要求,以考试演奏的形式进行;

(2)本教研室专业课教师集体打分。

第三环节考核内容、考核目标与要求同第一环节。教学工作坊2(第十三周前),分值10分。

第四环节考核内容为:期末考核(第十七周),分值50分。

(1)按照本科培养标准要求,以考试演奏的形式进行;

(2)本教研室专业课教师集体打分;

(3)考试结束后,教研室或主科教师对学生考试情况进行讨论及点评。

考核目标与要求: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演奏中西打击乐器独奏曲一首结合视奏能力测试。

第二至七学期以此为蓝本有序进行。

第八学期为毕业考核(第十五周),考核内容为:

(1)曲目选择必须符合教学大纲毕业要求,曲目范围为难易适度中外打击乐器乐曲2首。

(2)演奏要求:在演奏上比较完整,注重音乐内涵的表达,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作品有较好的诠释能力。在技术上达到作品的要求,音质、音乐表现、力度、速度、节奏、节拍准确。

考核目标与要求:

(1)毕业音乐会;

(2)全系或教研室主课老师参与打分并评语评述;

(3)考试结后将对学生的考试情况进行评估;

(4)毕业音乐会成绩按百分制评定,最低分不低于80分;

(5)全程录像。

三、教材编写与课题研究

(一)教材编写的思考与实践

教材在当代教学中,是教师执教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前提。只有在系统教材的基础上,教师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把握方向,保证质量;学生才能够培养、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只有在具备系统教材的基础上,才可以谈建构系统的教学体系。中国打击乐历史悠久,其教育传承多为“口传心授”的方式,一方面这种传承方式的优势显而易见,但此方式在当今社会文化环境下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另一方面,是否具备编写教材的能力是衡量一位从事专业教学教师水平的重要标准,这体现其在本领域长期积累与沉淀的厚度,对本学科未来发展方向思考与探索的深度,对本专业及相关知识掌握的全面性与系统性、应用的灵活性以及融会贯通的能力。中国器乐各专业教材的编写更能体现出一位教师作为传承者对于传统器乐在当今时代背景发展中的新认识。我们应该以继承与创新、借鉴与融合并存的观念看待中国打击乐的发展。体现在教材建设方面,就是在立足中国打击乐固有的民族性与传统性的基础上,借鉴引用西洋音乐的记谱法、教学法以及演奏法来编写中国打击乐教程。

我国各专业院校的中国打击乐专业建立以来,教学中使用的教材,计有李民雄编著《中国打击乐》,李真贵编著《打击乐曲集》,以及李真贵、陈佐辉编著的《潮州锣鼓大鼓演奏技法》等,另外还有少量用于普及教育的考级教材。这些教材对于专门学科来说,远不足以满足专业教学的需求。基于此,笔者担负起了《中国打击乐教程》系列的编写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现已陆续出版了六本,分别是《大堂鼓节奏与演奏手法训练》《大堂鼓滚奏与演奏技法训练》《排鼓音位与节奏训练》《板鼓节奏与演奏应用训练》《新疆手鼓节奏与演奏技法训练》《中国打击乐独奏作品曲选》。此外,还编写了中国音乐学院打击乐考级教材《中国鼓》《小军鼓》《爵士鼓》,音乐共修课教材《节奏与打击乐训练》等。

从目前已出版的系列教程书名,可以体现每本教程所具有符合当代教学规律与要求的系统化与针对性,而整个系列教程又可以使我们体会到此套中国打击乐教材所具有的全面性及规范化。乘着学院倡导的中国乐派“8+1”教材建设的东风,即将出版的教材还有《中国打击乐合奏作品选》《中国打击乐协奏曲作品选》《中国戏曲与民间锣鼓乐种选》《中国民族打击乐演艺知识问答》,新编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社会艺术考级丛书《大堂鼓》《排鼓》等。相信中国打击乐艺术的教育发展在这一系列教材的推动下,将会进一步体现系统、规范的教学理念,理论与创作、教学与演奏水平也将会大幅度提升。

(二)课题研究与实践

笔者在完成日常教学的同时,还主持和参与了多项科研课题,获得中国音乐学院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和教材建设项目一等奖,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课件”重点项目等奖项。在“中国民族器乐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创新团队”中承担子课题“中国打击乐教程”(系列)的创编任务;独立完成北京市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节奏与打击乐基础训练研究”;独立完成北京市属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长城学者培养计划”项目《中国传统锣鼓乐种演奏技法与当代教学应用研究 》;参与完成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承办的大型国家课题项目《华乐大典》(打击乐卷)的编纂工作,担任执行副主编。笔者在《中国音乐》《人民音乐》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金锣之声,光彩炫目”—演奏打击乐三重奏〈炫〉札记》《开设打击乐共同课的教学心得》《在传统课程中寻找特色与新意—关于开设打击乐共同课系列课程的构想》《获奖后谈打击乐专业及教材建设》《面对挑战 勇于实践—中国打击乐演奏符号规范化研讨会成果纪要》《三付钹、一台戏,小乐器奏出大天地——从演奏三重奏〈戏〉说起》《对中国“民打”专业学科定位及发展现状之思考》《锣鼓声声,再攀鼓乐高峰—中国民族打击乐七十载回望》《和而不同,“倡导以中为主、兼学别样”—再论“民打”专业学科的相关问题》等。

笔者申报的2016年北京文化艺术基金《中国民族打击乐青年教师人才培养》项目获得审批,该项目在北京地区及全国部分地区招收50名大学、中小学打击乐青年作为师资培训学员,组织国内中国打击乐、民族音乐学、音乐教育学等领域的有关专家、教授团队进行专业理论、教学实践专项培训,并安排为期两周的田野采风活动。这对中国打击乐艺术领域来说,可谓是一件划时代的大事,是国内首次对中国民族打击乐青年人才进行专项公益性培训。项目的顺利实施极大提高了我国青年打击乐教师们的专业水平,改善了中国打击乐专业师资匮乏的现象,并对全国高校和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打击乐教学与节奏训练实践起到示范作用。笔者申报的《中国民族打击乐课程体系与教材建设》项目,通过中国打击乐演奏艺术与当代教育教学法相结合,尤其通过民间锣鼓乐种的田野采风,来梳理中国打击乐文化资源,遴选与提取优秀传统打击乐元素及素材,创作不同题材的打击乐作品和编写适应本地区、本民族的打击乐教材,将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传统作为重要资源,与音乐教育的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和艺术实践有机融合,形成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打击乐教学和节奏训练体系,探索中国打击乐演奏、创作、理论研究与教学等领域不同人才培养模式新思路,为“中国民族器乐教学体系”的整体学术品质提高做出贡献。以上项目整合了跨学科的专家资源,中国打击乐教学专家与专攻器乐研究的民族音乐学、音乐教育学、作曲理论方向的专家学者一起为建构中国打击乐教学体系“出诊把脉”,建言献策。从宏观角度来讲,我们试图将这些鲜活的文化遗产变为历史与现代相结合的艺术作品和教学教材,由继承到传承再到集成升华。从微观角度来看,通过对中国传统打击乐演奏技法与当代专业教学实践的有机融合,形成统一规范的课程大纲和教材体系。

如何建构中国打击乐教学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建设、教学方法与原则、教学理念、培养目标等一系列的学科建设问题。无论是对“专业主课”“共同课”的改进调整与设想实施,还是对创作演奏的研究探索以及对大众音乐教育课堂的开设普及,这些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理论实践成果与长期积淀而形成的思想理念都可以体现出笔者为建构中国打击乐专业教学体系所付出的努力。而中国打击乐教学体系,其反映出的是将中国打击乐教学、演奏、创作与传承的融会贯通,既符合“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国情国策,又符合中国音乐学院“承国学、扬国韵、育国器、强国音”的办学宗旨。相信历史悠久的中国打击乐文化定将谱写出新的篇章!

结 语

综上所述,中国乐派“8+1”教材“中国打击乐专业”课程标准及教材建设,可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深耕细作,在学院办学理念指导下,以提升与达到教学质量标准为目的,以促进与推动中国打击乐专业人才培养为目标,以不断促进我院乃至全国各兄弟院校中国打击乐专业教学发展为动力。中国打击乐课程标准以及教材建设,既体现“中国乐派”课程建设的思想高度和总体要求,又符合国乐系打击乐专业教育教学的发展现状,有力推动中国乐派“8+1”课程体系向纵深发展,为“中国乐派”建设提供坚实基础与有力支撑。

猜你喜欢

打击乐乐器教材
学乐器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西洋打击乐和民族打击乐的异同及融合
乐器
黄河金三角打击乐协会(津宝)古典打击乐教室成立仪式在山西举行
“2016津宝第二届蓝魔(美国)行进打击乐表演培训”开班
打击乐配器及节奏编配在音乐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