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2023-10-09卓芳桃

名师在线 2023年10期
关键词:平行四边形数学知识数学

文/卓芳桃

引 言

数学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和现实生活有极为密切的关联。《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指出,数学教学需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关联,并且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传统的“纸上谈兵”式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教学需求,在此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转变,同时还需要创新改革教学方法,通过具有实践性的教学活动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培养其数学应用能力,为其今后学习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1]。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意义分析

(一)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本身较为抽象、枯燥,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而言学习的难度相对较大,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影响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而加强对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视,则可以促使小学数学教学从关注理论知识讲解向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向转变。在此教学目标的影响下,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会有意识地融入生活化和具有实践性的教学活动,促使数学课堂变得更加丰富。这对活跃数学课堂氛围、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意义重大[2]。

(二)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数学思维模式

数学应用能力简单来说就是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进行实践应用的能力,是学生思维模式与思维能力的外化表现[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视应用能力培养,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更多运用数学知识的机会,从而让学生在实践应用中逐渐形成学以致用的意识,并形成以数学角度思考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意识和习惯,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数学思维模式[4]。

(三)有利于推进数学课程改革进程

加强对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视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与目标,将数学应用能力培养落实到日常教学活动中,是对新课程改革教学要求的贯彻执行;同时落实对学生数学能力培养的重视,必然需要革新教学手段,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数学课程改革进程。

然后我走在了街上,就这样我要去看望我的这两个朋友,我在五岁的时候就认识了其中的一个,七岁的时候认识了另一个,他们两个人都比我大上四岁,三年前他们结婚的时候,我送给他们一条毛毯,在春天和秋天的时候,他们就是盖着我送的毛毯睡觉,所以他们在睡觉之前有时候会突然想起我来,他们会说:“快有一个月没有见到谁谁谁了……”

二、优化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策略

(一)巧借数学游戏,激发数学实践兴趣

例如,在学习“多边形的面积”中平行四边形的计算公式时,很多学生会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和“长方形的面积=长×宽”两个公式混淆,甚至只是死记硬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对于其推导过程的理解并不深入。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主题图来进行知识讲解,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图形,然后用多媒体技术来动态呈现平行四边形的切割、添补过程,让学生通过动态、直观的展示来了解平行四边形是如何转变成长方形的,促使学生充分理解计算公式,提升教学效率。同时,教师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培养其灵活应用数学知识的思维能力。

在丈量了三条田埂的长度并假装探询了数枝残荷的秘密之后,我终于磨蹭到了离那幅画三五米远的距离,看清楚了画里更多的细节……

例如,在讲解苏教版五年级“小数加法与减法”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采用游戏教学法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如组织学生和自己的同桌比一比“谁的计算能力强”,由教师给出几组小数加法、减法的算式,然后让学生在相同的时间内进行计算,对比谁算得又快又准确。这样的游戏非常简单,而且不会花费太多时间,但能很好地契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竞赛”的热情,让课堂氛围变得活跃轻松。而“比赛”的过程,也是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在竞赛意识的驱动下,学生自然地进入了实践操作环节。这既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兴趣,又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且给学生带来了积极的学习体验,便于学生主动投入后续知识的学习中,可谓一举多得。

(二)利用教材主题,掌握应用方法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五年级“多边形的面积”的相关知识时,由于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较为抽象,很多学生对公式的推导过程都是一知半解,不利于其后续灵活应用这部分知识来解决相关问题。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亲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思考回顾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然后通过多媒体方式为学生展示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图形,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个图形转化为已经学过的图形。在给出思考问题后,教师需要给学生留出思考时间,并且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践,通过在练习本上画图或者用练习纸裁剪相应图形的方式来尝试图形的转化,这一过程可以由学生独立思考完成,也可以通过小组交流讨论的方式来完成。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尝试去“说理”,说一说平行四边形是如何转化为长方形的,以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如何得来的。这样的方式让学生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在讨论辨析中生成知识,真正成为知识的探究者、获取者,而不是被动地等待教师“教”。

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是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氛围及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为此,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需要主动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积极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从学生学习特点出发,结合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合理优化创新教学方式,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来丰富小学数学课堂形式,尽可能地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获得更多积极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激发其学习内驱力,从而切实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5]。游戏是颇受小学生喜爱的活动形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地融入游戏元素,能够让数学课堂更加有趣味性,符合小学生的心理规律,从而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实践的兴趣,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应用知识,进而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效果。

在夏天,我抽出了繁茂的新叶,让我像胡宅中打扮包装一新的范峥峥一样,格外的妖娆,也让生意情场双得意的胡马强,更加心花怒放。

(三)注重思动结合,培养应用能力

2018年高考,笔者所执教的班级又取得了理想的成绩,关键是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明显的提升。细细想来,这与笔者一直以来挖掘文言文教学这座富矿息息相关。多年前,笔者曾就文言文教学写了一篇《以言为本,一石三鸟——文言文教学成效初探》的文章;多年后,笔者想就文言文教学成效进行再探——文言为根,开枝散叶。

又如,在学习苏教版五年级“圆”的相关知识时,由于圆的概念较为抽象,如圆的周长 =π×直径,很多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多停留在死记硬背公式上,并没有经历公式的生成过程,所以在应用公式进行解题时通常会出现思维禁锢的现象,这不利于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为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主题图法在黑板上画出5 个大小不同的“车轮”,然后挑选学生到讲台上进行操作,利用尺子测量五个“车轮”的直径和周长,并计算车轮的直径和周长的比值,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加深学生对“圆的周长 =π×直径”的认识。这不仅可以突破教学重难点,为学生今后在具体情境中灵活应用公式获取圆的直径、半径奠定基础,还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融合在一起,更利于学生理解知识、应用知识。

数学知识具有抽象难懂的特点,只依靠口头讲解很难将其本质和精髓传达给学生,而被动听课也不利于学生彻底掌握知识的内涵。教师要注重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具体的观察、交流、操作过程中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从而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锻炼其应用能力[7]。

小学生的思维多具有直观形象性、具体性等特点,尤其是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他们的思维能力较弱,对于抽象事物、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较弱,这也是很多学生感觉数学学习难度大、学习吃力的重要原因。而主题图相对于文字及口头讲解而言,更具形象性和直观性,符合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更易于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同时,主题图的应用还可以增添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体验[6]。因此,将主题图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能够帮助教师突破教学难点,将抽象知识以形象化方式呈现出来,便于学生掌握应用知识的方法。

(四)结合生活实际,拓宽应用范围

数学本身有很强的实践应用性,且该学科知识和人们的生活实际有密切关联。为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积极探索数学学科和生活实际的融合路径,围绕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合适的生活情境,从而为学生拓展实践应用知识的范围,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例如,在讲解苏教版五年级“小学乘法和除法”的相关知识时,教师便可以通过和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情境来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如“菠萝是很多同学都喜欢吃的水果,现在已经知道一个菠萝的价格是2.8 元,那么买3 个菠萝总共

猜你喜欢

平行四边形数学知识数学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平行四边形”创新题
对一道平行四边形题的反思
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三个疑惑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