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娄底地区早籼常规稻品种筛选试验研究*

2023-09-28虢婷婷刘桃李杜洁莹龙心怡

南方农机 2023年20期
关键词:娄底全生育期早稻

虢婷婷 ,刘桃李 ,杜洁莹 ,龙心怡 , 彭 建

(1.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湖南 娄底 417001;2.常德市农林科学研究院,湖南 常德 415000)

0 引言

早稻产量占我国全年粮食比重大约为5%,稳定早稻生产是近年国家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2022年,我国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早稻播种面积稳中有增,总产量较2021年增长0.4%。在早稻的实际生产过程当中,农户播种的早稻种子品类繁多,不同品种之间的抗性水平、产量等均有参差,这在一定程度上负面影响了早稻的丰产与稳产[1];近10年来,我国优质水稻品种推广步伐加快,水稻品种结构持续优化[2-3]。因此,为加快品种更新换代速度,扩大良种覆盖面,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有必要在不同生态型区域进行早稻品种筛选,优选良种是促进早稻生产的有效举措[4]。

同时,早稻品种的筛选也解决了一系列问题。由于早稻种植风险较高,种植难度系数大,稍不注意便会影响产量,因此早稻的品种选择变得尤为重要。早稻的生长周期短,成熟期快,种植早稻时,温度较低,容易出现倒伏的情况,种子活性不足,对于土地需要的营养成分要求较为严格,在施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肥料用量,所以进行筛选时要注意选择耐寒性较好、抗倒伏的优质品种[5]。随着早稻优质品种的增加,早稻的一些问题得到解决,耐寒性增强,对不良气候的适应性得到提升,对一些病虫害的抗性增加,产量也得到提升。

双季早稻应选择生育期适宜、成熟好、抗性佳、高产的品种[6-7],本研究开展早稻高产优质品种田间比较试验,通过对不同品种早稻的多个农艺性状进行比较,筛选出适合娄底地区种植的新品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的时间为2021年的早稻季,试验在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校外试验基地进行,面积集中,耕地排灌条件良好,土壤肥力中等偏上,地势平坦,不受荫蔽;该地区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既具季风性,又兼具大陆性;早稻季日均最高气温为13 ℃~27 ℃,日均最低气温为6 ℃~19 ℃,平均气温合适,年平均日照时间1 538 h,年平均降水量1 416.5 mm,无霜期为268天。试验地点交通便利,做到土壤地力、肥力、水肥管理等一致,从而达到减少误差的目的。

1.2 试验材料

供试常规早稻品种有10个,分别为中组18(浙审稻2020005)、隆科早1号(国审稻20216006)、甬籼15(赣审稻20180008)、中嘉早17(国审稻2009008)、中早57(赣审稻20200001)、金早香1号(国审稻20220049)、中组53(浙审稻2020001)、松雅早1号(湘审稻20200013)、中早77(国审稻20220051)、对照中早35(国审稻2010005)。

1.3 试验设计

试验统一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设计10个处理,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选择其中一个品种作为对照,3次重复。所有试验点小区面积一致,一组试验在同一田块进行。其中试验小区的长宽比为2∶1,周围设置保护行。根据娄底地区当地的气候规律进行试验,在3月26日进行播种,抽穗期注意合理施肥,分蘖期要注意地区的天气变化,注意做好防寒保暖措施,并结合病虫害防治进行管理,同时严格记录各个生育期早稻的生长情况。

1.4 试验实施

移栽:选择在秧龄30天时移栽,采用人工移栽方式,同一组试验的所有品种同一时期移栽,移栽后及时进行查苗补缺。

病虫害防治:根据娄底地区当地的大田生产习惯来进行病虫害的预防,试验过程中采用有效的防治措施进行针对性防治。

田间管理:做好水肥管理,同一组试验的栽培管理措施必须保持一致,每次农事操作应在同一天内完成[8]。同时,在试验过程期间,为保证试验的准确性,未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

播种:试验点统一安排浸种,湿润育秧,同一组试验的所有品种在同一时期播种,播种时间为3月26日。

秧田施肥排水,保证秧苗密度正常,因地制宜;分蘖期一般分两次施肥,合理追肥除草,及时防治草害。

1.5 观察和记录

在试验过程中,严格观察秧苗生长情况,并记录播始历期以及各个生育时期,观察并记录试验品种的标准产量和损失率等,记录不同情况。

根据各个品种的生育期和秧苗损失的不同情况进行整理和筛选,包括品种的生育期、产量与抗性。抗稻瘟病分级标准根据国际水稻所稻瘟病抗性分级标准制定,一般分为9级,根据叶片状态和发病率进行分级。秧苗的穗颈瘟损失率计算方法:(各级发病数×单穗损失率病级)÷(考察总数×5)。

综合以上,选择出最合适娄底地区气候和环境的常规早稻品种进行推广。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各参试品种的始穗期、成熟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因而导致全生育期存在明显的差异,具体如表1所示。对照品种中早35全生育期为108天,甬籼15、中组18、金早香1号全生育期比对照品种短2~3天;中嘉早17、中早57、中早77与中组53全生育期较对照品种长1~2天,松雅早1号与隆科早1号全生育期为111天。

表1 各参试品种的生育期比较

2.2 产量及产量构成

各参试品种的实际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对照品种中早35产量为498.6 kg/亩,比对照品种增产的品种有中早57、中嘉早17、金早香1号与中早77,分别增产8.90%、6.84%、5.15%与2.67%;甬籼15、松雅早1号、中组18、中组53与隆科早1号产量低于对照品种,分别减产4.59%、4.37%、3.17%、2.51%与1.48%。

表2 参试品种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

2.3 稻瘟病抗性鉴定

各参试品种稻瘟病抗性鉴定情况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中组18、中早57与金早香1号的苗叶瘟发病级为3级,与对照品种中早35相当,而隆科早1号、甬籼15、中嘉早17、中组53、松雅早1号与中早77的苗叶瘟发病级在4~7级之间,高于对照品种。同时,除甬籼15和松雅早1号的穗颈瘟发病级为7级以外,其余参试品种的穗颈瘟发病级均为5级。中组18、隆科早1号、金早香1号穗颈瘟损失率为1级,其余参试品种穗颈瘟损失率与对照品种中早35同为3级。

表3 各参试品种成熟期的田间综合表现

3 小结与结论

为满足多元化的市场需求,筛选出适合娄底地区的优质高产常规早稻品种,本研究通过对近年新审定的9个常规稻品种进行田间试验,同时对试验结果进行综合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中早57和金早香1号综合表现最好,不仅高产,生育期适宜,且稻瘟病抗性较强。中早57每亩产量为543 kg,全生育期为109天,苗叶瘟发病级3级,穗颈瘟发病级5级,穗颈瘟损失率3级;金早香1号每亩产量为524.3 kg,全生育期为106天,苗叶瘟发病级3级,穗颈瘟发病级5级,穗颈瘟损失率1级,同时国家水稻数据中心显示,金早香1号米质达到NY/T 593—2021《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二级。此外,参试品种中嘉早17与中早77表现较好,二者每亩产量分别为532.7 kg与511.9 kg,全生育期均为109天,二者苗叶瘟发病级、穗颈瘟发病级与穗颈瘟损失率均分别为7级、5级与3级;其中,中嘉早17米质普通,口感一般,但是整精米率高、直链淀粉含量高、胶稠度长,是加工和储藏的理想品种[9-10]。

在本试验中,中早57、中早77、中嘉早17和金早香1号的田间综合表现超过了各方面优异的对照品种中早35,这4个品种适合在娄底地区扩大推广面积。

猜你喜欢

娄底全生育期早稻
国家级娄底经济技术开发区
国家级娄底经济技术开发区
国家级娄底经济技术开发区
早稻迎丰收
2021年全国早稻总产量2802万吨增长2.7%
2021年全国早稻总产量2802万吨 比2020年增产72.3万吨
宋代早稻若干问题探讨
湖南省2016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下)
2016年靖远县春玉米全生育期农业气象条件分析
湖南省2015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