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政策下初中历史课堂作业的优化设计

2023-09-28蔡笃弟

新教育·综合 2023年9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双减高质量

蔡笃弟

【摘要】从初中历史课堂作业优化设计这一角度出发,分析初中历史课堂作业存在的不足与原因,从课堂作业设计思想、设计内容、科学评价三方面提出优化建议,使得学生能通过课堂作业更好地把握知识、锻炼能力、提升学科素养,教师能够更好地改进教学情况,进而达到历史教学“减量、提质、增效”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双减”政策;初中历史;高质量;课堂作业设计

现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双减”政策下,优化初中历史课堂作业设计的方法。

一、历史课堂作业存在的不足

1.课堂作业缺乏科学性的指导思想

(1)对课堂作业的认识不充分。课堂作业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教师并未将它置于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仍然坚持以课堂讲授为主,没有领会教与学一体的内在关系。

(2)对课堂作业的内容设计准备不充分。课堂作业布置出现随意性、片面性等特点,没有充分理解和运用课堂作业的指导性、诊断性、反馈性等,导致学生的主动性不高、完成性不高,甚至出现抄袭作业的现象,学生的学习体验不佳。这就必然造成学生知识、方法、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养得不到有效发展,课堂教学效果得不到有效提升。

2.课堂作业缺乏科学性的内容布置

(1)作业内容粗而不精、杂而无序。历史学科的内容往往時间跨度长、内容涵盖广泛,很多教师在课堂作业设计时采取全覆盖的方式,造成内容数量庞大但不精,甚至出现重复性、无效性的内容,学生易在一遍遍的无效练习中丧失学习兴趣;内容选取稍显杂而无序,没有重难点突出、没有目标分层,学生既没有达到通过练习更好掌握、理解、运用课堂知识的目的,教师也没能发挥好课堂作业诊断性、反馈性的原则,不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2)内容结构僵化单一。一些教师的课堂作业仍然是传统意义上的作业模式,机械、题型单一,多局限于练习册或试卷。经常采用抄写题、背诵题、选择题、问答题等固有形式去揪住某个知识点不断重复练习,考察侧重对知识点的记忆,没能做到学史为今以及学科素养培养的效能。这种作业虽然对于巩固知识有一定的作用,但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相脱节,且在激励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学科素养能力和情感价值的塑造方面是非常不足的。

(3)内容结构缺乏分层设计。初中生的基础水平、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各不相同,在学习上呈现明显的差异性,然而当前课堂作业内容难易度区分不科学、缺乏分层设计,往往采取一刀切的做法,采用一套内容、一个标准,内容也较为固定。“刚性”太强,“弹性”不足,这使得学困生无法掌握应有的基础,反而学得更加吃力;中等层次学生没有提升;优秀学生没有思考和突破、无法发挥潜力。

(4)内容完成时间安排不合理。课堂作业课外做是现今学科教育普遍存在的现象。课堂作业,简而言之就是课堂中完成,并得以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一些教师仍然认为课堂讲授的时间与教学效果成正比,因此不惜挤压课堂上学生独立作业与反馈的时间,把课堂作业变成课外作业,甚至剥夺学生的活动时间。殊不知,学生构建新的认知、巩固知识、提炼学习方法、锻炼学科能力均离不开自身独立“练”的活动。在只有教师教和学生听构成的课堂活动中,学生仅仅是“懂了”,但并不是“会了”,能“用了”。这样的教学不仅事倍功半,还会直接影响教学效率的提高。

3.课堂作业缺乏科学性的评价

课堂作业评价片面性、缺乏发展性。作业评价是反映学生学习效果的最佳方式,具有查缺补漏、发现自身不足、改进教与学的作用。有的课堂作业的评价往往只是用一个简单的“√”与“×”代表教师对学生课堂作业的评价,习惯用分数去评价学生,而对学生在知识掌握、理解程度、灵活运用方面的评价基本没有,缺乏文字的交流,且缺乏针对性、具体性的评价。教师大多关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评语也往往是点到为止,针对其他不同水平学生而进行针对性、具体性评价更是极少出现的,学困生、中等生、优秀生等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自己的作业成果上得不到教师及时且有针对性的评价,不利于学生及时发现自身不足,查缺补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其一,教师的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没有充分研读、落实课标要求,没有充分认识学科素养能力的内涵、相互关系、落实途径、评价标准等,这些先天条件的不足,造成课堂作业的实施效果必然是低效的。其二,很多教师仍以中考指挥棒为绝对中心,认为课堂作业的功能仅仅是为提升学生学习成绩,没有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有效学科素养能力的培养。其三,教师没有遵循初中生的发展特点、没有研究实际学情、没有统筹兼顾好不同水平、不同学情、不同基础的学生,没有有机结合课标、课堂、学生,这样的课堂作业无论是在学科兴趣培养方面还是知识把握、方法养成、能力素养培养方面都是不足的。

二、历史课堂作业优化设计的建议

1.坚持科学的设计思想为导向

(1)遵守党的教育政策、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是一切教学工作的行动指南和准则。要坚定不移地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论,树立新时代教育观。如任教的历史教师要认真研读政策与理解课程要求,明确学科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以此为我们的教学活动树立正确的思想,为我们的课堂作业设计指明正确的方向。

(2)遵循教育规律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教育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学生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个别差异性、互补性等特点,教师要适应和遵循学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性,因势利导,才能事半功倍。其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顺序性),因此课堂作业依据这一特点,在知识掌握、方法养成、情感培育等方面,都应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的方法。其二,学生身心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稳定、典型的特点(阶段性),依据学生不同年龄、不同学段特点,在教学要求、内容、方法要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同时注意不同学段、不同内容之间的联系。其三,学生身心发展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平衡性(不平衡性),要适时而教,即要在学生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进行教育,课堂作业要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知识等方面的发展。其四,同一阶段的每个学生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因此在课堂作业中,教师首先要认识学生发展的共同特征,还要重视每个学生的个别特征,要因材施教,因人制业,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和积极因素,选择有效的教育途径。其五,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信心和积极性。这一规律要求教育者首先要对全体学生,特别是存在身心障碍、学业成绩落后的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心;其次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扬长避短,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信心和积极性,从而获得身心的协调、统一发展。

(3)体现学生学习主体性。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与学相结合的课程活动。作为教学活动延伸与内化的课堂作业设计,教师应从设计主体转变为学生完成作业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要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设计。其一,要注意每一位学生在基础、习惯、能力等方面的不同,以及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中的个别差异性,作业设计要做到统筹兼顾,全员有效参与。其二,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引导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自觉积极的学习态度,从而达到自己预期的学习目标。其三,教师要想尽一切办法调动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主动获取知识,并能按照各自的方式,把它纳入到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充实、改造和发展。其四,引导学生在课堂作业中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知识,善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做到学有所用。

2.坚持科学的内容设计原则

(1)内容数量要全而精、具有系统性。历史学科内容时间跨度长、内容涵盖广,历史题目更是浩如烟海,题型多样,内容的选择并不是广撒网、全覆盖,而是要以课标为指导、教材为基础、紧扣学科要求、立足学情、面向全体学生,既要讲全面也要講系统。首先是当堂历史知识要及时巩固和消化;其次要精挑细选典型题目,举一反三,具有减量提质的学习效果,坚决反对重复性、无效性的内容;最后要体现当堂重点、突破当堂难点,做好当堂知识点的内部衔接,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对当堂所学知识及时巩固,也利于进行知识梳理、构建知识体系。

(2)内容结构丰富、具有多元性。完善作业结构的丰富性,要有丰富的题型,可以有传统的以基础、识记为目标的单项选择题、背诵题、抄写题;可以有方法提升、情感升华的各类题目,如材料分析题可提升学生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可以跨学科设计读图识史题,对历史漫画、文学作品、书画作品、艺术作品进行欣赏。这样与生活、社会现实联系紧密,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利于对知识的掌握,还能学史为今、鉴古知今,在培养学生学科素养能力和情感价值的塑造方面都有明显的成效,真正做到学有所用。

(3)内容分层、具有针对性。教育心理学规律表明,初中学生在身心发展方面存在不平衡性和个别差异性等特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归类,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如在课堂作业布置中因势利导,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教学中得以展示自己,在课堂作业中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这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也实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具体要求有:其一,作业设计方面要做好分层、分量设计,遵循顺序性的原则,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其二,学生可自主选择作业的内容,作业内容设计有基础题和综合题,基础题以教材为主,以掌握当堂课的基本内容为准,适合能力偏弱的学生;综合题注重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吸引学生积极思考和实践,有助于对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适合能力较强的学生。其三,学生可自主选择作业的完成方式,学生自主选择作业内容后,可以自己独立完成,也可以跟其他同学合作完成,还可以查阅资料或者求助于教师。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认为的,教师应给每个学生挑选适合的题目,让每个学生经过努力都能成功。在教与学的活动中,通过由浅入深的教学设置,学生先树立信心激发兴趣、后积极探索知识的高峰。

(4)内容要有学科特色。历史学科是中学必修课程,是国家规定三科统编教材之一,课堂作业要充分体现历史学科的特色魅力。学生通过课堂作业感知历史学科特有的发展性、因果性、过去性、综合性等特点,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下正确地认识历史、认识历史规律、了解中外历史发展进程,有助于学生传承人类文明、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家国情怀、拓宽国际视野情感的熏陶。

3.坚持科学的作业评价

课堂作业评价是反映学生学习效果的最佳方式,具有查缺补漏、发现自身不足、改进教与学的作用,要减少非对即错的评价方式,开展科学性的作业评价。具体体现为:其一,评价方式多样化。可以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面批相结合的方式,既可以让学生在自评、互评环节中温故知新、发现问题,弥补不足,也可以通过教师的面批指导,不断查漏补缺,利于学生自身知识体系的构建。其二,评价要及时且全面。及时性要求课堂作业评价必须当堂完成,教师要合理安排时间,通过学生自评、互评、面批等方式,师生共同参与及时完成。全面性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优生、还要关注学困生,不仅关注学生当堂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关注学生学习方法是否有效、学科素养能力是否提升、情感价值的培养是否达标。其三,评价要具有发展性,教学活动是一个连续不断、承前启后的过程,评价作业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评价学生,因此教师要带有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个学生,公正、客观地评价,如:对学困生既要发现他学习的不足与缺点,也要善于发现他的闪光点,要肯定他的学习热情,及时帮扶;对优秀生既要肯定他的学习效果,也要善于发现他的不足,及时矫正,以此促进每个学生的进步。

学科课堂作业设计的优化对于“双减”政策的落实有着很大帮助。教师应在科学的思想指导下开展作业设计,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科学的作业内容与科学的评价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提升情感能力,全面培养学科素养。如此,历史课堂方能真正提高教学效率,并发挥教育真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吴璠.初中历史作业设计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7.

[3]欧阳若兰.新课程改革下初中历史有效作业的设计—以毕节市第一中学初中部为例[D].重庆:西南大学,2020.

[4]孔君兰.浅析新课改下如何改变初中历史课堂作业现状[J].课程教育研究,2013(1).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双减高质量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