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麦家小说《人生海海》中的意象叙事

2023-09-28赵雨柔上海海事大学上海201306

名作欣赏 2023年12期
关键词:海海肚皮阿姨

⊙赵雨柔[上海海事大学,上海 201306]

一、引言

《人生海海》一书是作家麦家于2019年出版的一部长篇小说。故事以抗日战争至改革开放为时代背景,描述了一个老式江南山村中传奇人物上校跌宕起伏的一生。小说主人公是一位充满神秘感的上校,他花大把时间在家读报,并对自己养的猫像对孩子一样好。他既是村里人斗争的对象,又是村民常去求助帮忙的人。

小说以第一人称为叙述视角,小说中一大半是以童年的“我”来叙事。但是对于这样一部时代背景跨越了半个多世纪的小说来说,以第一人称视角叙述他人故事是有难度的。因此,作者通过爷爷讲、父亲讲、老保长讲、小瞎子讲等来丰富文章叙述视角。小说的叙事特点除了不同的叙述视角,还体现在意象的选择上。小说中作者巧妙地设计了多种意象,构成了意象叙事,既完善了叙事结构,又增强了文章的耐读性。

二、意象及其叙事功能

意象一词萌芽较早,始于先秦,后来意义不断得到深化。中国古代文论巨著《文心雕龙》将意象一词首用于文学理论,刘勰认为意象为意念中的形象。清人叶燮从诗学品论角度认为意象不再是常识意义上的理、事、情,而是蕴含着诗人自身的体会、感悟及点化。杨义在《中国叙事学》一书中提出:“意象组合是化合,是升华,而不是原有道理、事物的简单叠加。”①意象包含着作者深刻的思想情感,意象一词在英文中译作“image”,多指具体事物的形象,在诗歌和文学作品中运用广泛。

在叙事文学中,不是所有描述的对象都可作为意象。古往今来,众多文学作品无一不证明了作家们对于作品中各类意象的设置有着自己独特又深刻的思考,因为意象在作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杨义先生在《中国叙事论》中,结合中西方理论,提出了意象叙事论。他在《中国叙事论》中提到意象是文章的“文眼”,在叙事过程中极具价值。他认为:“首先,意象作为‘文眼’,具有凝聚意义、精神的功能;其次,具有疏通行文脉络、贯穿叙事结构的功能;其三,还具有保存审美意味、强化作品耐读性的功能。”②

三、《人生海海》中的叙事意象及其内涵

(一)自然意象:猫、大海

《人生海海》一书中提到多次的动物意象是上校的猫。上校与猫之间的缘分,贯穿整本书。开篇,介绍主角上校这一人物时,作者从五方面描述上校的“怪”,其中一“怪”就是上校养猫比任何人家养孩子还要操心,下功夫。自从上校养了一只猫后,他的生活里就没有少过猫。但也正是因为上校对猫的喜爱和不舍,后因猫找来不少事端。最致命的一次就是小瞎子利用上校对猫深厚的感情,设计了陷阱让正在躲避追赶的上校被抓到。小说表面上是描写上校与猫之间深厚的感情,更深层次看,作者寄予了猫一种生命的力量,而这也象征着上校的生命。正如作者麦家在采访中说道:“他养猫其实也是对自己生命的一种寄望,希望有九条命的一个畜生陪伴着他,也能赐予他更多生命的力量。”③

书名《人生海海》也蕴含着大海这一自然意象。它象征着人生如宽广深厚的大海,历经波涛风浪,复杂多变。我们应在看到生命的艰辛与困苦、人生的起落与多变后,更好地去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上校的一生,起起落落,充满波澜。从一名出色的木工学徒到军队的一营之长;抗日战争时期,以医生的身份搜集情报,是深陷日本人的囚牢却坚守不卖国、九死一生的情报人员;内战时期,是戴罪立功、爱猫如命、医术精湛的军人;朝鲜战争时期,他又是英勇善战、舍身救人的英模军医;后来他变成伤人犯事的罪犯,又变成精神崩溃、智力受损的老人。上校历经革命、历经挫折和斗争但依旧顽强地与命运抗争,坚守着心中的正义与大道。

(二)文化意象:文字

文字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及人类社会的传播工具,传承着历史、传播着思想、承载着情感。例如,在书中“我”的爷爷是一位从小上过学堂、熟读经典、言谈中富有大道哲理的老者。他那充满古人智慧和思想的话语确实给儿时的“我”带来了不少的知识和思考。“我”孤身一人去往国外后,看报成了每日的习惯。通过读报“我”能了解到国内外的发展状况。更重要的是报纸上的话语成了“我”孤独时的慰藉。然而,小说中小瞎子的文字将上校推向深渊。公告揭示了上校小腹上的字,告知村民他是大汉奸,这使得上校成为众人唾弃的罪人。林阿姨的告状信间接导致了上校失去升职的机会,被开除军籍,遣返老家。上校肚皮上的刺字给上校带来了一生的耻辱,他为此伤人伤己。

(三)空间意象:家、学校、寺庙

“特殊的空间意象是作者主观的情感和理性的统一体,在有限的空间赋予无限的内涵意味,参与到整个叙事过程中,赋予叙事结构新的意义。”④小说中,作者将上校的家描述成村子里世外桃源般的存在。“太监自己则像个老爷一样,坐在屋门前的台阶上,享着太阳,抽着香烟,看着报纸,脚跟边躺着一白一黑两只猫。”⑤这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也反映出这时的上校远离过往的生活,放下过去的荣辱,过着轻松自在的田园生活。而这样宁静的生活背后却一直暗波涌动。村子里的人对上校的过去充满好奇,村子里充满着各种各样关于上校的传说。

上校伤害小瞎子后与母亲躲入一所寺庙潜心修行。每天早晚扫地,陪母亲念经,似乎在为自己的罪行赎罪。上校最终被抓走时,光着头,一身僧袍,就像是一个真的和尚。上校和母亲在庙中躲了一年多的时间,寺庙对他们而言是容身之所,更是庇护之处。寺中的劳作、念经对上校而言是修行,更是赎罪。

四、《人生海海》中的意象叙事及其功能

(一)贯穿叙事结构,疏通行文脉络

意象是叙事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可称为文章的“文眼”。小说中上校肚皮上的字多次出现,贯穿小说始终,从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从最初村子里传言上校是个太监,小瞎子偷看上校肚皮上的字;到后来老保长为救“爷爷”的命,透露出关于上校肚皮上刺字的信息;到上校被抓后,被村民要求看肚皮上的字,因此被逼疯;再到上校年老时,逢人就展示自己前半生一直遮掩的刺青,并且表达出想要改变肚皮上的刺青的迫切愿望;到最后林阿姨帮助上校将刺青改变,肚皮上的字作为一种意象,贯穿故事的始终,是文章的最大悬念以及点睛之笔。

猫是故事重要的动物意象。作者从上校养的第一只猫开始描述,之后上校始终将猫作为自己忠实的伙伴,陪伴在其左右。文中上校养的几只猫的命运其实也就是上校多舛命运的象征。无论是猫还是肚皮上的字,两者都作为重要的意象贯穿文章始终,串起了上校起起伏伏的人生经历,多舛的人生命运以及悲惨的人生结局。与此同时增强了文章的耐读性,对故事脉络的进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凝聚作品的意义

作品名《人生海海》蕴含着大海这一自然意象。“人生海海”是一句闽南方言,运用了大海这一意象,象征着人生如大海般宽广与壮阔、起起伏伏、波涛不断。故事中的各个人物,他们的人生其实都是起起落落的,挫折和艰辛从不缺席。但他们依旧在人生这片海上不停地航行,直达命运的终点。上校的一生无疑是波澜壮阔的,多重身份不断转变,从最初村子上的木工学徒到营长;从潜伏后方的抗日特务到医术精湛救的军医;从英勇救人的志愿军到被革去职务回归家乡的“上校”。老保长的一生也是浮浮沉沉的,曾经是村子里有着富足家业的人,后来在上海赌博败光了家业,妻离子散,以至于没了住所,要以村中的柴屋作为容身之所。林阿姨也是命运多舛的。年少时父亲做生意白手起家,家中小有积蓄。可战争爆发,林阿姨家中有四人同一时间被鬼子的飞机炸死。幸存的哥哥参军后战死,林阿姨持着为家人报仇的信念参了军,机缘巧合做了护士,随后又成为一名军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与上校相遇,并爱上上校。但是造化弄人,后来林阿姨一纸告状信让上校革了职、被开除、遣返老家。之后林阿姨又被人陷害坐了四年的牢,出狱后找到疯了的上校,为上校母亲送终,和上校结婚并相伴一生。

故事中人物的一生可谓是起起落落,波澜起伏。他们个人的命运随着时代的变化也不断在变化,但不变的是他们在人生这片海上,一直与波涛共处,随海浪起伏,一直坚定着前进的方向驶向命运的彼岸。这也是作者想传递给我们的主题:即便人生充满着波折和艰辛,我们依旧要坚定着前进的方向,热爱生命,热爱生活。正如作者在麦家采访中所说:“总的来说,这是一部鼓励人好好去活的小说,写出人生的挫折或艰辛,目的不是为了让你看透生活、放弃生活,而是让你更好地去热爱生命,热爱生活。”⑥

(三)塑造小说悬念,增强作品的耐读性

小说最大的悬念是上校肚皮上的字。它像遮掩事实的层层面纱,随着故事的发展,一层层地被解开。村子里关于上校的传说很多,但是流传最广的一个还是他是太监的说法,因此私下很多人都称上校为太监。但是作者通过描写“我”的观察,让读者对上校是太监的这一说法一开始就产生了怀疑,为下文上校肚皮上的字埋下伏笔,也为上校的多重身份设下悬念。

后来,小瞎子通过脚写出上校是鸡奸犯的传闻,一下子传遍整个村子,使得爷爷一病不起。而后老保长的讲述使得上校肚皮上的字似乎变得清晰。但小说还是没能让读者读到字的内容,悬念依旧存在,吸引着读者不断往下寻找答案。这使得上校肚皮上文字的具体内容更具有吸引力。到底是什么字使得上校一直要遮掩,最后竟被逼得发了疯?二十年后,“我”从大洋彼岸回到故乡,寻得上校和林阿姨的住处。这时的上校智力只有七八岁小孩的水平,主动给“我”看肚皮上的字,“我”不敢看。林阿姨递给“我”几张上校的画,上面画着上校肚皮上的字,不过这是上校想要改成的模样。看到这里,读者对上校肚皮上的字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这是作者写作技艺的高明之处,通过村民的口、小瞎子的口、老保长的口、林阿姨的口、上校自己的画来一层层将上校肚皮上的字谜揭开。上校肚皮上的文字意象无疑是本书中最大的悬念,吸引着读者不断往下找寻答案。即便到最后,作家也没有告诉我们具体的字到底是什么。

五、结语

《人生海海》一书中作者使用的意象很多,且充分发挥了意象的叙事功能。作者在作品中巧设的多类意象为我们设置了一个个悬念,这些意象贯穿全文叙事结构,疏通行文脉络,凝聚了作品的意义,增强了作品的耐读性。由此,作者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深入人心的人物,传达出作者想要表达出的精神力量。

①② 杨义:《中国叙事学》增订本,商务印书馆2019年版,第368页,第427—435页。

③⑥ 季进:《聊聊〈人生海海〉》,《当代作家评论》2019年第5期。

④ 鹿景春:《严歌苓小说中的意象叙事》,河南大学2019年硕士学位论文。

⑤ 麦家:《人生海海》,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9年出版,第22页。

猜你喜欢

海海肚皮阿姨
咕咕叫的肚皮
人的肚脐眼儿有什么作用
新年的花
我的“话痨”阿姨
毛莠莠
“牛人”钟点工王阿姨
《老阿姨》剧照
肚皮真会撑破吗
和海海去放羊
蚁多推山山也倒,人多戽海海也干——荣县生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