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桂海潮:大学教授“变身”航天员

2023-09-21本刊综合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 2023年9期
关键词:变身海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本刊综合

5月29日,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名单公布,36岁的桂海潮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他戴着近视眼镜,瞬间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作为我国航天员队伍的“新成员”,桂海潮的身份有些不一样。他是我国首位戴眼镜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我国首位航天载荷专家,主要负责空间科学实验载荷的在轨操作。他说,祖国利益高于一切,愿意为祖国的载人航天事业贡献青春和力量。

坚定目标,入选航天员

桂海潮从小就对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少年时的他最心爱的科普读物是《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从这套书中,他学习了很多航天入门知识。

2003年10月15日,航天员杨利伟驾乘神舟五号飞船一飞冲天,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圆。当时正在读高中的桂海潮听到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心潮澎湃,对飞向太空充满了向往。

心怀理想,学习更有动力。原本学习就很刻苦的桂海潮更加废寝忘食,为了不将时间浪费在排队上,他总是等到食堂不需要排队了再去打饭。晚上,他是最晚回到宿舍的。

高考时,桂海潮考上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9年时间,他一路从本科攻读完博士学位,继而赴国外从事博士后研究。3年后,桂海潮学成归来,回到自己的母校,成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名副教授。31岁时,他担任博士生导师。

2018年,我国开始招募第三批航天员。跟以往不同的是,这次选拔的航天员分为三种类型:航天驾驶员、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其中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从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选拔。听到这一消息后,桂海潮第一时间报名参选载荷专家。通过层层严苛的选拔后,他以载荷专家的身份加入我国第三批航天员队伍。

不怕艰苦,“干就完了”

第三批航天員训练内容多、强度大、进度紧,比起从空军飞行员队伍里选拔的航天员,桂海潮的体能素质和航天技能训练底子都稍显薄弱。“干就完了!”桂海潮轻描淡写地说。

在离心机训练中,对航天员的标准是8 G的过载,这比在选拔时多了2 G。而这2 G对于桂海潮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

第一次训练,桂海潮对自己的表现极不满意。训练结束,他便找有经验的师兄请教。在找到自己成绩不佳的症结后,他在之后的训练中不断修正,不但克服了2 G的差距,训练成绩也从二级提高到一级。

在转椅训练中,不服输的桂海潮选择加练多练用心练——每天练习20分钟“打地转”,一只手抓着另一侧耳朵原地旋转。就这样,练习了一两个月,他的训练成绩也达到了一级。

GNC手动运动控制练习、72小时睡眠剥夺实验、野外生存训练……在两年多时间里,桂海潮经受了八大类200余项科目的严格训练和考核。他非常期待去中国空间站体验太空失重环境下工作和生活的感觉。

时刻不忘本职工作

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会在中国空间站驻留约5个月。作为乘组中的载荷专家,桂海潮需要承担较多的实验项目。进驻中国空间站后近一个月的时间,桂海潮就跟景海鹏、朱杨柱共同协作,高频次、高效率地进行了大量工作。

即便在太空中执行任务,桂海潮也不忘本职工作——时不时催促学生交论文。他的博士生说,桂海潮在封闭训练期间,仍尽可能地挤出时间指导学生科研,亲自帮忙推导关键的理论公式。在上太空前,他还提前录好了课件。有学生问,组会是不是可以不开了?桂海潮给出的答案是:没有什么可以阻碍组会,太空也不行。

努力会有回响!桂海潮从“追梦人”到“圆梦人”,多年的梦想终于实现。他的故事将激励每一位青少年,使更多的人参与航天事业。

名师点拨

从“追梦人”到“圆梦人”,“去天上出差”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桂海潮实现梦想的经历为世人赞许。他从施甸小城走来,潜心求学,专注科研,耕耘杏坛,每一步都是助他飞向太空的天梯。写作中,从本篇素材可借鉴的有:

“梦想”——心怀星辰大海  种下一颗梦想的种子,它将带你飞往浩瀚苍穹。大山的孩子飞向了太空,这正印证了“人一定要有远景,不能实现也可以,但不管能不能实现,它可以带你走很远的距离”这句话。

“拼搏”——脚踏万里实地  浇灌一颗梦想的种子,它会在泥土中开出花来。决心是原色,坚持是底色,勤奋是本色,桂海潮用决心、坚持和勤奋书写着个人的传奇。

“初心”——不忘奋斗初心  收获一颗梦想的种子,它将硕果撒向中华大地。从求学者到从教者,桂海潮始终铭记本心,孜孜不倦。他用无可复制的人生告诉世人:寒门学子也能拥有星辰大海。

——长沙市南雅中学  叶佳

猜你喜欢

变身海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棉花的变身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柳永·望海潮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变成什么好
简易图形的变身
望海潮·八里湖
望海潮·枫林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