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制品:渗透率有望提升行业进入增长新时期

2023-10-08薛宇

证券市场周刊 2023年34期
关键词:血制品血液制品生物

薛宇

2023年上半年,随着疫情负面影响褪去,血制品行业原料血浆采集端逐步恢复正常,医院就诊快速恢复,产品销售端市场需求复苏。从业绩来看,增长最快的为天坛生物,新获批浆站投入运营或为业绩增长的最主要原因。

过去几年,血制品经历了行业整合以及股东变化,而近期行业呈现出明显的国资化趋势,资源稀缺和现金流稳定是血制品行业受青睐的根本逻辑。另一方面,国资入主无疑有利于行业资源整合,提升浆站获批能力。随着“十四五”时期新设浆站逐步落地,行业集中度或将继续提升,头部企业受益更明显。

天坛生物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6.91亿元,同比增长42.34%;净利润5.67亿元,同比增长47.24%。单季度来看,天坛生物二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7.98%,环比增长8.28%;净利润同比增长17.37%,环比增长16.41%。天坛生物业绩实现较好增长主要因为积极开拓市场,产品销量大幅增长。2022年,天坛生物在营单采血浆站60家,在此基础上又在贵州、甘肃、吉林、湖北等地新设22家浆站。2023年上半年,天坛生物下属多家浆站获得单采血浆许可证正式开采,截至上半年末,天坛生物在营浆站数量增至76家,此外筹建浆站26家,可见新增浆站已对业绩产生一定的提振作用。

除天坛生物外,其他公司获批浆站数量也有增加,不过业绩贡献暂未显现。例如,2022年华兰生物获批在河南省设置共7家单采血浆站,2023年上半年其中3家通过验收并取得了采浆许可证正式开采。虽然新增浆站业绩贡献不大,但上半年华兰生物血液制品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68%,相较疫情时期已有一定恢复:2018-2022年,华兰生物血液制品营业收入同比增幅分别为-5.80%、43.26%、6.81%、-5.9%、3.14%。此外,派林生物由于2022年新疆浆站原料血浆停采时间较长,其他浆站采浆也受到不同程度影响,2023年上半年可销售产品数量有限,业绩下降,不过2023年上半年派林生物原料血浆采集近550吨,同比实现较好增长,下半年可销售产品数量将环比增加。

2021年,中国总体采浆量约9455吨,较2020年增长约13.4%,较2019年增长约2.7%。疫情影响下,血制品行业需求增长缓慢,而随着疫情负面影响褪去,血制品行业原料血浆采集端逐步恢复正常。2023年上半年,血制品行业市场结构中占比较高的白蛋白批签发同比增长14%、静丙同比增长44%,7-8月二者分别同比增长32%、32%,而2022年批签发同比仅增长-0.02%、9.79%。

相比其他种类血液制品,静丙批签发及销售同比呈现更快增长,这是因为从2020年开始静丙先后被纳入多地的诊疗方案,而其原材料血浆短时间内无法提高供应,至2022年年末静丙已经严重供不应求,因此国家为应对需求加快批签发。安信证券指出,2020年起静丙短期内终端需求明显提振,虽然静丙批签发批次将逐渐回归,但长期来看,新冠疫情提高了医患对静丙的认知度,而目前中国静丙人均用量仍较低,2022年约为30.3克/千人,而美国和澳大利亚静丙平均用量在2015年就超过了200克/千人,中国静丙仍存在较大的渗透率增长空间。

血制品属于资源品行业,具备稀缺性,行业成长性体现在浆站数量扩张和并购整合两个方面。中国对血液制品行业严格监管,2001年起不再批准新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行业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血制品行业具备高壁垒、资源稀缺的特征,且资源品属性使血制品受集采的影响较小。2022年1月广东联盟血制品集采中,中标价均高于或等于对应三年内全国中标最低价。血制品行业销售费用较少,销售费用率不超过10%,远低于其他医药公司,因此受医疗反腐影响较小。

血制品行业的各种优势不断吸引各方入局。由于行业核心能力在于采浆量,企业股东对获批新浆站影响巨大,而国资的政策优势明显,在新建浆站等方面有更明显优势。值得关注的是,近期国资正陆续控股血制品上市公司,行业国有化进程加速。

2023年3月20日,派林生物发布公告称,公司原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浙民投天弘、浙民投拟将公司20.99%股权转让给陕西国资委旗下的胜帮英豪,浙民投全资子公司浙岩投资拟将其持有的公司2.02%股份表决权委托给胜帮英豪。股权变更后胜帮英豪将控制派林生物23.01%股份的表决权,成为公司控股股东,派林生物实际控制人将从民企浙民投变更为陕西国资委。

2023年6月2日,卫光生物原控股股东光明国资局与国药集团中国生物签订合作协议,通过资产无偿划转成立合资公司控股上市公司,完成后公司控股股东由地方国资光明国资局变更为央企国药集团。

而此前在2021年11月,华润医药通过定增成为博雅生物控股股东,后者实际控制人由高特佳集团变更为国务院国资委,企业性质也由民营变更为国有。目前A股6家血制品上市公司中,天坛生物、博雅生物、派林生物、卫光生物4家实际控制人背景已经或即将成为国资。此外,上海莱士也在筹划股权变动事项。2023年6月13日,上海莱士收到公司第一大股东基立福的通知,基立福正在筹划涉及公司股权变动的重大事项,截至目前该事项尚处于筹划阶段。

浙商证券指出,过去几年,血制品经历了行业整合以及股东变化,底层逻辑是血制品行业的资源品属性和稳定现金流能力;血制品行业核心能力在于采浆量,而不同股东对企业获批新浆站的赋能效果差异巨大,实际控制人变化对于血制品企业的成长性有较大影响,浆站资源获取能力强的血制品企业能够获得行业红利,加速成长。

对于血制品行业,国资入主无疑有利于行业资源整合,提升浆站获批能力。东海证券表示,强大的股东背景有助于增强公司浆站资源获取能力,随着企业在拓浆能力、生产能力和销售能力方面差距的不断加大,血制品行业集中度将持续提升。

经过前期的行业整合,国资已经在血制品行业占据主导地位。

目前,血制品行业的并购整合已经接近后期。国药系现在已经控股天坛生物和卫光生物两个血制品平台,而此前天坛生物已经重组中生集团旗下的上海血制、兰州血制、武汉血制以及贵州中泰,国药集团旗下中国生物控制的血液制品牌照增加至7家。此外,上海莱士已并购郑州邦和、同路生物、浙江海康,派林生物并购了哈尔滨派斯菲科。

从采浆量来看,2021年中国总体采浆量约9455吨,其中行业龙頭天坛生物采浆量达到1809吨,占行业的20%;上海莱士采浆量1280吨、华兰生物1000吨、派林生物900吨、博雅生物420吨。浆站数量方面,2021年全行业共有287家,其中天坛生物82家、上海莱士41家、华兰生物25家、派林生物38家、博雅生物14家。

2012年年初卫生部提出“血液制品倍增计划”后,国内开始加速新设浆站,2015-2017年浆站数量快速增长,2018-2020年随指标减少新设浆站节奏显著放缓。而在“十四五”期间,河南、辽宁、内蒙古、湖北、吉林、云南等省份均出台了“十四五”新设浆站规划,行业进入新的供给增长阶段。血制品行业具有头部优势效应,2023年开始,头部企业天坛生物、华兰生物浆站数量快速增长,获取了大部分的新批浆站资源。

值得关注的是,上海莱士近期实施了10亿元的回购,截至2023年9月1日累计回购股份1.36亿股,占公司目前总股本的2.02%。按照回购报告书约定,上海莱士本次回购的股份将用于依法注销减少注册资本或实施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计划,其中用于实施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计划的股份占本次回购股份总数的30%,用于依法注销减少注册资本的股份占70%,分别对应9531万股、4085万股。而在2022年,博雅生物注销了此前回购的73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44%。由此,行业配置时机或许已经到来。相比2020年前后的股价高点,各家血制品上市公司呈现不同程度的跌幅,例如天坛生物相比股价高点累计下跌43.41%,华兰生物跌幅70%,上海莱士跌幅73.66%,博雅生物跌幅46.31%。

猜你喜欢

血制品血液制品生物
血液制品行业前景不改业务扩张与研发实力成为企业长期发展关键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成都地区医疗机构红细胞类及血浆类血液制品退回的现状分析
血制品:白蛋白有望进入提价阶段
第12话 完美生物
血制品:27倍PE的行业值得买吗?
华兰生物(002007):血液制品回暖 疫苗业务有亮点
血制品行业 27倍市盈率的血制品行业现在值得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