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银行信贷支撑经济的重要性凸显

2023-10-08文颐

证券市场周刊 2023年34期
关键词:存款信贷银行

文颐

本次降准为年内第二次降准,进一步释放中长期流动性,保持信贷合理平稳增长。

在8月社融金融数据、经济数据相继公布后,经济复苏展现较强韧性。数据显示,8月新增人民币贷款总量有所回暖(8月新增1.36万亿元,同比多增868亿元),但结构上仍以短期贷款为主,反映8月实体经济有效信贷需求仍偏弱。

从经济数据来看,在生产方面,8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较7月回升0.8个百分点,显示工业生产逐步改善。在需求端,8月社零同比增长4.6%,较7月回升2.1个百分点,显示消费持续修复;1-8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为3.2%,其中,基建投资、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6.4%、5.9%,地产投资(-8.8%)仍是固定资产投资拖累项。

8月CPI由降转升,PPI降幅继续收窄,物价回暖亦有助于改善企业利润状况,提升投资意愿。总体来看,在一系列扩大内需、提振信心、防范风险的政策作用下,8月经济金融数据不同程度改善,积极因素累积增多。9月15日,央行适时降准呵护市场流动性,有助于补充银行体系中长期流动性,保持信贷合理、平稳增长,降低银行负债成本,推动经济稳增长。

展望下一阶段,随着近期一揽子稳增长刺激政策密集出台并逐渐落地,市场预期和信贷需求有望得到提振、实现边际改善,经济恢复动能将逐步增强。在宏观经济逐步恢复的基础上,上市银行有望维持稳健的资产质量;同时行业净息差已经接近低点,后续在存款利率下调以及稳增长政策带动下,需求改善、定价稳定,净息差有望保持平稳。

9月15日,央行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4%,预计释放中长期流动性超过6000亿元。

本次降准为年内第二次降准,进一步释放中长期流动性。二季度货币执行报告指出,要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运用多种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本次降准合理性和必要性增加;此外,监管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近期LPR利率下行、存量按揭利率下调等政策接连出台,银行资产端存在定价压力。

8月18日,三部门联合会议强调要加大贷款投放力度,国有大行继续发挥支柱作用,因此,本次降准有利于降低银行的综合融资成本,补充银行中长期流动性,叠加9月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下调存款挂牌利率,中长期定期存款利率下降,银行在“量”、“价”两端压力得以缓解,下阶段信贷投放持续性有望增强。

8月社融增速回升至9%,银行风险化解、基本面恢复可期。8月社融支撑项主要是政府债,新增贷款规模与上月相当,结构上居民短贷同比回正,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企业贷款同比皆少增。8月信贷数据仍反映出当前居民信贷需求较弱、票据贴现冲量现象明显。

中国经济处于恢复阶段,信贷的重要性及支持力度不断增强,8月18日,三部门再次强调防范化解重点领域、协调金融支持地方债务化解,同时推动信贷投放结构持续优化、改善社會预期,有利于银行基本面改善、资产质量夯实。下一步,可以期待政策空间打开,银行在金融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再发力,存款成本有望结构性改善,利好息差压力缓解。

当前银行PB(LF)为0.55倍左右,息差下行、风险因素等的扰动在估值中已有体现,信达证券认为,银行股高股息特征确定性较强,2022年上市银行分红总额超5800亿元,其中,国有大行分红超4000亿元,多家银行表示分红率有保障,当前配置银行股股息收益相对稳定。

在“中特估+国企改革”的大背景下,银行股通常作为防御性板块,建议在四季度前后配置。政策加码有望扭转经济预期,银行为顺周期板块,经济周期后半程往往是银行β行情的触发点,政策利好银行基本面修复、地产、城投风险有望逐步化解,多种因素有望贡献银行板块估值反弹。

监管首次表态,银行需保持合理利润水平,在监管呵护银行利润空间的监管导向下,政策让利银行的导向或将持续。

对银行而言,需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内生资本补充支撑信用有效扩张;二是应对潜在信用风险。近期存款住房利率调整可能对银行息差造成冲击,也是在配套政策的支持下落地,一是2023年8月LPR-5年期保持不变;二是2023年9月起存款挂牌利率新一轮调整。

在基调积极和预期修复的预期下,银行低估值的主要矛盾有望化解。资产质量问题是银行估值较低的核心矛盾,具体来看,在地产风险方面,银行经营“去地产化”大势所趋,但存量风险暴露相对彻底,并在持续出清;在城投风险方面,“一揽子化债方案”的政策态度坚决,银行应对充分,平台企业融资风险更多为点状暴露,总体风险可控;在零售风险方面,受疫情冲击后的影响,信用卡和消费信贷风险局部波动,但总体展望乐观。

此前经济预期偏悲观,是影响银行估值有效修复的另一主因。除地产与城投领域的政策利好之外,2023年7月以来,各部门相继出台一系列稳定市场预期的政策文件,随着各项政策措施的逐渐落地实施,目前来看,政策底已现,经济底不远。

从2023年上半年的经营表现来看,上市银行业绩或正在筑底。虽然银行营收增长承压,但区域性银行韧性较强。上半年,上市行累计营收同比增速为0.5%,重点区域性银行累计营收同比增速持续领跑,城商行、农商行分别为4%、3%,其中,实现双位数增长的分别为江苏银行、成都银行、长沙银行、齐鲁银行、常熟银行。

对业绩拆分可知:银行利息收入以量补价,息差承压主要是资产定价走低,同时负债成本相对刚性;拨备反哺利润力度进一步加大,2023年二季度,拨备对利润贡献力度由大到小排名如下:城商行>农商行>股份制银行>国有大行。

在信用扩张方面,截至上半年末,上市银行贷款总额同比增速约为12%,国有大行与城商行、农商行贷款同比增速均超10%。受年初零售信贷需求弱复苏和按揭早偿影响,股份制银行信贷投放力度偏弱,上半年末贷款同比增速约为6%,除浙商银行外,其他股份制银行总贷款同比增速均低于10%。

在资产质量方面,截至上半年末,银行不良贷款率环比一季度持平,前瞻性指标关注贷款率、逾期贷款率相比2022年年末均下降6BP,潜在风险有所化解;另一方面,拨备覆盖率保持较高的安全边际。

目前来看,优质银行修复时间窗口已至,政策、业绩、估值三重演绎均展现银行板块向好的基本面。政策方面,更加注重银行盈利的可持续性;估值方面,悲观经济预期和资产质量两大压制因素逐渐消退;业绩方面,2023年中期业绩已现筑底回升态势。

根据开源证券的分析,下阶段更加看好的银行投资主线为优质区域性银行与股份制银行的估值修复进程,尤其在居民信用改善和信贷资产价格企稳情况下,经济或稳步复苏,区域景气度将发挥更大效能。

猜你喜欢

存款信贷银行
追回挪走的存款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负利率存款作用几何
10Gb/s transmit equalizer using duobinary signaling over FR4 backplane①
生命的存款
保康接地气的“土银行”
“存梦银行”破产记
银行激进求变
绿色信贷对雾霾治理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