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中俄关系背景下G-U-S协同创新中学俄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2023-10-10赵秋野张金忠吴哲常丽李雅君李伟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23年6期
关键词:中俄关系

赵秋野 张金忠 吴哲 常丽 李雅君 李伟

摘要:教学成果是基于当前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背景下的中学俄语教学困境和问题,提出走出困境、解决问题的系统方法和路径,依托G-U-S教师教育联盟,在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组织协调下开展中俄高校,特别是师范院校之间与国内开设俄语中学的有效合作,形成政府———高校———中学之间的联动,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高素质教师教育俄语人才。

关键词:中俄关系;G-U-S联盟;协同创新中学俄语教育

黑龙江省始终处在中俄合作前沿,是俄语教育教学大省,俄语教学及研究的基地[1]。省内有20余所高校开设俄语专业,历史上开设俄语课程的中学的数量也曾位居国内前列,在我国俄语教学、人才培养、学术创新、中俄交流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2]。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新时代、“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下,从国家语言发展战略、国家安全高度出发对俄语人才培养质量提出新的要求。

中学俄语教育是高校俄语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师范俄语教育是中学俄语师资培养的基础。新时代我国师范俄语教育、中学俄语教育现状究竟如何?师范俄语人才培养是否符合中学需求?在中俄新型大国关系框架下我国、我省中学俄语教育发展战略应如何制定?中学俄语教育改革如何解决理论创新问题?如何深化教育行政部门———高校———中学三方协同发展的教师教育联盟合作模式,创新师范俄语人才培养模式,进而推动中学俄语教育发展?如何改变我国中学俄语教学萎缩局面,什么样的俄语人才培养目标能够满足卓越中学俄语教师培养需求?师范院校如何与中学“无缝”对接,将信息技术与俄语教育有机融合,开展俄语教育研讨,从而提升中学俄语教师教研能力、反思能力?如何解决中学俄语教学资源匮乏问题?这些问题均与如何为国家语言发展战略、我省向北开放和对俄全面合作培养卓越俄语人才密切相关。

为解决上述问题,教学成果团队受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黑龙江省教育厅委托对本省及全国中学俄语教育教学现状及人才培养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发表和出版“我国中学俄语教育现状及发展对策”“黑龙江省中学俄语教育状况调研报告”“黑龙江省高等院校俄语专业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等多个标志性成果。自2013年起,针对以上问题申报并获批15项国家级、省部级教研项目,标志着“新时代中俄关系背景下G-U-S协同创新中学俄语教育:理论与实践”系统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适时启动。

(一)创建G-U-S联盟,咨政谏言,倡导中学俄语教育发展战略理念

中学俄语教育缺少科学规划,对教育教学现状缺少全面调查。中学俄语教学严重萎缩,人才培养质量堪忧,与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匹配度不够。省市教育行政部门、高校、中学三者之间缺少协调,未形成政校、校校协同发展中学俄语教育的理念和联盟。2014年省“G-U-S教师教育联盟”在哈尔滨师范大学揭牌,依托该联盟,成果团队创建了“G-U-S俄语教师教育联盟”,旨在发挥“政府———师范大学———中学”协同发展中学俄语教育的功能。依托省高校重点研究基地“俄语教育研究中心”,开展中学俄语教育发展战略系统研究。

(二)创新理论,更新理念,引领中学俄语教育改革

中学俄语教育被视为“小语种”教学,师生数量少,教师整体教学理论水平不高,缺少外语教育理论、《课程标准》指导,教育理念落后,基础俄语教育改革理论支撑不足,教学改革滞后[3]。成果持有人受教育部委托主持修订《普通高中俄语课程标准》,团队核心成员参与《义务教育俄语课程标准》修订工作并为全国中学俄语教师提供培训,审核中学俄语教材,增强中学俄语教师教学改革意识,提升教师俄语教学理论水平。主持完成《中学俄语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从国家发展战略出发创新俄语人才培养模式》《高师院校俄语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等15项教改项目,出版著作教材19部,发表教研论文38篇,指导学生发表论文13篇。

(三)参与学术组织,举办论坛,助力高校和中学俄语教育协同发展

成果主持人兼任教育部基础教育外语教学指导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主持“普通高中俄语新课程实施现状调查研究”重点课题(2022)。举办首届“中国俄语教育发展战略高层论坛”(2015),会议简报由中俄人文合作署上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促进政府、高校、中学协同推进俄语教育发展机制形成。举办“俄语(师范)专业认证与中学俄语教学研讨会”(2019),加强高校俄语(师范)专业人才培养与基础俄语教育有效衔接。

(四)坚守师范特色,对接中学,推进中学俄语教育均衡发展

高校俄语教师教育人才培养与基础俄语教育脱节,师范俄语教育严重弱化,目前全国仅剩不足10个师范俄语专业,其中仅有几所师范大学,高校对基础俄语教育的引领严重不足。鲜有师范俄语专业常年坚持中学俄语教育实习,高校对中学俄语教学缺少了解,毕业生不能满足中学教育需求。本成果团队扎根边疆,70年坚守师范俄语教育,率先建立中学俄语教育示范基地,依托学校俄语(师范)专业示范性实践基地学校“中俄中学联盟主席单位”的引领作用,培养高水平国际化俄语人才。

(五)融合智能技术,虚拟教研,提升中学俄语教研水平

遵循新文科建设理念,坚持中学俄語教学问题导向,探索信息技术与俄语教学研究融合发展路径。作为教育部专家,为全国中学俄语教师培训;组织、参与并完成初中俄语骨干教师“国培项目”;2021年与合作中学联合申报并获批教育部首批俄语(师范)专业虚拟教研室,高校俄语(师范)专业教师和中学俄语教师协同开展“智能+”线上线下教学研讨、中学俄语教学优秀案例展示;建设俄语教学论学科“知识图谱”,设计中学生俄语阅读眼动实验。

(六)整合教研力量,名师引领,丰富俄语教学资源

成果团队在“爱课程”网建成首批国家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中学俄语课程标准与教学设计》,依托该课程编写《中学俄语课程标准与教学设计》等教材;与中学教师合编《中学俄语教师技能训练教程》《俄语教师课堂用语》《高考俄语语法精析与训练教程》《中考俄语迷津指点》《高考俄语真题及解析》等系列教材、教参;收集整理中学俄语教学案例,丰富俄语教学资源。

(一)建立了G-U-S师范俄语教师教育联盟

2014年,黑龙江省教育厅在本成果团队所在的哈尔滨师范大学揭牌“黑龙江省G-U-S教师教育联盟”,政府主导、高校引领,建立“市教育局———师范大学———中学”三方协同创新中学俄语教育发展机制,倡导创建“高校———中学”俄语人才培养贯通体系,倡导俄语人才培养应服务地方对俄合作,建议教育行政部门优化中学俄语教育规划,政府强力推动我市中学开设俄语(由9所增至28所),中学俄语教育布局得到改善。成果团队70年坚持在中学开展俄语教育实习,在我市建立高中和初中“俄语(师范)专业示范性实践基地”,在全国中学建设18个俄语教育实习基地。突显社会担当,主动融合国内师范俄语专业发展,对接、服务中学俄语教育,在大庆市肇州县实验高中建立“乡村俄语教育实习基地”,扶持我省中学俄语教学,带动内蒙古、山东、河南、安徽等地中学,促进俄语教育均衡发展。

(二)提出中学俄语教育发展战略理念

在充分调研基础上,成果持有人向省政府、省教育厅、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教育部提交《我国中学俄语教育现状及发展对策》《黑龙江省高等院校俄语专业教学系统改革:问题与对策》等报告,倡导俄語应设为“关键语言”,建议将我省、内蒙古、新疆设为“俄语重点发展区”;发表《重视俄语人才培养服务对俄全面合作》等文章,倡导俄语人才培养服务国家、地方发展战略理念;为我省高质量发展咨政建言,咨政报告《解放思想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加快我省振兴发展》被政府采纳,刊登在东北网,提出面向“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俄语人才培养理念;受教育部邀请,成果持有人在高等教育博览会上做了《外语教育中国际化能力培养与提升》《外语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和国家语言发展战略》2场主旨报告。

举办“中国俄语教育发展战略研究高层论坛”,时任教育部副部长、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会长刘利民,主管教育的副省长、副市长、省教育厅长、市教育局长及全国200余名专家学者、高校教师、开设俄语中学的校长与会共商新时代中国俄语教育发展战略,中俄20多家媒体报道,影响广泛。论坛提出中学俄语人才培养应着眼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时代背景要求,服务国家发展、安全的战略理念,会议简报以中俄人文合作署工作纪要形式刊发。成果持有人获俄联邦独联体事务、俄侨和国际人文合作署普及俄语、推动俄语教育特殊贡献奖。

(三)创新中学俄语教育改革理论

成果持有人作为双组长全程主持教育部《普通高中俄语课程标准(2017)》修订工作,研制《学业质量标准》,并为全国中学俄语教师培训。自2012年起审定义务教育《俄语》教科书、普通高中《俄语》教科书;团队成员参加教育部《义务教育俄语课程标准》修订工作;高校带动中学完成国家级教师教育精品课《中学俄语课程标准与教学设计(2013-2016)》建设;转变中学教师俄语教育理念,引领基础俄语教育改革,产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如:国家级出版社出版的著作《高等院校俄语专业教学系统改革:问题与对策》(2021)、《新时代中国俄语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2022)、《俄语活动课程研究与教学设计》(2022)、《课标(解读)》(2018);在《英语学习》《中国俄语教学》发表“中学俄语教学改革:现状及对策”“中学《新课标》与高校专业俄语教学改革”等文章,提出有利于“新课标”精神落实的系列建议。

成果持有人获全国首届教材建设先进个人奖,成果《黑龙江省俄语教育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和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新时代中俄关系背景下G-U-S协同创新中学俄语教育:理论与实践》获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四)构建“智能+”中俄教师教育、中学俄语教研共同体

依托国家级“俄语(师范)专业虚拟教研室”和省高校重点研究基地“俄语教育研究中心”,协同俄罗斯高校、国内开设俄语(师范)专业高校及50余所中学建设数字化“智能+”师范、中学俄语基层教学组织。聚焦师范俄语人才培养质量问题,创新卓越俄语教师培养模式,关注中学俄语教学改革,研讨“新课标”精神落实,实现中俄高校俄语(师范)教育与中学俄语教育协同发展。2022年举办“教育部俄语(师范)专业虚拟教研室建设启动会”,高校俄语(师范)专业负责人、中学教师近200人参会。成果成员在该平台为肇州县实验高中俄语教师举办讲座。虚拟教研室举办《聚焦俄语核心素养,提升俄语教学技能》师范生模拟教学设计展示活动,中学教师指导。虚拟教研室召开“师范认证背景下普通高中俄语新课标实施研讨会”。成果持有人受邀参加哈尔滨市新区俄语教育集群举办的“集群品牌世界眼光均衡发展国际视野”———新区江北一体发展区“杏坛博约”校长发展论坛,作题为《基础俄语教育中国际化能力培养》的教研报告。

(五)打造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成果持有人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国家级教学名师,兼任教育部基础教育外语指导专委会副主任,领衔的教学团队获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省师德先进集体称号,成果团队中有教育部及省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全国青年教师教学奖获得者3人、省师德先进个人2人、省劳动模范1人、省级及校级教学名师4人、省最美园丁1人。

(一)G-U-S联盟建设成效显著,中学俄语教育战略地位提升

通过举办全国性俄语教育发展高层论坛,向教育主管部门提交咨政报告,在《中国教育报》《中国俄语教学》《黑龙江日报》等杂志、媒体发文倡议,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中学俄语人才培养从中俄关系、国家安全战略高度被重新审视,市政府、市教育局推动19所中学开设俄语,带动了内蒙古、河南、山东、安徽、贵州、江苏等地发展中学俄语教育,有效改善中学俄语教学萎缩局面。

(二)研制的《课标》颁布,俄语教学研究水平国内领先

以科研带教研,问题导向,主持完成了教育部教师教育精品课等15项国家、省部级教改项目。借鉴国内外先进外语教育理念,总结国内中学俄语教学改革经验与不足,进行俄语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的系统研究,创新中学俄语教学理论,研究水平国内领先。主持、参加完成的《普通高中俄语课程标准》《义务教育俄语课程标准》颁布实施,审核的中学俄语教材出版使用,标志着在国家层面推广了俄语教学研究成果,为基础俄语教学改革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指导,三次收到国家教材委员会、教材局感谢信。2021年主持教指委重点课题“普通高中俄语课程建设及新课标落实情况调查研究”,同年获得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奖;2022年获得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三)示范效果显著,成为国内师范俄语专业的领跑者

成果持有人主持的精品课程《中学俄语课程标准与教学设计》2017年获批教育部第二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其领衔的俄语专业2019年获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7年、2020年两次修订俄语(师范)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22年获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四)U-S有效对接,高校与中學俄语人才培养良性循环

与中学实行双导师制,在省内外10所中学聘任11位俄语教师为师范生授课;成果持有人、成员参加“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学俄语:机遇与挑战暨第二届全国中学俄语教育与发展研讨会,作了题为《新时代中俄关系背景下G-U-S协同创新中学俄语教育:理论与实践》《新时代中学俄语课程改革与实施路径》主旨报告,推广教学成果和G-U-S协同创新中学俄语教育模式;指导本市新区俄语教育集群教师集体备课;中俄中学联盟理事长单位、俄语教育示范高中和示范初中俄语育人工作成效显著。

(五)虚拟教研,中学俄语教师教研水平提升

“俄语教育研究中心”为中学教师设立《课标》研究委托项目;开展跨国、跨校、跨学段中学俄语虚拟教研活动,培训《课标》、举办“大师班”“云讲座”,教育理念转变,教研能力提升。2021年指导中学教师获评基础教育外语指导专委会优秀教学案例奖。

团队成员之一为示范高中俄语教师,省教学名师,指导高中生参加全国俄语大赛取得优异成绩;参与省俄语中考命题,担任俄语高考评卷顾问,参加全国高中俄语教材修订会;获全国中学俄语教学观摩课一等奖。示范高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明显提升,在“国培计划2018-2020”项目中展示优质观摩课;获全国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中俄国际化人才培养高峰论坛”同课异构优质课一等奖、省教师能力素质比赛一等奖。

(六)成果应用性强,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

教学成果为国家、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等机构准确把握我国及我省中学俄语教育现状、制定中学俄语教育政策和俄语发展战略提供了科学依据,在中俄合作关系战略升级的大背景下,G-U-S协同创新中学俄语教育模式具有特殊的应用推广价值。教学成果推广领域覆盖中学、高校、学会、研究基地以及政府部门。《我国中学俄语教育现状及发展对策》报告被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采纳,呈报教育部;教学成果被中俄人文合作署、省高校重点研究基地“黑龙江大学俄语教育研究中心”、省俄语学会采纳;教学成果由高水平专家组鉴定,推荐参加并获得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在东北高校外语学科联盟、南方中学俄语联盟、中俄中学俄语联盟会议上宣讲并积极推广教学成果;12所师范院校、中学出具了合作成效及推广应用证明。市教育局出具“G-U-S教师教育联盟”协同推进中学俄语教育发展证明。

国务院及教育部网站、新华网、新闻网、中国教育在线、光明网等中俄20家媒体报道了“中国俄语教育发展战略研究高层论坛”,中国教育报、黑龙江日报、东北网等媒体多次报道本项教学成果。与莫斯科大学、莫斯科师范大学等10余所高校协同教研与育人,国际影响日益扩大。

参考文献:

[1]李含平,赵秋野.高校俄语专业课堂教学质量的实证研究[J].中国俄语教学,2010,29(4).

[2]杨家胜.黑龙江省中学俄语教育状况调研报告[J].中国俄语教学,2009,28(3).

[3]张金忠.中学《新课标》与高校专业俄语教学改革[J].中国俄语教学,2010(2).

课题项目:教育部基础教育外语教学专业指导委员会重点课题“普通高中俄语课程建设及新课标落实情况调查研究”(JYBJCJYWZW2203);教育部首批俄语(师范)专业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项目阶段性成果。

见习编辑/张婷婷

猜你喜欢

中俄关系
共建“一带一路”十年中俄“五通”合作的主要成就与未来展望
中俄关系迎来美丽时刻
丝绸之路经济带视角下中俄经贸合作纵深发展路径研究
中东铁路问题述略(1895—1924)
俄罗斯欲在南海有何作为?
塑造亚太均势:中国大战略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