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观约取 精进臻善
——“钢琴主课”课程标准建设

2023-10-12樊禾心

中国音乐 2023年1期
关键词:钢琴演奏钢琴评价

○樊禾心

中国音乐学院钢琴系成立于2001年,设有钢琴演奏主课和钢琴共同课2个教研室,分设2个本科专业方向(钢琴演奏、电子管风琴演奏),2个研究生专业方向(钢琴演奏、钢琴艺术指导)。培养对象涵盖了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次。

钢琴系秉承中国音乐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承国学、扬国韵、育国器、强国音”为办学理念,以“倡导和建设中国乐派”为办学定位,以全面推进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为重点任务,持续推进“中国乐派8+1、思政+X”课程体系建设。两年来钢琴系全体教师经过反复论证和多次调整,修订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高标准地完成了“8+1”课程标准中作为“1”的钢琴专业理论与实践课程群和钢琴主课课程标准建设。

一、坚持立德树人 建设课程标准

中国乐派“8+1、思政+X”的课程体系建设,是在西方音乐教育体系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融入中国传统乐教中“育人”的功能,遵循艺术教育规律,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中国音乐高层次人才为目标提出的。建设中国乐派课程体系,重点在于打造“8+1、思政+X”课程群。

“8+1”,即学科基础课加专业主课,是学校通过多年努力和探索制定的、为了更好地为本科生夯实理论基础的本科根本标准。“8”指具有中国乐派特色的八门核心课程,具体包括音乐理论基础、和声、曲式、复调、配器、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中国传统音乐8个课程群。这8个课程群是所有专业的必修课程,旨在强化中国乐派的课程支撑,为世界音乐贡献中国音乐课程资源。“1”指专业课,包括专业主课、专业理论与实践课程。

为了全面丰富和完善学生的钢琴专业知识结构,钢琴系在钢琴专业主课外一共开设了13门钢琴演奏专业理论与实践课程,这也是目前全国专业音乐院校钢琴演奏专业开设的最全面、最丰富的钢琴专业理论与实践课程群。其中钢琴专业理论类课程包括了钢琴文献—巴洛克时期、钢琴文献—古典主义时期、钢琴文献—浪漫主义时期、钢琴文献——二十世纪、钢琴文献演奏版本的鉴赏与比较、红色经典钢琴作品研究、钢琴作品释绎—读谱与实践、钢琴教学法、钢琴演奏法9门课程。钢琴表演实践类课程有早期槌击键盘演奏—古典主义时期、早期槌击键盘演奏—浪漫主义时期、室内乐、中国钢琴作品演奏4门课程。同时依照课程改革标准内容和建系二十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反馈,在原有教学大纲基础上为钢琴主课课程从内容标准(划定学习领域)和表现标准(规定学生在某领域应达到的水平)两个方面制定了本科课程标准。

二、深耕教学过程 明确课程目标

课程标准的建设首先离不开的是课程目标的设定。我们根据中国音乐学院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了符合中国音乐学院争创世界一流大学办学目标的课程标准,要求钢琴系的学生通过四年的本科专业课程学习,能够达到如下几个目标:

1.具有钢琴独奏、乐队合奏、室内乐演奏等专业音乐表演能力;

2.具备对音乐独立思考的能力,对钢琴教学有一定的了解;

3.熟悉中外不同时期钢琴作品,准确理解其历史背景,掌握演奏风格和演奏技巧;

4.坚持艺术理想,精益求精,守正创新,做好中国乐派的传承与传播。

基于以上课程目标,我们要求钢琴系本科毕业生能够掌握音乐表演的基本理论知识系统,具备对不同风格及题材作品的分析能力和较高的演奏能力;具有应用所学知识进行音乐表演、研究和教学的基本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和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掌握一门外语,运用现代技术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具有应用现代媒体技术的能力;了解各个时期不同作曲家作品的演奏要求与音乐风格,掌握丰富的中外钢琴文献与经典作品,成为全面发展的具有高素质的钢琴演奏和教学人才。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个体学习进度与教学实践、比赛要求、学生职业发展规划等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天赋。

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以学年为单位,在本科四个学年的钢琴主课教学中,要求最低限度必须完成基础学习曲目23首,拓展学习曲目12首,小品类乐曲6首(工作坊演奏),合作类乐曲6首(工作坊演奏)。可以选择四手联弹、双钢琴、艺术歌曲、与其他乐器合作等合作形式,其中必须含钢琴与弦乐合作的室内乐1套。毕业标准应完成不少于50分钟的毕业音乐会,其中包含一首5分钟以上的中国钢琴作品,以及不少于两个不同风格时期的作品。为此,我们为每个年级都建设了一个包含有练习曲、复调作品、奏鸣曲、中外乐曲的大型曲目库。在曲目库的建设中,除了收录经典的西方钢琴作品,我们还特别收录了大量20世纪以来以现代创作技法创作的中外现当代作曲家作品。在建设了堪称全国最全面的钢琴主课教学曲目库的同时,我们还建设了钢琴室内乐曲目库,其中包括了四手联弹,双钢琴,钢琴与小提琴奏鸣曲,钢琴三重奏、四重奏、五重奏等各种形式的钢琴室内乐作品,教学内容的丰富程度目前可以说是国内独一无二的。

三、制定具体要求 强化质量标准

为了保障课程标准的实施效果,我们把教学质量要求放在了首位,遵循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循序渐进的基本教学原则。从演奏技法的学习到具体技术要求,从每学期最低限度必须学习的曲目数量到曲目类型,从大学一年级到四年级,每个学期都制定了详尽的学习质量标准。不仅以参考曲目库的形式限定了每学期必须学习的一些曲目内容,对很多作品所必须掌握的具体技术要求和作品风格也都提出了非常详尽的具有可操作性的量化标准。针对市场和网络上许多乐谱版本诠释不一的现象,我们经过反复斟酌,在课程标准中专门列出了一些业内公认的、比较权威的乐谱版本,建议教师们在教学中使用。

第一学年我们把主要的要求放在规范和巩固正确的弹奏方法、全面提高演奏技巧、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演奏中的协作能力方面。在是否要写进规范和巩固正确的弹奏方法这一点上,当初是有一些争议的,主要是因为有人提出,既然已经录取为专业音乐学院钢琴系的学生,应该不会存在太大的基本方法的问题。但是考虑到这些年来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情况,鉴于生源并不一定都是专业附中的学生,在基本弹奏方法上还是可能会有需要调整的地方,所以希望能通过规范和巩固正确的弹奏方法来进一步提高他们钢琴演奏技巧,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演奏中的合作与协作能力。第二学年作为专业水平的重要提升阶段,主要要求学生在完善基本演奏技术的前提下,熟练掌握多元化演奏技术,加强音乐表现力,提高对于大型作品的驾驭能力。第三学年是学生们在专业方面相对成熟的阶段,他们应该具备较好的演奏技术和舞台演奏水平,能熟练掌握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作品在音乐风格上的特点与差异性。第四学年,是专业学习的整合阶段,除了完成毕业音乐会的曲目储备,重点根据学生下一步的职业规划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辅导,力争在演奏技术、音乐表现力、演奏合作能力、视奏能力和浏览曲目量等方面都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准。

除了对演奏技术和音乐表现力的具体要求,我们在演奏曲目的数量方面也提出了可量化的要求。在四个学年的钢琴主课教学中,我们建议完成基础学习曲目23首,其中技巧性练习曲不少于6首,巴洛克时期作品3首/套,古典奏鸣曲(全乐章)2套,不少于8分钟的中型经典钢琴作品2首,20分钟以上大型作品(含组曲)1首,现代创作技法创作的近现代作品1首,协奏曲(限古典主义时期或浪漫主义时期)2首,音乐会小型作品6首。

在完成基础学习曲目的前提下,我们还要求学生在四个学年的学习过程中,完成拓展学习曲目12首并在教学工作坊中演奏。包括小品类乐曲6首,可以选择巴赫、斯卡拉蒂、舒伯特、门德尔松、格里格、肖邦、舒曼、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等作曲家创作的夜曲、即兴曲、前奏曲、无词歌或圆舞曲、玛祖卡等体裁的作品;合作类乐曲6首,可以选择四手联弹、双钢琴、艺术歌曲、与其他乐器合作等合作形式,其中至少演奏钢琴与弦乐合作的室内乐1套。

以上是我们要求学生在本科四年里必须完成的最低学习曲目数量。当然,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来说这个数量可以是上不封顶的。总体来说,这是一个钢琴专业的学生经过四年比较认真的学习可以完成的曲目数量,经过这样的系统学习和训练,是能够比较轻松地胜任与钢琴演奏相关的工作任务的。

四、细化教学内容 强调中国特色

以学年为单位,我们进一步细化了教学内容,具体要求为:

1.本科一年级的主要学习曲目是巴洛克和古典主义时期的作品,每学期最低限度应完成独奏作品6首、中外四手联弹或双钢琴作品2首。包括:快速练习曲2首(必须选择建议曲目1首),巴赫作品1套(如前奏曲与赋格、组曲等),奏鸣曲1套(两乐章以上),中型乐曲1首(6分钟以上),中国钢琴作品1首,学生独立学习的不限风格的钢琴作品2首。

2.本科二年级以古典主义时期与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品为主要学习曲目,每学期最低限度应完成独奏作品7首和与其他乐器合作的中外作品(含四手联弹或双钢琴作品)2首。包括:快速练习曲2首,巴洛克时期作品1套,奏鸣曲或变奏曲1套,不少于10分钟的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品1首,中小型作品2首(含1首中国作品),学生独立学习的不限风格的钢琴作品2首(最好是未经公演的新作品)。

3.本科三年级主要鼓励学生全面了解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钢琴作品,每学期最低限度应完成独奏作品7首、与声乐或其他乐器合作的中外作品(含四手联弹及双钢琴作品)2首。包括:快速练习曲2首,不少于5分钟的巴洛克时期作品1套(体裁任选),20分钟以上大型曲目1首(套曲、组曲、奏鸣曲等),使用现代创作技法创作的近现代作品1首,中小型作品2首(含中国作品),学生独立学习的风格不限的作品2首。

毕业音乐会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全面展示个人学习成果的机会,所以我们在作品类型和数量上没有做太具体的要求。

为培养具有中华文化底蕴和全球文化视野的新一代钢琴人才,钢琴系在每个学年对中国钢琴作品的教学安排上也有非常具体的要求:一年级以学习中国传统音乐改编钢琴作品为基础,学习根据中国民歌、器乐、戏曲等改编的钢琴作品和运用民族民间音乐元素创作的钢琴作品,了解其中的风格和韵味;二年级开始学习经典中国原创钢琴作品,了解当代中国钢琴作品的发展趋势,并开始在教学工作坊的环节尝试独立研究并演奏新创作的、未公演的中国钢琴作品,在这方面,最近几年钢琴系一直在与作曲系师生合作,同时也结合钢琴系“双一流”学科建设项目,通过试奏新作品音乐会为教材建设作了很多非常有效的反馈;三、四年级主要学习以20世纪改革开放以来运用现代创作技法创作的中国钢琴作品,推动和挖掘更多的立足于中国音乐文化的具有创新精神的钢琴作品。

五、定量定性描述 精准教学评价

钢琴主课的教学评价,是课程标准建设中的重要环节,是对钢琴教学效果的价值判断。通过各种测量系统的证据收集,对于学生通过学习在课程目标的达成上发生的变化,给予定量和定性判断。遵循以教学目标为出发点,以科学、公正、准确为标准的评价原则,我们在钢琴教学评价上,也制定了详尽的评价标准。尽管钢琴演奏作为表演学科,在教学评价上属于主观测验的评价方法,但只要在测量方法上采取定量、定性的方法,根据量化的资料做出主观价值评判,就能极大地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公正性。为此,我们为每一首考试曲目在曲目类型和难易程度上都做了非常详细的划分,同时,为了体现因人制宜的教学原则,照顾到每位学生的个体差异,我们除指定部分考试的曲目类型和数量,还提供了在难度系数和音乐风格上体现出一定差异性的建议参考曲目,方便教师在执行教学过程中,随时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进度,灵活运用,做到了以学生为办学主体,以课程目标为导向的评价标准。

在教学评价环节,我们以四周为单元对学生进行阶段性教学评价,并依据教学评价的反馈,为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改进教学工作提供依据。为此,我们设计了每学期两次的教学工作坊音乐会、期中考核音乐会及期末考试,并以这四次的评价结果对学生每个学期的学习成就进行精准的评估。其中,两次教学工作坊的成绩在学期总成绩中各占15%,期末考试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70%(期中考试不打分,只打及格/不及格)。为鼓励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演出实践中,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每学期的期中考我们都尽量以公演的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舞台实践机会。这样在动态的教学反馈过程中给学生提供真实的舞台实践经验,使教学评价过程起到鼓励和强化学习目标的作用。

在教学评价类型上,我们主要是采用了形成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性评价又被称为进展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每个形成性学习单元之间进行的教学评价。我们通常以四周为单位作为形成性学习单元,对学生的阶段性学习进展进行评价。每学期开学后的第四周,通常是我们的第一次教学工作坊。教学工作坊是一次以学生舞台演奏和教师现场教学点评相结合的阶段性教学评价。教师通过学生的演奏反馈来及时了解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并以此作为调整教学进度、改进教学工作的依据。学生根据教师的现场点评,认识到自己在既往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在下一个阶段的学习中进行矫正。这种良好的形成性评价反馈使得学习单元形成良性循环,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演奏能力。在教学工作坊、期中考核和期末考试中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这样便于我们通过反馈来及时了解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诊断性评价又称为配置性评价或准备性评价,我们在本科一年级新生复测时更多的是采用了诊断性评价,通常是以快速练习曲为指定曲目,旨在通过教学评价诊断出每一位新生的学习背景条件,使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案,使教学适合每一个学生的特性和背景,让诊断性教学评价充分发挥其评价作用,为每一位学生量身定制最合适的教学方案,真正在钢琴教学内容和过程中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毕业音乐会是终结性评价,主要是检查本科四年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了最终的教学目标,确定不同学生各自所达到的水准,以及在年级中的相对地位,考察学生对各个学习单元知识和技能的横向联系、综合运用能力,充分证明学生的演奏水平和演奏能力。

在教学评价方法上,由于相对评价法不涉及教学目标,该评价结果只能评价学生内部之间相互的水平比较,因此不能完全准确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和教学效果,更适合于校内人才选拔比赛等环节。所以我们更多的是采用了绝对评价法,也就是客观标准评价,即以教学目标为基准进行的评价,评价的是教学目标的达到程度或标准满足度。

六、丰富知识结构 培养复合人才

钢琴系钢琴演奏专业方向培养的是具有宽广视野和创新精神、掌握扎实音乐理论知识和钢琴演奏技能、拥有较为丰富的舞台经验、能够在专业文艺团体、艺术院校等相关部门机构从事钢琴表演教学及研究工作的国内一流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为了适应上述培养目标,钢琴系建设了包含有13门关于钢琴演奏专业理论与表演实践的课程群,其中有9门是钢琴演奏专业理论类课程,4门是钢琴演奏实践类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必修的理论类课程有研究钢琴演奏与教学全过程的、揭示培养多层次全面发展的钢琴演奏人才和教师队伍内在规律的、培养学生了解和掌握钢琴教学基本方法的、具备独立从事钢琴教学工作能力的“钢琴教学法”课程;有结合键盘乐器发展和钢琴演奏史发展,论述现代钢琴教学技法演化和形成过程的、使学生掌握现代钢琴演奏技法的演变发展历程和演奏技法基本原理规律的“钢琴演奏法”课程;还有以拓展专业视野,加强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对各个不同历史时期音乐风格把控能力的系列“钢琴文献”课程。除此之外,还有通过对百年来红色经典钢琴作品的研习分析和对时代背景的了解感悟,理解其内涵与精神,领悟作品的艺术风貌,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红色经典钢琴作品研究课程。此课程突破了“课堂教学加思政理论”的惯性思维,让思政课堂形成更具有特色的教学实践探索,有效地将思政理论与音乐实践相结合。

选修的理论类课程有通过对教学中常用曲目不同演奏音视频版本的比较和分析,培养学生具有良好音乐审美品味并最终形成可持续自主学习能力的经典钢琴文献演奏版本的风格鉴赏与比较课程;以经典钢琴作品中的典型片段结合创作背景对具体常用写作手法、符号标记等方面进行互动讨论和实操弹奏,对不同演奏实践的释绎方式进行比较,培养学生从文本阅读理解到演奏诠释作品内容能力的钢琴作品演奏释绎—读谱与实践课程。

必修的表演实践类课程有通过对巴洛克、古典时期、浪漫派时期、印象派时期、近现代时期的四手联弹、双钢琴以及钢琴重奏(主要指钢琴与管弦乐、民族器乐等乐器以相对均衡的合作演奏的表演形式)的室内乐—重奏音乐作品进行分析演奏,培养学生对钢琴室内乐这种艺术形式的认知和演奏水平的室内乐课程;有通过在课堂上以学习古钢琴演奏方式,直观了解不同时期乐器特点和音响效果,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曲家所处历史时期乐谱标记、创作特点和演奏风格的早期槌击键盘演奏课程;有彰显中国音乐学院办学特色,以传承中国文化为己任,学习、鉴赏、演奏一百多年来创作手法日趋成熟和多元化的经典中国钢琴作品,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中国钢琴作品演奏课程。

七、以课程促科研 带动教材建设

丰富的课程群建设,不仅培养了骨干教师队伍,也促进了教材的建设和科研项目的发展。例如在“钢琴文献”课程的建设过程中,负责讲授巴洛克时期钢琴文献的朱迪老师与美国的林乐诗共同完成了《巴洛克键盘音乐演奏传统》一书,后作为该课程教材。这是国内第一部早期键盘乐器演奏风格著作,书中总结了巴洛克时期音乐和乐器的基本特征,从装饰奏法、断连处理、速度、节奏、自由风格、通奏低音等多个方面归纳了巴洛克键盘音乐的基本演奏规则和特点。该书同时还甄选了一些原始版乐谱和手稿供读者学习和演奏,有很强的实用性。

笔者在开设“钢琴教学法”课程的同时,也完成了该课程的两部主要教材——北京市人才强教课题“钢琴教学论”和“钢琴奏鸣曲的演奏与教学”。“钢琴教学论”第一次构建了钢琴教学论的理论体系,是国内第一部从教学论的角度系统研究钢琴教学全过程的教材。它探讨了钢琴演奏能力的本质、发生条件、发展规律,揭示了如何通过教育有效发展钢琴演奏能力并培养出高水平教师队伍的内在规律。该教材在国内钢琴教育领域产生较大影响,很多内容都具有创新性,特别是钢琴触键方面的分类法在国内外都是首创。该教材自面世以来已重印16次,被国内几十所大学作为钢琴专业必修课钢琴教学法的专用教材。

结 语

“钢琴主课”课程标准的建设过程是钢琴系主课教研室全体教师反复斟酌、共同努力的结果,它标志着钢琴系教学团队的成长壮大。在2020年和2021年召开的两次全国专家评审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如但昭义、吴迎等也给我们提供了宝贵意见和建议,对此我们表示感谢。面对新时期的机遇与挑战,中国音乐学院钢琴系将凝心聚力,不断进取,努力建设“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钢琴演奏人才培养基地。

猜你喜欢

钢琴演奏钢琴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布赫宾德的贝多芬阐释对钢琴演奏的启示
纸钢琴
钢琴演奏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探讨
浅析提高钢琴演奏技巧的有效途径
钢琴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
初中音乐合唱教学中的钢琴演奏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