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的内涵要义和研究意义

2023-10-07向玉乔

伦理学研究 2023年1期
关键词:新形态伦理学中国式

向玉乔

重视伦理文明建构、传承和发展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国国运的每一次大变动,都会通过中华伦理文明的深刻变化体现出来。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中华伦理文明的脉动再次被很多人深切感受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庆典上的讲话中说:“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1](13-14)他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又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2](23-24)“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概念提出以后,我国学术界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共党史、政治学、伦理学等学科展开研究,涉及它的丰富内涵、生成逻辑、道德向度等论题,形成了一批理论研究成果。已有成果普遍将“人类文明新形态”界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形态,认为它生成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新阐释,体现了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新贡献。这些成果对我们认识、理解和把握“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涵要义、生成逻辑等具有启示价值,但显现的问题也不少。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大部分学者研究“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学科边界不太清晰;二是几乎所有学者都将“人类文明新形态”视为一种业已完成的文明形态;三是很少有人论及人类文明新形态与新时代中华伦理文明的关系、人类文明新形态与全人类共同价值观念的关系等重要问题。

研究人类文明新形态,不能不关注它的伦理内核——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中华文明是中华文化的精华或优秀成分,中华伦理文明则是中华文明的精华或优秀成分。韦政通说:“中国传统中讲道德,不像西方人讲道德只限制在人生的范围内,而是弥漫在文化的一切领域。”[3](58)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之所以灿烂辉煌,这与中国人民、中华民族高度重视伦理文化特别是伦理文明建设、传承和发展的优良传统有着紧密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仍然是以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作为核心内容的。

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内容和伦理文明样本,是中华伦理文明演进发展的最新成果,是具有中国特色、反映新时代需要和符合人类伦理文明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伦理文明范式,体现中华民族在伦理认知、伦理情感、伦理意志、伦理信念等方面达到的新境界,反映中华民族在伦理学理论和伦理道德实践方面达到的新高度,其存在具有既成性与未成性、实然性与应然性相统一的特征。

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核心内容,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是一个需要全面开拓的新研究领域,主题宏大、内容复杂、论题众多,至少涉及五个主要方面:

一是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的思想基础。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深入系统地研究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的思想基础,就是要从古今中外的丰富伦理思想传统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及其中国化成果中,深入发掘能够对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建构发展提供伦理学理论依据和伦理思想启示的思想资源。

二是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的生成机理。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是继承和超越中华伦理文明旧形态的产物,也是批判借鉴外国伦理文明形态的结果。它是人类伦理文明历史演进和创新发展的最新成果,兼有既成性和未成性、实然性和应然性特征。一方面,它包含已经实现的内容,具有既成性、实然性维度;另一方面,它又包含有待于实现的内容,具有未成性、应然性维度。另外,它的生成发展,既受到其内部动力机制驱动,也受到中国式现代化、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等外部因素的推动。

三是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的内容体系。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是中华民族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生成发展的,而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又集中表现为当代中华民族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过程,因此,其内容应该主要从“五大文明”的内涵中来提炼。

四是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的建构实践。要充分实现或完善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必须大力推进它的建构实践。推进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的建构实践,就是要通过切实有效的举措和做法,使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实现从理念向现实的转化。卓有成效的建构实践既能够使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在中国生根发芽,又能够推动其走向世界。

五是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的道德话语。每一种伦理文明形态都有其自身的话语表达系统,其主要形式是道德话语。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的道德话语是中国道德话语。它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过程中共同创造的道德语言体系,其主要功能是表达中华民族的道德思维、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行为和道德记忆,满足中华民族的道德生活交际需要。

上述五个方面大体上展现了“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研究”这一论题应该包括的主要问题和内容,体现了历史性与时代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现实性与理想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的研究理念、思路和方法。

研究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具有重要学术价值。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其一,对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作出深入系统的伦理学理论诠释。“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核心内容。我们对这一重要内容展开深入系统的伦理学理论研究,能够在认识、理解和把握“人类文明新形态”方面形成专业化的新视角、新思路。其二,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华民族为什么能”“中国式现代化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等时代之问、人民之问、社会之问和世界之问作出有说服力的伦理学理论诠释。其三,推进中国伦理学理论创新,为建构中国自主的伦理学知识体系作出探索性贡献。“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是一个具有巨大创新潜力的前沿研究领域。围绕其伦理思想基础、生成机理、内容体系、建构实践、道德话语等重要论题展开研究,不仅能够催生新概念、新见解、新观点,而且能够为建构中国特色伦理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注入新因子、新元素、新内容。其四,推动伦理学领域的跨学科研究,培育新的学术增长点。研究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涉及伦理学、政治学、教育学等诸多学科的知识、思想、理论和方法,能够通过跨学科研究范式在伦理学研究领域培育新的学术增长点。

研究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具有重要实践价值。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其一,推动我国社会各界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强大功能;其二,揭示当代中华民族推进中华伦理文明建设的最新成就,推动我国社会各界进一步增强历史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和文明自信;其三,为党和政府带领中国人民、中华民族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教育强国、生态文明建设,繁荣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国家重大战略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其四,彰显中华伦理文明的独特神韵和世界意义,推动世界各国反思人类伦理文明发展的成败得失,思考人类伦理文明的未来走向问题,促进人类伦理文明新形态的建构发展。

总而言之,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的建构发展问题是新发展阶段党和国家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围绕它展开研究,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教育强国、生态文明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高度契合,能够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式现代化为什么能”等时代之问、人民之问、社会之问和世界之问提供有说服力的解答,能够发挥传承中华文化、中华文明、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促进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作用。另外,围绕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的思想基础、生成机理、内容体系、建构实践、道德话语等前沿性论题展开研究,能够充分展现我国伦理学界推进伦理学理论研究的自主性、系统性和原创性,能够为建构中国自主的伦理学知识体系作出探索性贡献。

猜你喜欢

新形态伦理学中国式
深刻理解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基本特征
中国式民主
开拓·前沿·创新与学科建设——简评《中医生命伦理学》
“纪念中国伦理学会成立40周年暨2020中国伦理学大会”在无锡召开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新形态西装
中国式失败
激活时装新形态
“走转改”活动在塑造新闻宣传新形态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