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护理干预在儿童肺炎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2023-09-20

青春期健康 2023年12期
关键词:家属病情肺炎

王 蕾

邹平市人民医院 山东 滨州 256200

【关键字】 综合护理;肺炎;满意度;肺功能;儿童

儿童肺炎的临床症状多为发热、气促、呼吸困难等,患儿病情严重时会对神经、消化系统及循环功能造成影响,部分患儿会出现心力衰竭或中毒性脑病、中毒性肠道麻痹[1]。现阶段,儿童肺炎的治疗方法丰富,包括口服药物或者静脉注射药物、吸入治疗等,在治疗的同时,护理人员负责管理患儿。临床调查显示,若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好,护患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往往能减轻患儿的敌视心理,积极配合治疗;若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差,护患沟通交流较为冷漠,患儿及家属易对护理人员产生敌视心理,发生护患纠纷的概率高,且护理工作成效不佳,也会对患儿的病情康复产生影响。为此,临床护理中对过往工作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积极创新护理模式[2]。综合护理作为一种系统性、全方位的护理手段,自心理及生理两个方面提供多样化的护理措施,在临床上已经取得显著的成果。本研究以肺炎患儿为观察对象,探究综合护理模式的应用可行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 年1 月至2023 年1 月在本院就诊的肺炎患儿,符合纳入标准的患儿有68 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普通组、综合组各34 例。普通组:男女患儿分别为18 例、16 例,年龄最小者2 岁,年龄最大者13 岁,平均年龄(6.65±2.15)岁;病程最短者3d,病程最长者22d,平均病程(13.54±3.52)d。综合组:男女患儿分别为19 例、15 例,年龄最小者3 岁,年龄最大者14 岁,平均年龄(6.76±2.43)岁;病程最短者3d,病程最长者23d,平均病程(13.67±3.75)d。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对比,P >0.05。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儿满足《儿童肺炎诊断与防治指南》中肺炎诊断标准;②症状为咳嗽、咳痰、发热;③经胸部X 线拍片确诊病情。

排除标准:①先天性心脏病儿童;②支气管异物、结核病儿童;③营养不良、严重贫血儿童。

1.2 方法

(1)普通组:按照院内普通护理程序实施对应级别的护理,患儿病情处于急性期实施一级护理,等待患儿病情稳定后,实施二级护理及三级护理。在基础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做好病房通风工作,每天对地面及物体表面进行清洁,使环境干净整洁。护理人员在换药或巡查病房时,应询问患儿家属病房温度是否适宜,通过调节空调温度,减轻患儿在院内治疗的不适感。每天检测体温2 次,并评估患儿的心率变化,若患儿出现持续性高热症状,应及时反馈给医生,并遵医嘱为患儿行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鼓励患儿饮水,以免发生脱水等不良状况。为避免患儿在治疗期间发生交叉感染,应限制患儿家属的探视人次,尽量保持在1 ~2 人。日常护理工作应尽可能集中操作,使患儿有更多的休息时间,在每次操作时观察1 次是否存在分泌物堵塞气道的情况,对患儿家属进行指导,使其学会排痰方法。

(2)综合组:以普通护理为基础,细化护理内容,丰富护理手段,制订综合护理方案。①心理调适、健康引导:年龄较小的患儿需家属辅助治疗,以降低护理工作的难度,避免反复穿刺对患儿造成伤害。年龄小的患儿自制力差,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哭闹,患儿家属担忧其病情,也容易产生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需及时抚慰患儿家属情绪,以推动治疗及护理工作顺利开展。等待患儿病情稳定后,解释肺炎的诱发原因及其危险性,加深患儿及家属对肺炎防控知识的认知,并规范患儿的生活行为,控制各类诱发因素,以免患儿病情反复发作。②呼吸道护理:对患儿胸部扩张及呼吸音等进行综合评估,为患儿实施持续性气道通气护理,评估患儿的呼吸道实际参数变化,并展开相关的气道护理工作,保持气道通气与换气的通畅,促使湿化的痰液迅速排出[3]。③运动护理:适当的运动可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人体血液循环,提升患儿机体免疫力,患儿病情得到控制后,需指导患儿运动方法,年龄较小的患儿可在床上运动,年龄较大的儿童则可在室内活动,空气状态好的情况进入室外活动。④药物管理:肺炎患儿多采取雾化吸入疗法,通过该疗法可改善气道梗阻症状,为患儿实施雾化吸入时,应严格消毒,雾化面罩禁止交叉使用,每次使用后的面罩都要消毒清洗。治疗时,护理人员应观察面罩与面颊是否贴合,以免药液溢出诱发结膜损伤,还要保持雾化器的垂直平面,避免诱发药物外渗问题。完成治疗后,应鼓励患儿保持良好的心态。⑤体位护理:在每次治疗实施期间,护理人员应为患儿摆放舒适的体位,比如在雾化吸入时,让家属怀抱年龄较小或者支撑体力差的患儿,也可使患儿采取侧卧位,适当抬高床头,保持30°~45°即可,若患儿有不适感,则应继续为患儿调整体位,针对年龄小的患儿要做好防护措施,以免其坠床。

1.3 观察指标

①病症改善时间:记录患儿发热、咳嗽、肺部啰音症状的消失时间。②肺功能:调查指标第1 秒用力呼气容量、第1 秒用力呼气量占据全部呼气量比值,分别通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一秒率(FEV1/FVC)表示。③满意度:调查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其指标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22.0 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通过(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组间病症改善时间对比

综合组患儿病症改善时间比普通组短,P<0.05,见表1。

表1 组间病症改善时间对比(x±s,d)

2.2 组间护理前后的肺功能对比

护理前,组间FEV1 及FEV1/FVC 指标对比,P>0.05;护理后,综合组患儿的FEV1 及FEV1/FVC 指标高于普通组,P<0.05,见表2。

表2 组间护理前后的肺功能对比(x±s)

2.3 组间满意度指标调查

综合组满意度比普通组高,P<0.05,见表3。

3.讨论

儿童身体免疫力、抵抗力差,易发生细菌、病毒感染,诱发肺炎的概率比成人高。肺炎病情进展后,炎症在肺部扩散,肺实质也会损伤,导致患儿呼吸系统及神经系统受累,严重影响其脏腑机能[4]。病原体感染是诱发病变的重要因素,与遗传代谢及营养不良有关,伴随患儿的病情持续性进展,也会发生心肺器官功能损伤,肺炎反复发作,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儿健康成长。儿童支气管及肺部功能在病原菌入侵后,支气管易发生黏膜水肿,并诱发支气管狭窄,痰液排出的难度增大。咳嗽、咳痰都会使患儿出现强烈不适感,患儿家属的心理压力也随之增高[5]。为此,患儿治疗肺炎的同时,也要配合全面的护理措施,减轻患儿及家属的负面情绪,降低护理工作的开展难度,提升疾病治疗的总体效果,这对减轻患儿及家属心理压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研究中,综合了临床过往研究中的护理措施,选择适合本研究的护理工作方法,综合组实施了心理调试及体位护理、运动护理、药物护理等,通过不同护理模式满足患儿的护理需求。通过心理调适、健康引导稳定患儿及家属的情绪状态,帮助其认识到肺炎病情的危险性,调动肺炎患儿及家属配合治疗的积极性[6];通过呼吸道护理方法保持良好的换气功能,使气道处于通畅状态,并促使体内的痰液顺利排出;运动护理则具有改善体质的功效,提升患儿抵御病毒及细菌的能力;雾化吸入疗法可改善患儿的支气管痉挛状态,使气道高反应性缓解;体位护理则可减轻患儿的不适感,让患儿在安全的体位下接受治疗。等待患儿出院时,护理人员应为患儿发放健康量表,说明患儿的健康情况,并告知患儿住院治疗后应当注意的问题,以免肺炎反复发作、病情迁延。

自结果上看,综合组患儿的病情改善效果好,各项症状在治疗后均消失,且病症消失时间比普通组短,P<0.05;梁莹[7]研究中,针对儿童肺炎采取人性化护理模式,实验组通过人性化护理措施同样缩短了患儿的病症改善速度。综合组患儿的肺功能改善好,呼吸通畅,肺部湿啰音等消失,相比普通组肺功能好,综合组患儿与家属对护理工作也较为满意。谢秀萍[8]研究中,针对患儿采取人性化护理,研究组患儿家属对满意度比普通组高,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在肺炎患儿护理中采取综合护理模式可改变普通护理内容单一化的情况,使护理工作以更为丰富的方式开展,缩短患儿病情改善时间,并保持良好的护患关系,该护理模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家属病情肺炎
冠心病支架后病情稳定,何时能停药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认识肺炎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知识问答》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