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接受美学视角下小学低年级阅读课堂教学研究

2023-09-20沈萌

小学阅读指南·教研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空白点小鹿小女孩

沈萌

小学低年级是学生学习阅读的起步阶段,根据这一阶段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特点,本文将从接受美学的视角去探寻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接受美学是源于西方的文学理论,它强调读者的阅读主体地位,重视读者在阅读活动中的参与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课堂教学中,笔者以期待视野、读者中心论、文本的空白点三方面构建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发现、感受、创作,体会阅读的快乐,提高阅读的能力。

一、期待视野——激发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兴趣

接受美学指出,读者与作品之间是存在一定距离的,读者会对文学作品产生固有的期待视野。这是人的思维惯性作用的结果,它促使读者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动下进行文学阅读和创新。因此,期待视野不仅会影响读者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感受,还会影响读者阅读的价值取向和具体内容。同时,随着读者的知识储备、生活经验、文学素养的丰富,期待视野会不断得到提升。阅读期待是一种很积极的心态,这种心态促使学生产生了解作品的渴望,促进他们深入思考,进行持续的阅读。

例如,在《小小的船》一课中,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用手比画出圆月和弯月的形状,然后再一一说出这两种形状的月亮名字。随后教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一幅繁星画,学生对画进行观察以及简单的描述后,再将弯月贴在画上。面对着此般美景,学生自然有感而发,教师也抓住这一时机,运用一段富有情感的描述把诗的题目揭示出来。“有一位老爷爷还特地把小朋友们看月亮的情景写了一首诗,题目是《小小的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学生不由自主地参与进来。针对学生喜爱探究、易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的心理特点, 在教学《蜘蛛开店》一课中,教师让学生入情入境地阅读。“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上课前我们来猜一个谜语,谜语的主人公是谁呢?(贴出蜘蛛的图片)让我们举起小手一起写写它的名字吧!‘蜘蛛是一种虫子,所以这两个字都是虫字旁,右边部分表示读音,它们都是形声字。同学们知道蜘蛛有什么本领吗?它可是一个编织能手呢!瞧!它来了,谁会读?”学生读句子,做做“蹲”的动作,理解“蹲”的意思,读懂“寂寞”的心情,联系生活经历说说自己什么时候会寂寞。

通过实物示范、创设情境的方式将文本的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激活他们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发觉他们将要阅读的文章的美之所在,为之后的阅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读者中心论——重视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思考

读者中心论认为作者的意图并非作品的终点,只有通过读者的阅读才能转化为真正的存在。这一理论强调读者与文本的关系,重视文本对现实的意义,而读者就是文本连接现实的关键一环。如何让学生学会有思考地阅读?一方面,教师通过课堂引导学生从不会提问到学会提问,然后学会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另一方面,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在自己的阅读中提出问题,培养不懂就问、疑惑会问、怀疑敢问的思辨品质。

例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时,教师通过教授文中的词语,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

师:今天,老师带着同学们一起走进春天的小兴安岭,欣赏它美丽的景色。跟老师走吧!闭上眼睛,聆听朗读。

生:同学们把眼睛睁开,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生:春天到了,小草、树木都苏醒了。树木抽出了新的枝条,枝条上长出了嫩绿的叶子。

师:睁大眼睛仔细瞧,老师要变魔法了。(抽出换成长出)看这句话,你更喜欢哪一句?和书上的比较比较。

生:我喜欢书上的那一句,因为它后面说了长出嫩绿的叶子,前面就不能再用长出了。

师:你觉得它有点重复,是不是?

生:嗯。

师:老师觉得你这个建议很好,再仔细看!老师又要给它变一变了。这回不重复了,你觉得哪句话更好呢?

生:我更喜歡第一句,因为第二句抽出嫩绿的叶子,抽出就是说那种长的东西抽出来,嫩绿的叶子是很小很小的。

师:你说得有道理。跟着老师神奇的手一起来看,春天到了,枝条快速地抽出来。(动画演示)我们一起做一做。

师:长出又是怎么样的呢?(播放视频)做一做动作,慢慢地扩张,这就叫作长出叶子。

师:现在这句话,你能读好它吗?

生:(朗读树木变化的句子)

师: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听出了你们的思考。

师:小兴安岭的春天,你还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

生:山上积累的白雪都融化了,源源不断的水流下来,汇成了小溪,淙淙地流向远方。

师:看这儿的雪水融化了,那儿的雪水也融化了,来自四面八方的雪水都融化了,它们聚在了一起,汇成了小溪。(播放视频从动态到静态,画出四面八方的水汇到一起的线条)

师:此情此景,你能给“汇”组组词吗?

师:聚在一起就叫作——

生:汇聚

师:集中到了一起,就叫作——

生:汇集

师:溪里涨满了春水,溪水好多呀,一起读。

生:(朗读描写溪水的句子)

师:淙淙流淌的小溪,吸引来了一群小鹿。瞧!(阅读课文中的句子)读了这句话,小鹿生活在这里,大家有什么样的感觉?

生:小鹿很幸福。

师:我们带着这样的幸福感,一起读一读。

生:(朗读描写小鹿的句子)

师:如果你就是这只小鹿,生活在这样的地方,会有什么样的感受?(黑板贴小鹿图片)

生:我觉得自己很快乐。

师:带着这样快乐的心情我们再来读……

学生从阅读中感受文字之美,准确地掌握关键词,主动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收获阅读带来的宝贵精神财富。语文阅读教学不仅是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更是学生与文本的交流。

三、文本的空白点——促进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创造

接受美学提出文本的空白点指文中未写出来的部分,向读者暗示或提示的东西,需要读者运用自己的想象去填补。教师可以利用文本的空白点,引导学生开展丰富的想象,丰富作品的潜在意义,对文章进行再创作,让文章充满活力。

例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教师通过课文插图让学生观察,一个学生说:“这是一个冬天的夜晚,屋子里、街道上都亮着灯,屋外正下着鹅毛大雪。”另一位学生说:“这么冷的天,还下着雪,小女孩为什么一个人光着脚走在街道上呢?”教师补充说道:“这还是一年的最后一夜呢,家家户户团聚的日子,小女孩为什么会孤零零一个人流落街头呢?”安徒生描写小女孩划着第一根火柴仿佛坐在温暖的火炉边时,没有描写小女孩说话的语句,而是细腻地描写环境,通过环境渲染气氛,衬托人物,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了让学生体验童话中的温暖,教学时教师启发学生想象小女孩可能会说什么。“读到这里,我仿佛听见了小女孩的声音,你们听见了吗?她在说什么吗?”学生回答:“我们好像听见卖火柴的小女孩在说‘好暖和呀!‘我的手和脚已经冻僵了,让我多烤一会儿火吧!”学生通过想象,对文章进行再创造,对文章的理解更深。丰富的想象让故事曲折多变,引人入胜。学生感叹小女孩可怜、悲惨的命运,联系自身生活经验谈体会,抒发着小女孩在绝境中不放弃,依然向往光明和幸福的感悟。

接受美学理论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很多的启示,对于我们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让阅读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以沉浸式的阅读课堂持续丰盈学生的精神世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适时放慢脚步,学生便在阅读中不断沉淀和积累。学生的成长是教育最根本的目的,从学生的角度去探索,构建适合学生的阅读课堂才有意义。

猜你喜欢

空白点小鹿小女孩
小鹿的跑道
爱掐人的小女孩
卖火柴的小女孩
可爱的小女孩
爱哭的小女孩
小鹿跳跳棋
小鹿跳鞍马
挖掘文本“空白点”培养学生“想象力”
春天
紧抓三大支点,提升文本解读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