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柏乡汉牡丹两千年传奇

2023-09-25王德彰

乡音 2023年9期
关键词:牡丹园刘秀仙子

■ 王德彰

河南洛阳有“千年古都,牡丹花城”之誉,而我们河北,更有“柏乡汉牡丹两千年传奇”之称!

牡丹是落叶灌木,花很大,有深红、粉红,白色之分,是著名的观赏花卉。在影响深远的电影《红牡丹》中,蒋大为唱的《牡丹之歌》插曲,观众印象极深:“啊,牡丹,百花丛中最鲜艳;啊,牡丹,众香国里最壮观……你把美丽带给人间。”

柏乡县是久负盛名的中国牡丹文化之乡,历史相当久远,绝不止两千年。而今由柏乡县汉牡丹文化产业发展管理中心申报的“柏乡汉牡丹”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这是柏乡县汉牡丹获得的首个国家级“招牌”,是邢台市获得的第9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2012 年4 月,由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策划,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省委宣传部、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省文联主办的“首届中国汉牡丹文化节”在柏乡县举行。会上命名柏乡县为“中国牡丹文化之乡”,并成立“中国牡丹文化研究基地”,举办了“汉牡丹文化价值与发展学术研讨会”,恢复牡丹仙子祭仪等活动。时任省政协副主席赵文鹤出席并讲话。自此,每年举办一届“中国汉牡丹文化节“,至2019 年,已举办8 届。

听当地朋友介绍,柏乡县城北10 里许的北郝村,有株名闻中外、枝繁叶茂的花中之王——汉牡丹。牡丹的旁边还伴生着一株亭亭玉立的芍药。每当春回大地,旺盛生长,春末夏初,牡丹竞相开放,花朵雍容华丽,秀韵多姿,艳艳群芳,香气宜人,吸引着中外游客前来观赏。

传说牡丹与芍药早生于汉代,故称汉牡丹。关于它们的来历还有种种传说。

一种传说是,农历三月初三,王母娘娘在天庭瑶池举行蟠桃大会,各路神仙都前去赴会。瑶池后花园无人监管,牡丹仙子和芍药童子早已厌烦了天宫的枯燥生活,趁机跑出后花园,穿过银河,飘到人间。两仙人来到冀南大地,看到绿浪沃野,一片秀丽,男耕女织,快乐美满,十分羡慕,决定留在人间,不返天界。他们的行动惊怒了王母,王母命二郎神下凡捉拿两人。牡丹仙子和芍药童子为躲避二郎神的追捕,便结为夫妇,隐居柏乡,相依为命。从此在今河北柏乡北郝村弥陀寺的花木丛中,长出两株鲜艳的红花,特别惹人喜爱。这种传说虽是神话,不是史实,但流传很广。

柏乡汉牡丹园牡丹盛开

又据说,北郝村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即有一座弥陀寺,昔日僧人在此专种牡丹,故弥陀寺又有“牡丹寺”之称。该寺后来毁于兵燹战火。然而寺内的一棵枝繁叶茂的牡丹却长盛不衰,其花大如莲,一棵上开数十朵,令人称奇。

还有图书中广为记述的是,西汉末年,王莽篡权后(公元9-23年)为斩草除根,派大将王郎领兵前往今河北一带捕杀汉室宗亲刘秀。刘秀日夜兼程由南向北逃跑,跑到柏乡北郝村时天色已黑,这时追兵又赶上来了。刘秀又惊又累,在村头看见一断墙寺院,急跳而入,昏倒在牡丹、芍药花丛中。这时,敌军杀声震天,越追越近,而两株奇花,突然开放,枝叶扶疏,遮住了昏倒的将军,敌军追不到刘秀扫兴而归。刘秀惊醒之后,发现自己躺在花丛之中,不觉大喜,为感牡丹救命之恩,用剑在断墙上题诗一首:“萧王避难过荒庄,井庙俱无甚凄凉。惟有牡丹花数株,忠心不改向君王。”此后,刘秀打败王莽,定都洛阳,建立东汉,这两株花遂有了“汉牡丹”之称,传遍神州。

抗日战争时期,日寇侵占柏乡,日本顾问木村和伪县长陆志清,想倚仗权势霸占名花,丧心病狂地把牡丹连根挖走,欲移牡丹至日本,结果花枝枯死。1945 年8 月15 日日寇投降后,人们意外地在牡丹生长地又发现一枝新生嫩芽,百姓奔走相告,精心照料,春暖花开,牡丹更加鲜艳可爱。乡亲们奔走相告:“鬼子完蛋了,牡丹仙子又回来啦!”从此,关于汉牡丹“无奈国花气节高,不向仇敌弄风骚”的传说更加诱人,吸引后人前来观赏。

神奇的汉牡丹用她花容月貌和鼎鼎芳名,引来了无数名人墨客竞折腰。汉牡丹,现存汉、北齐、唐、元、明、清碑碣百余块,还有当代的全国政协委员裴怡熔的牡丹诗:“国色天香汉牡丹,名满中华贻自然。祝愿花好月常在,且盼两岸人团圆。”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费孝通题诗:“汉代重气质,牡丹留正色。雍容见神姿,有幸伴君侧。”

汉牡丹园,有悠久历史的汉牡丹,有博大精深的景观,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有文化遗产的命名,有假山、池沼、花草树木,亭台轩榭,奇妙的布局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精美的画卷。

每逢“五一”黄金周期间,正是牡丹盛开的季节,北郝村汉牡丹园游客如织,络绎不绝。人们忆往昔传说,感受新时代幸福生活,乡情依依,乡愁难忘……

猜你喜欢

牡丹园刘秀仙子
贴纸仙子
河北省保定市:太行深处秀美花田
刘秀苦寻同窗
仙子之城
刘秀:响当当的“成语帝”
蓟州牡丹园
雨中仙子
刘秀苦寻同窗
牡丹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