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孩子应该具备的规则意识,就藏在这些游戏里

2023-09-28高一帆

现代家长 2023年9期
关键词:程程仙女礼物

高一帆

孩子都喜欢玩游戏,玩起来不知疲倦,但游戏不仅是用来打发时光的,如果家长善加利用,游戏也可以成为家庭教育的有力抓手,比如——

孩子喜欢冒险,和他玩“速冻”游戏

两岁的孩子都喜欢冒险,无论男孩还是女孩。正所谓“无知者无畏”,孩子的有些举动能把家长吓出一身冷汗。

在家玩捉迷藏游戏时,聪明的壮壮总能藏得让妈妈找不到,为此,他特别得意。这天,他又藏到了一个绝妙的地方,妈妈找了15分钟都没找到。妈妈抓狂了,大声认输,让壮壮自己出来,但壮壮不肯。妈妈见窗帘被风吹动,窗户是开着的,大吃一惊,跑过去探头一看,顿时头皮发麻:壮壮居然蹲在空调的室外机上,正冲着妈妈笑呢!要知道,壮壮家在27层楼上,距离地面70多米。

妈妈在收拾阳台上的小花园,琳琳蹲在一旁玩耍,一会儿问木槿什么时候开花,一会儿问仙人掌为什么长刺儿。妈妈去卫生间接水,回来时,远远看见琳琳正准备用喷壶给电源插盘灌水,吓得魂飞魄散,尖叫一声,扑上去制止……好在喷壶里没有水。

面对孩子的冒险行为,家长的警告、制止、惩罚往往没用,因为此时孩子的好奇心正盛,而好奇是孩子的本能。如果孩子被家长吓住,变得听话了,好奇心和探索意识也就被扼杀了,从此畏首畏尾,什么都仰仗家长。那么,怎样不打击孩子的积极行为,同时又让孩子远离危险呢?不妨试试这个游戏——

让孩子邀请几个小伙伴来家里做客,大家随着音乐各做各的事,看绘本、玩乐高、下五子棋,干什么都行。突然,家长关掉音乐,大喊:“冰块儿!”此时,不管孩子们在做什么,都必须停下,不许说话不许笑,身体也不能动,就像被冰冻了一样。

孩子们最喜欢玩这个游戏,一定会乐此不疲,即便在非游戏时间,他们也愿意“冰冻”别人或被别人“冰冻”。

这个游戏应用了心理学的条件反射原理,看似简单,却非常有效。常玩这个游戏,“冰块儿”就成了孩子的安全警示语——只要保持不动,就不会有事。当孩子习惯了“冰块儿”这个口令,家长就可以当指挥官了。家长会发现,当孩子再有危险举动时,喊“冰块儿”比“别动”“停止”“回来”“放下”等都管用。

孩子不愿分享,和他玩“轮流”游戏

两岁半的糯糯因为经常抢夺小伙伴的玩具,在小区里有“小霸王”之称,男孩女孩都躲着他,集体游戏绝对不会请他参加,所以,糯糯很孤独,总是蹲在传达室墙边,眼巴巴地看小伙伴们玩得热火朝天。

爸爸看出糯糯的问题是不懂东西的归属、不尊重别人,更不愿与人分享,于是给他讲孔融让梨的故事,但是效果不好。一天,爸爸洗了4个苹果,让糯糯把最大的拿给爷爷。偶尔来做客的爷爷不明就里,接过苹果就咬了一口。糯糯见爷爷没有把最大的苹果还给自己,大哭起来。

两岁的孩子正在建立自我意识,认为“喜欢即拥有”,所以会蛮横地抢夺小朋友手里的玩具和食物。再大一点,孩子弄清了哪些东西是自己的,哪些东西是别人的,他会本能地保护自己的东西不被抢走,根本没有分享意识。

此时,家长给孩子讲孔融让梨的故事,引导孩子尊老、礼让,效果往往不好,因为孩子不会理解,还以为那是游戏,当长辈没有把最大的苹果还给他,孩子会认为游戏规则被破坏了,自己的权益受到了侵犯。

分享意识恰恰应该在这个时候启蒙,启蒙的方式应该以孩子能接受为准。不妨试试这个游戏—

家人或几个小朋友围坐在客厅里。家长拿出一条漂亮的围巾,对大家宣布:现在,每个人都可以轮流戴一会儿,向别人要的时候,一定要说:“你好!我可以戴一会儿吗?谢谢!”

游戏开始,妈妈先戴上围巾,做出很舒服很满意的表情。爸爸说:“夫人,你好!我可以戴一会儿吗?谢谢!”围巾顺利转手。过一会儿,家长可以鼓励孩子上前尝试:“爸爸,你好!我可以戴一会儿吗?谢谢!”如果孩子说错了,没关系,让孩子重复一遍,然后把围巾给他。又过了一会儿,妈妈向孩子提出请求,孩子觉得好玩,多半会欣然答应……如此轮流,相互提出请求,相互满足,孩子会觉得很有趣。

这个游戏的设计很高明,主题绕开了与“分享”对立的“占有”,让孩子体验分享的另一层重要的意思:轮流。如果孩子知道与人分享不意味着失去,东西早晚还会回到自己的手里,他会欣然用这种方式交朋友。

玩這个游戏时,小朋友越多越好,因为只有能力相当的人在一起,分享才有平等、友好的愉快气氛,也更真实。玩过这个游戏的孩子,在幼儿园也会相对大度。

有的家长担心,在幼儿园,如果孩子让出的东西要不回来怎么办?没关系,孩子的交际能力正是在挫折中学到的,孩子乐意分享,真正的奖励是好人缘,何必在乎分享之物?

孩子乱翻东西,和他玩“导游”游戏

两岁的龙龙走路已经很稳当,喜欢在家跑来跑去,到各个房间乱翻东西,抽屉、衣柜、壁橱、书架……不肯放过一处。

和妈妈一起去朋友家做客,龙龙也忍不住好奇心,乱翻朋友家的抽屉,让妈妈十分尴尬:“你还真不拿自己当外人啊!”“你是不是想偷点什么?”妈妈这样说,实在是冤枉了龙龙,他的意识里还没有形成礼貌、道德的概念,只是出于好奇,想看看、摸摸而已。

孩子这些非恶意的行为有时是危险的,比如厨房的刀具、卫生间的消毒液、酒柜里的玻璃器皿等,孩子乱摸乱动,有可能造成伤害。要让孩子从小学会自我保护,不妨试试这个游戏—

游戏很简单,就是像导游带游客参观那样,家长带孩子参观家里的各个房间,分别介绍哪些东西他可以动,哪些不可以动。

比如,带孩子来到厨房,打开装刀具的抽屉,对他说:“这个不可以动,危险。”然后指着笤帚和簸箕说:“这个可以动,用来扫地。”指着放碗筷的柜子告诉他不能动,指着存放垃圾袋的整理箱告诉他可以动,等等。一天不要介绍太多,太多孩子记不住。

家长不要觉得这个游戏不像游戏,对孩子来说,它非常有趣,因为他心中的疑惑一个接一个地解开了,很过瘾。

玩这个游戏的时候,家长要牢记一个要点:孩子能动和不能动的东西,数量要大致相当,不能全都不能动,更不能全都能动。这样,孩子才会认为游戏是公平的,才愿意遵守这些规矩。

另外,尽管孩子乱翻别人家的东西有侵犯隐私之嫌,但家长不必上纲上线,只以安全的名义告诫孩子就够了,因为孩子不懂“不得侵犯他人隐私”这些成年人的规矩。

如果家长对孩子说,乱翻别人的东西就是想偷东西,是坏行为,不仅无助于孩子形成道德意识,反倒会让孩子产生恐惧心理,做事畏首畏尾。

孩子举止粗鲁,和他玩“仙女”游戏

程程精力旺盛,玩耍起来十分莽撞,家里的花瓶、茶杯、镜子、瓷碗,不知打碎了多少。

一天,程程用爸爸的手机玩游戏,终于过关了,兴奋得大呼小叫,扬手便将手机抛了出去。好巧不巧,手机从窗口飞了出去,屏幕被摔得粉碎。

周末的中午,程程不肯午睡,一个人在客厅玩儿。妈妈醒来,到卫生间一看,被吓了一跳,原来镜子上歪歪扭扭写满了数字。不用问,是程程干的,默写1~20的数字是他当天的作业。

“不错,写得都挺工整。”妈妈很满意,但笑容突然凝住了,她发现数字笔迹的颜色很熟悉,慌忙看梳妆台,果然,那里一片狼藉,三支价格昂贵的口红都被程程糟蹋了。

怎样让孩子安静、文雅一些呢?摆事实讲道理肯定没用,恐吓和惩罚对孩子的成长又不利,那不妨试试这个游戏—

许多动画片中都有“仙女”这个角色,又可爱又神奇,很受孩子们欢迎。仙女的经典动作是轻盈地飞,给小动物治病是用手指轻轻地摸一下,嗓音也是轻柔甜美的,总之,做什么都是“轻”的。

如果家长不想让孩子碰碎一只高脚玻璃杯,就对他说:“这个,要用仙女的手指来摸。”孩子立刻就知道那是怎样一种“轻”,而且很愿意学一学可爱的仙女。

通常情况下,家长这样说会诱导孩子进入一个仙女模仿秀时段,从用仙女的手指摸东西开始,孩子会举一反三,用仙女的方式做别的事,比如轻轻地走路、慢慢地说话、静静地吃饭等——这是多好的训练方式啊!

需要提醒的是,家长不能以安静、文雅为唯一标准,让孩子处处学仙女,因为有些事情用過于谨慎的心态去做就是无能,比如打篮球、踢足球、游泳等大多数体育运动。所以,家长要给孩子提供点当“小暴徒”的机会,同时让孩子明白,做不同的事,需要用不同的方式。

孩子童言无忌,陪他玩“夸礼物”游戏

悦悦过两岁生日时,姑姑送来礼物,包装得十分精美。悦悦欢天喜地地打开,见是一辆遥控坦克,马上黑了脸:“我不要这个,我已经有一辆坦克了!”姑姑尴尬无比。

爸爸的同事来家里做客,带来的礼物是一个大大的榴莲。悦悦见了,马上捂住鼻子:“臭死了,臭死了!我最讨厌榴莲的味道!”客人马上涨红了脸,不知该把榴莲放下还是扔出门。

童言无忌,成年人大多不会跟孩子一般见识,但孩子经常在言语上冒犯他人是不礼貌的行为,必须予以纠正。不妨试试这个游戏—

全家人聚在一起,每人都要准备一个破烂的东西,比如爸爸找到一片枯树叶,妈妈找到一块准备丢弃的洗碗海绵,姥姥拿出一个空饮料瓶,孩子翻出一个脏兮兮的玩具熊……总之,看上去都不能当礼物的东西,却偏偏要拿它们当礼物相互赠送。

游戏的要求是,每个人都要把别人送来的礼物挖空心思地夸赞一番。比如:“这块海绵的颜色跟我的衣服很配啊!谢谢你!”“这个空瓶子正好可以给我当花瓶,谢谢!”

当孩子的礼物被人赞赏,家长要不失时机地问:“别人喜欢你的礼物,你是不是很高兴?”孩子当然使劲儿点头。礼物轮换几圈,孩子就学会感谢别人的好意。这个小游戏对培养孩子的想象力以及发散思维大有裨益。

需要注意的是,家长要循序渐进地让孩子理解,收到别人的礼物,即收到别人的善意,而不要拘泥于礼物本身的价值。这是故意用破烂来当礼物道具的深意所在。

【编辑:陈  彤】

猜你喜欢

程程仙女礼物
小妖怪和小仙女
匹诺曹遇到小仙女
仙女流行图鉴
送错的礼物
爱的礼物
礼物
程程的心愿
四季的风
人生中10件无能为力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