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汉语言学实证论文问题提出部分的语料库对比分析

2023-09-27闫长红

现代语文 2023年8期
关键词:问题提出

闫长红

摘  要:提出问题是学术论文写作的重要环节,也是论文写作的难点之一。选取英汉语言学权威期刊实证论文各200篇作为语料,考察问题提出部分的语步特征和论证逻辑,并总结出各自的语阶序列模式和论证逻辑模型。研究结果显示,英汉语言学实证论文的原型语阶序列模式均为“建立中心论题—概述论题内容—指出研究困境—简述本研究—进行文献综述—指出研究局限—提出研究问题”,其背后的论证逻辑模型为“背景—冲突—方案—证据—结论—疑问”。同时,其他几类高频语阶序列及其背后的论证逻辑差异较大。针对以上结果,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角度进行分析,并指出对我国学者论文写作的启示。

关键词:实证论文;问题提出;体裁分析;语步特征;论证逻辑;语阶序列模式

在全球化大背景下,科研工作者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极为重要,英语是重要的国际学术界通用语言,对于非英语母语人士来说,用英语进行学术写作是一大挑战。作为一种特定的体裁,学术论文有自己的语篇特征、内在逻辑体系和写作规范。目前,学界针对学术论文进行的研究,主要涉及“摘要”“引言”“讨论” “实证”等,而对问题提出部分的探究则相对少见。问题提出即从论文开篇到研究问题的提出这一部分,对问题提出的考察涉及该过程中所遵循的语步特征与论证逻辑。学术研究实际上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其中,研究问题是一切研究的核心,是研究能否成功的关键。不过,在科学问题的提出与论证方面,大多数论文和项目申请书均存在缺陷[1];在学位论文开题和答辩中,普遍存在着与研究问题有关的严重“问题”[2];研究问题的提出和解答,在国内英语教师的实证研究中也未得到充分重视[3]。由此可见,对问题提出部分进行深入研究是一个极为迫切的课题。学术论文是一个完整的逻辑推理过程,各个语步之间存在着紧密的逻辑衔接和认知关联[4]。因此,对论文的语步特征进行归纳,有助于发现论文写作的逻辑规律。本文运用体裁分析法,借助自建语料库,对英汉语言学权威期刊实证类论文进行分析,以探究问题提出过程中所遵循的思路和规律,从而为当下实证论文写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研究背景

体裁理论是进行学术语篇分析的常用理论,它强调通过分析语步和语阶而掌握语篇的结构图式和步骤。图尔敏模型则是一种由六大元素组成的重要的论证方式,遵循该模式可以使论证更为严密有力。结合以上两种理论,可以较好地分析英汉语言学实证论文问题提出部分的语步特征与论证逻辑。

(一)体裁理论和语步分析

Swales指出,体裁是一系列目的明确、具有特定语篇结构和语篇内容的交际事件[5](P45)。论文属于一种学术体裁,具有明确的交际目的和符合学术体裁惯例的形式、功能和行文特征[6],其中的各个部分,如摘要、引言、方法描述、研究结果和结果讨论等构成了部分体裁。体裁分析有助于辨认特定体裁的交际策略或语步特征,也有助于描写特定体裁语篇的语言特征,并把这些特征与它们的功能和目的联结起来[7]。同时,进行体裁分析能够让写作新手独立探索并创造性地写出更为复杂的语篇体裁[8]。在学术写作过程中,作者必须遵循这一体裁所特有的规则和惯例。Swales首次把体裁分析用于学术写作研究,倡导基于体裁的学术语篇尤其是学术论文分析,在剖析了110篇学术论文引言的基础上,创立了CARS引言模型[5](P53)。该模式把论文引言分为三个语步(move)和11个语阶(step)。其中,语步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组合,以实现语篇的交际目的和功能,语阶则是实现语步功能的具体修辞手段。这一模式已被广泛用来研究不同学科的学术论文。

(二)图尔敏论证模型

图尔敏模型是一种重要的论证方式,它包括主张、证据、正当理由(担保)、反驳、支援、模态限定词等六大元素。其中,“主张”是立论者在论证中要证明为正当的论题或观点。立论者在提出主张之后,必须以准确充分的证据证明其主张的正当性。“证据”是作为论证基础的事实,用于支持主张。“正当理由”是连接证据和主张之间支持关系的理论桥梁,主要包括普遍原理、规律和推理原则,用以保证整个论证的合理性,确保基于证据能够合法地得出所提出的主张。“证据”和“正当理由”都是推理的依据,但前者是事实性依据,后者则阐明证据与主张之间的必然性关系。“模态限定词”用以限定结论的确定性和适用范围,亦即在多大程度上能从证据和正当理由得出结论(如肯定还是可能)。“反驳”是对反例、反方观点和例外的考虑和回应。“支援”即通过提供附加的支持来回应对正当理由的质疑,以显示正当理由的合理性和恰当性[9]-[11]。图尔敏基于以上元素,提出了论证结构的“图尔敏模式”。依据该模式,一个合理的论证,首先要明确提出主张,然后给出证据或理由来支撑该主张,并能夠为理由的有效性提供充分保证。有时还需阐明保证得以成立的支持性依据和确立主张的强度,以及应对可能出现的例外与反驳[12]。

(三)相关研究综述

作为一种重要的体裁,学术论文引起了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相关研究侧重考察论文各个部分的语言特征,如有关论文“摘要”的研究[13],“引言”的研究[14],“讨论”的研究[15],“实证”的研究[16]等。也有少量研究关注到研究问题的提出,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提出好的研究问题所涉及的重要因素[17]。第二,构建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如Agee探究了如何在质性研究中构建研究问题,认为首先要关注某一话题中存在的问题或者对该话题产生好奇心,然后创建一个较为宏观的问题来引导整个研究过程,最后基于宏观问题提出子问题和新问题[18]。Tashakkori & Creswell总结了混合研究中构建和提出研究问题的三种方法:分别写出质化和量化问题、先写一个综合问题再分解为质化和量化问题、在研究过程中为不同的研究阶段写出问题[19]。蔡曙山指出,问题提出是从已有的、别人的研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准备过渡到自己的研究。该部分包含以下几个层次:基于文献综述提出问题;阐明研究目的、内容和方法;指出研究工作的意义[20]。第三,如何从现存文献中发现、提炼研究问题。如唐权、杨书文提出了发现与提炼问题的五个环节:确立研究主题或研究议题-进行文献综述-提出笼统研究问题-进行文献综述-提出具体研究问题[21]。迈克尔·斯佩克特提出了研究问题的大致思路:确定研究领域并厘清该领域的发展主线;找出该领域尚未研究但需要研究的内容;仔细梳理和聚焦研究内容,确定研究问题[22]。

以上研究显示,作为学术论文写作的重要环节,问题提出的研究尚不够丰富,需要进一步深化与拓展。现有相关研究大多考察的是提出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并未对论文写作的逻辑和语阶进行具体分析。此外,文献综述只是问题提出整个过程中的一部分,从开篇到研究问题提出之前整个过程的写作逻辑和语步规律仍需探究。鉴于研究问题在学术论文写作中的重要性及现有研究的贫乏,本文以英汉语言学权威期刊实证论文为对象,对问题提出部分进行深入考察,以揭示其语步特征和论证规律,为学术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二、研究设计

从研究目的出发,我们首先从一些重要的英语、汉语学术期刊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应用语言学实证论文,然后对这些论文做语步分析和逻辑分析,最终归纳出论文问题提出部分的语步特征和论证逻辑。

(一)研究问题

本研究主要探讨以下两个问题:

1.英汉语应用语言学实证论文问题提出部分的语阶序列是怎样的?

2.这些语阶序列背后的论证逻辑又是怎样的?

(二)语料收集

为了深入探讨中外应用语言学实证论文问题提出的逻辑和语步结构,本研究收集英汉语学术论文各200篇建立小型语料库。其中,英语文献来自语言学SSCI期刊,包括SSLA﹑Language Learning﹑

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Applied Linguistics﹑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Cognitive Linguistics﹑Child Development﹑TESOL QUARTERLY﹑System﹑ReCALL﹑Journal of Pragmatics﹑Discourse Studies。汉语文献来自外语类C刊和个别汉语类语言学C刊。所选论文均为应用语言学实证研究论文,即明确提出研究问题并围绕实证数据展开分析与讨论的论文[23]。经过认真筛选,最后确定符合要求的英汉语应用语言学实证论文各200篇。

(三)语步和语阶分析

本研究依据Swales的CARS语步模型,同时参考陈菁等的CARS修正模型[24],以及雍文明基于Swales的CARS模型所建立的学术论文引言语步模式[25],对所收集的语料进行语步分析。语步和语阶的分析过程由两名接受过专业训练的研究人员共同进行,不一致之处进行协商,确定最终结果。

(四)论证逻辑分析

基于图尔敏论证模型,并借鉴丹阳等建构的自然科学实证研究形式逻辑模型[26]、[27],结合英汉语言学实证论文语料以及所总结出的语阶序列,来分析语阶序列背后的逻辑模型,以研究问题提出部分的论证逻辑。

三、结果与讨论

我们首先对数据库中的400篇论文的问题提出部分做了全面的考察,接着对其主要的语阶序列模式做了统计。同时,借助前贤的研究成果,探究语步语阶序列模式背后的论证逻辑,并从中西方文化差异角度,对上述论证模式的差异进行分析。

(一)问题提出之前的语阶序列模式对比

学术论文的各个语步是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组合起来的,语步的交际功能是由语阶实现的。因此,探究学术论文的语步—语阶序列有助于发现其写作逻辑。英汉语文献问题提出之前的语步—语阶序列模式分布统计结果,具体如表1所示(这里只选择频率占比大于或等于10%的模式):

表1中各语阶的标记及含义如下所示:ET (establishing the topic),建立中心论题;GT(generalizing the topic),概述论题内容(通常包括核心概念和相关研究);PRP(presenting the research problem),指出研究困境;BPS(briefing the present study),简述本研究;LR(literature review),进行文献综述;IGAP(Indicating a gap),指出研究缺口;PRQs(presenting research questions),提出研究问题;SRG(stating the research goals),陈述研究目的;GRS(generalizing the research scheme),概述研究方案。

从表1可以看出,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应用语言学实证研究论文,问题提出之前的语步和语阶类型多样,并无统一模式。其中,有些语阶序列出现的频率较高。英语论文频率较高的语阶序列依次为:ET-GT-PRP-BPS-LR-IGAP-PRQs(41%),ET-GT-PRP-LR-IGAP-SRG-PRQs(25%),ET-GT-PRP-LR-IGAP-PRQs(12%)。在以上三種序列类型中,ET-GT-PRP-BPS-LR-IGAP-PRQs更为典型,对它进行语阶增减而无需改变顺序,可以得到其他几类序列,如表2a所示。因此,可以认为,该序列是英语应用语言学实证研究论文的原型序列,最能体现该类论文问题提出之前的语步规律。还可看出,以上序列中的必有语阶为:ET、GT、PRP、LR、IGAP、PRQs。汉语论文中频率最高的语阶序列和英语文献相同,亦为ET-GT-PRP-BPS-LR-IGAP-PRQs(15%)。其余两个频率较高的序列依次为:ET-GT-LR-IGAP-PRQs(13%)和ET-LR-BPR-PRQs(11%)。在以上三种序列中,ET-GT-PRP-BPS-LR-IGAP-PRQs频率最高,可以认为该序列是汉语应用语言学实证研究论文的原型序列,体现了该类论文问题提出之前的典型语步规律。不过,其他几类序列和原型序列差异较大,总体较为杂乱。还可看出,以上序列中的必有语阶为ET、LR、PRQs,如表2b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英汉语应用语言学实证研究论文问题提出之前的典型语阶序列是相同的,这表明两者的语步规律较为一致。同时,其余两类频率较高的序列则差异较大,这是中国学者需要特别注意的。其中,英语文献中其余两类频率较高的序列和原型序列差别不大,总体语步规律较为一致。而汉语文献中其余两类频率较高的序列和原型序列差别较大,一致性较差。值得注意的是,英语文献中原型序列的频率占比为41%,远高于其他序列的25%、12%,表明该序列的认可度较高。而汉语文献中原型序列的频率占比为15%,和排名其后两个序列的13%、11%相差不大,表明该序列尚未得到较为普遍的认同。也就是说,汉语语言学学术论文的写作目前尚无较为统一的规范。

(二)语阶序列模式背后的论证逻辑

语篇的结构形式是深层逻辑的外现,逻辑是语篇结构的决定性因素,是建构和理解语篇的根本。以上语阶序列体现了英汉语论文问题提出之前的语篇组织形式,但这一形式背后的深层逻辑需要进一步考察,这有助于探究作者是如何根据以上语阶展开论述、提出研究问题的,从而有助于理解和建构该类型的学术语篇。

科学研究就是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的过程,“提问”与“解答”是人类基本的逻辑思维程序[26]。杜威认为,“提问”和“解答”的具体思维程序有以下五步:呈现疑难境地、指定疑难之处、假定解难之法、预想解法之果、验证解法之效[27]。芭芭拉·明托把论文的引言分为四部分:“背景”“冲突”“疑问”和“方案”,并将之作为“提问”的思维程序[26]。丹阳等基于前人研究以及对论文结构的考察,构建了一个自然科学实证研究的形式逻辑模型,具体如图1所示[26]:

该模型由“提问”与“解答”两大部分组成,“提问”又包括“背景”“冲突”和“疑问”,“解答”则包括“假设”“立论依据”“方案”“方法”“结果”和“结论”。其中,与本研究密切相关的有以下组件:“背景”,指关于研究主题的公认事实;“冲突”,指在该背景下研究主题存在的异常或困扰,它能够推动情节发展,引发读者疑问;“疑问”,指“冲突”所带来的疑问;“立论依据”,指“假设”所依托的研究基础,由前人的研究成果推理而来;“方案”,指一套能够验证“假设”的实验,即“做什么”。

学术论文是对某个问题进行论证,是系统性地进行推理以支持想法、活动或理论的行动或过程。论证贯穿论文的引言、文献综述、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结果与讨论等各个部分[28]。学术论文的论证是一个严密的逻辑思维过程,作者需要按照科学的论证结构组织研究内容,运用严密的逻辑推理从论据中推导出结论。这一过程通常包括图尔敏论证结构理论中的三大要素:证据(data)、主张(claim)和推理(warrant)。三者之间的关系,具体可如图2所示(见下页):

证据是支持结论/主张的事实或证据,包括经验观察、常识、统计证据、个体证言、先前确立的主张或其他类似的事实性证据,表明得出结论或建立主张的理由是什么。结论/主张是基于事实或证据提

出的结论,或想要证明和确立的观点。推理是组织证据、得出结论的逻辑过程,是证据和主张之间的桥梁,解释了如何从证据得到结论/主张,它为这一过程提供了担保和正当理由[28]-[30]。

我们借鉴丹阳等[26]的模型和图尔敏的论证模型,结合语料分析,力求探究英汉语言学实证论文问题提出之前原型语阶序列的论证逻辑。我们对英语文本1[31]、汉语文本1[32]的语步逻辑分析过程分别进行了梳理、归纳,具体如表3、表4所示:

从表3、表4可以看出,两篇论文问题提出之前原型语阶序列的论证逻辑:背景—冲突—方案—证据—结论—疑问。按照同样方法对其他论文进行分析,即可归纳出语言学实证论文问题提出之前的论证逻辑模型,具体如图3所示:

从图3可以看出,在“建立中心论题—概述论题内容—指出研究困境—简述本研究—进行文献综述—指出研究局限—提出研究问题”7个语阶中,建立中心论题和概述论题内容属于“背景”。在论文写作中,作者首先建立中心论题(topic),即提出学术研究中需要处理的主题(subject matter)[33](P8),这就创立了一个较为宏观的研究领域,把作者和读者的思路引入该领域,作者在这一领域之内开展自己的研究。接下来是概述论题内容,包括介绍论题中的核心概念,简述相关研究,以便让读者对该论题有初步了解。研究困境属于“冲突”,起着凸显研究之必要性和研究价值的作用,从而引出“方案”,即其后的簡述本研究。之所以将简述本研究归入方案,是因为该部分内容包括研究方案。它主要是介绍研究动因、内容、目的、对象,介绍实验(方法、方案、被试、变量、实验的重心、所采用的数据)等。这样就把研究背景和当前的具体研究结合起来,有助于读者把握研究的大致框架和基本走向,从而更好地阅读和理解文章。随后进行文献综述,对前人研究文献进行归类、整合和评价,这有助于找出前人的研究局限和自己研究的创新之处,为研究目的、研究问题或假设提供理据[33](P8-9)。文献综述通常采用“先总述,再分述,最后总结”的行文思路。从论证角度来看,文献综述是“证据”,在此基础上得出研究缺口。文献综述中的文献作为论据,要和中心论题相关且尽量充分、全面,具有权威性和有效性,所得结论才适当、合法、可靠。文献综述需要进行严谨的推理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推理过程通常采用“证据—反证据”和“证据—评判”两种模式。由前者可得出研究缺口中的“结论/观点不一致”,由后者可得出研究缺口中的“研究方法有问题”“研究缺乏”“研究需要深入和拓展”。研究缺口是“结论”,是对以往研究的总结和评价,也是研究问题提出的缘由。通过文献综述,指出前人研究的不足(即研究缺口),并据此提出研究问题(research question)。

整个问题提出过程中论证逻辑严密,语阶链环环相扣,水到渠成,把读者的注意力一步一步集中到当前研究上。

以上是原型步骤序列的论证逻辑模型,下面,我们结合表1和图3,来考察其他几类序列的逻辑模式。英语论文序列二的语阶的论证逻辑是:背景—冲突—证据—结论—方案(部分)—疑问,序列三的论证逻辑是:背景—冲突—证据—结论—疑问。和原型序列相比,第二序列缺少简述本研究,亦即缺少方案。不过,陈述研究目的属于研究方案之一部分,亦可视为“部分方案”。第三序列则缺少简述本研究,亦即缺少方案。总体来看,英语论文步骤序列二基本符合原型序列的论证逻辑。序列三虽然缺少方案,但是所有语言学实证论文的整体论证结构都是“提问—解答”,而解答部分必定会包含方案,所以该序列缺少方案对整体论证并无太大影响。因此,可以认为图3所示论证模型适用于所有英语语言学实证论文。汉语论文序列二的语阶的论证逻辑是:背景—证据—结论—疑问,序列三的论证逻辑是:背景—证据—方案—疑问。和原型序列相比,序列二缺少冲突和方案;序列三缺少冲突、结论以及部分研究背景。冲突能够推动情节发展,引发读者疑问,因为存在冲突,所以要寻找方案;由于缺乏冲突,背景和方案之间的关联便显得突兀,整体论证不够连贯和严谨,使得论证存在一定缺陷。总体来看,英语论文原型序列的论证逻辑更为严密,其他序列的论证逻辑与原型序列存在一定差距,但仍大体符合图3所示模型,论证逻辑尚可接受。汉语论文原型序列完全符合图3所示模型,而其他序列和该模型差异较大,存在论证环节断裂现象。

以上不同的论证模式源自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西方文化自古希腊本体论哲学以来,就具有悠久的科学思维传统,它所包含的思辨理性体现于系统的逻辑规则和结构之中。本体论的理性思辨是求“知”而不是求“用”,这构造了西方所特有的思辨科学传统,催生了逻辑学的建立和发展,包括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以及归纳、辩谬、论证及批判性思维等方面[34]。因此,西方文化重视逻辑和因果联系,强调以合乎推理的方式做出选择和表达思维。而中国传统文化缺少哲学本体论的思辨理论范型,也没有形成具有逻辑体系的科学思维范式,缺乏逻辑学所体现的理性精神。因此,往往局限于实用型和经验型科学的范畴之内,没有形成科学思维逻辑,也没有构造出科学理论体系[35]。反映到论文写作上,英语论文原型语阶序列的论证逻辑环环相扣,构成一个严密的论证链,体现了西方哲学的线性推论体系,亦即冯友兰所称的“富于明示”的西方哲学论证根本性质[36]。而汉语论文大部分论证不够连贯和严谨,存在论证环节缺失、错乱现象,这可能是受儒家哲学影响的结果。儒家的哲学论证是一种开放性的、柔性的非形式逻辑,缺乏明确具体的形式规范,总体上富于暗示,不如西方哲学那般清晰和明确[36]。这使得部分汉语论文的论证形式比较松散,某些环节缺失,整个论证逻辑需要读者从整体上去把握、推断和领悟。

综上所述,本文利用体裁理论和自建语料库,对中外语言学权威期刊实证类论文的问题提出部分进行了分析,归纳出问题提出的语步特征,阐述了其背后的论证逻辑,并从认知和文化角度加以解释。研究结果显示,汉语和英语的应用语言学实证论文问题的提出都遵循一定的语步和逻辑规律,两者的原型语阶序列模式及其背后的论证逻辑相同,其他几类语阶序列及其论证逻辑则存在一定差异。问题的提出是论文写作的重要环节,本文所归纳的语步模式和论证逻辑模型有助于弥补现有研究之不足,能给中国学者的论文写作带来一定启示。学术论文是科研工作者展示科研成果,和国内外同行进行交流的一种社会行为,学术论文只有采用同行们所普遍认可的语言模式才具有说服力[37]。中国作者在提出研究问题时,应该更加注意逻辑的严密,选择学界通用的语阶序列和论证逻辑。唯其如此,才可以更好地满足读者的期待,使得论文能更好地为国内外同行所接受。

参考文献:

[1]陈越,温明章,杜生明.从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看科学问题的凝练[J].科学通报,2006,(7).

[2]朱旭东.论学位论文“问题”的内涵、类型和写作的关联性[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2).

[3]郑新民,左秀媛.外语教师研究:明确的研究问题及恰当的研究方法——基于我国2004-2013年关于外语教师研究的评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4,(6).

[4]马静,祁亚伟.学术论文引言中的修辞劝说模式[J].外语教学,2016,(6).

[5]Swales,J.M.Genre Analysis:English in Academic and Research Setting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6]Thomas,S. & Hawes,T.P.Reporting verbs in medical journal articles[J].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1994,(2).

[7]Mohamed,I.A. & Amira,M.Y.A Genre Analysis of Islamic Academic Research Article Introductions[J].Procedia -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2,(66).

[8]Loi,C.K.Research article introductions in Chinese and English:A comparative genre-based study[J].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2010,(4).

[9]戎雪楓,王克喜.基于图尔敏模型的因明三支论式分析[J].河南社会科学,2015,(11).

[10]武宏志.论证的图尔敏模式——兼评国内若干论著的误释[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

[11]都建颖,李琼,彭啟敏.图尔敏模型在议论文写作中的应用[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8,(5).

[12]谢耘,熊明辉.图尔敏的逻辑观述略[J].哲学研究,2013,(8).

[13]Stotesbury,H.Evaluation in research article abstracts in the narrative and hard sciences[J].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2003,(2).

[14]牛桂玲.基于可比语料库的中外学术论文引言的语类分析[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8,(1).

[15]应洁琼.外语学术论文讨论部分的写作认知研究——基于语步和元话语的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17,(6).

[16]Yang,R.Y. & Allison,D.Research articles in applied linguistics:Moving from results to conclusions[J].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2003,(22).

[17]Alvesson,M. & Sandberg,J.Generating research questions through problematization[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11,(2).

[18]Agee,J.Develop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questions:A reflective proces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Qualitative Studies in Education,2009,(4).

[19]Tashakkori,A. & Creswell,J.W.Exploring the Nature of Research Questions in Mixed Methods Research[J].Journal of Mixed Methods Research,2007,(3).

[20]蔡曙山.科学研究与科学论文写作[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

[21]唐权,杨书文.问题导向:科研功能视角下文献综述的进阶设计[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0,(20).

[22]蔡慧英,顾小清.教育技术期刊学术写作范式与出版策略:请不要放弃你的论文——访SSCI期刊《教育技术研究与发展》主编迈克尔·斯佩克特教授[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7,(2).

[23]文秋芳,任庆梅.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趋势、特点、问题与对策——对我国1999-2009期刊文献的分析[J].中国外语,2010,(4).

[24]陈菁,于学玲,史志祥.中外生物类英文SCI收录期刊论文引言部分的体裁分析与对比[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9,(2).

[25]雍文明.英文医学论文引言结构与编写模板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8.(4).

[26]丹阳,刘俭,彭勇,韩建萍.国际高质量科技论文引言逻辑模型研究[J].山西科技,2019,(1).

[27]丹阳,陈常青,肖培根.从PNAS、Nature等名刊探讨实证研究的形式逻辑[J].天津科技,2019,(10).

[28]李光泽.合理论证:确保研究性论文谨严性和科学性的逻辑基础[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3,(10).

[29]金立,赵佳花.基于图尔敏论证图式的类比推理的逻辑分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

[30]王建芳.基于论辩的论证结构研究——弗里曼模型与图尔敏模型的比较[J].逻辑学研究,2016,(3).

[31]Hama,M. & Leow,R.P.Learning without Awareness Revisited:Extending Williams(2005)[J].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2010,(3).

[32]杨颖莉.反馈对不同语言水平学习者目标语发展作用的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2013,(3).

[33]Creswell,J.W.Educational Research Planning,Conducting, and Evaluating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4th.)[M].London:Pearson Education,Inc,2012.

[34]张存建.从依赖推理到建构事实——对案件事实认定模式的逻辑学、文化学分析[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

[35]杜杰.本体论与西方科学传统[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20).

[36]熊明辉,吕有云.儒家哲學论证的理性与逻辑[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

[37]吕中舌.中国博士生英语学术写作教学研究——论文化差异对中国学生英语学术写作修辞的影响[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6,(3).

猜你喜欢

问题提出
单元课,我的课程改革新尝试
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教学的问题提出策略
论高中生物“问题提出型”课堂教学的构建
浅议复习课中“六步循环法”的体现
浅论小学生数学问题提出能力的对策
基于职业认同和心理资本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实证研究
实验导引法进行农村初中化学教学
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的再研究
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