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濂溪育检:尚文·重教·善治

2023-09-28周慧婷李国春

方圆 2023年16期
关键词:姑苏检察院古城

文|周慧婷 李国春

浸润在濂溪文化中的姑苏检察人,将古城保护作为自身职责使命,通过依法能动履职为千年古城展现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流水濂溪,清濯姑苏。”宋代理学家周敦颐所创立的濂溪文化,是历代为官者立德修身的思想代表。“濂”与“廉”同音连义,意为崇廉立德、正己修身。“溪”,水也,系苏州古城之灵魂所在,意在浸润无声、兼容并蓄。

千百年来,濂溪文化在江苏苏州一脉相承。苏州市姑苏区检察院汲取濂溪文化“正己修身、水润无声”的精神内核,形成“尚文、重教、善治”的检察智慧,以独具特色的“濂溪育检”检察文化品牌,推动检察队伍建设,实现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自这一检察文化品牌创立以来,该院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检察文化建设示范院”等荣誉称号,展现了检察文化的凝聚力和品牌影响力。

尚文:赓续文脉,夯实名城保护根基

姑苏区检察院坐落于全国首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有着2500年历史的苏州古城。相传,宋代理学家周敦颐晚年退官后定居苏州,开馆广收门徒,讲学传道。为了纪念他,人们在他的住地建立起一座牌坊,称为“濂溪坊”。

自2012年以来,姑苏区检察院挖掘姑苏古城的人文历史,将检察文化与古城元素巧妙融合,在原有的办公环境基础上,建成以“濂溪坊”为代表的“三园三坊”“七廊三苑”检察文化中心,并在其中布设姑苏老照片、廉政古语、法律格言等,形成该院思想文化建设重要阵地。置身其中,干警们能切实感受到苏州历史的厚重和江南文化的厚实。

浸润在濂溪文化中的姑苏检察人,将古城保护作为自身职责使命,通过依法能动履职为千年古城展现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塔顶电线密布,有安全隐患;上午用水高峰期,塔旁的窨井污水还泛出来……”2022年3月,一座位于甲辰巷子里的砖塔引起了姑苏区检察院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朱锡轶的关注。

朱锡轶通过苏州市不可移动文物数据库检索比对文物数据,发现这座高6.8米的砖塔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通过调取塔边两个监控,他发现塔顶绕着数根管线,污水横流漫过地面,周边环境不佳。朱锡轶立即与苏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属地街道、通信公司联系,确认管线是废弃通信基站遗留,是可拆除的。联系通信部门后,废弃电线于24小时内被全部拆除;3天后,污水管道也得到修缮。晴空下,青砖棱角分明、飞檐向上挺立,甲辰巷砖塔恢复了清爽模样。

“古城是姑苏的根、历史的脉、文化的本,需要用检察力量推动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利用。”朱锡轶表示,深厚的文化积淀是“濂溪育检”检察文化品牌的基因,也是推动检察工作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近年来,姑苏区检察院聚焦历史文脉传承发展,围绕名城保护能动履职,设立公益诉讼调查指挥中心与文化遗产检察保护专业化办案团队,建立起了“一核四检、分类保护、端口前移”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工作机制,在全国历史文化资源检察保护研讨会上作交流。三年来,该院综合运用打击、预防、监督、保护等措施,积极稳妥办理涉古城保护案件60余件,以“检察护名城”为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的金字招牌保驾护航。

重教:匠心定制,助推人才活水涌流

“师道立,则善人多,则朝廷正,而天下治矣。”这是周敦颐在《通书》中对教育的阐述,意思是人性向善,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育,在教育的熏陶之下,“天下治”的目标自然能实现。

“151名干警,年龄35岁以下者占比38%,本科以上学历者比例接近99%。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人很多,近3年就招聘了31名青年干警。”面对充足的后备力量,姑苏区检察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顾晔认为,要想用活人才资源,借用濂溪文化中的教育理念大有可为。

秉承苏州重视人才、崇尚先贤的优良传统,姑苏区检察院在全院建成“濂溪育检”政治教育基地,彰显党建之红、检察之蓝、文化之彩。该院还创建“新苗、蓓蕾、砥柱”阶梯式人才培养体系,“学讲赛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等队伍锻造机制,并确定任务清单,为干警定制学习目标和成长路径。

2023年,姑苏区检察院在每周一、周三下班后开设了“夜学小课堂”。课堂采用“领学+研讨+测试”形式,学习内容多样,既包括刑法重点罪名学习、指导性案例研讨等业务知识,也涵盖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党史学习、思政微课、廉政教育等内容,切实提高了干警的履职能力及党性修养。

“夜学小课堂”是姑苏区检察院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有益探索,也是该院突出育人育才队伍建设的生动体现。在“濂溪育检”这个大舞台,春雨小课堂、“法律+”微课堂、青年理论学习小组、“互助式”培训等一系列人才培育活动轮番登场,“三社、三说、三笔记”育才三部曲也在接连奏响。

丰富的学习平台、高频次的学习活动、高强度的知识“输入”,加速检察队伍专业化培养。近3年,姑苏区检察院涌现出“全国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勘验取证标兵”“全省检察机关网信建设标兵”“全省检察机关优秀办案团队”等专业人才和专业化团队,2人入选省级人才库,1名干警入选全市检察机关第四届青年精英人才,“师说检语”品牌入选全国检察机关教育培训创新100例。

濂溪坊是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检察院平日开展文化活动的场所。(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善治:法义与归,彰显社会治理担当

“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姑苏区检察院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吸收濂溪文化中“德治”与“刑治”相结合的社会道德思想,打造“法义与归”未成年人保护检察品牌,意在通过法律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主张通过道德教育的途径引导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与社会各界共同保护未成年人。

近年来,姑苏区检察院统筹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当宽则宽,对涉罪未成年人进行充分社会调查,用心用情力促涉罪未成年人迷途知返。3年来,该院未成年人犯罪的不起诉率为68%,附条件不起诉率为40.3%。其中,有4人在不起诉后回归学校,有7人在取保候审或者附条件考察期间内经帮教重新就业。该严则严,坚持宽容不纵容,将依法惩治作为特殊形式的教育挽救。对于屡教不改、主观恶性较大、造成严重后果的未成年人犯罪,该院依法提起公诉,让涉罪未成年人深刻感受法治威严,3年来共依法起诉未成年人33人。

除了“法义与归”未检品牌,姑苏区检察院还形成一系列融入“善治”的检察业务子品牌,让司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该院形成“濯正蓝”刑检品牌,在严厉打击刑事犯罪的同时建立轻微刑事案件相对不起诉社会公益服务补偿机制;打造“水巷邻里”“护企老娘舅”品牌,在办理企业合规案件的同时建立企业合规法律援助机制,帮助“有心接受合规,无力负担费用”的小微企业走上依法经营的道路;创设“检护通和”交通犯罪办案品牌,以依法惩治犯罪为基石,建立相对不起诉人员志愿服务考察机制,先后组织200余人参与交通志愿服务活动,服务时长累计超过2000小时,1件检察建议入选最高检社会治理类优秀检察建议……

“检察文化品牌建设的意义在于选好一个坐标、找准一套方法、实现一种超越。要强化检察文化熏陶,将依法履职与检察担当紧密结合,为新时代检察工作持续赋能。”姑苏区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陈晓君表示。

猜你喜欢

姑苏检察院古城
悠悠姑苏情,酥脆“蟹壳黄”
姑苏繁华地 吴中第一镇
扶贫队“砸锅”——记山西省检察院扶贫队员武海龙
姑苏好时光
翘街古城
姑苏城外寄乡愁
安居古城
基层检察院检务督察工作之完善
春秋古城一日游
未检工作与检察院组织法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