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情感主播痴迷的老年粉丝

2023-09-28方菲

方圆 2023年16期
关键词:阿珍刘大爷阿强

文|方圆记者 方菲

情感主播的“狗血直播”已经成为新型带货模式。虽然故事“假到离谱”,却仍然深深吸引着众多老年观众,他们深信直播间里的爱恨情仇,也买下各种产品,成为这类直播间的忠实粉丝

深夜11点,朱阿姨家里客厅的灯已经关闭,房间却传来一浪又一浪的喊叫声,这是情感主播小浪正在直播。

“情感主播”指的是在直播间里聊情感话题,解决情感关系纠纷的主播。他们面对的是生活中许多厘不清、断不了的家务事,包括但不限于夫妻矛盾、离婚后养育子女、第三者插足婚姻、夫妻财产分割等,这些家长里短的问题都是情感主播调解的范畴。

然而,直播的尽头皆是带货。据《方圆》记者调查,情感主播的“狗血直播”已经成为新型带货模式,虽然故事“假到离谱”,却仍然深深吸引着众多老年观众,他们深信直播间里的爱恨情仇,也买下各种产品,成为这类直播间的忠实粉丝。

漏洞百出的剧情

那天,小浪在直播间里分享她调解的故事。

阿珍的老公阿强出身并不富裕,和阿珍结婚后,在阿珍和娘家的帮助下,慢慢成为千万富翁。没想到的是,富贵之后的阿强竟想抛弃阿珍。一次,阿珍在阿强手机里发现阿强与陌生女子的亲密照片。她原以为阿强愿意认错悔改,没想到阿强却顺势提出了离婚。

这时,阿珍才意识到,两人相处多年,自己竟然对阿强名下的资产毫无概念。房、车不仅都在阿强的名下,自己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阿强哄骗签下数笔夫妻共同债务,而这些债务也并未用于夫妻共同生活。

阿珍打电话到小浪的直播间,哭诉自己多年的付出以及夫妻感情的不堪一击……结果,让人大跌眼镜的一幕出现了—在小浪的一顿操作之下,阿强和第三者阿桃都被请到了直播间,与阿珍当面对质。

直播间的气氛就此到达高潮,评论区的观众开始对阿强、阿桃口诛笔伐,几十万人涌入直播间等待这出“好戏”的结局,却没有意识到迎来的是各式各样产品的购买链接——以“为阿珍报仇”“惩罚阿强”的名义,小浪开始“低价”甩卖阿强公司的产品,其中有8.8元的香水、9.9元的牙膏、299元的润肤霜和188元的翡翠等。这些商品购买链接到直播间后很快就被直播间的粉丝一买而空。

朱阿姨的女儿小琴看见母亲看得如此入迷,也跟着看了一会儿。但小琴很快发现,这就很像排演好的剧本,“哪有这么狗血还天衣无缝的剧情呢”?

这样的故事看起来漏洞百出,但是很多像朱阿姨这样的老年人,每天会花费大量时间观看这类直播。

家住安徽的刘大爷退休之后没有爱好,也不喜欢社交。后来,儿子需要他照顾孙子孙女,刘大爷便住进了儿子家,白天他负责照顾孙子孙女,晚上等儿子儿媳下班后,便拿起手机,蹲守在直播间。

(图片来源:CFP)

刘大爷是在一位老伙伴的推荐下看起直播的。虽然言语上没有表现出多么狂热的喜爱,但在行动上却是有所体现。每天的饭桌上,刘大爷都会滔滔不绝地跟儿女们分享他在直播间里听到的奇葩故事,比如男子家外有家,私生子跟亲生女儿谈恋爱了;女子出轨公司同事,把孩子独自丢奶奶家,结果孩子被陌生人拐走了;前男友给女友捐肾,签完同意书人却消失了……

儿子儿媳都劝说刘大爷这些是剧本,是找人按照剧情演绎出来的。刘大爷一听,拉下了脸,一边摇头,一边摆手说道:“那是你们不知道,不知道这个世界有这么多事。我还能比你们傻?”

刘大爷在直播间消费的种类确实不少,小到肥皂、洗发水、牙膏等日用品,大到“名家”画作、金手镯等他都买过。3年来,刘大爷在直播间里购买的大小不一的物品堆满了房间的大衣柜,每次都要用力关门,才能挡住物品往下掉落的趋势。但是刘大爷乐此不疲,因为这些东西记录了他在直播间蹲守的兴奋时刻。

不过,这些产品的质量堪忧。刘大爷曾经在直播间买过一件黄金首饰。在直播间里,主播信誓旦旦说黄金含量重达5克,拿到手之后,刘大爷发现金器里面是空心的,只是外面包了一层金箔。

为了进一步核实主播虚假宣传的行为,刘大爷的儿媳将刘大爷在直播间买的黄金首饰送到了当地专业的珠宝鉴定机构进行鉴定。玉镯和金器均被鉴定为赝品。

即便如此,刘大爷还会为这些情感博主解释:“他(主播)这么正直,给普通人主持公道,不可能骗我们,肯定是商家的问题,我们都是被坑了,肯定是这样。”

直播售卖的多半是“三无”产品

《方圆》记者在多家平台上发现,在搜索栏中输入“情感主播”,列表即刻出现许多粉丝为几十万、上百万的账号。这些账号的介绍页面都有各自的店铺,卖的多是各类生活用品,价格也都低得离谱。一旦关注了一名情感主播,平台方便根据算法持续推送类似主播给用户,让他们不停地购买。然而,这些产品大部分是“三无”产品—“手感差”“穿两天已经感觉快破了”“买的面膜我都不敢用,涂在脸上感觉刺刺的”……

《方圆》记者在某情感主播的直播间买了一双“广州贵人鸟”品牌女鞋,但收到的鞋子和正品鞋子并不一样。这双被主播宣传“原价498元,现价78元”的女鞋有一股浓重的胶水味,两只鞋的鞋跟高也不同,不仅磨脚不透气,穿一会儿鞋还会发臭。

李田曾在互联网大厂做过4年直播带货的生意,他告诉《方圆》记者:“直播售卖的产品,商家要赚钱,主播也要赚钱,平台更要赚钱,如果老百姓还觉得产品实惠便宜,那可以想象到这个商品成本有多低。”

某平台博主洋洋曾是一名情感主播的助理。她告诉《方圆》记者,现在的情感直播,基本上都有专业的团队在背后设计剧本,然后在一些兼职群里找演员。在洋洋私信发来的一张截图里,记者看到兼职演员的要求:女,30至40岁,苦情必须到位,秒落泪,面相善良清秀;男,35至45岁,会要账,能生气的;男,30至40岁的,能演农民工的,能豪横的,能哭穷的。以上演员均800元一场,饭补50元。

据业内人士介绍,有些“演员”会被直播间长期聘请。为了避免露出马脚被人发现,这些“演员”不会在某一个情感主播的直播间里短期内反复出现,必要时还会选择化装,使用变声器去伪装。

一位前情感主播在网络上发帖称,情感主播大多是通过带货来赚取佣金的。“情感主播人气高了之后,很多产品供应商都会找上门来洽谈合作,但是正规品牌产品很少找上门,也很少被主播选择。因为正规产品佣金较低,市场价相对透明,原本就有稳定的销售渠道,商家不会去找这些情感主播。换句话说,只有不正规的产品才会供货给情感主播。”这名主播表示,情感主播最常售卖的是保健品,因为这些主要成分是蔗糖类的食品,往往利润率最高,250元的产品,主播团队就能拿到200元的纯利润。而且这类保健品没有什么风险,只是吃了没有效果,属于无功无过的产品。就这样,在巨大的利益面前,那些离奇狗血的剧本故事,也就演绎得“顺理成章”起来。

此外,《方圆》记者发现,按照国内几个主要短视频平台的带货规定,主播售卖产品前,平台需要审核产品证书。但洋洋说,平台审核一般只是走个形式,不少主播还会伪造产品的相关市场资质。

洋洋曾经见过一名情感主播卖“限量版名表”,并且拿着真伪存疑的国际证书,说这是全球限量版的纪念证书,全球只产出1000只手表。当时,为了配合销售这款“限量版名表”,当晚直播间上演的剧情是厂家老板人在国外,被妻子家人瓜分财产,马上要资不抵债。厂家老板十万火急联系到直播间主播——他的“好兄弟”,希望“好兄弟”帮助他卖掉这批手表,从而回笼资金。于是,主播在直播间里将“限量版名表”当成低价福利卖给他的“家人们”。

有时候,平台也会因为这些直播间的内容过于离谱,而关闭直播间作为惩戒。为了继续忽悠粉丝,主播也有应对的方法——他们会发一个动态广而告之:“刚才坏人来抢货了”“天天为你们主持正义、处理矛盾,辛苦得我刚才晕倒了”。

直播炒作带货要不得

实际上,遇到这种状况,但凡稍微清醒点的人,都会认识到这是个设计好的圈套,退出直播间。然而,现在的直播普遍是以剧情取胜,很多老年人看,根本不愁没有观众、没有粉丝。

一位专门做直播打假的博主告诉《方圆》记者,自2021年11月以来,他经常收到私信,大多是询问父母沉迷情感主播要怎么办,偶尔评论区也会有父母辈的粉丝留言:“买过一堆破烂堆在家里,一直不相信(被骗了),现在才知道自己被骗了。”

为什么很多老年人容易受骗?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老年学研究所教授杜鹏一直关注老年人网络沉迷现象。他认为,一方面,短视频直播迎合了老年人的使用需求,老年人容易深陷“信息蚕房”无法自拔。另一方面,一些互联网产品对于内容筛选和把关并不足,诸如一些虚假信息和诈骗广告对防范意识不强的老年人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导致老年人过度信任和依赖网络信息。

另外,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家庭支持不足也是老年人沉迷网络的重要原因。随着家庭结构和规模发生变化,子女对老年人的情感支持不足,而直播间上演的犹如电视剧般跌宕起伏、鲜活生动的故事,也满足了老年人对外面世界的好奇和情感需求。

当老年人在网上找寻日常生活中缺少的东西时,年轻人是不是该反思,自己可以为家中老人做些什么?杜鹏说:“随着技术的发展,代际之间的沟通联系也更多由线下发展到线上。子女应该尽量陪伴、融入父母的生活,给予更多家庭成员之间的引导和关怀,避免让更多老年人沉迷网络直至不能自拔。”

“老年人大多勤俭持家,对价格比较敏感,所以价格的优惠往往是吸引老年人关注直播间内产品的根本。我们有必要去提醒家里老人注意防范,保持和老人的沟通,避免他们在其他渠道去寻求情感诉求。”洋洋说。

那么,情感主播借用剧本带假货,是否涉嫌欺诈消费者?答案无疑是肯定的。广州金鹏(荔湾)律师事务所律师李颖珺向《方圆》记者明确表示:“这种直播间出售给老年人的产品,要么是假冒伪劣产品,要么是‘三无’产品,要么是价格虚高,在民事上,卖方的行为是欺诈行为。”

根据民法典第148条,受欺诈方有权要求撤销交易。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4条,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消费者可以依照国家规定、当事人约定退货,或者要求经营者履行更换、修理等义务。

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律师吴昕栋补充了另外两种情况:网络主播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仍然销售,销售金额达到5万元以上的,根据刑法第214条,可能构成“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网络主播销售产品若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5万元以上的,根据刑法第140条,可能构成“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若其销售的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有毒有害的食品,根据刑法第143条、144条,还可能构成“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或者“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应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从消费者维权的角度看,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网络主播售假行为应适用惩罚性赔偿责任,除退货外,还应当按照价款的3倍赔偿消费者受到的损失,同时消费者还可以要求政府主管部门根据产品质量法等相关规定对其予以行政处罚。

同时,《方圆》记者注意到,最近抖音平台修订的《电商创作者违规与信用分管理规则》,新增交互内容处罚,说明与电商内容相关的交互内容(如连麦、引流直播间)违规的,平台有权对电商内容进行处置。

但实际上,由于平台也会从直播带货中盈利,这就导致对于用户的举报,平台最多就是退款,而不会有更严厉的惩戒措施。“短视频平台不像正规的购物App,有完善的售后服务和退货流程,需要退款的时候甚至根本找不到人。”李颖珺强调,在刑事案件的层面,这类平台和主播,销售金额高、受害者众多,其中不少构成诈骗罪。

“受害者可以到公安机关举报,要求立案处理。公安机关破案后,追回的款项会退还给受害者。但是因为这些平台和主播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且款项也可能早被挥霍转移,粉丝们能拿回自己钱款的可能性不高。”李颖珺补充道。

短视频购物本质上仍是通过互联网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经营活动,李颖珺认为,它应当受到电子商务法的约束。比如电子商务法明确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全面、真实、准确、及时地披露商品或者服务信息,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电子商务经营者不得以虚构交易、编造用户评价等方式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对于一些存在问题的产品以及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李颖珺建议,有关部门应及时依法介入,坚决打击制假售假行为,追究平台和直播的民事责任或刑事责任。对于个人而言,打假需要的时间精力成本高,难度很大,要减少乃至杜绝这些现象,必须靠国家层面的重拳出击,从源头严格防控。(文中小浪、阿珍、阿强、小琴、李田、洋洋为化名)

猜你喜欢

阿珍刘大爷阿强
阿强奇遇记
阿强
阿强
大厨阿珍
不吃苹果
智擒逃犯
阿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