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历史社团课程规划与实践

2023-09-20卓艳婷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初中历史

卓艳婷

[摘 要]项目式学习是一种教师作为引导者,以学生为中心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各种资源和工具对问题进行探究的学习模式,目的是取得一定的项目产品或成果,使学生实现知识的习得和核心素养的提升。将项目式学习的理念、方法应用于初中历史社团课程,可以拓展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深度和广度,实现历史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实。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初中历史;社团课程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13-0072-03

随着“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作为核心素养培育重要手段的项目式学习成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践的热点,也是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学校社团课程是学校校本课程的呈现方式之一,被一些学者称为“第二课堂”,是国家主体课程的有益补充和深度拓展。

将项目式学习的理念应用于初中历史社团课程,创设历史问题情境,设计项目式学习主题,关注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历史学科与社会实践、历史学科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可以有效发挥历史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本文结合笔者自身实践,对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历史社团课程进行简单探究。

一、概念的界定

(一)项目式学习

整合不同学者对项目式学习提出的概念,笔者认为项目式学习是一种教师作为引导者,以学生为中心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各种资源和工具对问题进行探究的学习模式,目的是取得一定的项目产品或成果,使学生实现知识的习得和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历史社团课程

学校中的社团是指学生自愿加入,在共同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形成的各种团体。历史社团是拥有共同历史爱好的人依据一定的原则、方式组建起来的团体,而历史社团课程就是面向学生群体,从历史核心素养目标出发,围绕历史学科学习主题进行规划设计,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进行探究式学习的课程。开设历史社团课程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为校园营造特色文化氛围。

二、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历史社团课程规划的意义

(一)落实“双减”政策,培育历史核心素养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指出要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建议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劳动等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可见开发社团课程、开展社团活动是提升课后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历史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育与落实成为初中历史社团课程开发的“硬”指标,而在历史社团课程中开展项目式学习则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新课标提倡开展项目式学习,并结合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六本教材内容给出了一些项目式学习主题的建议和参考,如学习主题“中华英雄谱”就是让学生在项目式学习中了解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英雄人物,引导学生通过历史课本剧的编演等形式,把不同时期的英雄人物具体化、形象化,感受英雄人物的业绩,从中获取精神力量。学生在查找资料、编写剧本、演出历史剧、筹办故事会的过程中,进一步培育历史核心素养,提高运用跨学科知识完成相关任务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既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又充分发挥了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形成担当意识和家国情怀。

(二)打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是历史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初中历史社团课程打破常规课堂的时空限制。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每周安排2课时,每个课时控制在40~45分钟,授课地点往往限于教室,很难为学生进行有深度、有广度的历史学习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保障。而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历史社团课程可以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和寒暑假的时间,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对各种历史课程资源进行挖掘与学习。每一个项目式学习任务的完成,往往需要学生去图书馆查找资料、阅读文献,去博物馆、历史遗址触摸历史,去对历史亲历者进行采访,等等。宽松的学习环境、充足的活动时间、明确的项目探究主题,为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深度学习提供了条件。历史社团开展的实践性活动,使学生的历史学习摆脱书本、课堂的局限,走向更广阔的天地,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各有不同,历史社团应关注每一个學生的特性,开发适合学生多元化、多维度学习的课程。在历史社团课程教学中,教师能精准管理和照顾每一个学生,根据学生的特点设置项目式学习任务,因材施教,这都是常规课堂教学难以落实的。在历史社团开展的项目式学习中,学生能够基于兴趣发挥自身优势,而教师能够因材施教,实现教学效率最大化,促进有意义的学习发生。

(三)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新课改要求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落实“以人为本”。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历史社团课程无疑是培养初中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其以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为目标,以项目式学习为方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运用能力,培育学生必备品格,还能为学生关键能力的发展创造条件。而形式多元的项目式学习,如开展历史故事会、参观博物馆等,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内驱力,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从而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三、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历史社团课程规划与实践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历史社团课程关注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历史学科与社会实践、历史学科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因此,教师可以尝试从学科专业类、实践探究类、现实生活类三个维度进行规划。

(一)从历史教材出发,设计学科专业类社团课程

学科专业类社团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要依托历史教材,但不是单纯地重复教材内容。在学科常规课程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学生生成的疑问往往未能得到深度思考和很好的解决。所以这些疑问就是社团课程最好的主题。这些疑问往往反映了学生的历史认知水平和兴趣点,通过解决这些疑问,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内驱力。教师应及时利用学生的这些疑问创设历史情境,设计学科专业类社团课程,引导学生到图书馆或利用网络查找资料,并尝试运用可靠、典型的资料对历史问题进行论证,有条理地阐述自己对历史问题的看法,并形成项目式学习成果。项目式学习成果可以以历史小论文或历史演讲的形式展现。

如在学习“科举制”这一内容时,有学生提出这样的疑问:隋唐时期科举制有利于人才选拔,为什么明清时期科举制就僵化了?科举制是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之一,其内容分布在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和“明清时期:統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两个单元中,其内容呈现出碎片化的特点。“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到底经过了怎样的发展历程?”教师可从这一问题出发,设置以“金榜题名——科举制发展史”为主题的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历史社团课程,梳理从隋唐、宋元、明清到近代的科举制发展情况,帮助学生对科举制形成完整的认识。

学科专业类社团课程就是将历史教材内容进行跨单元或跨教材的整合,从学生产生的疑问出发,通过设计梯度性的学习任务,把教材中分散在不同课时、不同单元的碎片化史实按项目主题进行重新架构与整理,帮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历史知识。这既利于凸显历史学科的专业特性,又利于学生形成全球史观和多元史观,落实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从历史实践出发,设计实践探究类社团课程

实践探究类社团课程聚焦历史与社会现实问题,其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实践性。从历史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结合点出发,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注重提高学生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将学科知识与社会问题联系起来,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是综合性。通过历史学习与现实探究的有机结合,史料研习与社会实践的有机配合,校内活动与校外活动的有机融合,学生能够得到多方面发展。三是多样性。此类社团课程应借助丰富多样的历史资源,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搭建多维度平台,提供多样化的学习途径,引导学生为解决问题而开展深度学习。

在社团课程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围绕实践探究主题,选择多样化的教学资源,设置一系列探究性任务和问题,以推动实践的深入和问题的解决。学生在实践探究中学习了相关历史知识,培养了历史思维,增强了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自身成长为创新人才奠定了基础。

如在关注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圆满完成任务的热点新闻后,学生对我国航天事业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历史教材中对我国现代航天科技发展的介绍比较简单,不能满足学生对航天知识的渴求。教师便可以设计以“星辰大海——中国航天发展史”为主题的项目式历史社团课程,引导学生参观航天馆,让学生在参观航天馆的过程中回答一系列问题,并在参观结束后分小组合作制作项目作品并进行展示。学生展示的项目作品有航天发展史的思维导图、航天员太空生存手册、航天英雄谱等。这样借助课外专业场馆,将场馆作为项目式学习资源,实现社会资源与校内资源的有效衔接,有助于学生沉浸式地触摸、体验、感悟历史。

(三)从身边历史出发,设计现实生活类社团课程

现实生活类社团课程可从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入手,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生活探寻历史,拉近学生生活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加强学生对历史的认知,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

在现实生活类社团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可选取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情境素材,要求学生不仅要对所学历史课程内容进行梳理,还要创新探究方式,深入社会,将资料解读与实地调研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此过程中习得历史知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比如,新课标建议在学习中国古代史“宋元都市生活”的相关内容后,开展“中国传统节日溯源”的主题活动。生活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的学生,每年都会过广西壮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三月三”。这个节日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只有广西有“三月三”假期?“三月三”节日习俗有哪些?这些基于现实生活的问题,就是设计现实生活类社团课程最好的切入点。笔者设计了“三月三  壮乡美”的项目式历史社团课程,让学生从“前世今生传说美”“壮乡山歌传唱美”“壮乡习俗传承美”“凝心聚力团结美”四个板块开展探究。有学生去图书馆查阅地方志,了解节日起源;有学生去采访山歌传唱人,学唱壮族山歌或写成口述史小论文;有学生对“三月三”节日如何推动民族团结进行了深度思考;还有学生向家中长辈请教如何制作“三月三”特色美食,如五色糯米饭、艾叶粑粑等,并在社团中举办“三月三”美食汇活动。这种关注现实生活的项目式历史社团课程,引导学生从身边历史中寻找生活的智慧,在现实生活中感悟历史,加强了学生对历史的认知,发展了学生的历史思维。

综上,笔者从学科专业类社团课程、实践探究类课程、现实生活类课程三个维度尝试设计项目式学习主题,并据此进行了一些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提高了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但历史社团课程规划还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课程的评价体系如何构建等,还需要教师开展更多的相关实践活动,并注意总结实践经验。

[   参   考   文   献   ]

[1]   潘仕进.关于历史学科活动课程的开发与思考[J]. 考试周刊,2016(8):106,2.

[2]   李志河,张丽梅.近十年我国项目式学习研究综述[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16):52-55.

[3]   王佳曦.项目式学习法在美术社团教学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9(4):108-109.

[4]   宋娴.博物馆与学校的合作机制研究[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6.

[5]   张雪亚,倪仲.口述历史教学:人性化达成学科核心素养[J].人民教育,2017(Z1):73-75.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项目式学习初中历史
“全过程控制”工程项目式教学法在钢结构基本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PLC项目式学习与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浅谈
项目式学习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的探究
在初中物理中实施项目式学习
网络信息平台支持下的PBL英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历史探究能力, 促进课堂自主学习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