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IDS合并肺孢子菌肺炎不同分期的CT影像学表现差异与细胞免疫学功能分析

2023-09-26崔萌萌贾艳芳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9期
关键词:变影变型肺泡

崔萌萌 贾艳芳 李 丹

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 (河南 郑州 450000)

艾滋病(AIDS)是指人体在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所获得的一组免疫缺陷综合征,因HIV侵犯细胞免疫系统,甚至侵犯肺部诱发机会性感染[1]。肺孢子菌肺炎(PCP)是指机体在感染耶氏肺孢子菌后,并且无法被免疫系统所清除,从而诱发间质性肺炎,是致AIDS患者死亡的主要感染性并发症[2]。因AIDS患者合并PCP后,起病隐匿,疾病进展快,早期诊断难度较高,使其早期治疗非常棘手[3]。胸部CT是PCP检查的主要方法,探讨AIDS合并PCP患者的CT影像学特征,可提高临床对疾病的认知度,对减少疾病误诊误治有重要意义。另外AIDS合并PCP患者常存在免疫系统受损,此时基于细胞免疫学功能变化,可评价疾病进展及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4]。基于此,本研究分析不同临床分期的AIDS合并PCP患者的CT影像学特点及细胞免疫学功能差异,旨为疾病诊断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回顾2018年1月至2022年8月期间医院收治的86例AIDS合并肺孢子菌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3例,女性23例;年龄24~72(46.21±3.82)岁;呼吸系统表现:进行性呼吸困难53例,发热11例,咳嗽12例,听闻干湿啰音10例;合并其他体征:消瘦36例,浅表淋巴结肿大18例。

纳入标准:综合患者入院时的临床表现、实验室HIV抗体等具体信息及指标,符合AIDS诊断标准[5];经临床表现、X线胸片等综合检查,符合PCP诊断标准[6];年龄≥18岁;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伴巨细胞病毒性肺炎、肺结核等其他肺部疾病者;患者曾或者已经接受过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伴其他细菌、真菌或病毒感染者;长期激素治疗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伴其他病原体等混合感染者。

1.2 方法CT诊断: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 AS 64排128层螺旋CT诊断仪,设置参数:管电压为120kV,管电流为150mA,层厚为1.25mm,螺距为1.0。患者采取仰卧体位,抬起胳膊抱头,患者吸气充盈肺部,再进行扫描,从双肺尖扫描至肺底,肺窗宽为1150HU,窗位-650HU;纵隔窗宽为350HU,窗位为40HU。将扫描后图像传至后处理工作站,由两名主任医师级别的影像学医师阅片,并对图像进行轴位骨算法重建,仔细观察病变的位置、轮廓、边缘形态、密度、浆膜腔等具体信息结构。

细胞免疫学功能:所有患者在入院当天抽取外周静脉血3mL,置入抗凝管内保存,经荧光标记、孵育、离心、洗涤等一系列预处理流程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美国BD公司产的FACSCalibur型流式细胞仪,观察及记录患者免疫指标:CD3+、CD4+、CD4+/CD8+、自然杀伤(NK)细胞水平以及CD4+T淋巴细胞计数。

1.3 观察指标(1)分析86例患者CT影像学类型;(2)比较不同分期患者CT影像学特征,按照静息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水平进行分期:早中期:PaO2≥60mmHg,SaO2≥91%;晚期组:PaO2<60mmHg,SaO2<91%;(3)比较不同分期患者CD3+、CD4+、CD4+/CD8+、NK细胞水平以及CD4+T淋巴细胞计数;(4)比较CT表现不同类型患者CD3+、CD4+、CD4+/CD8+、NK细胞水平以及CD4+T淋巴细胞计数。

1.4 统计学方法SPSS 26.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经(±s)表示,采取t检验;多组间数据用重复方差F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率(%)表示,采取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86例患者CT影像学类型86例AIDS合并PCP患者经CT检查,观察到影像学特征有磨玻璃影,实变影,结节影,网状影,纤维化改变,囊状影。其中磨玻璃影分为透明型、浑浊型,前者呈薄纱样、淡、均匀的密度,肺部纹理走形清楚、自然;后者呈密度影呈大片或广泛分布的不透明、磨砂样,肺部纹理增粗明显,且伴紊乱状。实变影:肺部分布均匀或不均匀的片状影,密度影逐渐移行为磨玻璃密度影。囊状影:呈磨玻璃影,内有单发或多发的气囊腔,薄壁,内壁较为光滑,磨玻璃影位于肺组织边缘时,常破裂并融合成肺大疱。网状影:肺部纹理增粗,呈扭曲分布,呈网格状或网织结节状影,分布广。混合影:同一病例内患者存在至少3种的CT表现,无一主导地位,病变广泛,伴有其他病变。其中86例患者中有8例合并胸腔积液(9.30%),2例淋巴结肿大(2.33%),见图1~图5。

图1 患者,男,透明磨玻璃影:双肺呈磨玻璃密度影,轻薄,肺纹理清楚,呈弥漫性分布;图2 浑浊型磨玻璃影,男,双肺磨玻璃密度增加,提示有网格影或呈“铺路石”征象;图3 实变影:患者,男,肺泡内渗出液增加,肺实质呈浸润性实变;图4 囊变影:患者,男,CT提示双肺存在磨玻璃密度影,主要分布在胸膜下,箭头所指左肺下叶背段及右肺中叶内侧段存在气囊影;图5 间质型,患者,男,中轴间质增生,两肺纹理增粗、模糊;周围间质增生,呈纤维化;伴网格状或粗条索状;

2.2 比较不同分期患者CT影像学特征86例AIDS合并PCP患者中,早中期组患者42例,晚期组44例。两组患者磨玻璃影、网格结节影等比较(P>0.05),但早中期组患者纤维条索状影、囊变影或空腔性病变、混合型低于晚期组,“月弓征”高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不同分期患者CT影像学特征差异[n(%)]

2.3 比较不同分期患者免疫细胞水平晚期组患者CD3+、CD4+、CD4+/CD8+、NK细胞水平及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低于中早期组(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不同分期患者免疫细胞水平

2.4 不同CT表现类型患者免疫指标比较在实变型、间质型、混合型等患者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磨玻璃影,故而磨玻璃影为其主要影像学特征,而在排除其他类型合并的磨玻璃影后,单纯合并磨玻璃影者28例,混合型、间质型、囊变型、实变型患者CD3+、CD4+、CD4+/CD8+、NK细胞水平及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低于磨玻璃型,其中囊变型免疫细胞水平最低,其次是混合型、间质型、实变型、囊变型及磨玻璃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AIDS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抑制、免疫受损状态,此时体内病原体无法被免疫机制清除,导致大量病原菌不断繁殖,极易诱发感染事件。其中PCP是常见的感染类型,因肺孢子菌感染并入侵肺泡腔或肺间质,免疫系统无法清除该病原菌,以此损害肺泡或肺间质组织[7]。当AIDS患者合并PCP后,肺泡内呈弥漫性炎性渗出,肺间质增生明显,肺泡壁组织出现变性坏死,随着病程延长、疾病迁延反复发作等,可导致肺组织纤维化,甚至引发低氧血症或呼吸衰竭,造成患者死亡[8]。影像学技术是临床诊断AIDS合并PCP患者的主要方法,X线检查时,图像分辨率低,早期诊断检出率较低,CT成为其首选方法。当前PCP影像学分类尚无统一标准,多根据其表现分为磨玻璃影、囊变影、间质影、实变影等;并根据其病情分为早中期及晚期[9]。不同分期患者的CT表现是否存在差异,可为疾病病情程度诊断提供依据。

本组研究,86例AIDS合并PCP患者经CT检查,观察到影像学特征有磨玻璃影、实变影、结节影、网状影、纤维化改变以及囊状影。其中磨玻璃影、结节影、网状影等是其常见影像学表现。主要原因是肺孢子菌侵入肺部后,会对肺泡细胞或肺间质造成损害,从而诱发肺部组织炎症反应,造成小叶间隔水肿,此时经CT检查可发现病变组织呈磨玻璃影、结节影、网状影以及小叶间隔增厚影。肺气囊是PCP特异性表现,因肺泡、间质炎症及肺纤维化等,造成肺组织重构,从而形成囊性变特点[10]。本组研究发现,早中组、晚期组患者磨玻璃影、斑片状影、网格结节影、小叶间隔增厚比较(P>0.05),但早中期组患者纤维条索状影、囊变影或空腔性病变、混合型低于晚期组,“月弓征”高于晚期组(P<0.05)。马胜江等[11]研究指出19例双肺呈对称分布的磨玻璃影、肺气囊及“月弓征”等特异性表现。结果提示,早中期与晚期患者CT影像学特征基本相似,但早中期特异性征象为“月弓征”,而晚期应肺组织纤维化,多出现囊变影或空腔性病变。原因在于胸膜近处的肺实质内部多分布肺气囊,随着肺纤维化进展会致肺组织重构,从而形成多囊病灶,随着病灶进展及破裂会诱发气胸或空腔性病变[12]。同时“月弓征”好发于肺下叶外侧,该部位是肺孢子菌早期感染及定植的主要部位,并经此处不断扩散至外围肺野,故而“月弓征”多见于早中期。肺部感染肺孢子菌后,肺泡腔内聚集大量、坏死肺泡上皮细胞,并不断渗出血浆蛋白、残留菌体,从而形成泡沫样物质,随着疾病进展,肺泡逐渐被大量物质填充,病变密度影不断升高从而形成实变影。

由于AIDS合并PCP患者疾病为亚急性起病,细胞免疫功能是AIDS患者的主要监测项目,一般当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时,可考虑AIDS患者合并口腔感染或为深部真菌感染[13]。CD3+、CD4+、CD4+/CD8+、NK细胞是反映机体免疫功能的重要指标,本研究显示,晚期组患者上述免疫指标及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低于中早期组(P<0.05)。囊变型患者CD3+、CD4+、CD4+/CD8+、NK细胞水平及CD4+T淋巴细胞计数最低,其次是混合型、间质型、实变型、囊变型及磨玻璃型(P<0.05)。结果表明晚期患者免疫功能抑制明显,随着PCP疾病进展,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受损且甚至丧失等。吴菊意等[14]研究指出晚期PCP患者免疫抑制明显高于早中期组,与本研究结果相一致。杜艳妮等[15]研究指出磨玻璃型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高于间质型、实变型和混合型。故而不同CT影像学类型下患者免疫功能受损不同。分析原因是磨玻璃影是PCP患者基本特异性表现,且在AIDS早期就会出现,此时疾病早期免疫功能尚存,对病原体有较高的清除能力,另外机体内的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的功能较为正常,从而在疾病早期免疫功能下降不明显。而实变型、囊变型及混合型患者多发生于疾病晚期,病原菌对肺组织侵犯明显,肺组织损害严重及肺纤维化等,随着免疫细胞降低,免疫抑制等,肺组织损害会更加严重,进而使影像学表现方面也呈复杂性及多样性[16]。

综上所述,AIDS合并肺孢子菌肺炎患者经CT检查,影像学表现较为复杂、多样,早期以“月弓征”、“磨玻璃样”等表现为主,疾病晚期以实变型、囊变型及混合型为主,而且晚期患者免疫抑制,免疫细胞下降明显。因此临床医师应加强对AIDS合并肺孢子菌肺炎患者的影像学、免疫功能的认识,以此提高疾病诊断率。

猜你喜欢

变影变型肺泡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急性期高分辨率CT特征与血清炎症因子、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
变型数独7月挑战赛
不同CT表现的HIV阴性患者肺部隐球菌感染的临床特征*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肺炎支原体肺炎急性期X线与HRCT肺部特征及诊断价值对比
对比观察炎性肺癌与渗出为主型肺结核CT表现
肺泡微石症并发气胸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钙结合蛋白S100A8、S100A9在大鼠肺泡巨噬细胞中的表达及作用
西南地区三种天麻变型巴利森苷类成分含量比较
简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