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前教育“蒙台梭利教学法”课程实施探究
——以生命教育为例

2023-10-08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23期
关键词:蒙台梭教具教学法

李 丽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 教育系,山东 聊城 252000)

进入21世纪以来,教育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学前教育也实现了多样化发展,在发展的同时,高校学前教育课程也同样面临重大挑战。从理论层面来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课程学习也受到了挑战。传统的教育理念、内容、方法并不能完全适应当下的学习需求,学前教育专业课程需要焕发新的生机。从幼儿教育实践层面来说,社会环境的变化也间接导致幼儿对环境认知的变化,从而影响未来的教育生态。儿童阶段作为人生的早期阶段,不可避免地面临显性或隐性的变化。蒙台梭利曾说过:“教育就是一场革命,这意味着教育的面貌应该完全改变。它应该是最后的革命,没有暴力,没有血腥,却可以改变人类的命运。”[1]11-12在此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因时而变更加凸显其重要的时代意义。“蒙台梭利教学法”是学前教育专业中一门典型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结合当下时代背景对课程进行科学的调整,有助于蒙台梭利教育思想发挥实际效用。

一、蒙台梭利教育概述

(一)关注幼儿的教育理念

蒙台梭利是意大利幼儿教育家,她的一生都在为幼儿教育奔走辛劳。1907年蒙台梭利在罗马圣罗伦佐贫民区创办“儿童之家”,这是当地第一所“公寓幼儿学校”,也象征着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开端。“蒙台梭利教学法”课程所蕴含的教育理念深刻地体现在蒙台梭利的儿童观以及教育观之中。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具有内在潜能,这种内在潜能能够让儿童展现自我的生命力,从而实现持续不断的自我发展。儿童在心理胚胎期会不断受到外在环境的种种影响,逐渐完善各类感觉器官,从而不断实现自我心理发展。除此之外,蒙台梭利还提出了儿童具有发展敏感期、儿童发展具有阶段性、儿童的发展通过工作来实现等观点。这些观点时至今日依旧对幼儿教育有着深刻的影响。

蒙台梭利认为教育的直接目的是帮助儿童形成健全人格。蒙台梭利教学法创立之初,蒙台梭利就已经意识到了教育应当是一种生命教育,蒙台梭利受法国哲学家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思想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儿童观。“生命是一种精神性的存在,类似于意识,是有创造性的,绵延不绝的。我们幼时的感受、思考和希望无一不延伸到今年,与现在融为一体,使你欲弃不能。”[2]蒙台梭利儿童观认为:生长,是由于内在的生命潜力的发展,使生命力显现出来。因此,蒙台梭利强调儿童生命发展的可持续性,幼时的影响在儿童成年后依旧具有很大的影响,强调教育应当是一种为生命提供帮助的教育。蒙台梭利指出:“我们不应忽视生命的规律,生命的发展规律就是人类生命的人权宣言,我们要根据生命的规律来办事,也就是对儿童进行教育。”[1]9由此可见,蒙台梭利教育理念凸显了生命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蒙台梭利教学法”课程的灵魂。

(二)系统设计的教育内容

蒙台梭利教育(简称蒙氏教育)体系共分为五大部分,分别是日常生活教育、感官教育、数学教育、语言教育、科学文化教育。其中日常生活教育是幼儿发展所需要学习的基础内容,用以对儿童进行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教育,主要以日常生活内容为依托,因此教育内容具有极强的灵活性;感官教育是蒙氏教育中最具特色的内容,以蒙台梭利设计的感觉教具为媒介,训练幼儿听觉、视觉、味觉、触觉、嗅觉的发展;数学教育以感觉教育为基础,以蒙台梭利数学教具为媒介,引导幼儿学习一至十的认识、连续数、分数、平方、立方概念等知识;语言教育学习的内容主要从听、说、写、读四大方面展开,锻炼幼儿的听、说、写、读能力;科学文化教育意在利用周围环境和特制教具,让幼儿通过简单的方式学习深奥的科学及文化知识。

(三)练习为主的教育方法

蒙台梭利教育体系中最有特色的就是各类被命名为“工作材料”的教具,共有日常生活教育、感官教育、数学教育、语言教育、科学教育五种类别。蒙台梭利依据是否使用“工作材料”,将五大领域的内容划分为团体教育活动(主题教育)与个别或小组教育活动(区域教育活动)。教学方法中最为显著的就是练习法,主要针对工作材料的学习即小组教育活动。教师采用单独示范或小组示范的方式为幼儿展示教具操作方法,幼儿学会以后可以反复练习直至熟练。日常生活中,幼儿可以在教师创设好的情境中选取应该练习的教具,独自或与同伴一起完成教具练习工作。相较于一些使幼儿较为被动的教育方法,以练习法为主的蒙台梭利教育方法凸显幼儿的主动性,更能实现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高校“蒙台梭利教学法”课程实施现状

(一)教育理念脱节,课程的理论深度不足

随着人类对健康状态的关注,人民群众对生命的重视程度也逐渐提高,重视幼儿生命教育的理念逐渐被确立起来。2001年,教育部印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要求,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2012年,教育部印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形成使其终身受益的生活能力和文明生活方式。可以看出,关注有关幼儿身心健康的理念一直是我国幼儿教育的重点。

在高校“蒙台梭利教学法”课程中,学习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是完成课程的基本要求,而对于其他内容的学习,教师则不会花费太多时间。教师授课时较少涉及除蒙台梭利教育理念之外的内容,基本还是立足于蒙台梭利的儿童观、教育观、教师观以及自由与纪律观,这就导致学生在课堂上获取到的教育理念深度不足,且容易与时代教育理念的发展脱节。

(二)教育内容孤立,课程与实践联系不足

蒙台梭利教学法中所包含的日常生活教育、感官教育、数学教育、语言教育、科学文化教育内容是课程主要的学习内容,其中日常生活教育是幼儿发展所需要学习的基础内容。在日常生活教育中,涉及照顾自己和照顾环境的学习内容,其中提到了打喷嚏、擤鼻涕等具体的卫生习惯要求。由此映射现实情境,包括幼儿在内的所有人都需要注意个人卫生习惯,既保证自身的清洁,又不会对他人造成影响。在感官教育中,针对视、听、味、嗅、触觉的工作训练,目的是让幼儿通过感知外在世界,吸收环境带给他们的精神“营养”。这些学习内容既符合蒙氏课程的要求,又关注儿童所处的真实环境。

以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活动为例,可以看到内容间的联系。如晨检项目基本可以概括为“一看、二摸、三问”,“一看”即看幼儿面色和身体状态有无异常,“二摸”即摸幼儿手心、额头是否发烫,“三问”即向家长或幼儿了解当日身体状况。更细心的幼儿园会提醒幼儿晨检时保持安全距离,教师还会格外关注幼儿每日的体温。在健康领域的学习中,幼儿会了解到与疾病有关的科普知识;在社会领域的学习中,幼儿会巩固尊重他人的礼貌习惯,如打喷嚏、咳嗽时都要遮挡口鼻等。幼儿园课程具有整体性的特点,所有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学习都属于幼儿园教育内容。“蒙台梭利教学法”课程的教育内容与传统幼儿园的课程内容有了越来越多的交集点。

在高校“蒙台梭利教学法”课程中,尽管当下蒙台梭利教育体系和实践有很多交叉内容,但教师并不会特意点出其中的共同点,更不会涉及健康环境的变化对蒙氏教育体系产生的影响,这导致高校“蒙台梭利教学法”课程的部分内容成了“孤岛”,与实践联系不够密切,学生要等到毕业后在幼儿园工作时才能真实体会蒙氏教育内容与实践的联系。

(三)转变教育方式,影响课程的实施效果

“蒙台梭利教学法”课程最普遍的授课模式就是线下实践,学生在实训室观摩教师示范或视频讲解,然后选取合适的教具自行进行个人或分组练习。在此期间,教师为学生答疑解惑以及指导操作。相较于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学生在“蒙台梭利教学法”课上的自主操作时间更多,对课堂的兴趣更高,但这样的模式也存在不足。课上教师关注的主要是课堂内的学习时间,而每次课程结束之后,学生的学习巩固是无法量化和监测的,再加上练习和实践时间较短,只安排了32课时,无法满足教学要求[3]。大部分学校课程的周学时都是2学时,一周内较短的授课时间难以保证预期的学习效果,容易导致课上练、课下忘的现象。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还会借助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学习通等信息技术平台发布实时练习、视频作业、小组任务等,并能通过讨论区、评论区、私信不断接收学生对课程的反馈,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比如,当进行以小组为单位的教具实操练习时,教师无须在课上依次检查每位学生的练习成果,只需要在线上教育平台发布分组任务,学生将个人的练习成果上传至云端,教师可以抽时间检查,能够留给学生更多的提问题和练习教具的时间。

由于特殊原因导致学生无法进行实训室学习时,可以通过腾讯会议、云视讯等平台建设线上课程或直播课程供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教师授课方式的转变,同样地,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也在不断构建。如在进行日常教育领域的实操练习时,学生有时因特殊原因无法使用实训室内的日常教育教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周围环境入手,挖掘日常生活中触手可及的材料暂时充当教具。如在“倒水”的工作中,学生想到可以用日常水杯暂时代替玻璃教具,在“折布”工作中,学生可以用画有缝线的毛巾、纸巾、眼镜布等代替有缝线的布料。通过混合式教学模式尽可能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进一步保持“蒙台梭利教学法”课程实践的连续性。然而,感官教育领域、数学教育领域等都存在一些蒙台梭利精心设计的特制教具,这是学生无法用其他物品代替的。此外,在无法保证学生在实训室中练习时,仅凭线上教学的手段很难保证学生的练习成果。

三、高校“蒙台梭利教学法”课程实施对策

(一)关注教育理念,加强内在思想一致性

从教育内涵来看,蒙台梭利教育体系的教育思想与幼儿生命教育内容具有高度一致性。高校“蒙台梭利教学法”课程也应当关注幼儿的生命健康教育,应当大胆尝试,将新时代下的幼儿教育理念与蒙台梭利生命教育的宗旨融合,以此为核心思想组织课程学习。课程实施过程中要避免照本宣科,避免出现只接纳原有教育内容、只关注原有知识结构、只学习现有教材知识的情况。课程不仅要充分吸收蒙台梭利生命教育思想的精华,还要同我国本土幼儿教育实践理念相结合,深入挖掘生命教育的深刻内涵,将外来优秀教育思想与本土教育思想完美融合。

(二)挖掘教育内涵,探索教育内容联系性

在进行“蒙台梭利教学法”课程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课堂与真实幼儿教育情境的交叉内容。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可以在每部分的实践中融入幼儿园教育内容的实操练习。高校“蒙台梭利教学法”课程应当和幼儿园的课程同样关注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可以在日常生活教育领域实践中引导学生学习这一理念,多练习日常生活教育领域中相关的部分,引导学生以情景模拟的方式展开学习,思考如何引导幼儿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如打喷嚏的时候应当如何做,擤鼻涕的时候应当如何做等,从而在模拟过程中渗透日常生活教育领域的知识以及与生命教育相关的知识。教师不仅需要关注作为主体内容的各领域实践部分,更重要的是将教育内容与当下时代背景进行融合,促进教育内容的紧密融合,最终形成富有生机、因时而变的生态教育图景。

(三)深化教学改革,丰富教学手段

“蒙台梭利教学法”属于实践类课程,单一的线上学习具有局限性,当学生无法正常在实训室上课时,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有效的补充手段。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导致需要对原有的上课方式进行重构,传统单一的线下教学已经不符合当前教育发展的需求。要结合新时代背景对课程进行改革,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也同样适用于蒙台梭利教学法。因而,在“蒙台梭利教学法”课程中,教师首先要把握课程实践特点,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的练习时间,缩短理论讲解时间,可以通过线上平台一对一地将学生练习的成果反馈到教师端。教师还可以通过线上平台发布互动任务,检验学生的最终学习成果。相较于单一的线下教学方式,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为蒙台梭利教学法提供更多发展的可能性。混合式教学的模式已经不再是应一时之需的方式,而是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学的一种新常态。

四、总结与展望

“蒙台梭利教学法”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蒙台梭利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凝练。“任何一种教育理念、方法都有其特定的文化背景,所以在实践的过程中,人们既不能简单地做一名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传教士’,也不能为了达到目的而随意改变其特征。”[4]高校“蒙台梭利教学法”课程在实施时不仅要考虑蒙氏思想原有的科学性,还要关注社会变迁对一门课程的重大影响。在职前阶段要不断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科学把握,坚持不懈探索蒙台梭利教学法。同时,在新时代背景之下,课程要在教育思想、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方式上契合社会现状,只有这样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才能够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

猜你喜欢

蒙台梭教具教学法
自制玩教具《拼拼乐》
初中物理自制教具应用探讨
蒙台梭利在日本
蒙台梭利教育是完美的吗
走“偏”了的蒙台梭利
冰与火之歌——蒙台梭利教育在中国:谁能在蒙台梭利的“铁王座”之上——蒙台梭利教育市场的“火”与“殇”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