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丘市民权县鱼类资源调查

2023-09-22周智成陈明玲赵建中朱新玉刘如垚丁琪琪武国兆汤永涛周传江聂国兴

河南水产 2023年4期
关键词:民权县复合体斑点

周智成, 李 静, 陈明玲, 赵建中, 朱新玉, 刘如垚, 丁琪琪, 武国兆, 汤永涛,周传江, 聂国兴*

(1.河南师范大学水产学院, 河南省水产动物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河南新乡, 453007;2.民权县农业农村局, 河南商丘, 476800; 3.河南省乡村产业发展服务中心, 河南郑州, 450008)

民权县地处华北平原东南部,河南省东部,为商丘市下辖县,东邻商丘市区,西连杞县,北接兰考,南靠睢县、宁陵。民权县境内为黄淮海流域冲积平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微倾,平均海拔65米。以黄河故堤为分界线,南北堤的土壤条件不同,堤南以沙碱地为主,堤北则为高滩地。全县总面积1222平方千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4°49′~115°27′,北纬34°32′~34°52′。民权县受冬、夏季风影响,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裕、温度适宜、雨热同季,年平均温度14℃,年平均日照时数2365.5小时,年平均降水量679毫米,年平均无霜期213天。民权县水资源丰富,境内河流均属于淮河水系,共有流域面积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13条,包括黄河故道、小堤河、通惠河、茅草河等。流域面积10~100平方千米的河流有42条,其中有些河流为季节性河流,主要用于汛期排涝。本研究对民权县进行了较全面的鱼类资源调查,分析了民权县境内鱼类资源现状,为当地鱼类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1 材料和方法

1.1 采样点设置

2020年12月6日至8日,河南省鱼类资源调查队在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开展为期3天的鱼类资源调查工作,根据民权县境内水系分布特点,在通惠河、大沙河、茅草河、小堤河等流域共设置24个采样点。在设置的采样点中共有8个采样点不具备采样条件,其中采样点6、23为季节性河流,采样时河流正处于干涸状态。采样点2、3、7因河流本身水流量较小而干涸无水。由于当地污水排放,采样点4、12、22水体发黑发臭,不具采捕条件。具体采样点信息如表1所示。

表1 民权县鱼类资源调查采样点信息

1.2 调查方法

(1)捕捞采集。经过河南省水产局渔政主管部门的批准,在当地渔政管理工作人员的协助下在每个采集点综合使用撒网、刺网、地笼等工具捕捞鱼类。同时收集县城及周边乡镇农贸市场当地渔民捕获的野杂鱼类[1]。

(2)补充调查。走访调查采样点周边的渔民、钓鱼爱好者、以及相关渔业管理人员,询问当地的鱼类资源状况;收集各地方现有的文献资料,包括地方县志、水利志等,以期更加全面的掌握民权县的鱼类资源状况。

1.3 样品采集固定与鉴定

将采集到的鱼类用清水洗去鱼体体表的黏液和污泥,选择体型较好,鳞片完整的个体放入10%甲醛溶液中进行浸泡固定。对于体型较大的个体,浸泡前需要先将甲醛溶液注入鱼体腹腔内,以防止内脏器官腐烂[2]。所采集鱼类的分类鉴定采用纳尔逊分类系统,并参考《中国动物志硬骨鱼纲鲤形目》、《中国动物志硬骨鱼纲鲇形目》、《中国淡水鱼类检索》等国内权威出版物[3,4,5], 以及世界鱼类数据库Fish Base、台湾鱼类资料库等在线分类数据库[6]。

2 结果与分析

2.1 物种组成

经鉴定,此次鱼类资源调查共采集到鱼类39种,隶属于7目15 科36 属 (表2),其中鲤形目鱼类(Cypriniformes)数目最多,共有2科24种,占总种数的61.54%;其次是鲈形目(Perciformes)有5科6种,占总种数的15.38%;鲇形目(Siluriformes)2科3种,占总种数的7.69%;合鳃鱼目(Synbranchiformes)和颌针鱼目(Beloniformes)均有2科2种,各占总种数的5.13%;鲱形目(Clupeiformes)、胡瓜鱼目(Osmeriformes)均为1种1属,各占总种数的2.56%。从科级层面上看,鲤科鱼类(Cyprinidae)占比最大,共有22种,占比56.41%;其次是鳅科(Cobitidae)、鲿科(Bagridae)和虾虎鱼科(Gobiidae),均有2种,各占比5.13%;其余各科均只含有1种。

表2 民权县鱼类物种组成

2.2 鱼类生态类型

查阅相关资料[7],对民权县境内采集到的鱼类的生存环境和生活习性特点进行整理分析,从而进行鱼类生态类型的划分,详细信息见表3。

表3 民权县鱼类的生活类型与生物地理划分

(1)按栖息水层的不同可以将鱼类分为3大类:底栖鱼类、中上层鱼类、中下层鱼类。其中底栖鱼类有鲤(Cyprinus carpio)、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和棒花鱼(Abbottina rivularis)等共15种,占比38.46%。中上层鱼类有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长春鳊(Parabramis pekinensis)、翘嘴鲌(Culter alburnus)以及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等16种,占比41.03%。鲇(Silurus asotus)、鳜(Siniperca chuatsi)、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等中下层鱼类共有8种,占比20.51%。

(2)按定居水体类型的不同可以将鱼类大致分成3种类别。类似于青鳉(Oryzias latipes)这类喜在静水中生存的静水定居型鱼类共有15种,占比38.46%;溪流定居型鱼类共有18种,占比46.15%,例如银鮈(Squalidus argentatus)、红鳍鲌(Chanodichthys erythropterus)等。四大家鱼、间下鱵(Hyporhamphus intermedius)以及短颌鲚(Coilia brachygnathus)为江湖洄游型鱼类共有6种,占比15.38%。

(3)按产卵类型可以将鱼类大致分为浮性卵、漂流性卵、沉性卵、黏性卵、产于蚌内、卵胎生6类。其中产沉性卵的鱼类最多有17种,占比43.59%,例如短颌鲚(C.brachygnathus)、棒花鱼(A.rivularis)等;其次是赤眼鳟(S.curriculus)、鳙(A.nobilis)等产漂流性卵鱼类共10种,占比25.64%;产黏性卵的鱼类共有7种,占比17.95%,例如红鳍鲌(C.erythropterus)、鲤(C.carpio);乌鳢(Channa argus)、鳜(S.chuatsi)等产浮性卵的鱼类有3种,占比7.69%;将卵产于蚌内的鱼类有2种,占比5.13%,这两种鱼分别是中华鳑鲏(Rhodeus sinensis)和兴凯鱊(Acheilognathus chankaensis),雌鱼通过产卵管将卵产于河蚌的鳃腔内,雄鱼则在河蚌的出水孔处排精,从而使鳃腔内卵细胞受精,这是一种特殊的孵育后代的方式。

(4)根据鱼类成鱼阶段食性的不同,可以将鱼类大致分为4类。以鲤(C.carpio)、鲫(Carassius auratus)为代表的杂食性鱼类种类数目最多,共有17种,占比43.59%;乌鳢(C.argus)、鳜(S.chuatsi)等肉食性鱼类次之,有16种,占比41.03%;滤食性鱼类共有5种,占比12.82%,其中长春鳊(P.pekinensis)、似鳊(Pseudobrama simoni)和鲢(H.molitrix)主要以浮游植物为食,鳙(A.nobilis)和间下鱵(H.intermedius)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营植食性的鱼类仅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1种,占比2.56%。

2.3 鱼类生物地理划分

(1)区系划分1985年,史为良在鱼类动物区系复合体学说的基础上,根据中国淡水鱼类的地理起源以及生存环境的不同将中国淡水鱼类分为8种类型的区系复合体[8]。依据划分标准,民权县境内的鱼类归属于4种区系复合体。其中,属中国平原区系复合体的鱼类种类最多,共有20种,占比51.28%,草鱼(C.idella)、鲢(H.molitrix)等常见鱼类就属于该区系复合体。泥鳅(M.anguillicaudatus)、刺鳅(Sinobdella sinensis)、黄鳝(Monopterus albus)等南方平原区系复合体鱼类有11种,占比28.21%。晚第三纪早期区系复合体鱼类有7种,占比17.95%,例如中华鳑鲏(R.sinensis)、鲫(C.auratus)。属于北方平原区系复合体的鱼类仅有麦穗鱼(P.parva)1种,占比2.56%。

(2)地理区划 淡水鱼类的地理分布区划是动物地理学的一部分,李思忠根据鱼类种类亲缘关系的远近和自然地理条件,将中国淡水鱼类地理分布区划为5个区,21个亚区[9]。河南省民权县属于华东区的河海亚区,本次调查研究发现,当地的鱼类中广布种共有5种,分别是鲤(C.carpio)、麦穗鱼(P.parva)、赤眼鳟(S.curriculus)、泥鳅(M.anguillicaudatus)和鲇(S.asotus)。华东区特有种有5种,分别是似鳊(P.simoni)、翘嘴鲌(C.alburnus)、波氏吻虾虎鱼(Rhinogobius cliffordpopei)、光泽黄颡鱼(Pelteobagrus nitidus)和短颌鲚(C.brachygnathus)。华南区特有种仅有一种,为长体小鳔鮈(Microphysogobio elongatus)。未见北方区、宁蒙区和华西区特有种。除特有种和广布种外,其他存在于2~4个地理区的共有种有28种。将调查的各个物种的分区加以分离, 并对不同物种的同一区进行统计, 从而得出各区权重[10]。其中,在华东区有分布的鱼类种类数最多,占比36.19%,;华南区次于华东区,占比32.38%;北方区占比17.14%;华西区和宁蒙区分别占8.57%和5.71%。

3 结论与讨论

3.1 鱼类资源特点

通过鱼类调查共发现民权县有鱼类39种,隶属于7目15科36属。鲤形目鱼类数量最多,占总种数的61.54%,鲈形目次之;鲱形目(Clupeiformes)、胡瓜鱼目(Osmeriformes)均只有1种。在本次调查的16个有效采样点中,有6种鱼类的出现频率较高,在10次及以上,其中鲫的出现频率最高,达到了14次;长体小鳔鮈(M.elongatus)、短颌鲚(C.brachygnathus)等12种鱼类仅出现1~2次,出现频率较低,这可能与当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以及过度捕捞导致该类鱼类的资源量减少有关。在民权县鱼类的生态类型中,栖息水层以底栖和中上层为主,肉食性和杂食性鱼类居多,产沉性卵的鱼类占大多数。鱼类的生态类型是鱼类与当地生态环境相适应的结果,民权县境内的河流的河床宽而浅,水流速度缓慢,有利于有机物质和沉性卵的下沉,这对于底栖鱼类和产沉性卵的鱼类来说是一种生态优势。

3.2 鱼类生物地理分析

从两种不同的生物地理划分标准上分析民权县境内鱼类的特点。一方面,民权县位于华北平原东南部,鱼类区系分布以中国平原区系复合体(51.28%)为主,南方平原区系复合体(28.21%)和晚第三纪早期区系复合体(17.95%)次之。另一方面,按李思忠提出的划分标准,民权县属于华东区的河海亚区。华东区鱼类资源的特点是以鮈亚科、雅罗鱼亚科和鲴亚科等鱼类为主;鳢科、刺鳅科等印度平原鱼类占比较少[9]。根据表3所示,民权县的鱼类以华东区为主,但也兼有其他区系分布成分,体现了淮河水系分布范围广,干流支流众多,各水体之间物种交流密切的特点。

3.3 鱼类资源保护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在本次调查设置的24个采样点中有8个采样点无效,其中有5个采样点由于河床干涸而不具采样条件,另外3个采样点则是因为附近污水排放,水体被污染,未发现有鱼类存在。针对上述问题,亟需解决的是水体污染问题,水体水质的优劣决定着鱼类资源量的多少,建议民权县有关部门查清污染源并对其进行整改。同时加强宣传,提高居民污水不随意排放,保护水体的意识。

有历史资料中记载[11],民权县野生鱼类资源中有三角鲂、细鳞斜颌鲴等鱼类,但是在此次调查工作中并未被发现。同时,在某些采样点虽然能够采集到鱼类,但是鱼类的种类和数量均较少。可见民权县的鱼类资源量相较以往有所下降,对此需要有关部门积极采取行动,提高鱼类资源量。主要可以从三方面着手:第一,定期开展增殖放流活动,对资源量较少的鱼类进行直接的补充;第二,保护好鱼类的产卵场、越冬场、索饵场和洄游通道,为鱼类的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提供保障;第三,加强渔业监管力度,对电鱼、炸鱼、毒鱼等非法捕捞鱼类的行为进行重点打击。

在本次鱼类资源调查过程中还采集到了斑点叉尾鮰(Ietalurus punetaus)。斑点叉尾鮰原产于北美洲,于1984年首次从美国引入我国作为水产养殖品种。在人工养殖条件下,斑点叉尾鮰能够摄食配合饲料,但是在自然条件下,斑点叉尾鮰属肉食性鱼类,以软体动物,甲壳类动物和小杂鱼等为主要食物[12]。作为引进种,斑点叉尾鮰在抗逆力、传播与扩散、未发现天敌等方面已显现出外来入侵物种的特征。由于缺乏天敌,斑点叉尾鮰能够通过捕食和竞争大量占据本地物种的生态位,压缩本地物种的生存空间,导致当地的物种多样性下降[13]。海南省和广西省分别将斑点叉尾鮰列为中度危害入侵种和高入侵风险鱼类[14,15]。鉴于民权县境内有斑点叉尾鮰养殖场,本次调查发现的斑点叉尾鮰极有可能是从周围的养殖场中逃逸出的。对此,民权县境内的斑点叉尾鮰养殖主体应落实自身责任,在养殖过程中加强监管,谨防斑点叉尾鮰逃逸进入自然水体危害土著鱼类的生存,给当地鱼类资源带来不可逆的破坏。

猜你喜欢

民权县复合体斑点
民权县机械深施条件下的小麦肥料利用率试验
河南民权县:基层巡察紧盯民生解民忧
可爱的小斑点
斑点豹
民权县
猪身上起红斑点怎么办?
民权县
CoFe2O4/空心微球复合体的制备与吸波性能
摆脱病毒
3种多糖复合体外抗肿瘤协同增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