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童真”小学美术课堂的实践探索

2023-10-08臧玉珍

山西教育·教学 2023年8期
关键词:童真童趣创设

臧玉珍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美术艺术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须更加关注学生自身的兴趣体验,积极尝试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引领学生不断感受美术活动的趣味性。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注重的是学生兴趣的培养,有了兴趣才能高效地学习。在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时,教师要通过道具、游戏、有个性的作业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他们的美术学习效率。

一、创设“童趣化”情境

情境创设法是课程标准下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手段,包括生活情境、故事情境、游戏情境和媒体情境等手段。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合理的情境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童趣化”的美术教学情境,引导他们在自由绘画中放飞自我,赋予儿童画以生命,以此提升课堂童趣,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海洋生物》一课时,有的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创设了“海洋画展”的情境,并在点评时阅读了一封龙王写的信,很多学生面对教师的讲述并不感兴趣。因为教师创设的情境和学生的生活并不相关,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因此,教师要创设与现实的“真”相符的情境,这样的情境才具有价值。又如,在教学《艳丽的大公鸡》一课时,在通过对比冷暖色找寻最艳丽大公鸡的环节,一位教师借助“大公鸡选美”这一自创故事,让学生当评委选出“最艳丽的大公鸡”。这样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学生通过讨论后一起说道:“最后那一只是最艳丽的大公鸡,原因是它有最艳丽的羽毛。”

案例中,教师很好地运用童话故事情境的创设调动学生融入故事环节,自然而然导出本课的创作主题——羽毛。情境教学是为了超越虚拟的情境,实现真实的情境,这样的情境打开了学生心扉、活跃了课堂氛围,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自然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二、运用“童语化”语言

小学美术和生活联系密切,教材中很多作品都源于生活,所以教师通过直观的生活化教学不但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知识,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加深他们对美术知识的记忆。首先,教师在开展生活化教学时,要尽可能使用学生易懂的语言答疑解惑,让美术和生活联系起来。其次,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并基于此创设合理的情境,这样才能让学生融入课堂学习,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与创造能力。

例如,在教学《黄色和蓝色的画》一课时,针对同类色之间的深浅认知,很多学生会产生困惑。一位教师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好地体会色彩的魅力,培养他们的色彩感知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联系生活,通过通俗易懂的话语引导学生学习,并让他们之间对黄色与蓝色展开讨论,利用“大家的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东西是蓝色与黄色的呢?”“玉米的颜色是淡黄色还是深黄色呢?”“海水与天空都是蓝色的,两者的蓝有何区别呢?”等问题,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对黄色和蓝色进行感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中,教师先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颜色,然后让学生通过蓝色与黄色进行构图,对生活中的美景进行绘制,让学生深入感知蓝色与黄色的不同。有趣的“童语化”教学语言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缩短师生心理距离,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一种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同时还有助于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教学实效。此外,美术教师还要大胆放手,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交流权,鼓励学生围绕绘画主题自由交流,大胆展现儿童眼中的世界。

三、组织“童心化”体验

体验式教学实际上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拓展,它有着更高的灵活性与趣味性。教师在开展美术鉴赏课时,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体验式鉴赏活动,这样能够让课堂变得更加丰富,以培养学生的鉴赏创作能力。组织“童心化”体验,可以使学生始终保持认真主动的态度和积极高昂的情绪,能促进学生的美术素养自主性、创造性地获得发展,从而让生活体验教育的思想和要求得到落实,让小学美术课堂始终充满活力。

例如,教学《家乡的桥和塔》一课时,教师先带领学生唱这首童谣,学生高兴地拍手唱歌,课堂充满了活跃的氛围。然后,教师让学生说一说他们见到的桥和塔,学生都踊跃地表达。接着,教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些著名的桥和塔的照片,学生在欣赏完照片之后,体会到桥和塔所具有的精巧构造,被其中的奥妙所震撼。最后,教师选出几幅学生的优秀作品,让他们参观,并引导他们自行制作桥和塔。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创作,教师对他们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合理的指导。学生完成创作后,教师对他们的作品进行评比和展示,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美术教学要给学生充分体验快乐的空间,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寓学于乐,使他们能充分享受到“童心化”体验的乐趣。在“童心化”体验的视野中,美术教育的目标、内容,各种活动的开展、人际的互动、环境的设置等都应形成和保持良好的生活体验感。只有赋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度,学生才能自主感知、自主想象、自主表达。

四、进行“童味化”展示

小学生普遍好奇心比较强,导致他们对新鲜事物的探索欲望比较强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作品的“童味化”展示活动,吸引其注意力。展示学生的绘画作品,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高潮。对于学生的作品,教师可以事先设计一个有着童趣和童真的展示平台,这样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例如,在《植物写生》一课的作业展示环节,教师先准备一些盒子,把学生的作品粘贴到盒子的每一个面上,接着让学生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把盒子叠加起来。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可以让每个方位的学生均可以看到作品,还能让学生产生美的享受。又如,在《精细的描写》一课的作业展示环节,教师准备了一些菜篮子,让学生把作品粘贴到篮子上面,然后让学生将其顶到头上,伴随音乐进行展示。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更加认真、仔细地观察作品。再如,《艳丽的大公鸡》一课的作业展示环节,教师通过“立体胶卷”的形式展示,这种形式是和学生的审美特点相符的。通过展示环节,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对提升他们的美术学习热情具有重要作用。

有效的展示是高效课堂的点睛之笔,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好表现的特点,创设“童味化”的展示平台,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在作品展示环节中自主欣赏、交流、领悟。

总之,让小学美术课堂充满“童真”,是高效美术课堂至臻至美的境界。在开展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关注教学每一个环节的“真味道”,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美术技能与知识,勇于创新,从而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教师要注重激发童趣,以此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他们以后的美术学习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童真童趣创设
爱上游戏,回归童真
九月·童趣
冬眠的树(四)
童趣
“想东想西”展童真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快乐作文,童真表达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奇趣童真 欢乐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