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未来中小学规划建设的思考

2023-09-26刘昱玮

建材与装饰 2023年28期
关键词:教室规划传统

刘昱玮

(越秀地产广州区域公司,广东 广州 510000)

0 引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传统校园和新时代素质教育之间产生了巨大的矛盾。传统校园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考试成绩的评定,而新时代素质教育则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传统校园中,教师通常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而在新时代素质教育中,教师则更多地扮演着引导者和辅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传统校园中的教学方式也比较单一,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而新时代素质教育则更加注重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如小组讨论、实验探究、项目研究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传统校园和新时代素质教育之间的碰撞,对中小学的规划建设来说,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本文将从中小学规划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探讨和思考。

1 中小学规划建设的现状问题

随着中国城市化水平的日益提高,中小学规划建设的规模非常庞大。根据教育部的数据,截至2022 年,全国中小学校总数已经达到了282.5 万所,其中小学校数为204.5 万所,初中校数为78 万所。同时,中国中小学生总数也非常庞大,截至2022 年,全国中小学生总数已经超过2 亿人。与此同时,政府还在不断加大对中小学规划建设的投入力度,在这样大赶快上的城市背景下,目前我国中小学规划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1.1 规划缺失

一方面,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中小学的用地越来越紧张,有些学校的用地不够合理,导致学校的发展受到限制。这些粗放式的用地布局,也使得中小学用地在城市社区中逐渐失去至下而上的活力与空间能动性。另一方面,在快速的城市建设中,中小学逐渐成为房开商拿地的一个附属品。房开商为了追求效率与经济性,“强排”的、粗放的、照搬照抄以前规划的中小学屡见不鲜。在鳞次栉比的商品房包围下,中小学规划显得那么的“机械”,淹没在尺度巨大的社区之中,规划建设缺乏创新。校园就像一台台机器,标准化、快速地把学生吞吐送进下一个阶段,青少年就像是标准化的商品,被打造得一模一样,毫无个性与活力。

1.2 功能缺失

大部分中小学规划建设中建筑单体功能布局只考虑了建筑面积和教学设施的数量,只注重实用性和功能性,仅能够满足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基本需求,例如,一些学校的教室过于拥挤,学生活动空间严重不足;很多中小学的教学设施比较简陋,缺乏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工具,如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很多中小学的运动场地比较狭小,或者没有足够的运动场地等。这样功能缺失的单体设计让教学方式难以互动和创新,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创新能力和个性,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忽略了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

1.3 空间缺失

中国中小学的空间设计通常都是按照标准化的模板来设计的,缺乏个性化,忽略学生的需求和感受。例如许多学校的走廊狭窄,无法提供足够的空间供学生活动,也无法为学生提供交流和互动的机会;缺乏一些开放式的教室和活动区域,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和互动性;空间设计有时候会过于固定,难以适应不同的教学和活动需求,例如教室的布局和家具的摆放;等。这样的设计不够灵活,难以体现现代教育理念,难以满足不同学校、不同地区的需求,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身体健康。

1.4 文化缺失

在大规模建设浪潮的推动下,受致于时间、经济、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中国中小学的建筑文化缺失问题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大部分中小学校园建筑缺乏历史文化的积淀和传承,缺乏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缺乏地域文化的特色和表现,缺乏对地方文化的认知和体现。表现在建筑设计上,主要是许多中小学校园的建筑风格都比较单一、校园的建筑材料的单一化、建筑设计都比较简单、缺乏文化元素的融入,缺乏独特性、缺乏文化内涵和文化氛围、设计缺乏历史感、没有体现出学校的历史和传统等。

2 中小学规划建设未来的发展方向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中小学规划也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例如推进素质教育、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等。同时,国家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将继续加大,也伴随着对中小学规划建设提供更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因此,未来的建设对中小学规划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规划和建设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解决中小学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未来中小学规划建设应该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2.1 多样自由的规划布局

一方面,建筑规划布局需要考虑建筑的功能,包括建筑的用途、使用人群、使用频率等,中小学规划根据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需求,布局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包括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兴趣爱好和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不应拘泥于简单的行列式布局,合理规划和布局各种教育设施和场所,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和自由发展。另一方面,中国地域辽阔,地形地貌各异,因此建筑规划布局需要考虑当地的地形地貌,以便更好地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1]。

广州市第二中学苏元校区位于广州市经济开发区的核心区域——科学城建成高中部校区。高中部校区毗邻开发区行政中心,凭苏东坡曾经结庐读书的苏元山而建,是一所以“山水学府,生态校园”为理念构建的现代化一流全寄宿学校。方案打破传统行列式布局,提出设置一个拥有3 个不同形态及大小水体的生态共享园林,作为中心庭园串联起3 个功能组团的模式在地块南部居中位置布置主要教学楼、综合楼和实验楼,普通课室均以南北采光的院落围合布置,围合成开阔大气的入口广场及便捷有趣二层绿色共享平台。南北两排教学楼间以连接体有机结合,融入交通,特色教学及交流拓展模块。形成造型及功能上的有机联系体。将综合楼、实验楼整合设置在中轴线位置,形成便利的教学办公组团。图书馆作为轴线的重点设置在场地北侧,与综合楼隔湖相望,形成收放有序的空间序列。广州市第二中学附属南沙学校鸟瞰图如图1 所示。

图1 广州市第二中学附属南沙学校鸟瞰图

2.2 功能灵活的建筑单体

教学设施规划是中小学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合理规划教学设施,包括教室、实验室、图书馆、体育馆等。

其次,需要注重活动功能的设计。中小学建筑不仅仅是教学场所,还是学生活动的场所。因此需要注重活动功能的设计。例如,需要提供体育馆、游泳池、音乐厅、美术室、舞蹈室等,以满足学生的体育、音乐、美术、舞蹈等活动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随着教育教学模式的不断变革,中小学建筑的功能设计也需要不断地适应和更新。例如,需要更多的多媒体教室、创客空间、实践教室等,以满足学生的创新和实践需求[2]。

再次,在满足传统功能的基础上,未来中小学规划建设将更加智能化,学校将配备更多的智能化设备和技术,如智能教室、智能图书馆、智能实验室等,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此外,未来中小学规划建设将更加注重数字化,学校将加强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和利用,如在线教育、远程教育、虚拟实验室等,以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3]。

最后,中小学规划设计越来越注重多功能化,即一个建筑或一个空间可以满足多种不同的需求。教室不仅仅是传统的教学场所,而是一个可以满足多种需求的空间。例如,一个教室可以用于教学、会议、演讲等多种用途。这种多功能化的教室设计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同时也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工作舒适度。

2.3 极具体验感的空间设计

一方面,政府也应该加大对中小学建筑共享空间的投入,提高学校的建筑共享空间质量。学校也应该将建筑共享空间纳入校园规划中,为其投入足够的资金。同时,学校在设计建筑共享空间时,应该考虑到其多功能性,使其能够适应不同的教育教学和活动需求。可以利用现有的教室、走廊等空间,进行改造和利用,增加建筑共享空间的数量和质量。中小学规划设计越来越注重空间的开放性,即让学生和教师可以更自由地交流和互动。例如,教室可以采用开放式的设计,让学生和教师可以更自由地交流和互动。

另一方面,中小学规划设计越来越注重个性化,即根据学生和教师的不同需求和特点进行设计。中国中小学的空间设计通常会考虑到多种用途,例如教学、活动、运动等,使得同一空间可以满足不同的需求。例如,教室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需求进行设计,让学生和教师可以更方便地进行教学和学习[4]。

2.4 注重文化的地域特色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国家,中小学建筑的设计也应该体现出这种文化传承和创新,注重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及注重对地方文化的认知和传承。例如,未来中小建筑将更多地融合传统文化元素,如传统建筑风格、传统工艺、传统文化符号等,以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可以在建筑中创新运用现代科技和艺术手段,以提高建筑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此外,需要注重环境的文化。中小学建筑的环境需要具有一定的文化氛围,以提高学生和教师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例如,需要提供文化墙、艺术品、雕塑等,以展示学校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激发学生和教师的文化兴趣和创造力。未来中小建筑将更多地结合现代建筑技术和传统建筑文化,如采用传统建筑材料和工艺,但结合现代建筑设计理念和技术,以创造出具有现代感和传统文化特色的建筑[5]。

广州市第二中学创建于1930 年,二中应元校区曾是清代岭南著名书院学海堂、菊坡精舍、应元书院所在地,书院文化底蕴深厚,教泽绵长。清同治十年(1871),在应元书院攻读的顺德举人梁耀枢高中辛未科状元,被传为“应元佳话”。建筑风格为简约现代风格,体现功能与造型的统一,采用清晰的现代立面构成,既有对二中苏元校区形象的传承又有作为南沙新校区的创新与突破。以现代建筑材料、现代设计手法表达现代教育自由开放的精神追求,以轻快明朗的色调来积极营造整体环境秩序要求,追求内部功能的简洁、实用和建筑立面的清新、活泼。结合岭南建筑通透、轻盈的特点,力求整体形象简洁明快,体现教学建筑的特点。广州市第二中学附属南沙学校立面如图2~图4 所示。

图2 广州市第二中学附属南沙学校立面(一)

图3 广州市第二中学附属南沙学校立面(二)

图4 广州市第二中学附属南沙学校立面(三)

3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地改革和发展,在注重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的前提下,未来中小学规划建设的规模将继续扩大,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服务中小学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未来的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小学规划建设也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从规划、单体、空间、文化4 个方面提出了未来中小学设计的发展趋势,希望为未来的设计提供一些思路。

猜你喜欢

教室规划传统
“313”教室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如何缔造完美教室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老传统当传承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