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女子冰球新起点

2023-10-09何欢

新体育 2023年10期
关键词:青训冰球世锦赛

何欢

冬奥会促发展

球职业联赛中国赛深圳站的比赛,两支北美职业劲旅对决。可以容纳1.8万观众的大运中心体育馆上座率达70%。正在深圳昆仑鸿星担任教练的孙锐在电视直播中慨叹:“这个气氛可太好了,什么时候,咱们中国队的比赛能有这么多观众呀?”

5年后,孙锐在大运中心见证了中国女子冰球世锦赛的夺冠历程。她说:“这次行了,我们最后一场打荷兰,观众上万了。当年是一种期待,如今有了现实感。”

从去年2月算起,中国队在短短的一年半时间里打完了北京冬奥会女冰赛,2022年世锦赛和2023年世锦赛三大国际赛事。14战12胜,在两届世锦赛中打出十战全胜的罕见纪录。

女子冰球在1998年成为冬奥会的比赛项目,那一年也是这项运动在全球范围高速发展的起点。当年,张晶有过两届冬奥会和七次世锦赛经历,曾跟随国家队打入长野冬奥会四强。她认为在刚刚过去的冬奥周期,中国女队的实力有了本质上的提高,“在深圳,中国队的表现可以说是达到了最高点”。

一年一度的国际冰联世锦赛,是世界各国队伍最重要的竞技舞台。去年北京冬奥会结束后,深圳市政府加大投入,拿下连续三届世锦赛(甲级A组)举办权,希望在中国的南方城市保持北京冬奥带动起来的冰球热潮。深圳龙岗的大运中心成为女子冰球世锦赛(甲级以上级别)历史上纬度最低的主赛馆。

张晶表示:“跟我们那个年代相比,国内冰球的整体氛围都不一样了。”重视程度、宣传力度、球迷认知,都达到了全新水平。她说:“我们当年在国家队虽然能打出一些成绩,但是只有很小范围知道,比赛没有转播,也缺少宣传。”

除了国家队风头正劲,不能忽视北京冬奥周期对大众冰球运动的带动。为期一周的深圳世锦赛上,各地来参加冰球青训的家庭纷纷到场观战,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2015年退出国家队后,孙锐成为首批社会冰球青训教练。她说:“跟七八年前相比,现在练球的孩子和他们的家长不一样了。孩子们的技术底子更专业了,家长对冰球的理解也比从前深刻得多。”今年春天,孙锐离开深圳,在上海重开青训。她觉得经过这些年的持续推广,冰球运动已经在国内生根结果,“我们刚做青训的时候,教的都是家里的老大,现在,一些家庭的老二也上冰训练了”。

忆往昔看今朝

石瑶说:“她们上冰滑出来第一步,我就知道了,中国队这回有戏。”她曾经在中国队当了八年主力门将,目前在太原从事青训。通过电视直播,她全程關注了深圳的世锦赛,“打好比赛,需要有享受感,有一种展示自己的愿望,这一届队伍做得特别好”。

深圳世锦赛最后一个比赛日,中国队对荷兰队首节比赛末段,方新突破到对方球门后区,背身妙传,孔明会默契跟进,小角度击球挂网。这记打开冠军领奖通道的进球,被誉为本届赛事最精彩的进攻配合。直播评论嘉宾刘智新大笑道:“这是我们训练里经常演练的配合,今天真打出来了!”

姜娜曾经打过温哥华冬奥会和七届世锦赛,她认为,中国队最令人欣喜的是实战能力强,灵活多变。她说:“无论在国家队还是在地方队,方新和孔明会在一起有十多年了。她们有很多配合套路,从前很难在高水平的比赛里展示出来。但是这次不一样,她们心理更成熟了,很享受比赛。”

第二轮面对劲旅挪威,中国队立足未稳,让对手2比0领先。第二节,中国队调整心态,抓住战机连续下分,以5比3得胜。姜娜回忆说:“2008年世锦赛在哈尔滨举行,我们最后一场打德国,只有多进球,才能保住顶级组席位。最后不到3分钟,中国队连进3球,4比2反败为胜,靠一个净胜球的优势压倒对手,我一辈子都忘不了。这种级别的比赛,逆转真的很难。”

本届比赛,中国队两度逆转赢球,四场比赛是靠最后一节破门拿下,展示了强大的自信和沉稳的心态,一改不善打逆风球的形象。孙锐总结说:“高水平比赛见识多了,大家不怕输。”

长年在高水平联赛中磨炼,显然可以持续提高球员的能力,心理上潜移默化的成长似乎更为重要。回忆起当年封闭集训的时光,张晶表示,那个年代,国内几乎没有实战,国家队长年封闭训练,一年的目标就是打好那几场世锦赛,“就在那几天,我们要完成为国争光的任务。一旦打不好,这个项目就有被砍掉的危险。大家的压力真的太大了”。她认为,新一代的球员眼界更加开阔,打球的出路更广阔,都能让大家放下压力,充分发挥。

石瑶回忆起温哥华冬奥会与美国队对决时的情景,她说:“面对射门,我决定飞出去扑一下,没想到真的把球抓住了。这是一个不规范的动作,比赛里我不敢做,怕被教练骂。没想到,全场观众站起来为我鼓掌。这个动作还入选了当日最佳镜头。”

前辈球员表达了同一个观点:老的训练模式对打磨个人技术、增强团队默契有很大优势。但是,比赛中很多技术无法发挥,面对不同的对手,也缺乏灵活应变的能力。

那些年封闭训练换了不少外籍教练,姜娜认为,他们有经验,但是球队比赛太少,想真正执行好很难,“刚从顶级组降到甲级组,突然面对的都是力量型打法的欧洲球队,我们一下子懵了,战术打法根本不适应,也发挥不出来”。

新一代新理念

开局拿下两连胜后,中国队迎来了第一个休赛日,组委会安排球队合影。在大运中心的冰面上,戎装出场的中国姑娘尽情玩耍了近一个小时,飞扬的神采写在每一张脸上,就像已经拿到冠军奖牌一样。

孙锐想起2017年深圳女冰刚刚组建时的情景:那时俱乐部请来一个外籍专业摄影师,为大家拍摄开季前的球队合影。他要求球员们拿出不同的姿态,严肃型的,微笑型的,还有欢呼搞怪型的。“后两种合影,我们都不知道怎么拍,只能看着队里的外援。她们做什么动作,我们跟着学”。中国球员一向把训练和比赛看作特别严肃的事儿,放不开。起初,孙锐也很排斥这种文化氛围。几年之后,大家思想都有了转变,因为冰球文化不同了。

16年前,石瑶跟5名队友被选派到北美训练。她和齐雪婷加入了卡尔加里队,队中有80%的选手曾随加拿大队拿过世界冠军。石瑶谈到不同体系下冰球文化给她带来的冲击:“那会儿我几乎上不了场,但是在场下也学到了很多东西。队里的球员和教练都是半职业的,有上学的,有上班的。这些人关系不是很紧密,但在比赛和训练中交流特别充分,总能一起激烈地讨论。相比之下,我们国家队的球员长年在一起,关系很熟,却在场上沟通不起来。”本届比赛,中国队5战仅丢6球,她认为,关键原因是防线球员之间的沟通交流明显多过以往,“大家有互动,打起来很舒服,不脱节,对门将支持很大”。

自我管理,收放自如,孫锐认为这两点是中国球员近几年学得的“真经”。在职业联赛里,主教练要求球员没有比赛的时候不许走进冰场,把个人生活和比赛彻底分开,让球员对比赛保持渴望和新鲜感。孙锐说:“从前我们去跟国外俱乐部比赛,开始成绩很好,训练的东西都用得上,但是打着打着,对方状态上来了,磨合好了,我们就打不过了。”封闭集训造成的身体和心理疲劳,让球队无法保持出色的比赛能力。

2002年,孙锐第一次参加冬奥会,有了近距离观察世界顶级球队和顶级球星的机会。她说:“转天就要打决赛了,那些球员大晚上还在外面玩儿,超乎我的想象。以前出国比赛,教练要求不许离开酒店。实在憋得不行了,我就绕着酒店走两圈。”

新赛事多渠道

在深圳夺冠的中国队,球员来自几个方面。于柏巍领衔的一批是打过海外职业联赛的前专业体制球员,林绮琪领衔的一批是北美体系培养出的华裔球员,还有几名北京家庭培养体系和奥运周期跨界选材培养出的年轻人。支撑未来发展的人才基础来自这几个方向。

中国冰球协会近日宣布,中国女子冰球职业联赛将在11月下旬开启。4年前,张晶率领北京家庭培养模式的球员获得二青会银牌,她认为中国女子冰球走入了高速发展的机遇期。“家庭培养模式近年发展得不错,但也进入了一个无解的模式”,由于缺乏上升通道,接受冰球训练的孩子们上中学后不得不放下球杆,选择高考升学。张晶介绍:“北京的冰球小球员长大后,有些去海外训练,极个别的进入专业队,大部分人放弃打球,真的可惜。这次中国冰球协会、各地体育局、专业机构联合发力,促成国内的职业联赛,会从根本上带动青训。”她认为,专业球员、跨界选材的球员加上部分家庭培养模式的球员都能参与联赛,把整个气氛烘托起来。

走出去还是请进来?面对这样的话题,孙锐选择后者:“孩子十几岁之后出国训练,提高个人能力,能够走这条路的家庭毕竟有限。长期发展,一定要立足国内。”她认为,无论联赛还是青训,最好是引入海外优秀的教练员和成熟的培养体系,借鉴瑞典、俄罗斯等国家联赛的成功经验。这些都需要时间积累,不能一蹴而就。

孙锐回忆起自己的冰球童年:“1996年亚冬会,我去八区球馆看中国队的比赛,过道上都坐满了人。观众特别热情,高喊着球员的名字。当时我就想,我也要进国家队,让球迷喊出我的的名字。这是我那么多年一直拼搏的动力”。孙锐认为,打造自己的联赛,培养自己的球星,是支撑中国冰球长远发展的必经之路。

猜你喜欢

青训冰球世锦赛
爵士啦啦操“跳跃类难度”动作运用分析——以2019年啦啦操世锦赛前六名为例
2022再战东京,世锦赛我们来啦!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冰球
冰与火的运动——冰球
从近三届世锦赛成绩看我国高尔夫竞技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